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状况统计学.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46508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状况统计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状况统计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状况统计学   一、总体构想和研究思路   1.科技三项费用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财政科三费在辽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我们无从准确了解,不在本章研究内容之列。   2.本章通过对辽宁地方财政科三费投入状况和运行效益的回顾与总结,对其发展态势和投入水平进行描述和定位,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其它章节对问题的深层次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   3.本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九五”期间。这一方面是受限于统计数据资料,但更重要的考虑,是能使我们的分析更具针对性和有现实意义,更好地为当前的科技部门管理工作服务。   4.本章的分析研究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通过全省总量级)的分析,判断辽宁地方财政科三费的总体发展态势及在全国的水平;   通过对省本级中省科技厅掌握的科三费的分析,判断其发展态势并利于在各省之间进行比较研究;   由于不掌握各市科技三项费的具体使用情况,我们只对省科技厅科三费运行效益进行了分析,但也应该能从总体上基本反映出全省的情况。   对市级科三费级)和市本级科三费级)的分析,主要判断各市科三费的投入水平及发展态势;   5.为了使分析结论更具可信性,本章尽量采用连续性数据,并大量地使用了统计表格,主要分析结论都建立在对相对量指标上。   二、全省地方财政科三费投入现状   1.总量增长迅速,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全省地方财政科三费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从上年的亿元猛增至亿元。“八五”以来,总量始终居于全国三甲之列。“九五”期间累计投入科三费亿元,为“八五”期间的倍。   地方财政科三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已接近2%,比1995年增长个百分点。   “九五”期间,地方财政科三费的年均增长速度为%,而同期全省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为%,高出个百分点;占地方财政收入和全省GDP比重的比重呈连续上升势头。2000年分别占%、%,为近年来最高。   “九五”期间,占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均在60%以上,平均为%,远远高于全国地方财政%的平均水平。同“八五”期间比较,这一比重增长了个百分点。   表1“九五”期间辽宁地方财政科三费基本情况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   全省地方财政科三费   年增长速度   占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   占全省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比重   占全省GDP比重   全国地方财政科三费   占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比重   占全国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数据来源及有关说明:   1.本文所引用数据,除另有注明之外,均来自科技部、财政部全国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结果。   2.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和地方财政支出均采用当年价格,在计算增长速度时未考虑价格因素。   表2-1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在全国位次情况单位:亿元   辽宁广东吉林山东江苏四川浙江河南黑龙江福建河北   1995年   在全国位次2134567981113   1996年   在全国位次2134567891011   1997年   在全国位次3124597101186   1998年   在全国位次2153496101187   1999年   在全国位次31162411510876   2000年   在全国位次21163512413867   表2-2地方财政科三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在全国位次情况单位:%   辽宁北京吉林山东江苏四川浙江陕西福建   1995年   在全国位次241658487   1996年   在全国位次21117394126   1997年   在全国位次21717512393   1998年   在全国位次217145143118   1999年   在全国位次11112510172134   2000年   在全国位次2211357161154   2.和中央财政科三费投入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九五”期间,中央财政科三费的年均增长速度为%,高出辽宁个增长百分点;科三费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虽从最初的%降至2000年的%,但也远远高于同期辽宁%至%之间的水平;科三费占全国GDP比重的最高值为%、最低值为%,最低值也高于辽宁的最高值水平。   表3“九五”期间全国中央财政科三费基本情况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   全国中央财政科三费   年增长速度   占全国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比重   占全国中央财政支出比重   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   占全国GDP比重   3.和兄弟省市相比,面临严峻挑战   和领头羊广东比,差距在不断拉大   1996年,广东的地方财政科三费为亿元,我们仅与之相差亿元。但到2000年,广东已达亿元,为辽宁的倍;   1996年,辽宁的地方财政科三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要远远高于广东%的水平,但到2000年,广东已达%,反超过辽宁个百分点。   从中可以看出,广东的地方财政科三费,无论规模总量还是相对投入强度,从“九五”以来其发展速度都要远远高于辽宁,我们和广东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在于经济实力之间的差距。