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语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是重点,主要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展开,这一单元安排了《识字5》、《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语文园地,无论是《识字5》还是选文中的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辉。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66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 了解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水的乌鸦,知道古时候有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认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办法的曹冲。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本组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且启发学生围绕专题,开动脑筋,学习收集有关资料,主动展示自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之道,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别人认为做不
二次备课
到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编写字谜和找反义词的方法,进行趣味识字。
2、进一步体会汉字的多义。P92,出示一组含“打”的词语,体会时,可以进行换词练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扩展积累。
3、学习用“一边…一边…”、“渐渐”写比较复杂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讲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在生活中发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教学课时:
识字五 2课时
四个太阳 2课时
乌鸦喝水 2课时
司马光 2课时
称象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六、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识字5》
教学目标:
二次备课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
2、 会写“量、最、谁、怕、跟、凉”这6个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2、了解谜语,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训练思维方法。
3、自己编谜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教学难点:将谜面连起来思考猜出谜底;自己编谜语。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66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猜谜语。
教学难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谜语,让大家猜)。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5》就有几个谜语,我们一起去猜一猜吧。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明确阅读要求:
A、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B、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二次备课
C、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D、课文讲了几个谜语,你能猜到几个?
2、学生汇报。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
1、卡片展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认读。
师:看来词语难不倒你们,离开这些词,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2、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
3、学写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
A、出示“谁”字,学生读准字音
a.你们观察一下,“谁”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谁”字,讲解字形、间架。
b.教师展示“谁”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B、出示“怕”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怕”字,讲解“怕”字字形、间架。
b.“怕”的笔顺,学生书空。
二次备课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怕”组一个词吗?(学生:害怕,担惊受怕等)
谁来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C、出示“跟”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跟”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
b.演示“跟”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出示“凉”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凉”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
b.演示“凉”的笔顺,学生书空。
c.用“凉”组词,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d.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E、出示“量”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量”字,讲解“量”字字形、间架。
b.演示“量”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量”组一个词吗?谁来用其
二次备课
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F、出示“最”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最”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
b.老师演示“最”的笔顺,学生书空。
c.用“最”组词,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d.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四、作业
1、规范整齐的抄写生字。
2、搜集字谜。
板书设计
识字5
谁 怕 跟
(害怕 )(跟前)
凉 量 最
(凉爽) (重量) (最后)
第二课时67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量、最”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
二次备课
怎样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识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出示课题,提问:谁来说说你们课外收集的字谜,大家一起猜一猜。
二、品悟课文,朗读理解
1、学第一个谜语
小黑板出示第一个谜语:
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
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
A、指名学生读谜面。
B、你知道这条谜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谁来猜猜谜底?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猜?
学生说一说自己,猜的谜底。
C、你们觉得哪一个谜底应该是对的,为什么?
D、归纳猜谜要领:动脑筋,猜谜语,谜
二次备课
底藏在谜面里。仔细观察抓特征,结合起来想仔细。
2、学第二个谜语
过渡语:记住猜谜要领我们就可以很快猜到第二个谜语了。
出示第二个谜语:
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A、学生自己读,逐句的思考。
B、教师引导学生猜谜。
“起凉风”是什么时候?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C、出示谜底:秋
D、没猜到的同学仔细读一读谜语,再回忆一下自己的猜谜过程,对照一下,哪里猜错了。
3、学第三个谜语:
出示第三个谜语:
“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A、指名学生来读,其他学生猜一猜。
B、指导猜谜语:
二次备课
“互相尊重”“令人感动” “万里无云”、“纯洁透明”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字。
出示字:请 情 晴 清
现在你猜到了吗?(生:青)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看来同学们掌握了猜谜技巧了,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谜语,学生猜一猜)
2、编谜语
读了这么多的谜语,猜了这么多的谜语,你能不能自己来编一个谜语?(学生试着编谜语)
四、作业
1、把自己学到的谜语说给家人猜一猜。
2、整理自己编的谜语。
板书设计
识字5
谜语
谜面 谜底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
2、会写“园、因”等六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用自己的眼发现周围的美。
教学重点:
1、会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会用“因为……所以……”说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次备课
2、能说出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朗读,感悟理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法: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68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会写“园、因”两个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园、因”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出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愿意发言,听仔细呢?出示谜语:晚上不见,白天出现。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生:太阳)
老师讲《后羿射日》的故事,学生认真听。
谈话:有一个小朋友,总是觉得一个太阳不好,他就画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太阳,他想表达什么样的心愿?
