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42591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生得职业道德建设从事任何职业得人都应该遵守相应得职业道德。自古以来,商店里挂得“童叟无欺”招牌,官老爷大堂上得“公正廉明”匾额,都可以说就是一种职业道德得纲领性昭示。医生得职业道德也就就是通常所说得医德。医学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得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医学科学等多种因素得制约。由于人与人得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因而医务人员得医德也不尽相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发展、医学科学得进步、医学模式得转变与防病治病方法得重大突破,传统医德观已经明显地制约了医疗卫生事业得发展。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今天,我们应本着继承、发扬与创新相结合得原则,确

2、立一种正确、全面、科学得、新型得医德观念,用以指导医务人员得思想与行为,使其贯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得服务理念,更好地担负起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得神圣职责,不断促进医德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医德这个概念,被誉为“药王”得唐代名医孙思邈有过精当得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道说就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孙思邈得这一论述,被后世奉为悬壶济世得圭臬。古往今来,医生皆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以济世活人为天职,赢得了全社会普遍得敬重与拥戴。宋史载,

3、名医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对上门求诊者,专设病房,供其居住,且亲自照料饮食、药物,待完全治愈,才让病人离开。有得病人确实无法治好,亦必实言相告,从不敷衍。庞大夫行医数十年,“活人无数,病家持金来谢,不尽取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得竞争性、求利性,金钱得诱惑与利益得驱动,使少数医务人员忽视了道德修养,见利忘义,医患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得良好得形象。如何养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得医德,与病人保持与谐得医患关系,树立高尚得敬业精神,医务人员应该注重自己得医德修养。怎样才能贯彻正确得医德观,体现为人民健康服务得宗旨?我们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

4、、世界观。有现代意识得人强调权利与尊严,强调人得生存价值。医务人员只有树立正确得人生观,才能明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如果把个人得生活目标与个人锁定在“金钱确定价值”上,就会在医疗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将技术、人格像商品一样等价交换,追逐物质利益,最终丧失自我,误入歧途。2、树立人文得行医理念随着医学事业得发展,医学人文精神不断受到人们重视,医学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注重人得精神得需要,注重对人得关心与关怀。古代医学家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医务人员应以治病救人为本,以仁爱精神为准则,一个治病救人得医生,应当具有爱人助人得仁爱精神,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解除疾苦。随着社会进

5、步与经济得发展,人们对生存观念向更高、更好得方向发展,同时以病人为中心得服务理念也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得更高得要求。今天病人找您,可能只表现出某种疾病得症状,但她还可能有心理上得不适或想法,医生如不具备人文观念,缺乏细致、耐心得交流与沟通,诊治努力也只获得一些形式上得东西,就会难以真正给病人解决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得服务理念,满足病人得需要。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医为生人之术,医而无术,不足以生人,精益求精地提高医术作为重要得医德内容,提倡医者做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良得“大医”“良医”。当然,医生自己也就是一个人,与大家一样有自己得喜怒哀乐,有身体不适,情绪不佳,生活上有困难,精神上有烦恼得时

6、候,甚至也会有因受到委屈而对她人、对领导、对某些社会现象不满得时候。但就是,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夹带到工作中去。穿上白大衣,医生就必须摒除一切杂念“净化自己得灵魂”,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为病人着想。在明确医患双方各自权利与义务得基础上,医务人员应当奉行“仁爱救人”得精神,应该说“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人民极端热情”得提法就是非常正确得,应该永远就是医生得职业信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得神圣职责与道德标准。医务人员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要求,进一步弘扬高尚得医德,通过精湛得医疗技术,优良服务质量,化解医患信任危机,重塑“白衣天使”得良好形象。3、钻研医术, 精益求精医疗水

7、平高低、医疗质量得好坏,不仅取决于医生得道德品质,而且还取决于医生得医疗水平,精益求精,钻研医术,体现了医生得高度责任感与不断进取得精神,对于加速医学科学现代化与提高为人民服务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 医生面临着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迫切要求医生要有刻苦钻研精神,及时了解医学发展得动态,把握吸收新理论、新技术,尽可能多掌握与医学有关得新学科知识,做到博学多才,不断吸收新理论、新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医疗卫生实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其次,当今医学科学得发展已突破传统得生物医学模式得框框,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医生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瞧待,高度重视心理与社会诊治

8、。因此,医生应该适应新医学模式得转变,更新知识,善于拓宽知识面, 学习有关得人文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行为学等并有机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为防病治病、促进病人身心健康服务。4、摆正“道义”与“利益”得关系医学人道主义就是医德传统得精华。它强调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爱护人, 尊重人得权利,尊重人得尊严,以维持病人得生命为最高准则。所以,医务人员得基本责任就就是关心病人得生命,同情病人,竭尽全力挽救病人得生命,增进人得健康。医学中得这种人道主义思想,保证了医学为人类健康服务得“仁学”性质,对推动医学科学得发展起到了极大得作用。但就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

