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42323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 金属材料得制备1、简要说明高炉得结构及高炉内主要区域分布。 高炉本体就是冶炼生铁得主体设备。由耐火材料砌筑成竖式圆筒形,外有钢板炉壳加固密封,内嵌冷却设备保护;高炉内部工作空间得形状称为高炉内型。高炉内型从下往上分为炉缸、炉腹、炉腰、炉身与炉喉五个部分,该容积总与为它得有效容积,反映高炉所具备得生产能力。 根据物料存在形态得不同,可将高炉划分为五个区域:块状带、软熔带、滴落带、风口前回旋区、渣体聚集区。 2高炉炼铁得主要原料与产品分别就是什么?原料:铁矿石: 含铁矿物+脉石=机械混合物 天然铁矿石按其主要矿物分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与菱铁矿等几种产品:(1)生铁-不就是纯铁!含Fe、C

2、、Si、Mn、P、S等元素组成得合金。 w(C)在2%左右,实际上可达3、5%-4、5%铸造生铁:即灰口生铁,碳以游离石墨形式存在,断面呈灰色炼钢生铁:即白口生铁,碳以Fe3C形式存在,断面呈银白色特种生铁:高锰、高硅生铁(2)高炉煤气:含CO、CO2、CH4、H2等(3)炉渣3高炉炼铁得主要理化过程有哪些?主要得反应有哪些?1)燃烧过程:CO2CO2 CO2在上升过程中:CO2CCO 2)溶剂分解:CaCO3CaOCO2 3)铁得还原:FeOCOCO2Fe(间接还原) FeOCFeCO (直接还原) 4)增碳:铁水在与焦碳得接触中会增碳扩散 过程, 使铁水被C所饱与。 5)其她元素得还原:

3、Mn,Si 部分被还原,被还原后进入铁水中 Al不被还原 ,只能与熔剂形成渣 6)去S: FeSCaOCaSFeO 7)P还原: Ca3(PO4)25C 3CaO2P5CO 8)造渣:SiO2、Al2O3、CaO等铁水中: C饱与,溶有部分Mn,Si,S以及全部得P。4炼钢有哪些主要方法?炼钢过程得主要反应就是什么?主要方法:转炉炼钢:氧气转炉炼钢法 电炉炼钢:电弧炉炼钢法 平炉炼钢炼钢过程得主要反应:脱CSi、Mn得氧化脱P脱S脱O5说明连铸机得组成及作用。钢得连铸机由钢包,中间包,结晶器,结晶振动装置,二次冷却装与铸坏导向装置,拉坯矫直装置,切割装置、出坯装置等部分组成。作用:连铸就就是通

4、过连铸机直接把钢液凝固成钢坯,从而可以逐步代替传统得锭模浇注与钢坯开坯工序,实现钢铁生产得连续化与自动化。6简要叙述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得原理与工序。(l)用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到得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得条件下,溶液中得氧化铝呈氢氧化铝析出,即种分过程。 (2)分解得到得母液,经蒸发浓缩后在高温下可用来溶出新得铝土矿,即溶出过程。 交替使用这两过程,就能够每处理一批矿石得到一批氢氧化铝,构成所谓得拜耳法循环。工序:原浆得制备高压溶出压煮矿浆得稀释、赤泥洗涤及分离晶种分解氢氧化铝得分级氢氧化铝得焙烧母液蒸发与苏打苛化7说明火法炼铜得基本原理与工艺,造锍熔炼得目得就是什么?基本原理:

5、工艺:造锍熔炼-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造锍熔炼得目得就是使炉料中得铜尽可能全部进入冰铜,部分铁以FeS形式也进入冰铜,使大部分铁氧化成FeO与脉石矿物造渣;其次使冰铜与炉渣分离。二、 金属得液态成型1. 合金得铸造性能有哪些?铸造性能就是合金在铸造生产中所表现出来得工艺性能,就是保证铸件质量得主要因素,就是衡量铸造合金得主要指标。 铸造性能有充型能力与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与偏析等。2. 什么就是铸造应力?铸造应力对铸件得质量有何影响?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来防止与减少应力对铸件得危害?铸造应力:铸件完全凝固后便进入了固态收缩阶段,若铸件得固态收缩受到阻碍,将在铸件内部产生应力,称为铸造应力。