(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二次备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A、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B、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C、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D、看看小朋友画了四个怎样的太阳?试着讲给同桌听。
2、学生汇报。
A、春天──多彩的太阳
B、夏天──绿绿的太阳
C、秋天──金黄的太阳
D、冬天──红红的太阳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认读。
师:看来词语难不倒你们,离开这些词,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
3、学写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
二次备课
A、出示“园”“因”字,学生读准字音
a.你们观察一下,他们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园”“因”字,讲解字形、间架。(“园”“因”都是口字旁,都是全包围结构的字)
b.老师演示“园”“因”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B、出示“为”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为”字,讲解“为”字字形、间架。
b.老师演示“为”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为”组一个词吗?(学生:因为,为了等)
谁来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C、出示“脸”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脸”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b.老师演示“脸”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二次备课
d. 你能用“脸”组一个词吗?(学生:笑脸,圆脸等)
谁来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D、出示“阳”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阳”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b.老师演示“阳”的笔顺,学生书空。
c. 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E、出示“光”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光”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b.老师演示“光”的笔顺,学生书空。
c. 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阳”“光”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阳光”。
指导学生用阳光说一句话。
四、作业
1、规范整齐的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四个 太阳
二次备课
园 因 为
脸 阳 光
第二课时69
教学目标
1、复习13个生字,会写“园、因”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会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2、会用“因为……所以……”说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说出自己的美好愿望指名朗读,感
悟理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次备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出示课题,提问:谁来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品悟课文,朗读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夏天──绿绿的太阳
你喜欢什么样的太阳?(指名读。)
小画家为什么要画绿绿的太阳呢?他有什么心愿?
出示句子: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你知道清凉是什么样的感觉?你知道作者画绿绿的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夏天清凉的感觉。
2、学习第二自然段:秋天──金黄的太阳
小画家的心愿多么美好啊!他还准备了
个金黄的太阳呢。他准备送给谁呢?课文第几段告诉了你?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
出示句子:
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
二次备课
果子熟了。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小画家为什么要画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呢?(学生自说)
“邀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秋天都要什么?你喜欢秋天吗?你知道作者画金黄的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说话训练:
如果你是小落叶,你会邀请哪位小伙伴来尝尝呢?
你是小落叶你还会邀请哪位你最喜欢的人来品尝呢?
指导朗读:要读出邀请的诚意来。
3、学习第三自然段:冬天──红红的太阳
出示句子:
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师范读,学生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
出示冬天的图片资料,再出示红红的太阳的图片。
二次备课
师小结:画个红红的太阳是为了驱赶冬天的寒冷,带给大家温暖。
我们应该怎样读才会读出冬天太阳的温暖呢?试着读一读。
指导学生读,要读出温暖的感觉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春天──彩色的太阳
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他春天是怎么样的吗?
(学生自由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学生欣赏春天的图片)
作者画了个怎样的太阳?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噢,画个彩色的。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你们喜欢春天彩色的太阳吗?喜欢就读出来。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让老师看到了那么美的春天,还有那么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生自由美读课文)
三、升华理解,感悟心愿
二次备课
1、小画家画了四个颜色非常鲜艳的太阳,
分别送给四个不同的季节,表达了他自己什么心愿呢?(板书 美好心愿)
师:是啊,多么美好的心愿!有一个叫王辰浩的作者,他也非常喜欢这篇文章,他就把这篇文章改写成诗,今天老师就把这首诗推荐给大家,名字叫“七彩的太阳”。(听儿歌)
2、我们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同学们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回家后设计好画下来。并简单写上介绍语:“我画了个____的太阳,送给___,因为______。”
板书设计:
四个太阳
多彩 春 清凉 夏
香甜 秋 温暖 冬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过程与方法:
1、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2、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研究乌鸦喝水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瓶子,小石子。
二次备课
教法:读中感悟、以实践促理解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70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小乌鸦爱妈妈》
听了这个故事你又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小结: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
二次备课
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揭示课题:乌鸦喝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A、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用圆圈画出来。
B、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C、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D、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
2、学生汇报。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认读。
师:看来词语难不倒你们,离开这些词,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
3、学写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
A、出示“可”字,学生读准字音
a.你们观察一下,“可”字形上有什么特
二次备课
点?学生观察“可”字,讲解字形、间架。
b.老师演示“可”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可”组一个词吗?(学生:可以,可爱等)
B、出示“石”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石”字,讲解“石”字字形、间架。
b.老师演示“石”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石”组一个词吗?(学生:石头,巨石等)
谁来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C、出示“办”“法”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办”“法”。说说字形特点。
b.老师演示“办”“法”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这两个字合起来是一个词:“办法”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D、出示“找”字,学生读一读
二次备课
a.学生观察“找”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b.老师演示“找”的笔顺,学生书空。