从GDP总量看,1996年广东为辽宁的倍,2000年为辽宁的倍;从地方财政收入看,1996年广东为辽宁的倍,2000年则为辽宁的倍;从地方财政支出看,1996年广东为辽宁的倍,2000年则为辽宁的倍;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看,1996年,辽宁和广东基本持平,但到了2000年,广东则为辽宁的倍。从中可以看出,科技和经济发展之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表4广东、辽宁地方财政科三费对比情况单位:亿元   1996年   2000年   广东辽宁A/B广东辽宁A/B   国内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支出   地方财政科技拨款   其中:科技三项费   科技三项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山东、浙江、福建等省迅速赶上来,差距不断在缩小   山东地方财政科三费曾于1999年超过辽宁居全国第2位,只是在2000年又退居辽宁之后。其科三费总量从1995年的亿元迅速增至亿元,紧跟广东和辽宁之后;   浙江地方财政科三费从1995年的亿元一路升至2000年的亿元,紧随山东之后,在全国的位次也从第7位升至目前的第4位;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5年的%猛增至2000年的%,从当时的全国第4位到2000年居于全国之首;   福建地方财政科三费于2000年挺进5亿元,从1995年的亿元增至2000年的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11位升至目前的第6位;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5年的%增至2000年的%,从当时的全国第7位升到2000年的第4位。   河北的地方财政科三费增长也较为迅速,2000年达到亿元,在全国的位次从1995年的第13位迅速升至第7位。   以上省份,山东、浙江、福建和辽宁同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但市场经济基础目前较辽宁更为完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河北依托首都优势,经济发展很快。这些使上述省份能够对科技发展给予更强有利的支持和关注。   北京、上海在中科院所属和中央部委所属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优势地位非辽宁所能及   尽管从统计数据上看,北京和上海地方财政科三费和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居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但它们集中了大量的中科院和中央部委所属科研院所,是中央财政科三费的重要流向地。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浦东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势必加强对其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而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国际化,北京和上海应该是全国受益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一切都远非辽宁所及。西部省份发展潜力巨大   西部省份除陕西、四川之外,地方财政科三费水平普遍偏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各省的科技发展带来了机遇。西部省份普遍加大了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陕西的省本级科三费及其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1999年分别居全国的第7位、第5位;1999年,宁夏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居全国之首,山西、云南、广西、四川也居前十名之列。这样,在当年省本级科三费占同级财政支出比重全国前10名的省份中,西部地区占据6席。这一发展势头不容我们忽视。   二、省科技厅科三费情况   1.省本级科三费增长较快,但低于同级财政支出平均增长速度   2000年,省本级科三费达亿元,是1996年的倍。从全国情况看,1999年从上年全国的第7位升至第3位,位居北京、天津之后,略高于上海;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为%,居宁夏、浙江之后,居全国第3位。   整个“九五”期间,省本级科三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增长速度应该说不慢。但由于低于同期省本级财政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个百分点,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降至2000年的%。   表5“九五”期间省本级科三费情况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   省本级科三费1210011850127912063627535   比上年增长--   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省本级地方财政支出4198924516955503828862971058125   比上年增长-   注:省本级科技三项费含风险资金,其中1999年5000万元,2000年15000万元。   表6-1省本级科三费在全国位次情况单位:万元   辽宁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黑龙江陕西天津   1999年206363902219237179401307510354124511281121075   在全国位次31458141072   2000年275353408121160125791780311332137901536136987   在全国位次324116141091   表6-2省本级科三费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在全国位次情况单位:%   辽宁浙江宁夏山东陕西山西吉林云南广西四川   1999年   在全国位次32145578910   2000年   在全国位次21411891071621   2.省科技厅科三费增长停滞不前   2000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省本级科三费为10291万元,和上年比没有变化,比“九五”起始年还有所减少。1999、2000年,省财政从科三费中分别列支5000万元、15000万元用于支持风险投资,这样实际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并未增长,2000年仅居全国第9位,比上年又后移一位,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之后,也低于我们的近邻黑龙江。