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制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专业代码:610301)(高中三年制)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二六年六月.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专业代码:610301)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树立现代
2、教育观念,按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结合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及本专业发展的特点,特制订本专业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三年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具备从事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二)人才规格1。具有正确的世界
3、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加工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检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具有食品加工与保藏、产品品质分析与控制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的基本能力。3.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技术原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分析、检测的方法。4.具备在食品加工领
4、域从事生产、管理、新技术应用与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熟悉食品或与食品领域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了解食品加工、贮藏、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向.5。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美的欣赏能力、发现力和创造力。(三)业务范围适应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食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卫生防疫站、食品加工企业及自主创业实体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及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详见附表)本计划理论教学83周,学期考核5周,入学教育1周,毕业教育1周,军训1周,公益劳动5周,教学实训7周,岗前实训17周,技能鉴定1周。全过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1:1。2。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见附表1四、
5、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一)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35门课。其中基础课13门,专业课17门,专业选修课5门.(二)全学程总学时311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76学时,实验实习450学时,教学实训及其它环节990学时。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安排见附表3。五、主要课程说明(一)基础课1。 思想政治理论课(146学时)本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门课程。本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概述,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6、思想的意义;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兼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内容。2形势与政策(20学时)本课程以课堂专题讲授与辅导讨论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宏观、科学的认识,并从中学到科学分析形势的方法。讲授中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展开,力求贴近学生,增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3.体育与健康(132学时)了解体育发
7、展概况,明确学校体育的特点和任务,学习体育运动的常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掌握跑、跳、投掷和篮球、排球类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巧.4.英语(66学时)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语音、语调,巩固扩大词汇量及语法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并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阅读与翻译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5。大学语文(96学时) 学习历代文学名著选篇,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概况,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准确理解评析文章和借助工具书赏析
8、通俗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写出常用应用文章、比较复杂的科技说明文和规范的本专业科学论文。6.高等数学(85学时)学习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计算、分析、逻辑思维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化学(64学时)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实验操作技能。8. 计算机操作基础(85学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软件使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及编制简单程序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二)专业课9.
9、生物技术概论(64学时)学习生物技术产生的简要历程,掌握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遗传与变异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基础生物技术知识。10. 食品营养学(96学时)学习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宏量和微量)的正常需要,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合理膳食的构成等,介绍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主要是组成特点),食品加工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11。 食品微生物(85学时) 学习微生物的个体与群体形成及与食品关系密切的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的营养及生理生化,微生物在食品发酵中应用,微生物与食品的腐败变质;掌握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微生物学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
10、2. 食品生化(85学时)主要学习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主要研究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水、维生素、矿物元素、色素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同时也涉及食品中的酶、风味、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知识。13。 生物统计(51学时)主要学习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显著性检验及相关和回归的意 义、原理,试验设计原则.14。 食品工程原理(85学时)主要学习食品工业中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工艺尺寸计算包括:(1)动量传递过程,包括流体输送、过滤、沉降、固体流克化等;(2)热量传递过程包括加热、冷却、蒸发;(3)质量传递过程,包括蒸馏、萃取、浸出;(4)热质
11、传递过程、热量、质量同传递,包括干燥、结晶(5)热力过程,包括压缩、冷冻;(6)机械过程,包括粉碎、筛分。15. 食品机械与设备(68学时)主要学习运输机械与设备、原料、预处理机械与设备、均质机械与设备、原料半成品热处理技术与设备、真空浓缩设备、干燥机械与设备、装料机械与设备、封罐机、排气、杀菌机械与设备、包装机械与设备、制冷机械与设备.16. 乳制品工艺学(85学时)主要学习乳的组成、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异常乳、热处理对乳的影响,乳质品工艺包括常乳和超高温灭菌乳、乳粉、冰淇淋、酸乳、奶油、干酪的加工工艺。17. 食品贮藏保鲜技术(64学时)主要学习我国主要果品蔬菜以及一些特色果品蔬菜的采后生
12、理学和采后处理、贮藏、保鲜技术基础,主要包括采后贮藏、保鲜特性、具体处理方法和贮藏保鲜、运输技术及所用冷库等设施要求条件管理方法等。18。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96学时)主要学习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微生物检验及理化检验的内容方法及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实际问题.19. 粮油加工工艺(68学时)主要学习小米、稻谷、玉米等新食品淀粉的制取与加工、食用油脂、面包生产工艺,蛋糕生产工艺。20. 酿造与果蔬加工(64学时)主要学习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各种水果、蔬菜的加工技术。21. 食品卫生与安全学(68学时)主要学习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的定义及其与食品质量的关系;食品的污染与评价;食品的农药残留;化学控制
13、技术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与卫生,食品添加剂控制。22. 肉蛋制品工艺学(85学时)主要学习肉的组织、化学成分、感官性质与卫生、家畜宰后肉的生物化学变化,肉的分割处理及肉的加工工艺,蛋的结构和组成及蛋制品的加工工艺.23。 食品包装学(68学时)主要学习纸、塑料、金属、玻璃包装材料和容器以及常用辅助材料及其在食品包装上的应用,并介绍了食品包装原理,各种包装技术方法和设备,食品包装的设计基础与应用。24. 食品分析与检测(68学时)主要学习样品预处理和食品中主要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指采用常规的化学手段,分析食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水分、脂类、维生素、矿物
14、元素、灰粉)食品添加计成分、食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25.市场营销(68学时)学习食品销售的基本知识及策略。(三)、选修课26。就业与创业指导 学习就业的基础知识,掌握求职方法,就业面试与应聘的技巧,指导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2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本课程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理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28文学概论通过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29。历史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15、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把祖国建设好的雄心壮志。30.哲学本课程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1。艺术通过艺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通过演唱、舞蹈、表演等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2.食品添加剂主要学习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具体的使用方法以及食品添加剂管理和使用条例。33。专题讲座主要就近年来食品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热点问题或生产的新理论、新技术进行专题讲座,包括问题的产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的趋势,新理论和新技术
