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教材分析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材教法分析 贺会芹一、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为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更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各领域内容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对于20以内进位减法内容中,涉及的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切实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以内加、减法是小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而此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为全册的教学重点,对学生今后能正确和迅速的计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本单元内容结构及重、难点1本单元内容结构20
2、以内的进位加法”主要由“口算”和“用数学”两部分内容组成。其内容结构如下图: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现实情景提供出“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计算题,还呈现多种计算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观察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算法。2本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难点: 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20以内进位加法口
3、算方法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三、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内容编排:“9加几”内容主要结合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地提出9加几的问题,探索9加几的口算方法。教材呈现有“点数”、“接着数”、“凑十法”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等不同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口算方法后,将它迁移到后面的8加几、7加几计算中去。因此,9加几内容的教学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教学的关键。“8、7、6加几”内容呈现有“拆小数,凑十数”和“拆大数,凑小数”两种口算方法;“5、4、3、2加几”内容有“交换加数的位置”口算方法。关于口算教学内容,教材注意在具
4、体情景下,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的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更好地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具体内容编排:“用数学”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情景,画面内容丰富,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教材在观察和收集信息方面与前面所学习的“用数学”比较,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并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9加几教材分析:需要把握的问题:在分发饮料情景图中,为解决“还有多少盒”这一问题,教材呈现了三种方法,即“点数”、“接着数”和“凑十法”
5、。需要指出:例1的教学,主要是解决“计数”的问题,重在使学生如何数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而不是“列式计算”的问题,是不需要列出加法算式的。画面中一位学生提出的“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问题,在例1的教学中,可以直接呈现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可板书在黑板上,但仅仅只是作为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放在例2教学中解决。例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强化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方法。需要把握:在93和97的下面注出的凑十的过程,教学时要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计算对应起来,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教材没有给出“凑十法”如何“想”的思考过程,旨在降低学生说“算理”的要求
6、。做一做第2题,给出实物图和填写的未知加数及和的算式,关于算式中缺少的未知加数的填写,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提出:所填写的未知加数要对应实物图先填写出来后,再借助“圈一圈”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算出得数。第5题是一道看图填算式的题目,题中给出了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面是的算式,根据图中的信息,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需要说明:此题既然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老师在训练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时,应不拘泥于以上两组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列出:如10515的算式,此问题仍是解决有多少只蜜蜂的问题,所不同的是从蜜蜂的颜色角度来提出的问题,也为后面学习例题4做好铺垫。例3,主要是引导学生用9
7、加几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把握:例3的教学定位是:运用9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探讨“凑十”的不同方法(“拆小数”或“拆大数”)。需要把握:重点抓住这两种“凑十”的不同思路引导学生口算。思考把9凑成10和把5凑成10算出得数的过程。体会“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和“分大数把小数凑成十”的方法。增强学生“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关于单位名称书写的问题,是第一次出现在算式得数的后面要写出单位名称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强调:像这样的题(95),要在得数的右边写上单位名称(人),这是解决问题后必须要求学会的。例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了问题和条件。其中“参加唱歌的有9人”这个条件是以情景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在学生收集信
8、息过程中,无疑是困难的,要引起关注做一做。此习题看似和例3相似,但实则是比例题的难度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熟悉9加几的口算方法。题中要求学生根据“一共有多少可南瓜”问题入手,从运南瓜的情景图中收集信息,确定参加运算的两个数据,再算出南瓜的个数。8、7、6加几例1,通过一群小学生去公园买门票的情景引入计算“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教材仍显示出用“接着数”和“凑十法”解决85的问题。其教学定位:借小棒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8凑成10的过程,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口算,加深对“凑
9、十法”的理解和运用。例2例2,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不依靠实物,自己“想一想”该怎样算?需要把握: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的迁移,将8凑成10的方法直接运用到7加几,6加几的计算中来。在学生口算出结果后,强调“你是怎样把7、6凑成10的”,通过说的过程,计算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口算7加几,6加几的技能和技巧。例3教学的重点:要抓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帮助学生计算89的问题。关于9817和89的问题,适宜采取上下对照的形式出现,从而实现学习的迁移。第3、4题是8、7、6加几得数是十几的式题。主要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可适当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也可对学生口算的正确
10、率进行统计。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圈一圈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完成凑十的过程,算一算则在圈一圈的基础上,运用凑十的方法口算其结果。练习此题时,有必要引导学生说一说题意。例4需要指出:在引导学生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时,可要求学生用圈一圈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在圆圈里标出相应的数据,为学生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定位:围绕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点数”、“按群计数”和“按颜色分类计数”的全过程,体验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能探寻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4、3、2、加几例1,在5+7= 5+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
11、题的对话框。意在引导学生用7+5、8+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例2,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4、9+3算出4+8、3+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关键的是要抓住“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这一问题展开交流,要让学生充分地口述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技能和技巧,从而达到计算正确和比较熟练的程度。对部分习题的处理练习二十一第4题,是第1次出现用统计表的形式编制的习题。关于计算的问题,学生不会有困难,主要是对正确理解统计表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指出:学生在做题前,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能读懂表中的条件和问题,建议让学生一项一项
12、的填写表中的问题。教学建议(1)用好主题图,把“20以内进位加法”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活动情节的探索活动中,以突出计算来源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2)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要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让学生切实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感。作为施教者,有必要读懂编者意图,用好主题图,要善于抓住情景图中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通过观察与交流,要使学生明确:9加几的计算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和掌握好9加几的计算
13、,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与“9加几”有效的问题情景,如当学生提出“参加踢键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问题时,应使学生明确,这里踢键和跳远的人数并不包括2名参与记录的学生,只能用96列式解决。例2在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时,应集“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考”一体,使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全过程。在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凑十”的简洁算法。用课件(或教具)动态演示“如何将9凑成10”的过程。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摆一摆,并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帮助学生理解
14、和掌握算法。在后面的9加几的练习、8加几和7加几等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口述其计算步骤,能正确算出得数即可。例3例4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使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培养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用数学”内容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和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教材有时呈现的是全图的情景;有时呈现的却是半文半图的情景。无论是怎样的情景,教学时,都应要求学生对图中的情景予以完整描述,让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去发现相关的数学问题。当学生对图中的情景进行描述后,教师应要求学生用铅笔将有用的信息圈出来,并分析这些信息间的联系,从而搭建数量间的关系,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建议:加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探寻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无疑是困难的。如教材在给出两组小兔吃草的情景时,就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即:小兔有白兔和灰兔之分;有左右两组之分。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有点数出兔子总数的方法;有按群计数,算出总数的方法;还有按颜色分类计数,算出总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