由于省财政计划5年内将风险投资资金从省本级科三费中列支10亿元,预计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数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很难有大的增长。   表7省科技厅科三费在全国位次情况单位:万元   辽宁北京上海黑龙江广东天津江苏山东山西河南   1999年102911841019237121551170011190110451099077207388   在全国位次82134567910   2000年102912753121160137901570011581123201170080498033   在全国位次912437561112   3.省本级科三费中科技厅所占比重下降趋势明显   1996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约为90%,但到2000年,这一比重仅为%;占省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从%降到不足1%。可以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下降趋势都非常明显。   表8“九五”期间归口省科技厅管理的科三费情况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   省本级科三费中省科技厅经费1085010200111411029110291   占省本级科三费比重   占省本级财政支出比重   从全国1999年的情况看,省本级科三费全部或基本全部由省科技厅掌握的省市有江苏、上海、福建、湖北和黑龙江,但也有约1/3的省份在50%以下。2000年,辽宁仅为%,在全国列第23位,比上年后移3位。对于这种状况,在我们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之前,不好对此妄加评断,但从管理部门的职能和科技发展的自身特点,这一比例过低无疑会削弱省科技厅各项科技计划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利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匹配资金的落实,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表9省科技厅科三费占省本级科三费比重在全国位次情况单位:%   注:1.江苏省科委管理的科技三项费大于省本级总数,这与财政决算体制有关,省本级决算数是指安排在省级单位的经费,省级经费安排在非省级单位,不列入省本级决算。   2.海南、西藏没有提供省本级决算数字。   三、省科技厅科三费运行效益分析   对地方财政科三费的执行情况的跟踪和调查,一直是我们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以省科技厅科三费执行情况为例,1966年原省科委根据国务院对科研经费归口管理的决定,开始负责编制、分配科三费和科学事业费,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统计调查制度,直到目前,也很难对科三费的运行效益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另外,由于科三费是归口管理,省计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掌握的科三费的执行情况,我们更是无从了解。在此,我们只截取了“九五”期间,对省科技厅科三费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由于掌握的统计数据十分有限,统计数据本身也比较粗略,以下的分析结论仅供有关部门参考。1.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项目资助强度增强   为使科技计划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省科技厅对科技计划体系作了进一步调整,把科技计划分为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科技产业化三个层次,安排科技计划项目数量逐年减少,项目资助强度逐年加大。2000年计划项目数量仅为1996年的%,但项目资助强度为该年的倍。   表10“九五”期间省科技厅科技计划基本情况   年份科技三项费项目数资助强度   合计      199710200104210   19981114145623         资料来源:《辽宁省科学技术年度报告》,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2.突出农业和工业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   根据1998-2000年的统计结果,省科技厅工业和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约占计划经费总量的80%。在农业方面,以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实施“科技进山增效工程”和加强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工业方面,紧紧围绕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摆脱困境,加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点攻克解决了一批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为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表11省科技厅计划项目行业分布情况   项目数经费经费比例   1998年1999年2000年1998年1999年2000年1998年1999年2000年   合计456249235111411029110291100100100   工业   农业   社会发展   软科学   其它   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加大投入力度   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关键,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点。2000年省科技厅科技产业计划项目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生物工程和新材料项目数量所占比重依次为%、%、%、%,经费所占比例依次为%、%、%、%。省科技厅通过组织实施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高地”计划和“1355”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有利地推动了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1355”工程是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工程,集中了我省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涉及的150余家企业是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坚。   资料来源: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4.