c.用“找”组词,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d.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E、出示“许”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许”字,看看它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b.老师演示“许”的笔顺,学生书空。
c.用“许”组词,并选其中一个造句。
d.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四、作业
1、规范整齐的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可 石 办
(可爱) (石头) (办法)
法 找 许
(方法) (找到) (许多)
第二课时71
教学目标:
二次备课
1、能用“渐渐”说句子。
2、额、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瓶子,小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出示课题,提问:谁来说一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学生自由说)
二、品悟课文,朗读理解
1、学习第一段: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一想乌鸦遇到了哪些困难?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b.出示句子: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二次备课
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都去哪些地方找水了?发挥你的想象力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
c.乌鸦找了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该怎么读这一句呢?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学学乌鸦的动作、表情,边飞边读。
d.它找到水了吗?(找到了)它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e.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乌鸦却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请勾出来。
f.你帮乌鸦想个办法吧。(学生说自己的办法)
过渡语:想知道乌鸦想了个什么办法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2、学习第二、三段:
a.小乌鸦没有被困难吓倒,它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次备课
b.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c.思考:乌鸦是怎么放石子的,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
出示准备好的瓶子和石头,指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同学观察
d.提问: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渐渐升高了)
你知道“渐渐”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朗读指导:要将关键词语(变红的字)重读。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你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好吗?要是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办?(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2、教师小结: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
二次备课
着水的。这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
四、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故事新编:
在瓶子旁边没有石子的情况下乌鸦是怎么想办法喝到水的,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
(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
教学反思:
《司马光》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
2. 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3.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善于留心周围的事,留心生活的点滴。
教学重点:找出描写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法: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72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熟悉“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教学难点:写好“别、到”等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个历史学家,他叫司马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揭示课题:司马光。(介绍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要求:
A、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B、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C、分段接读,纠正字音。
D、课文写了关于司马光的什么事?
二次备课
2、学生汇报。
三、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学生认读。
师:看来词语难不倒你们,离开这些词,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2、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师:同学们真厉害,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谁来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
3、学写生字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字怎么写。
A、 出示“别”“到”字,学生读准字音
a.你们观察一下,“别”“到”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别”“到”字,讲解字形、间架。
b.老师演示“别”“到”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别”“到”组一个词吗?(学生:别人,特别,到处到底等)选一个词语说一个句子。
B、出示“那”“都”字,学生读一读
a. 学生观察“那”“都”字,看看它们在
二次备课
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说一说。)
b.老师演示“那”“都”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那”“都”组一个词吗?(学生:那里,都是等)
谁来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C、出示“吓”“叫”字,学生读一读
a.学生观察“吓”“叫”。说说这两个字的字形特点。
b.老师演示“吓”“叫”的笔顺,学生书空。
c.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d. 你能用“吓”“叫”组一个词吗?(学生:惊吓,大叫等)
谁来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练习说句子)
四、作业
1、规范整齐的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司马光
别 到 那
(别人) (到处) (那里)
都 吓 叫
(都是) (惊吓) (大叫)
第二课时7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碰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出示课题,提问:谁来说一说课文讲
二次备课
了关于司马光的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说)
二、品悟课文,朗读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b.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插图:看看图中哪个是司马光?你是怎么判断的?
c.“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b.“他”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朗读:要读出水缸的大和满。(重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a. 出示句子:
二次备课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读一读这一段文字,发生了什么事情?谁知道?
小朋友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紧张的感觉来。
4、学习第四自然段
a.一个小朋友掉到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的反应是怎样的?
出示句子: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b. 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c.怎样读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谁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读,教师适当指导)
5、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请你
二次备课
画出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a. 出示句子: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b.“举”“使劲”“砸”从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司马光很聪明勇敢)
c.你们试着来做一做这些动作,体会一下。(学生做动作)
d. 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6、 学习第六自然段
a.出示句子: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学生齐读。
b.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
(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自然段)
二次备课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3.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