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第9课 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2)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的进攻;(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统一后
2、,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2、列表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交通上
3、车同轨,开灵渠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4、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5、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 秦朝的暴政;1、 秦始皇的贡献:(1) 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2)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3)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3、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沉重的赋税;(上交2/3);(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刑罚残酷(严
4、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2、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1、爆发的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6、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
5、邦领导的起义军)1、项羽和刘邦起义:(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2、楚汉之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四年楚汉之争)(2)双方:项羽和刘邦;(3)目的:争夺帝位。(4)结果:刘邦胜利。(5)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秦末农民战争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
6、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相关故事:鸿门宴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 西汉的建立1、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2、 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 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2)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二、 休养生息政策:1、 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 汉高祖采取的
7、措施: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汉高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3、 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三、 文景之治:1、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1) 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
8、次)(2) 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3) 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2、 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秦朝西汉赋税上交2/3汉高祖:十五税一;文帝、景帝:三十税一徭役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文帝、景帝:进一步减轻徭役。刑罚死刑十多种,有族诛、连坐文帝、景帝废除一些严刑苛法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1) 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
9、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2) 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3) 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 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措施:(1)“推恩令”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内容: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
10、制定封号推恩令(主父偃)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其他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3) 建立刺史制度 (监察机构)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监视地方官吏、豪强结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 汉武帝“推恩令”中分封诸侯跟西周分封制的区别:(1)一个是减少诸侯国的土地,削弱诸侯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一个是给诸侯分封土地,加强诸侯实力,分散中央权力。二、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55页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提出者:董仲舒4、 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
11、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5、 作用: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盐铁专卖1、背景:55页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措施: 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
12、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在长安兴办太学。(3)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评价汉武帝:(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汉武
13、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不同点方式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结果促进了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西汉的兴盛。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其灭亡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实质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一、建立:刘秀称帝
14、1、 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二、兴盛;光武中兴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四、打击:黄巾起义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2
15、、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比较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不同点时间公元前209年公元184年领导人陈胜、吴广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主要原因秦的暴政:赋税、徭役沉重,刑罚残酷,统治黑暗。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相同点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
16、结果都失败了。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出使西域背景西汉前期,匈奴残酷压迫和掠夺西域各族,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王朝十分被动。对匈奴的战争获得重大胜利目的联络大月
17、氏夹击匈奴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出发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结果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1)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2)路线:长安河西走
18、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三、 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
19、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当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新疆)、秦始皇兵马俑(陕西西安)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二、 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2
20、、华 佗(神医):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三、 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评价史记:(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四、 宗教:道教和佛教1、 道教: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1) 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3)各民族共同创造;(4)中外交往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