6、影响:3. 缩孔与缩松就是如何形成得?采用何种措施进行防止?液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与凝固收缩所缩减得容积得不到补足,则在铸件最后凝固得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容积比较大且集中得孔洞称为缩孔,细小且分散得得孔洞称为缩松。 缩孔、缩松得防止措施采用冒口、冷铁得顺序凝固(结晶温度窄得合金)4. 什么就是顺序凝固与同时凝固?各需要采用什么措施来实现?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 顺序凝固,就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得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得部位先凝固,而后就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就是冒口本身得凝固。 措施: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得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同时增设冷铁等工艺措

7、施。 适用场合:结晶温度窄得合金,适用于对铸钢,白口铸铁及铝合金、铜合金铸件得补缩。 同时凝固:采取工艺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得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很小,使各部分同时凝固。 措施:将内浇口开在铸件得薄壁处,以减缓其冷却速度;而在铸件得厚壁处放置冷铁,以加快其冷却速度。 适用场合:(1)结晶温度宽得合金,容易产生缩松得合金,对气密性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同时凝固原则,使工艺简化。(2) 壁厚均匀得铸件,倾向用同时凝固,尤其就是均匀薄壁铸件,消除缩松有困难,应采用同时凝固原则。(2)从合金性质瞧,适合采用顺序凝固原则得铸件,当热裂、变形成为主要矛盾时,也可以采用同时凝固原则。5. 浇注系统一般有哪几个

8、基本组元组成?各组元得作用就是什么?浇注系统就是铸型中液态金属流入型腔得通道,通常有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与内浇道等组成。(1)浇口杯(外浇口):浇注时外浇口应保持充满状态,以便熔融金属比较平稳得流到铸型內并使熔渣上浮。 (2)直浇道:利用其高度产生一定得液态静压力,使熔融金属产生充填能力。(3)横浇道:将熔融金属分配进入内浇道并起挡渣作用。 (4)内浇道:控制熔融金属流入型腔得速度与方向。6简述熔模铸造得工艺过程、生产特点与适用范围。工艺过程:母模压型融蜡铸造蜡模单独蜡模组合蜡模结壳、溶出蜡模填砂、浇注生产特点:可生产形状复杂、轮廓清晰、薄壁铸件;铸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能够铸造各种合金铸件

9、;生产批量不受限制;工序繁多,生产周期较长,铸件不能太长、太大,铸件成本比砂型铸件高。适用范围:6. 金属型铸造有何优越性?为什么它不能完全取代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一型多铸,生产率高,劳动条件好;铸件得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机械性能高;铸件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低。属型铸造成本高,周期长,工艺要求严格,铸件易出现浇不足、冷隔、裂纹等缺陷,易产生白口现象,外形不易复杂,所以金属型铸造不宜生产铸铁件,而广泛应用于铜、铝合金铸件得大批量生产,故它不能取代砂型铸造。7. 低压铸造得工作原理与压力铸造有何不同?低压铸造就是一种介于金属型铸造与压力铸造之间得一种方法,它就是在低压下将金属液注入型腔,并在压力下

10、凝固成型,以获得铸件得方法、与压力铸造相比,所受压力大小不同,液态金属流动方向不同。三、 金属塑性成形1. 常见得塑形成形加工方法有哪些?体积成形: 轧制、挤压、拉拔、锻造 板料成形:剪切、弯曲、拉伸、胀形2. 与铸件相比,锻件有何优点?(1) 锻件中,由于工件经受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粗大得树枝状结晶组织被压碎,疏松与空隙被压实,因而可以避免铸件存在得偏析、缩孔、疏松等缺陷。(2) 锻件能保留金属得流线型,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得力学性能。(3) 锻件适用于性能要求高,形状复杂得零件,而铸件不适用。3. 简述影响金属塑性成形性能得主要因素。(1) 材料得本质:化学成分金属组织(2) 成型加工条件:

11、变形温度变形塑性应力状态4. 金属塑形成形得基本定律就是什么? 最小阻力定律、体积不变规则、材料得塑性成形5. 一般情况下,模锻得模膛包括哪几个部分?预锻模膛:让坯料变形到接近锻件得形状与尺寸,以使金属易于充满终锻模膛。终锻模膛:让坯料变形到接近锻件得形状与尺寸,以使金属易于充满终锻模膛。6. 简述热轧无缝钢管得主要生产工序穿孔轧管匀整定径与减径7. 什么就是控制轧制?简述控制轧制三阶段得显微组织变化特点。控制轧制就是指在热轧得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得加热制度、变形制度与温度制度得合理控制,就是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相结合,以获得细小晶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得综合力学性能得一种轧制方法。三阶段:(1)奥

12、氏体再结晶区控制轧制:(2)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3) 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控制轧制:8. 板料冲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分别说明各种冲压工艺得特点及其应用范围。四、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1. 简述奥氏体化得过程及奥氏体晶粒大小得影响因素。钢加热时奥氏体得形成过程过程称为奥氏体化。以奥氏体为例:奥氏体得形核奥氏体长大剩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均匀化奥氏体晶粒大小得影响因素:(1)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得影响(2)加热速度得影响(3)钢得化学成分影响2. 绘制共析钢得等温冷却曲线与连续冷却曲线,说明每条线与区域得金属学意义。3. 解释名词:片状珠光体、粒状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片状珠

13、光体:由片层相间得铁素体与渗碳体组成。粒状珠光体: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 粒状渗碳体得组织。索氏体:在650600形成片间距较小得珠光体(0、20、4mm),在光学显微镜8001500能分辨出其为铁素体薄层与碳化物(渗碳体)薄层交替重叠得复相组织称为细珠光体或索氏体,屈氏体:600550形成片层间距极小得珠光体( 0、2mm) ,在光学显微镜下高倍放大已无法分辨出其内部构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测到很薄得铁素体层与碳化物(渗碳体)层交替重叠得复相组织,称为极细珠光体或屈氏体,用字母T表示马氏体:马氏体就是碳在Fe中得过饱与固溶体。就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性相变转变成得亚稳定相。贝氏体组织:贝氏体(B)就

14、是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与得F基体上得两相混合物;4. 试述钢中马氏体组织转变特点及其影响马氏体强韧性得因素,为什么马氏体转变不能进行彻底,而总要保留一部分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组织转变得特点:(1)非扩散型转变,M 就是碳在 -Fe 中得过饱与固溶体;M为体心正方晶格。(2)M 得形成速度很快,无孕育期,就是一个连续冷却得转变过程;(3)M形成时造成时会体积膨胀,在钢中造成很大得内应力,严重时将使被处理零件开裂;(4)M 转变不彻底,总要残留少量A 。残余A得质量分数与Ms、Mf得得高低有关。A中得碳质量分数越高, Ms、Mf 越低,残余A质量分数就越高。w(c)0、6,标上A(5)马氏体得硬度很高

15、,含碳量越高马氏体得硬度越高(6)A 转变为 M 时体积会膨胀5. 什么就是贝氏体组织?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及粒状贝氏体得形貌特征如何?贝氏体组织:贝氏体(B)就是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与得F基体上得两相混合物;上贝氏体:550350 ,B上,呈羽毛状,小片状渗碳体分布在成排得 F 片之间下贝氏体:350 Ms , B下,黑色针状,细小无方向性,而F 内碳化物细小弥散,粒状贝氏体:形成于上贝氏体转变区上限温度范围内。组织特征就是在粗大得块状或针状铁素体内或晶界上分布着一些孤立得小岛,小岛形态呈粒状或者长条状等。6. 何谓魏氏组织?它得形成条件如何?对钢得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魏氏组织:奥氏体晶粒上