加强了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储备   “九五”期间,省科技厅共安排自然科技基金项目1398项,省科技厅投入科技基金3283万元,项目平均资助强度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幅度提高。省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基金按每年资助10人,每人资助30万元的规模,在“九五”期间,资金投入强度居全国地方同类基金之首。   从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层次看,用于高新技术知识储备和技术难题攻关计划项目数量和经费所占的比例,2000年为%、%,分别比1996年高出个和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5.经费主要流向沈阳、大连地区   据对省科技厅计划项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流向沈阳市的项目数量约占%,经费约占%;流向大连市的项目数量约占%,经费约占%;其它市则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沈阳、大连在地理、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较其它市更具优势。   6.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多头管理。科技三项费使用范围极为广泛,按项目类别分别由计委、经贸委等几个部门管理,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难以集中有限的资金,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延缓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二是项目分散。“九五”期间,省科技厅虽然压缩了科技计划项目数量,但从全省情况看,项目分散、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项目多而资金不足,科技三项费只能作为导向资金。   四、各市地方财政科三费投入状况简析   从总体上讲,全省各市地方财政科三费投入增长迅速,但总体水平偏低。其中,沈阳、大连在各市中居于遥遥领先地位,在全国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居于中上水平。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分析。   1996年,全省市级地方财政科三费,只有大连、沈阳、鞍山、抚顺超过1000万元,但2000年本溪、营口、辽阳、盘锦等市也在1000万元以上,这样全省就有一半的市超过了这一水平;1996年,锦州科三费为650万元,尚居全省第7位,但到2000年,科三费只有676万元,增幅很小,位居后列;而葫芦岛的科三费2000年为1996年的倍,从200万元猛增至894万元。虽然沈阳、大连、鞍山地方财政科三费基数大,增长较为困难,但2000年同1996年比,也分别增长了、、倍。   注:包括区一级的科技三项经费投入。   从科三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看,“九五”期间,除大连、沈阳、鞍山始终保持在1%以上之外,抚顺、本溪、辽阳、盘锦在括号内所注年份高于1%之外,其它各市始终在1%之下。2000年,全省最低的锦州市仅为%,最高的大连为其倍。各市除大连、沈阳和鞍山高于或接近同期全省水平外,其他均远远低于全省水平。   从各市本级科三费情况看,通过表16和表14的对比可以看出,除沈阳、大连、鞍山外,各市区一级的科三费较少,而且差距不大,也就是说各区科技活动比较薄弱。   2.大连市科技三项费中,含高新区22426万元、经济区2000万元.   从1995年以来对全国14个城市的地方财政科三费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沈阳的最低排位是1997年的第6位,其它各年均为第5位。大连的最低排位是1995、1997年的第4位,最高排位是1996、1999年的第2位。从总体上讲,广州、深圳、大连是全国各大城市中财政科三费拨款水平最高的城市,长春、哈尔滨和沈阳、大连差不多。   五、小结   本文的主要分析结论有:   1.全省地方财政科三费增长迅速,发展势头良好。但和中央财政科三费投入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和兄弟省市相比,面临严峻挑战。   2.省本级财政科三费增长较快,但省科技厅科三费增长停滞不前,所占比重下降趋势明显。并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在量上有大的增长。   3.省科技厅科三费运行效益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4.各市地方财政科三费投入增长迅速,但总体水平偏低。   通过以上逐层分析,我们注意到,省本级财政科三费拨款水平要高于全省地方财政科三费拨款水平,而后者又远远高于各市的平均水平。在各市中,沈阳、大连又遥遥领先于各市。这说明,辽宁地方财政科三费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省财政和大连、沈阳投入量大,从总体上带动了全省水平。从这一意义上讲,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地方财政提高科三费拨款水平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必须指出,地方财政科三费及其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只是反映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性指标,并不能完全代表政府的科技拨款水平,更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科技投入的水平。目前,我国的科技拨款还包括科学事业费和科技基建费等;从国内外经验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最主要力量。政府的资金主要用来支持科学研究和社会公用知识的产生,这也是我们设置科技三项费的本来目的,也符合国际上通常的作法。   附:指标解释:   1.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是指地方财政的直接拨款数,包括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科研基建费等,不包括国家和地方采取减税让利的优惠政策等间接资金投入,如开发区退税、新产品减免税等。   2.科技三项费用:是指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与各省当年财政总决算报表1中的科技三项费用的决算数相同。   3.地方财政支出:与各省当年财政总决算报表1中本年支出合计的决算数相同。辽宁省地方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状况统计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统计财经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