16、在食品生产中应运用后将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等。34.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主要学习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的国内外背景,我国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包装与贮运技术的要求和管理规范,国际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介绍我国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产业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国外同类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35。食品标准与法规主要学习食品的营养标准、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管理、商标管理、各种类型食品的申报及要求。六、实训及其他根据各科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要求,重点训练其相应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一)教学实训(210学时)1。食品微生物(30学时)掌握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形态特点,掌握微
17、生物诊断的操作方法,结果判断。2。食品营养(30学时)学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3。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30学时)学习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4。 乳制品工艺(30学时)学习乳的组成、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异常乳、热处理对乳的影响,常乳和超高温灭菌乳、乳粉、冰淇淋、酸乳、奶油、干酪的加工技术。5。 肉蛋制品工艺(30学时)学习皮蛋、香肠、火腿等的制作技术.6. 食品分析与检测(30学时)学习样品预处理和食品中主要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水分、脂类、维生素、矿物元素、灰分)及食品添加剂成分、食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7。 粮油加工与酿造(30学时)主要学习小米
18、、稻谷、玉米等新食品淀粉的制取与加工、食用油脂、面包生产工艺,蛋糕生产工艺,学习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二)岗前实训(510学时)在学完全部科目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选择目标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三)公益劳动与机动(150学时)在第15学期,每学期安排1周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四)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专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及创新能力。七、教学组织 组织教学要以应职岗位的人才规格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19、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多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式、CBE等,大量利用直观演示、双边教学、快速联想、小组讨论、作业联系、启发式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应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要以“应用为主旨特征,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其职业技能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岗位(岗位群)所必需的要求和标准.(一)基础课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灵活
20、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应是教学改革和内容的选择,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分配每一次课的时间,确定自学讨论、讲授、实验与联系所占时间的比例。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形式报告会、文艺演出会、音乐、美术欣赏及心理健康咨询等提高学生素养;结合“两操一课”与体育竞赛、演讲与口才训练、书法、绘画、微机强化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推销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二)专业课1。课堂教学 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
21、地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各课程要根据本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好时续上的必要调整。要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影视、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并注重教学信息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思考题、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料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选择好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并精心组织教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教学实训 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在恰当时间。具体安排时或全部集中或以周为单位分散。要充分认识教学实训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准备好实训大纲,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应职岗位需要进行专项技能培
22、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使其把主干课程的知识与专项技能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教学实训重点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所以还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3。岗前实训 在最后一学期,以顶岗形式安排就业前综合实训。模拟顶岗,强化训练,使学生稳定的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将各专项技能联贯起来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以缩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三)供职技能教育包括口才与演讲、书法与写作、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选修课和晚自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达到增强供职技能的目的.八、成绩考核(一)本计划设置的所有
23、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二)理论知识成绩采用百分制,技能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两项考核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定为该门课程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技能考核应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考核项目,由专业课老师组织考核. (三)教学实训、岗前实训由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技能和工作态度。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及格者取得相应学分。(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获取等级证书;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至少获取国家高
24、级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两个证书.(五)学生学习质量评定采用学期成绩分。学期成绩分=(换算前课程成绩所得课程学分)+奖励成绩分课程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成绩)2技能成绩按“优90分,良75分,及格60分折算。(六)考试方法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即笔试、口试、闭卷、开卷、实际操作等.九、学分计算(一)一门课程约按每16个学时1学分计算。(二)教学实训、岗前实训、公益劳动按1周1学分计算.(三)计算机获国家二级等级证书,并奖励2个学分。(四)职业资格证书每个计2学分。毕业总学分最低标准为135学分.其中基础课33学分,专业课62学分,选修课6学分,教学实训及其它环节34学分.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见附表
25、2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科学系二OO六年六月附表1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教学活动周数学时学分一二三123456入学教育13011军事训练13011课堂教学8321261121617171617教学实训食品微生物13011食品营养13011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13011乳制品工艺13011肉蛋制品工艺13011食品分析与检测13011粮油加工与酿造13011公益劳动及机动5150511111岗前实训175101717考试考查511111技能鉴定13011毕业教育13011合 计1213116145212021202118附表2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表课程类别总学时数总学分数学分百分比备注基 础 课
26、6923424%约按每16学时计1学分专 业 课12687048选 修 课16685%教学实训及其它环节9903323%按每周30学时计1学分合 计3116145100%附表3 课程设置与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总学时理论教学实验实习学分考核学期学时分配考试考查一二三四五六基础课32%1思想政治理论课14614691522222岗前实训2形势与政策202013体育与健康1321611641-422224英语666641、2225大学语文96964166高等数学85854257化学6450144148计算机操作基础856718425专业课629生物技术概论64501441410食品营
27、养学96801661611食品微生物85652052512食品生化85652052513生物统计51411033314食品工程原理85652053515食品机械与设备68501843416乳制品工艺学85671843517食品贮藏保鲜技术64501444418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96742264619粮油加工工艺68501844420酿造与果蔬加工64521244421食品卫生安全学68501845422肉蛋制品工艺学85671843523食品包装学68521645424食品分析与检测68501445425市场营销685810454选修课626就业与创业指导1661462084、5462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8文学概论29历史30哲学31艺术32食品添加剂33专题讲座34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35食品标准与法规合计2126167645011226262626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