资源描述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 述 ............................................................2 第一节 项目背景 ....................................................... 第二节 编制依据 .......................................................
第三节 项目概要 .......................................................
第二章 建设条件.........................................................6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 第二节 项目建设条件 .................................................... 第三节 市场前景分析 ....................................................10 第四节 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标准与目标 .................................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标准 ..................................................12 第二节 建设目标 .......................................................13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14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5 第一节 投资估算 .......................................................15 第二节 资金筹措 ......................................................15 第三节 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15 第六章 项目效益分析 ....................................................16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16 第二节 社会效益 .......................................................17 第三节 生态效益 .......................................................18
第一章 综 述
第一节 项目背景
马铃薯是青海省六大农作物中唯一粮菜、饲料兼用作物,是浅、脑山地域农民主要经济起源,是很好抗旱作物,马铃薯生产与发展在某县农业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现在,伴随马铃薯脱毒技术及栽培技术不停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逐步推进,马铃薯播种面积呈深入扩大趋势。某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作为重点发展六大产业之一,在今后几年中做大做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
某县马铃薯生产近年来即使得到迅猛发展,但生产水平依然不高,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大田生产中病害多,致使马铃薯产量低而不稳,加之贮藏技术不科学,烂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薯竞争力不强,农业效益下降,从而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壮大。为提升脱毒种薯生产质量,促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就必须加强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和贮藏加工设施建设,发挥某县高寒地域马铃薯特色产品优势,利用冷凉型气候条件,种植适应市场需求优质马铃薯品种,精深加工马铃薯,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一步,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打开一条致富之门。
某企业是现在青海省最大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处理马铃薯达成12 万吨,年可生产马铃薯精淀粉2 万吨,所以,
为有效处理马铃薯产、加两方面矛盾,该企业构想从马铃薯原料基地建设着手,重点抓好品种,建立企业+基地+农户联建机制,填补产、销、加步骤之间缺点,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一条新路径,同时推进企业快速滚动发展。该项
目就是依靠某企业优势,组织基地建设项目。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 青海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2、 《青海省~ 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青海省农牧厅。
3、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深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若干政策要求》。
4、 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关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意见》。
5、 关于马铃薯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产业化等科技结果和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其它相关资料。
第三节 项目概要
一、 项目名称: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二、 项目申报单位: 某香日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三、项目实施单位:某香日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四、项目责任人:xx(合作社法人)五、项目实施地点:某县香日德农场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购马铃薯播种机2台。 2、新购马铃薯收获机2台。
3 、新购牵引拖拉机机2台。
4、 马铃薯打药机2台。
5、 新购五桦犁2台。
七、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由某香日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总投资80
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20 万元,企业自筹60 万元。
八、 效益分析销售收入
1、 项目实施后,马铃薯商品率达成75% 以上,马铃薯生产基地平均产量达成 5000 斤,平均每斤按 0.35 元计,
年预计播种面积 3000 亩×5000 斤/亩×0.35 元/斤= 年产值450 万元。
2、 原料加工淀粉生产收入30 万元。
成本支出
1、 流转土地3000 亩×450 元/亩 小计:135 万元。
2、 每亩地按照8个工计算,每个工70 元, 3000 亩×
8个工×70 元 小计:168 万元。
3、 购置马铃薯种薯 600 吨×1800 元/吨 小计:108 万元。
4、 马铃薯专用肥 244 吨×2450 元/吨 小计:60 万元。
5、 产品包装费用2万元。
6、 设备折旧费10 万元
利润:总产值-成本(555 万元-483 万元)=72 万元。
第二章 建设条件
第一节 项目区概况
1、某县基本情况
某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全县4乡4镇107个行政村(其中:农业村67个,牧业村40个),全县总人口7.6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6.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1.4%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0余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9.4% ,可利用草场 2331.3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73.69% ,有林地面积337.2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2%。
某县深居内陆,地处高原,海拔267-5536 米之间,总
面积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6%,占海西州土地总面积12.5% 。
2、 香日德镇基本情况
香日德镇是青海省第二大镇,是某县第一大镇,距县城 60 公里,下辖23 个行政村,现在有农民人口38670 人,现有耕地62456 亩,平均海拔2950 米,年平均降水量18.2 毫米,集中在 6~8 月,属干旱地域,日照时间长,年日照 3218 小时,无霜期160 天,年平均温度3.7℃。 年建档立卡统计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时,是我县贫困人口最集中地域,贫困人口2749 户11873 人,占全县贫困人口46% 。
3、 项目村基本情况