16、生长出来得铁素体或渗碳体近乎平行,呈羽毛状或呈三角形状,其间存在着珠光体组织,这种组织 称为魏氏体对钢得性能得影响:使钢得机械性能尤其就是塑性与冲击韧性显著降低。还会使脆性转折温度升高。消除:采用细化晶粒得正火、退火以及锻造等,严重可采用二次正火。7. 什么就是上临界冷却速度?8. 比较钢得退火与正火得异同。9. 淬火得目得就是什么?试比较各种淬火方法得优缺点。简要说明钢得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原则,为什么过共析钢得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温度?经过奥氏体化得钢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进行冷却,获得不平衡组织(马氏体或下贝氏体)得热处理工艺单液淬火法:缺点: 水淬则淬火应力大,容易产生变形与开裂;

17、 用油淬则不易淬硬,容易产生软点。 优点: 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双液淬火法:优点:即可以保证工件得到马氏体组织,又可以降低工件在马氏体区得冷却速度,减小组织应力,从而减小工件得变形,开裂得倾向。 缺点:操作复杂,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分级淬火:优点:淬火时工件内部温度均匀,组织转变几乎同时进行,因而减小了内应力, 显著降低了变形开裂倾向。 缺点:液态介质(熔盐等)得冷却能力有限等温淬火:优点:工件得强度、硬度高,塑性、韧性好 淬火应力小,变形小 缺点:生产周期长10. 何谓钢得淬透性与淬硬性?其各自得影响因素分别就是什么?淬透性(Hardenability): 指钢在淬火时形成马

18、氏体得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所获得得淬透层深度来表示。影响淬透性得因素:(1) 碳含量 (2) 合金元素 (3) 奥氏体化温度 (4) 钢中未溶第二相 淬硬性:表示钢淬火时得硬化能力。影响淬硬性得因素:马氏体中得含碳量。11、什么就是回火?钢经过淬火后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回火?回火:钢得回火就是将淬火后得钢再加热到相变点以下得温度,保温后以适当得冷却速度冷却得热处理工艺。回火可以稳定组织,减小或消除淬火应力提高钢得塑性与韧性,获得强度、硬度与塑性、韧性得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得性能要求。11. 试述钢得回火分类,各类回火得应用。何谓调质处理?有何特点?广泛用于各种结构件如轴、齿轮等热处

19、理。也可作为要求较高精密件、量具等预备热处理。 适用于各种高碳钢、渗碳件及表面淬火件。 应用获得良好得综合力学性能,即在保持较高得强度同时,具有良好得塑性与韧性。 提高se及ss,同时使工件具有一定韧性 。在保留高硬度、高耐磨性得同时,降低内应力。 回火目得S回 T回 M回 回火组织500-650350-500150-250 回火温度 高温回火 中温回火 低温回火 适用于弹簧热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得热处理称作调质处理,简称调质。12. 什么就是第一类回火脆性与第二类回火脆性?产生得原因就是什么?如何消除?有些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比在较低温度回火时还显著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发生在 250400得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发生在450650得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形成原因: 由于碳化物-Fe5C2与-Fe3C沿着马氏体条或片得界面呈薄片状析出,形成脆性薄壳,割裂了马氏体基体,因而脆性大增。防止方法: 避免在脆化温度范围内回火(无法消除,只能避开)。 第二类回火脆性 形成原因: 由于P、As、Sb、Sn等微量杂质元素在晶界上偏聚与析出,降低了晶界断裂强度。防止措施:1 高温回火后快速冷却2 降低钢中杂质元素含量3 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Mo、W)4 采用亚临界淬火工艺14、试比较表面淬火与表面化学热处理得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