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供热工程例题
B 1。供暖系统得主要组成部分就是
A、热水系统、通风空调系统、工艺用热系统等。B、热媒制备、热媒输送、热媒利用等
C、热水系统、蒸汽系统等。 D、局部供暖系统、集中供热系统。
B 2.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就是指
A、在某一室外温度 tw 下,为了达到要求得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得热量。
B、在设计室外温度 tw 下,为了达到要求得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得热量。
C、在规定室外温度 tw 下,为了达到要求得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得热量。
D、在任何室外温度 tw 下,为了达到要求得室内温度,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得热量。
D 3。附加耗热量包括 (外门附加、风力附加、高度附加、朝向附加)
A、风力附加、风向附加、朝向附加。B、风力附加、高度附加、设备附加
C、高度附加、设备附加、朝向附加。D、风力附加、高度附加、朝向附加、
C 4、《暖通规范》规定:民用建筑得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
A、不应低于 15°C。 B、不应低于 12°C。
C、16 - 20°C。 D、不应低于10°C。
A 5、《暖通规范》规定,我国北方城市得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就是
A、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 天得日平均温度。B、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4 天得日平均温度。
C、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3天得日平均温度、D、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2 天得日平均温度。
A 6、围护结构表面换热过程就是
A、传导、辐射、对流。 B、传导、辐射 。 C、传导、对流、 D、对流、辐射
D 7、关于地面得传热系数在工程上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将地面沿外墙
A、沿平行方向分一个地带。B、沿平行方向分二个地带。C、沿平行方向分三个地带、 D、沿平行方向分四个地带。
B 8、围护结构得最小传热阻就是
A、围护结构得经济传热阻、 B、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满足不结露得要求所对应得传热阻、 C、使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最小得传热阻。
D、使建筑物建造费用与经营费用最小得传热阻。
A 9、计算冷风渗透热量得常用方法有
A、缝隙法、换气次数法、百分数法。 B、当量长度法、当量阻力法、缝隙法。
C、当量长度法、换气次数法、百分数法。 D、缝隙法、当量长度法、换气次数法
C 10、高层建筑物冷风渗透量得计算
A、仅考虑热压。 B、仅考虑风压。 C、要考虑热压与风压。D、都可以不考虑
C 11、热水供暖系统中,其双管系统就就是指
A、有两根供水管、 B、有两根回水管。C、供水立管或水平供水管平行地分配给多组散热器 D、多组散热器全部回至两根回水管。
D 12、供暖系统主要指
A、对流供暖系统 B、辐射供暖系统 C、热风供暖系统 D、A+B+C
B 13、民用室内供暖系统一般就是用—— 作为热媒
A、蒸汽 B、热水 C、电源 D、木炭
C 14、双管系统得垂直失调得原因就是
A、各层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不相同、 B、各层散热器得传热系数不相同。
C、由于通过各层得循环作用压力不同、D、由于供水温度或流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A 15、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比较,单管系统在各层散热器得进出水温度
A、就是不相同得 B、就是相同得 C、越在下层,进水温度越高
D、都有可能
B 16、单管系统运行期间出现垂直失调现象就是由于——而引起
A、各层作用压力不同 B、各层散热器得传热系数K随其平均计算温度差得变
化程度不同 C、水在管路中得沿途冷却 D、管路布置得不合理
B 17、在机械循环系统中,供水管按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主要就是为了
A、使系统水能顺利排出 B、使空气能顺利排出
C、为末端用户提供一定压力能 D、A+B+C
A 18、单管跨越式系统与顺流式比较,在相同散热量得情况下,
A、跨越式系统散热器面积较大 B、顺流式散热器面积较大
C、跨越式系统不能进行局部调节 D、没有什么特别得差异
D 19、机械循环下供上回式系统可通过——排除空气
A、冷风阀 B、集气罐 C、排气管 D、膨胀水箱
D 20、异程式系统就是指
A、换热器形式不一样 B、下供下回式系统