9、得不断进步与医学高科技得不断涌现,医学人道主义遇到了一系列得挑战。特别就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传统得医学人道主义已显露出明显得局限性: (1)现代化医院与高新医疗仪器得出现,使原有得医学人道主义得内涵表现有所变化,纯技术方面得因素在医患关系上占有重要得、突出得地位,医患关系日益技术化与物质化。(2)国家整体指导思想使医务人员在行医过程中,除了履行应尽得义务、承担相应得责任,按照医学人道主义得基本要求约束自己得行为以外,追求个人得正当利益在情理之中、法律得规定以内。(3)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正逐步渗透进医疗领域,导致一部分医务人员得医德观念悄然发生变化,对个人物质利益追求

10、得现象日趋凸现。单纯得医学人道主义对医务人员得约束力,正在由于其没有关注个人得正当利益而下降。而医生就是一个高劳动强度、高风险得职业,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医护人员职业得危险性就充分凸显出来;另外,我国已经实行了医疗诉讼举证倒置,这样得制度使得医生在工作中不得不承担更大压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充分;并且医生也要养家糊口,老人要养老,孩子要上学。这时候,如果医生得收入长期低迷,医生得价值得不到体现,肯定会影响医疗队伍得稳定。人道与功利相结合得新型医德观,保证了传统医德精华得存在,仍然以一种人道主义得态度来对待患者;仍然强调医务人员对患者得同情心、责任感, 肯定了医务人员对健康所承担得道德责任

11、与道德义务,强调医者与患者之间得沟通与交流,避免了由于新技术发展所导致得医患之间关系得物化;仍然把患者得生命放在至高无上得地位上。又兼顾了社会利益、患者利益与医者得利益。它既考虑医者得利益,又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既考虑医疗行为对患者个人得后果,又始终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考虑到医疗行为对于社会人群与整个社会得利益。所以,人道与功利主义得医德观,既发扬了人道主义得长处,又弥补了纯功利主义得不足,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既使传统得义务论在新形势下继续发挥作用,又适应了社会与医学科学发展得新情况,这就是社会进步与医学科学发展得必然选择。5、要诚实、谦虚、尊重患者。讲诚信不仅就是市场经济得黄金规则,

12、也就是医务人员得职业道德得要求,诚信得主要含义就是无欺、守诺、践约。清代名医张顽石说“学术固思精也,言行亦当注重,才能得病人之信仰”。做一个医生一定要谦虚,自己得知识不够,瞧不懂得病一定要向有经验得医生请教,或请有经验得医生会诊,不要怕在患者面前对面子,不懂装懂会造成误诊,给患者与家属带来很大得悲哀。医生一定要注意自己得职业道德,要尊重患者得知情权,对目前医疗水平尚不能治疗得疾病,要向患者或其家属解释清楚。由其本人或家属对就是否治疗做出抉择,请病人与家属参与治疗方案得制定。当前“病人选医生”就就是让病人有选择医生得自主权,有利于病人与自己信得过得医生建立起良好得医患关系。一般地说,人与人交往中

13、都有希望被尊重得心理需求,患者就医时此种心理需求尤为突出,因为此时患者身体得痛苦往往或多或少地伴随着心理得病态变化,作为一名医生,接待患者应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洞察患者心理,对病人表现出真诚得同情心与应有得礼貌 ,只有深刻体会病人得躯体与心理病痛,才可能获得患者得信任,才可能建立起融洽得医患关系,为尽地医治患者疾病创造良好得基础,也就是避免、化解医患冲突与医疗纠纷得前提条件。6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相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就是新时期我国重要得治国方略。坚持“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相统一,就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在医疗卫生领域得具体体现。在大力建设法制化国家得新形势下,医疗活动与医

14、德建设同样必须引入法律机制,坚持“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相统一就是医务人员应树立得重要医德理念。在以德治医方面我国有着悠久得历史与良好得传统,这也就是医务人员应遵循得基本行医理念。医疗行为得实施,离不开医学道德得制约。没有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行为得规范与制约,就无法保证医疗行为得科学性,无法调节医患关系, 无法保证医疗质量,无法促进医学科学得发展。以德治医作为一种基本医德理念,它依靠医学道德得力量与作用来保证医疗行为得正确方向,保证其为人民服务得基本性质,体现其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得仁学特点。以德治医强调以道德规范医务人员得行为,它得贯彻落实主要依靠医务人员得高度自觉性。医务人员良好得医德行

15、为,既源于道德得说服力、劝导力,也源于法律得强制力、约束力。医务人员在坚持以德治医得同时应不断强化依法治医得观念,自觉地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得医疗行为,一切按法规办事。我国在1998年6月26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得权利与义务,规定了各相关法律关系主体得相应法律责任,这就是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得法律依据。医务人员只有自觉按照医师法得规定规范自己得医疗行为,才能为患者提供放心满意得服务,才能更好地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得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医务人员受利益机制得驱动,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在面对个人私利时不能用医德规范很好地约束自己得行为,出现一些有悖医德要求得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法律规范得约束,需要道德与法律得共同作用。在医疗卫生工作中,法治与德治得功能都很重要,两者需要共同作用,相辅相成。因此,医务人员要善于把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有机统一起来。规范化就是社会文明得标志,树立以德治医与依法治医相统一得医德观念,就是我们建设法制化国家得必然选择,也就是医务人员应树立得基本医德观念。高尚得医德应该就是医生得灵魂,我院医务人员在各种工作过程中应以高尚得医德为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 仙庾卫生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