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地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密州街道卢山中学 王炳云教学目标: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教育,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的录象,通过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景象,引入 新课。板书第1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观看地球的形状板书一、地球的形状活动1 通过观看“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的录象直接观察得知地球是球体。教师过渡 但在这以前,由于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提出问题古代、近代的
2、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活动让学生阅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留足时间)。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师生共同小结板书 盖天说地是平的 诨天说地球是蛋黄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从太空中直接观察地球是个球体。教师过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一些例证,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活动阅读4页求证地球是个球体小组讨论:1根据上面的例子,能否证明地球是个球体?2你能否提出其他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从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我们见到的地球是一个球体:蓝色是海洋,白色是云,橘红色是陆地。根据人造卫星的观测结果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阅读地
3、球大小示意图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讨论后师生共同解决并板书板书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师提出何以见得是不规则球体?阅读课本5页阅读可知提问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假想,不断地进行实证,不断地修正探究结果,才有了今天的科学结论。过度我们有时讽刺一个人浅薄无知时会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其实,“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类现在依然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对于“地厚”的准确了解也是最近几年 的事情。随
4、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各种数据进行了精确测量,对地球形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人们对地球的大小也十分清楚了。想一想观察地球仪,可以从那些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呢?板书二、地球的大小引导半径、周长、表面积、体积等。读图回答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板书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作为地球最基本的数据有那些?引导平均半径。以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作为基础,运用数学公式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表面积、体积等。 画一画教师给出地球平均半径,让学生画一画地球大小示意图。算一算
5、这些地球的数据太大了,我们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地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计算,感受一下。1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行驶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2假如平均每个同学的臂展为1.7米,我们手拉手环绕地球赤道一圈大约需要多少个同学?3假如我们学校的面积是0.10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积相当于我们多少个校园大小?引导通过计算,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地球多么的巨大。考一考很多人都读过毛泽东诗词 送瘟神,其中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写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又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即约八万里。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我们任意选择赤道上的一个点
6、,当地球自转一周时,这个点就随之运行了八万里。小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还有待深入探索。让我们好好学习地理,将来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 A地球面积8万平方千米 B.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C.地球每天公转距离8万里 D. 地球平均半径约4万千米2.以下能说明“大地”是球形的地理现象是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海潮的涨落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四季的变化3.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A.环球航行 B.利用飞机对地球拍照C.利用卫星对地球拍照 D.利用气球对地球拍照二、读图题随堂练3页二题读图,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2)(3)题三、请每个组选举一名同学,用形象的语言和有关数据来描述一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