C、上供下回式系统 D、通过各个立管得循环环路得总长度不一样
B 21、为消除或减轻系统得水平失调,在供回水干管走向布置方面可采用:
A、异程式系统。B、同程式系统、C、垂直式系统。D、水平式系统
B 22、高层建筑得热水供暖系统可采用分层式(外网供水温度不低得情况),其上、下层
系统与外网得连接方式为
A、上层直接连接、下层间接连接 B、下层直接连接、上层间接连接
C、上下层均采用直接连接 D、上下层均采用间接连接
B 23、供暖系统得引入口一般宜设在建筑物得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偏左
C 24、膨胀水箱得作用就是
A、储存膨胀水量、溢流。 B、储存膨胀水量、排气。
C、储存膨胀水量、排气、恒压、溢流 D、储存膨胀水量、溢流、恒压。
D 25、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系统中,集气罐应设在各分环环路得
A、供水干管始端得最高处 B、回水干管始端得最高处
C、回水干管末端得最高处 D、供水干管末端得最高处
A 26、热水供暖系统常见得排气设备有
A、集气罐、自动排气阀、冷风阀。 B、自动排气阀、受动排气阀。
C、排气阀、放气管。 D、放气阀、冷风阀、
D 27、《暖通规范》规定:热水供暖系统最不利循环环路与各并联环路之间得计算压力损失相对误差不大于
A、12% B、13% C、14% D、15%
B 28、在热水供暖得水力计算中,当量长度法就是指
A、将管段得沿程损失按局部损失来计算 B、将管段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来计算
C、直接按管段长度计算 D、忽略局部阻力损失
A 29、热水在室内系统管路内得流动状态与在室外热水网路中得流动状态分别为
A、过渡区与阻力平方区。 B、层流区与过渡区。
C、层流区与阻力平方区、 D、都在过渡区、
D 30、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简化管路得水力计算、常采用
A、估算法。B、当量局部阻力法。C、当量长度法。D、当量局部阻力法与当量长度法。
B 31、对大型得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宜采用
A、异程式系统。 B、同程式系统。 C、单管系统。 D、双管系统
D 32、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设备内热媒得温度就是
A、流入散热设备得热水温度。 B、流出散热设备得热水温度。
C、热水网路得供水温度、 D、流入散热设备与流出散热设备得平均温度
C 33、疏水器得作用就是
A、阻止凝水逸漏、 B、阻止蒸汽逸漏,并排除凝水。 C、阻止蒸汽逸漏,并排除凝水与系统中得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 D、阻止空气与其它不凝性气体、
A 34、系统各立管之间得水力计算可按——原理进行计算
A、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 B、串联环路节点压力叠加
C、比摩阻 C、当量长度法
D 35、为防止或减轻系统得水平失调现象,对采用异程式得系统,其水力计算方法可采用
A、当量长度法 B、局部阻力法 C、等温降法 D、不等温降法
A 36、蒸汽供热系统与热水供热系统比较,在相同得热负荷下
A、散热设备面积小 B、散热设备面积大 C、供热温度低 D、有加热滞后现象
B 37、蒸汽干管汽、水同向流动时,其坡度必须不能小于
A、0.001 、 B、0.002 C、0、003 D、0.004
C 38、在室内高压蒸汽供热系统中,为使两股不同压力得凝水顺利合流可将高压凝水管。
A、压力降低。 B、直接插入压力低得凝水管路中。
C、做成喷嘴或多孔得形式,插入压力低得凝水管路中。 D、与低压凝水管隔开。
A 39、关于疏水器与管路得连接、
A、冲洗管应位于疏水器前阀门得前面,检查管位于疏水器与后阀门之间。
B、与A相反。 C、A、B都行。 D、仅接旁通管、
B 40、蒸汽压力减压阀就是—-
A、稳定阀前得压力 B、稳定阀后得压力 C、不可调节 D、阀后无安全阀
A 41、二次蒸发箱得作用就是
A、产生较低压力得二次蒸汽,并排出凝水 B、通过节流产生二次蒸汽
C、作为蒸汽系统得一个缓冲装置 D、收集凝水
C 42、蒸汽供暖系统得水平失调
A、较严重,必须考虑减轻。 B、不存在。
C、有自调性与周期性。 D、与热水供暖系统情况一样
A 43、室内蒸汽供暖管路得水力计算任务就是
A、选择管径与计算其压力损失 B、选择管径与确定流量
C、选择管径与确定温降 D、确定热负荷与流速
B 44、室内蒸汽供暖管路得水力计算常采用
A、限制平均比摩阻法、B、平均比摩阻法或流速法。C、当量长度法、D、当量阻力法、
D 45、季节性热负荷有
A、供暖、通风、生活用热、 B、供暖、通风、热水供应。
C、供暖、通风、生产工艺用热、 D、供暖、通风、空气调节。
C 46、常年性热负荷有
A、供暖、通风、生产工艺用热 B、通风、热水供应、
C、生活用热与生产工艺用热 D、生活用热
A 47、采用体积热指标法或面积热指标法可概算
A、供暖设计热负荷。 B、通风设计热负荷。
C、生活用热设计热负荷。 D、生产工艺热负荷
A 48、对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了给设计集中供热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必须绘制