项目村现有可耕地8538 亩,总户数576 户,总人口2457 人,全村劳动力1290 人,其中男劳动力620 人,女劳动力 670 人。经过两项制度衔接后该村有贫困户 512 户、2350 人。
4、 项目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某香日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成立于 年3 月,注册资金100 万元,位于青海省某县香日德镇香源村(香日德农场原一大队),距香日德镇14 公里。现有职员15 人,主营业务是马铃薯种植与销售。
年流转土地近 亩,耕种与收获全部采取机械
化,现在拥有马铃薯播种机2台,施肥机1台,喷药机1台,中耕机1台,大型联合收获机2台,牵引拖拉机2台,农用翻斗车 1 辆。 年流转及租赁土地9000 亩,现在种植规模达成11000 亩。
借助该地域气候高寒、长日照、少雨,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疏松等适宜马铃薯生长地理优势,产品具备病虫害少、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等特点,糖还原量低,淀粉含量高,品质好,芽眼少,表皮光滑等优点,是馈赠宾客佳
品,真正绿色食品及原料。
第二节 项目建设条件
一、 政策支持、领导重视、群众主动性高
伴随西部大开发政策深入实施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批复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意见》提出重点工作: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改进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支撑能力。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加点。中央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加政策继续延伸,将深入增加农牧业项目投资,州级财政不停加大支农力度,以工补农,以工促农,重点投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 某县主动发展马铃薯种植,作为提升农民收入主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各乡(镇)政府对马铃薯种植产业发展认识明确、高度重视。同时项目建设单位有自筹资金能力,为项目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二、 产品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
伴随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停提升,生活需求也逐年提升。据调查,我县马铃薯种植业初具规模。项目建设一是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能够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马铃薯种植业。三是满足市场对马铃薯需求。马铃薯基地有了很好基础,为把马铃薯种植基地扶起、扶强、做大。
三、 自筹资金有确保
某香日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依靠某企业发展而壮大,经过近年来发展,某企业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较高行业评价,现在省内同行业排名第一,国内同行业排名前三甲。属于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连年被评为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年被省工商局命名为 - 年度省级“守协议重信用企业”,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第四批( 年度)全国“守协议重信用”单位称号, 年被省政府评为首届青海诚信奖提名奖,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薯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年被农业部同意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被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评定为信用等级 AAA 级单位、省级分行黄金客户。企业自筹296 万元,项目建设自筹资金有保障。
四、 市场前景宽广
某县地处青藏高原,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光照充分,工业污染少,环境质量好,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种植,产品易达成无公害或绿色产品标准,市场竞争力强。发展马铃薯种植资源优势显著。同时项目区紧依国道,交通便利,发展马铃薯种植市场前景宽广。
五、 群众主动性高,科研开发能力强
在调查过程中,贫困群众都期望着扶贫开发项目标早日实施,并为发展生产性项目主动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建设单位以县农牧局作为技术依靠,聘用有丰富经验种植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技术指导,项目建设有坚实技术保障。六、企业带动能力强
经过近年来发展,企业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较高行业评价,现在省内同行业排名第一,国内同行业排名前三甲。属于青海省科技型企业,连年被评为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企业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缩小发展和收入差距为目标,以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特色产业作支撑,以贫困户受益为对象,逐步形成产业化扶贫格局,为全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到村,效益到户,以订立协议等方式,建立可靠、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该村两项制度衔接后贫困户340 户、1360 人增收,切实保护农户利益,发挥
好扶贫资金作用。
第三节 市场前景分析
伴随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国食物结构从偏重主食向讲求合理、平衡营养方向转化,食物中优质蛋白质比主要求有较显著增加。作为一个主要优质植物蛋白质源,马铃薯产品社会需求会不停增加。伴随国家扩大内需、开启消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马铃薯加工产品市场前景看好。进入 90 年代后,在亚洲形成了一个马铃薯制品消费新兴市场。1993 年仅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就从美国、加拿大进口了价值 11 亿美元炸薯条和炸薯片。伴随美式快餐麦当劳、肯德基连锁店不停扩展,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各种食品一时间风靡全球,形成了数十亿美元稳定市场。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马铃薯全粉价格一直稳定在 1200 —1500 美元/吨以上,产销两旺。仅就现在阶段国内市场需求水平,马铃薯全粉国内市场年需求量约3万吨以上,亚洲市场年需求量约6万吨,而且每年以20% 速度递增。
因为生活节奏加紧及中西方饮食文化开始相互渗透和融合,油炸土豆片做为方便、快捷休闲食品开始为人们广泛接收,销售量日渐增大。伴随肯德基、德客士炸鸡、麦当劳等洋快餐在我国快速发展,薯条、土豆泥等产品也日渐被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所接收,从而带动了薯类制品
消费热潮。
第四节 竞争力分析
长久以来,因为我国特殊情况,人们在马铃薯品种选育和种植推广上一直以产量高低和主要成份组成作为衡量马铃薯品质好坏标准,没有考虑其加工产品品质和适应性。所以生产中即使马铃薯种类很多,但适合食品加工马铃薯品种资源较少。建立生产基地,只要引进繁育高淀粉青薯等优质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优势,以某县独特高原气候条件,生产薯块光滑、外观性状好、产量高,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
第三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标准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及标准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全方面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定脱贫为目标,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关键,坚持以资源为依靠,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促进贫困地域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牢牢把握“政府引导、群众参加、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部分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重视实效、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安排、重视特色、综合配套、功效完善、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主旨,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逐步改变贫困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落后情况,促进贫困地域经济加
