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目 录
一、 编制说明 1
二、 编制依据 1
三、 突水突泥应急领导小组 1
四、 易发生突水突泥的工点 2
五、 施工组织方案 2
1.总体原则 2
2.工艺流程 3
3.突泥涌水探测 3
4.施工方法 3
六、 应急救援预案 4
1.可能发生的以下几种事故: 4
2.应急资源 4
3.工作程序 5
4.报告、 联络 5
5.应急报告 6
6.现场处理 6
7.后续处理 6
七、 安全管理目标 6
1.伤亡控制指标 7
2.安全达标 7
八、 安全、 环保措施 7
1.安全措施 7
2.环保措施 8
中铁五局贵开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突水突泥应急救援预案
新建贵开铁路,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 属高原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在线路占据主导地位, 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 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 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为有效降低灾害发生、 提高自防自救意识, 结合贵开铁路不良地质、 特殊岩土、 侵蚀性环境工点多、 地势陡峭等特点, 特制定本预案。
一、 编制说明
为保证贵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 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建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 针对贵开铁路工程隧道可能存在突泥涌水的特点, 为避免施工风险, 预防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事故发生, 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与进度, 特制定本方案。
二、 编制依据
《隧道设计施工图》;
《隧道纵断面图》;
《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4- )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贵开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文件及贵阳市域铁路建设指挥部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等。
三、 突水突泥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突水突泥应急预防领导小组
组 长: 陈延安
副组长: 邓建华、 信捌零、 刘海、 王润高、 王远三、 敬礼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 具体为:
李春光、 梁宇航、 黄伟、 李建国、 李航军、 谢永亮、 何东、 叶贵中及各作业队队长
四、 易发生突水突泥的工点
中铁五局贵开铁路隧道高度风险台帐
序号
工点名称
中心里程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长度(m)
高度风险事件
备 注
1
贵阳东一号隧道
DK0+449
DK0+070
DK0+828
758
塌落掉块、 坍方突水、 突泥
2
林城一号隧道
LgD2K8+755.246
LgD2K7+865
LgD2K9+645.492
1780.49
岩溶、 坍方、 突水突泥、 地表失水
3
林城五号隧道
lgyD2K8+571.537
lgyD2K7+790.983
lgyD2K9+362.571
1561.108
坍方、 塌落掉块、 岩溶、 突水突泥
4
跳厂坡隧道
LgDK6+969.5
LgDK6+445
LgDK7+494
1049.0
塌落掉块、 岩溶、 突水突泥、 坍方
五、 施工组织方案
1.总体原则
坚持”早预报、 先治水、 强支护、 快封闭, 早衬砌”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
施工前严格执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经过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进行分析, 确定岩溶或断层破碎带延伸、 规模、 方向与类型。对可能存在突泥涌水地段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结合局部注浆方法, 经注浆止水效果达到要求后, 方可组织开挖施工。注浆结束后, 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当地层含水量不大时, 浆液填充率须达到70%以上, 地层富含水丰富时, 浆液填充率须达到80%以上。按总注浆孔的5~10%设置检查孔, 检查孔的布设应在均布的原则下, 结合注浆资料的分析做重点检查。检查孔应无涌泥、 涌砂, 不塌孔, 渗水量应小于0.2L/min·m。不取芯钻孔时, 应记录钻进速度、 钻进压力、 排渣成份等, 进行认真分析。注浆效果达到要求后, 方可组织开挖施工。
为防止突泥涌水对人员及设备造成危害, 隧道施工时, 经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 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 避免施工突发灾害的发生。遇溶隙、 裂隙水能够以堵为主; 遇到暗河或管道流, 必须以疏、 排为主。
2.工艺流程
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短开挖——强支护——仰拱砼——拱墙二衬
3.突泥涌水探测
施工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 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建立完善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采用先进可靠的预报方法( TSP203、 陆地声纳法、 地震波法、 红外线探水仪、 水平声波反射法、 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 , 采取长短结合、 相互验证的综合预报手段, 根据预报成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制订施工方案。
4.施工方法
( 1) 隧道成立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小组, 小组需配备1名隧道工程师和1名测量专业技术人员, 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每个开挖工班必须配一名技术员跟班。随时掌握掌子面地质情况, 并指导督促措施、 技术标准、 技术交底的落实, 确保按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
( 2) 施工到设计突泥涌水段前, 开挖班打炮眼时, 必须用风钻在掌子面打一加深炮孔, 长度比一般炮眼长2~3米, 目的用于探测前方是否有涌水流出。若无涌水流出, 则按正常施工方法进行。
( 3) 若探明前方有突泥涌水情况, 则对掌子面进行注浆或帷幕注浆。
( 4) 注浆或帷幕注浆结束后, 进行弱爆破短开挖, 开挖一榀钢架距离及时立钢架锚喷支护。
( 5) 开挖支护够12延米后, 及时施作仰拱砼。
( 6) 开挖支护够24延米后, 仰拱砼施作12延米后, 及时施作拱墙二衬。
( 7) 按此方法重复循环施工, 直至渡过突泥涌水段。
六、 应急救援预案
为保证可能在贵开铁路工程第一项目部施工中发生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后, 急救工作程序化、 科学化、 机动化, 把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并明确在急救预案中的机构设置和相关部门、 人员在应急中的职责, 根据项目确认的高中度风险, 特制定本预案。
1.可能发生的以下几种事故:
( 1) 开挖爆破作业后引起的隧道突泥涌水事故;
( 2) 初期支护受压变形引起的隧道突泥涌水事故。
2.应急资源
2.1人员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 书记、 副经理、 总工程师为副组长、 各部门负责人、 施工现场负责人、 调度员、 值班电工、 医务员、 抢险人员为组员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2.2物资、 机具、 设备
( 1) 报警系统及通讯设备: 对讲机、 电话、 手机等通讯设备。
( 2) 应急设施及机具: 防爆电线、 电缆、 电灯、 手电筒、 应急灯、 移动配电箱等照明所需物料; 轮式装载机、 挖掘机、 自卸汽车、 抽水机等抢险设备。
( 3) 其它材料工具: 钢筋爬梯、 救生绳、 救生圈、 氧气袋、 木材、 型钢、 铁锹、 撬棍、 钢丝绳, 枕木等。
