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练题总结.pdf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539957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9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练题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练题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练题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必练题总结 单选题 1、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资源配置上任由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完全信赖资本的逐利性,而资本家由于丰厚的利润,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了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这一观点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A率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科技与生产的联系不够紧密 C开始确立起“世界工厂”地位 D民族利己主义倾向不断高涨 答案:B 解析:根据“不愿意另行耗资进行固定资产更新和追逐先进技术,从而造成了各重要工业部门技术和设备的陈旧和落后。”可得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资本家不愿意进行资本的投资,使科技与生产的联系不够紧密,B项正确;材料没有把英国与其他国家比较,排除 A 项;C 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 C 项;材料与民族利己主义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B 项。2、如图为抗战时期某一著名战役的示意图。这次战役 2 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B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抗战时期”“台儿庄”可知,这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 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排除A 项;1937 年 7 月 7 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排除 B 项;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 D 项。故选 C 项。3、中国近代某次事件之后,西方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该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戊戌维新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可知这一事件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义和团运动,C 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排除 A 项;戊戌变法没有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发生矛盾,排除 B 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列强瓜分中国以前,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强烈由此爆发了华夫脱运动。该运动()A使埃及获得有条件的独立 B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 C使英国给埃及以彻底独立 D迫使埃及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埃及的华夫托运动使得埃及实现了有条件的独立,故选 A;英国在华夫托运动以后3 并没有完全撤出埃及,在埃及仍然有特权,排除 B;华夫托运动并没有使埃及彻底独立,而是有条件的独立,英国在埃及仍然有一些殖民特权,排除 C;独立以后的埃及并没有成为共和国,而是成为君主制国家,排除 D。5、荀子 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官吏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体现的是君主对内外的监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的监察措施是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A 正确;B 属于军事上的措施,排除;C 是汉武帝加强监察的措施,排除;D 是在元朝设置的,排除。故选 A。6、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朝推行()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材料“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以门第出身为选官标志”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导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隋朝推行科举制,采取考试的方法,择优录取,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D 项正确;世卿世禄制是先秦的政治制度,排除 A 项;察举制是两汉的选官制度,排除 B 项;三省六部制和选官制度无关,不能解决材料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问题,排除 C 项。故选 D 项。小提示:材料分析题 7、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2)图一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其实施的早期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析图三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答案:(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代行省制。(2)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周朝统治。(3)作用和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图一出现“周”“齐”“鲁”等体现了西周的分封制。图二出现了秦始皇等信息,反映了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出现”大都“及”行省“等信息,反映了元朝的行省制。(2)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其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开发边远地区、传播周文化等角度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积极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对当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对后世: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所以答案是:(1)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代行省制。(2)初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周朝统治。(3)作用和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小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涉及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主要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8、阅读下列材料:5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 6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陈红太谈我国 60 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试从政治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答案:(1)政治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2)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成就: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4)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现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解析:(1)政治主张:根据材料“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及此后对国民政府的构想可知,材料强调的核心6 主张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2)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举例说明。例如: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根据“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即可归纳出答案。(4)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孙中山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政治建设,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主要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得益于取得民族独立,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答案是:(1)政治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2)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成就: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4)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现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小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和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9、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1819 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7 1760 年以前 17611796 年 17971820 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 项 1482 项 1727 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 英亩 1830000 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材料三 2011 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民卢伟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用租赁、托管、带地入社的形式把社员们的土地整合在一起,并雇专人来干农活,土地丰收之后再付给社员报酬。因为最初加入的农民不多,土地不集中连片,大型农机具派不上用场。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改良耕种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并以此激发农民加入的积极性。随着农民的陆续加入,土地逐渐连成了片,大型农机具就有了用武之地。如今,该县共有 324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 150 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38%。摘编自学习强国(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2)结合材料一、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答案:(1)有利因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等);工业革命的进行。(2)特点:建立集体农庄,发展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原料等)。8 (3)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服务现代农业发展。(4)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析:(1)有利因素:根据材料“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可归纳出农业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可归纳出工业革命的进行及圈地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发布圈地法令”可归纳出圈地法令的颁布。(2)特点:根据材料“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可归纳出建立集体农庄,发展公有制;根据材料“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可归纳出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根据材料“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可归纳出牺牲农业发展工业。(3)作用:根据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改良耕种技术提高粮食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并以此激发农民加入的积极性”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利于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4)认识: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答案是:(1)有利因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圈地法令的颁布;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大农场的推动等);工业革命的进行。(2)特点:建立集体农庄,发展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提供资金原料等)。(3)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服务现代农业发展。(4)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的工业化。第一小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英国9 和苏联工业化的过程和特征来分析;第三,小问要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第四小问要结合我国土地制度变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