快发展和贫困群众连续稳定增收,为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 建设标准
(1)坚持综合开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标准。坚持社
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使项目村经济结构、社会发育程度得到全方面发展和提升。
(2)以贫困户作为扶持对象,主要着眼于贫困群体整
体生活水平提升标准。即以村为单位,按照“集中连片、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综合开发”思绪,针对贫困户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重点扶持,使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3) 坚持群众参加和政府指导相结合标准。项目规
划必须反应群众意见,让广大群众直接参加项目选择、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及管理等各个步骤,充分调动群众执行决议主动性和责任感,发动群众直接参加项目建设、项目标财务、物资管理及建设进度应及时向群众公布,主动接收群众监督。同时,政府和业务部门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在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布局等方面为项目村搞好服务和指导。
(4) 坚持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标准。把国家投
资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大动力,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强化领导,加强培训,把产业化
试点工作做好。
第二节 建设目标
一是按照“连片开发、产业带动”和“项目到村、效益到户”标准进行马铃薯种殖,以“基地+企业+农户”模式,增加农户经济收入,实现马铃薯种植基地与农户双赢目标。二是经过项目标建设实施,力争使项目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提升,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农民增收渠道不停拓宽,村容村貌有一定改进,社会事业全方面进步,经济全方面发展,贫困情况得到显著改进、自我发展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该项目由某香日德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实施,由合作社按章程统一经营管理。项目总投资 80 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 20 万元,合作社自筹 60 万元。建设内容包含新购马铃薯播种机2台、新购马铃薯收获机2台、新购马铃薯牵引机
2台、马铃薯打药机2台、新购五桦犁2台。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利用省内技术领先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以生产技术引进和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等种植技术培训将是确保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主要原因。
企业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将技术引进和农户培训作为马铃薯种植主要附加条件写进协议,聘请国内马铃薯推广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结合某县种植条件,对项目基地农户及企业技术人员进行选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预防、田间管理、种薯储备等技术培训。
马铃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提议书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
80
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
20
万元,
合作社自筹
60
万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80
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
20
万元,
合作社自筹
60
万元。
第三节
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
依照项目区实际情况,为了确保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必须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关于
人员参加论证、验收与资金、物质使用监督,检验以及关于
事宜决议协调工作。
1
.建立法人负责制度。项目实施负担单位为项目法
人,对项目标建设进度、质量管理等全方面负责,并实施终生
追究制度。
2
.项目
同意后
,
在
项目
开
工
之前
,须
向
社
会
公
开招标
。
并依照
各类
项目标工程
性
质,工程进度
安排
要
求
等
编
制
标
书,
招标
要
按国家要求
正式
程
序
进行,
增加操
作
透明
度。
3
.财
务
管理。
严格执
行关于
《
财
务
管理实施方法
》
关于
要求
,实施财
务
管理
达成帐
据、
帐
物
相符
,
努力做到增
收节
支
,财
务定时审计
。
第六章 项目效益分析
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
一、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销售收入
1、 项目建成后,马铃薯商品率达成75% 以上,马铃薯生产基地平均产量达成 5000 斤,按每斤收入 0.35 元计,
3000 亩×5000 斤/亩×0.35元/斤=年产值525 万元。
2、 原料加工淀粉生产收入30 万元。
成本支出
1、 流转土地3000 亩×450 元/亩 小计:135 万元。
2、 每亩地按照8个工计算,每个工70 元, 3000 亩×
8个工×70 元 小计:168 万元。
3、 购置马铃薯种薯 600 吨×1800 元/吨 小计:108 万元。
4、 马铃薯专用肥 244 吨×2450 元/吨 小计:60 万元。
5、 产品包装费用2万元。 6、设备折旧费10 万元。
利润:总产值-成本(555 万元-483 万元)=72 万元。二、带动产业发展
按照 “基地+企业+农户”供给机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效地处理了当地马铃薯种植、加工两方面矛盾,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对某县香日德镇及周围地域种植业结构调整、种薯改良、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增收起到了拉动作用。在某企业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程推进下,现流转香乐村土地3000 亩,计划每年扩大流转面积 亩至3000 亩,为深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第二节 社会效益
经过项目实施,县域内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特色农业经济加紧发展,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深入提升,项目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逐步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并促进贫困地域经济、社会、生态可连续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1、 项目标实施,为转变农业种植方式,深入带动种植基地建设,实现种植业区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种植业项目为项目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有效路径。依照某县种植业现实状况,今后发展方向是:按照立足农业,发展种植业,紧紧围绕城镇,依靠城镇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标准,加紧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经过种植基地建设,可带动当地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
2、 种植基地建成后,除能够带动当地种植业发展外,
同时还可影响带动周围地域,提升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将推进当地种植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3、 所需劳动力全部在项目村贫困户中经过培训后使用。
第三节 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完全按绿色产品规范进行生产,不产生任何污染源,优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项目区种植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另首先马铃薯作为优良养地作物,使土地能够得到充分培肥,而且其秸秆及加工副产品也是良好饲用配料,可发展畜禽养殖,使项目区多业并举,合理再生能源、利用能源,对改进生态环境都有主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