( 4) 伤员急救设备: 伤员担架、 消毒剂、 急救箱。
( 5) 救护车辆及交通工具: 指挥车、 微型车、 材料运输车、 救护车等。
3.工作程序
突涌水灾事故
灾害报警、 有序逃生
预设自救器材
按程序报告事故
发出求救信号、 联系洞外
等待救援
了解现场情况
制订救援方案
实施救援
结束救援
被困人员
救援人员
突涌水灾信息收集和警报系统
自救、 互救
突泥涌水救援流程图
4.报告、 联络
( 1) 发生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后, 施工现场负责人应尽可能的组织疏散和抢险, 并立即向项目部领导报告, 在通讯工具无法接通时, 可采用传递方式, 争取第一时间, 进行救援。
( 2) 项目部应立即报告局指挥部并召集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责权开展工作。
5.应急报告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发生后, 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在1小时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 地点、 伤亡人数及事故的简要经过用传真或电话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6.现场处理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有人员伤亡时一般需要进行紧急救护, 为了挽救遇难者的生命, 在事故现场须毫不迟豫地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1) 组织疏散围观人员、 立即抢救被困受伤人员, 搀扶受伤人员离开现场救治, 对重伤人员立即送往乌当区人民医院或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抢救。
( 2) 立即进行现场封锁, 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现场, 并检查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后周边的围岩、 初期支护状态, 对有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处理, 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 3) 对于现场的一些被污染的火工材料、 油料等应进行临时隔离保护措施, 防止引起爆炸和火灾。
( 4) 安质、 工程部门派专人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照相、 录像, 对现场进行认真、 全面地勘验, 发现和收集确定事故原因的各种痕迹、 物证等。
7.后续处理
( 1) 现场急救工作完成后, 对现场进行隔离, 在进行清理工作的同时, 加强对现场的保护, 现场要有人值班看守, 防止闲杂人员入内。
( 2) 项目经理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调查程序安排相关部门配合、 协助调查; 在征得事故调查小组的同意后, 召集各部门研究、 讨论制定恢复生产方案。
( 3) 安排对受伤人员进行治疗, 把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 4) 工程管理部门研究制定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行性具体措施, 并对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七、 安全管理目标
1.伤亡控制指标
( 1) 死亡事故为零;
( 2) 重伤事故为零;
( 3) 做好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并履行人人签字手续。
( 4) 做好书面安全检查, 落实隐患整改, 防止重大伤亡事故。
( 5) 搞好新工人变换工种安全教育及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达标
( 1)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达标优秀率: 95分以上, 大于30%; 良好率85分以上, 大于50%; 合格率100%, 不合格率为零。
( 2) 特种作业时, 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 3) 新工人教育达到100%。
( 4) 用电设施、 漏电保护器安装率100%。
( 5) 起重设备、 施工机具安全防护装置, 安装和检查验收率达到100%。
( 6) 安全防护”三宝”利用率和”四口”防护率达到100%。
( 7) 各项合同签定率达到100%。
( 8) 安全报监率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率达到100%。
八、 安全、 环保措施
1.安全措施
( 1) 进行全面的、 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 2) 严格安全监督, 建立和完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各级安全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各级安全监督人员要经常检查, 真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 3) 施工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后, 施工员首先组织人员分头检查工作面、 机具设施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详细检查围岩及初期支护是否有变化, 拱顶和拱墙是否稳定, 如有松动和裂纹, 要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 4) 施工期间, 现场施工人员要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位、 个部分进行定期检查, 在不良地质地段, 每班组指派专人检查, 当发现喷锚支护变形或损坏时, 应立即增设锚杆并复喷混凝土或增设钢支撑, 必要时立即进行衬砌。
( 5) 当发现监控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变异时, 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 并采取应急措施, 保证施工安全。
( 6) 加强施工班组建设。做好工班长、 安全员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执行”三工、 三检”和”每周一检” 安全互检, 集思广益, 发现问题, 找出隐患,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环保措施
( 1) 施工现场、 场地、 运输便道须进行硬化处理, 并制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 形成制度, 防止扬尘。
( 2) 施工废水、 生活污水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不得直接排入农田、 河流和渠道。
( 3) 清洗骨料的水和其它施工废水, 采取过滤、 沉淀处理合格后再排放, 避免污染河道和周围环境。
( 4) 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油废水, 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不得超标排放。
( 5) 生活污水采取三级生化或化粪池等措施进行净化处理, 经检查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准排放。
( 6) 对运输水泥及易飞扬物料须用帆布覆盖严密, 并保证装载适中, 不得超限运输。
( 7) 在有粉尘的作业环境中作业时, 除洒水外, 作业人员还必须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 8) 施工、 生活垃圾, 应集中处理。
( 9) 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也能够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 运至指定地点。
( 10) 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 爆炸事故根源, 严格控制火源,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存储。
( 11) 对洞内施工的作业人员, 在施工前进行灭火、 通报、 联络、 避难、 救护等基本教育和训练。确保发生紧急状态时, 能够实施紧急救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