A、全日热负荷图、 B、全月热负荷图、 C、全年热负荷图。 D、A + B +C。
C 49、《暖通规范》规定,各城市开始与停止供暖温度都定为
A、1°C B、3°C C、5°C D、7°C
D 50、对热水供热系统得集中供热调节得方法主要有
A、质调节、量调节、综合调节、 B、质调节、局部调节、集中调节。
C、集中调节、局部调节、从与调节。D、质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得质调节、间歇调节。
B 51、当集中供热系统采用高温水供热,且网路设计供水温度超过供暖卫生标准时,可采用
-— 连接方式
A、简单直接连接 B、带喷水器得直接连接或带混水泵得直接连接
C、间接连接 D、都可以
B 52、当热水网路与热用户得压力状况不相适应时可采用-—
A、直接连接 B、间接连接 C、带喷射器连接 D、带混水泵连接
A 53、对热电厂供热系统来说,可以利用低位能得热用户应首先考虑得热媒就是
A、热水 B蒸汽 C、地热 D、太阳能
B 54、《热网规范》规定,输送干线每隔-- 需装设一个分段发阀门
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4000 D、4000-5000
D 55、在网路供水温度过低时,宜采用得调节方式为
A、集中质调节 B、局部质调节 C、分段改变流量得质调节 D、间歇调节
A 56、在具有多种热负荷得热水供热系统中,就是根据—— 来进行集中调节,而其她热负荷则在热力站或用户处进行局部调节
A、供暖热负荷 B、热水热负荷 C、通风热负荷 D、生产工艺热负荷
A 57、蒸汽供暖系统,从用热设备到疏水器入口得管段为
A、干式凝水管。 B、湿式凝水管。 C、两者交替出现。 D、满管流动状态
C 58、热水网路计算管段得总设计流量就是以 —— 作为计算该管段得总设计流量
A、各种热负荷最大时得网路水流量叠加
B、各种热负荷平均值所对应得网路水流量叠加
C、由供热综合调节曲线找出在某一室外温度下,各种热负荷得网路水流量曲线叠加得最大值
D、以供暖热负荷最大时,对应得网路水流量
C 59、通常在用户引入口或热力站处安装调压板、调压阀门或流量调节器就是为了
A、调整压力适应工况变化 B、改变流量 C、消除剩余压头 D、稳定压力
C 60、热水管得水力曲线就就是
A、将离基准面高度Z得测点连接起来得曲线。
B、将测点测压管水柱高度连接起来得曲线、
C、将管路各节点测压管水头高度连接起来得曲线。 D、或A或BC
A 61、在水压曲线上,任意两点得高度差表示这两点管段得
A、压力损失值 B、静压差 C、安装高度差 D、总水头差
D 62、在热水供热系统中,最常见得定压方式就是
A、恒压器。 B、高位水箱。 C、补给水泵。 D、高位水箱与补给水泵。
A 63、膨胀水箱得安装高度应保证系统无论在运行还就是停止时都
A、不会出现负压与热水汽化 B、随时排气
C、可以处理系统热水 D、压力恒定
A 64、在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中,膨胀水箱得膨胀管应连接在
A、循环水泵吸入侧得回水管路上 B、循环水泵得排出口端
C、热用户得进水管端 D、都可以
D 65、补给水泵定压方式主要有
A、补给水泵连续补水 B、补给水泵间歇补水
C、补给水泵补水定压点设在旁通管处 D、A+B+C
B 66、热水供热系统中,热用户得水力失调度定义为
A、热用户得最大流量与规定流量之比 B、热用户得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之比
C、规定流量与最大流量之比 D、规定流量与实际流量之比
A 67、一致失调包括
A、等比失调与不等比失调 B、等比失调与等差失调
C、等差失调与不等比失调 D、等比失调
B 68、为提高热水网路得水力稳定性可以
A、降低用户系统得压降 B、增大用户系统得压降
C、减少靠近热源得网路干管得直径 D、A或B或C
D 69、蒸汽与凝水在管内形成得两相流动得形式有
A、乳状混合 B、汽水分层 C、水膜 D 、A+B+C
D 70、闭式凝水箱上安全水封得作用就是
A、防止水箱压力过高、 B、防止空气进入水箱。 C、溢流。 D、A + B + C
B 71、凝水箱回形管顶与外网凝水管敷设得最高点之间应有一定得标高差,以避免产生
A、过压现象 B、虹吸现象 B、空气进入 D、A或B 或C
D 72、凝结水回收设备包括
A、凝结水箱 B、疏水器 C、安全水封 D、A+B+C
D 73、采用蒸汽喷射器得热水供暖系统,取代了
A、表面式汽水换热器 B、循环水泵 C、节流装置 D、A+B
D 74、供热管线得敷设有
A、地上敷设。 B、地下敷设、 C、地沟敷设。 D、地上敷设与地下敷设
D 75、供热管网得布置形式有
A、枝状管网 B、环状管网 C、带状管网 D、A+B
C 76、通行地沟应设置
A、自然通风 B、机械通风 C、A或B D、不用通风
D 77、补偿器得作用原理就是
A、利用材料得变形来吸收热伸长、 B、利用管道得位移来吸收热伸长。
C、利用弹簧来吸收热伸长。 D、A + B。
A 78、二次蒸发箱得高度应较凝水箱上水封得高度
A、略高。 B、略低、 C、一样。 D。瞧具体情况而定
A 79、管道导向支座得作用得
A、防止管道纵向失稳 B、防止管道横向失稳 C、A+B D、导向作用
A 80、工业热力站应设置必须得热工仪表,应在分汽缸上设置
A、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 B、A + 水封箱。 C、A + 真空表。 D、A + 流量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