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
一、零件图分析 3
二、基本要求 4
2.1、加工内容 4
2.2、精度要求 4
2.3、公差处理 4
2.4、基点和节点的坐标值 4
三、数控工艺分析 5
3.1、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5
3.2、刀具和量具的选择 5
3.3、各工序切削参数选择 6
3.4、数控机床的型号选择 7
四、刀具的加工路线 8
五、数控加工程序 9
六、总结 12
一、零件图分析
分析图纸可知,此零件对平面度的要求高,左端更有内轮廓加工,为提高零件质量,采用以下加工方案:
1. 对图样上给定的几个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编程时采用中间值。
2.在轮廓曲线上,有一处既过象限又改变进给方向的轮廓曲线,因此在加工时应进行机械间隙补偿,以保证轮廓曲线的准确性。
3.零图纸中含有圆柱度,为保证其形位公差,应尽量一次装夹完成左端面的加工以保证其数值。
4.本设计图纸中的各平面和外轮廓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可采用粗加工---精加工加工方案,并且在精加工的时候将进给量调小些,主轴转速提高。
5.螺纹加工时,为保证其精度,在精车时选择改程序的方法,将螺纹的大径值减小0.18-0.2mm,加工螺纹时利用螺纹千分尺或螺纹环规保证精度要求。
选择以上措施可保证尺寸、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二、基本要求
2.1、加工内容
1. 装夹工件,装夹刀具
2.输入程序并检查有无错误
3. 对程序进行图形模拟确认正确
4. 机床回零,建立机床坐标系
5. 对刀,建立中心钻、钻头、铰刀、内孔镗刀的工件坐标系和长度补偿
6. 将刀具调至工作位置
7. 关上防护门,按单步按键,→ 自动按键,→ 循环启动按钮 → 程序自动运行开始加工零件
8. 完成后,拉开防护门,卸下工件
9. 卸刀,清理卫生,关闭电源,摆放工具,归还量具
2.2、精度要求
主要有4个方面: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相互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
2.3、公差处理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尺寸超出公差要求是难免的事情,对其的处理要根据材质、位置重要性、零件价值及修复成本、缺陷程度、缺陷形态等具体分析具体处理,一般来讲处理方式有如下几种:
1、报废
2、让步使用
3、返工
4、返修,让步使用
2.4、基点和节点的坐标值
数控机床采用右手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其基本坐标轴为X、Y、Z直角坐标系,相对于每个坐标轴的旋转运动坐标为A、B、C。
编程原点也称工件原点,一般用G92或G54-G59(对于数控镗铣床)和G50(对于数控车床)设置。
三、数控工艺分析
3.1、数控加工工艺过程
加工工艺过程可分为:锻造→ 截断→ 热处理→ 车两端→ 钻孔→ 加工内表面→加工左端外圆→ 加工右端外圆→检验。
3.2、刀具和量具的选择
数控刀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是数控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刀具的选择是在数控编程的人机交互状态下进行的。应根据机床的加工能力、工件材料的性能、加工工序、切削用量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正确选用刀具及刀柄。刀具选择总的原则是:安装调整方便、刚性好、耐用度和精度高。在满足加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短的刀柄,以提高刀具加工的刚性。
在经济型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的刃磨、测量和更换多为人工手动进行,占用辅助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刀具的排列顺序。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尽量减少刀具数量;②一把刀具装夹后,应完成其所能进行的所有加工步骤;③粗精加工的刀具应分开使用,即使是相同尺寸规格的刀具;④先铣后钻 ;⑤先进行曲面精加工,后进行二维轮廓精加工;⑥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功能,以提高生产效率等。
综上所述:本零件的加工,(1) 选用φ5mm中心钻钻削中心孔。用ф20mm的钻头加工左端的孔,(2) 粗车及平端面选用35°硬质合金左偏刀,为防止副后刀面与工件轮廓干涉,副偏角不宜太小,选Kr´=35°。(3)为减少刀具数量和换刀次数,精车和车螺纹选用硬质合金60°外螺纹车刀,刀尖圆弧半径应小于轮廓最小圆角半径,取re=0.15~0.2mm 。
刀具的选择是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刀具选择合理与否不仅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而且还影响加工质量。选择刀具通常考虑机床的加工能力、工序内容、工件材料等。与传统的车削方法相比,数控车削对刀具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精度高、钢度好、耐用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安装调整方便。这就要求采用新型优质材料制造数控加工刀具,并优选刀具参数。
3.3、各工序切削参数选择
(1)主轴转速的确定
主轴转速应根据允许的切削速度和工件(或刀具)直径来选择。根据本例中零件的加工要求,考虑工件材料为45钢,刀具材料为硬质合金钢,粗加工选择转速500r/min,精加工选择1000r/min车削外圆,考虑细牙螺纹切削力不大,采用400r/min来车螺纹,而内孔由于刚性较差,采用粗车600 r/min,比较容易达到加工要求,切槽的切削刀较大,采用350 r/min更稳妥。
(2)进给速度(进给量)F(mm/r,mm/min)的选择
进给速度(进给量)F(mm/r,mm/min)是数控机床切削用量中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零件的加工进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工件的材料性质选取。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系统的性能限制。一般粗车选用较高的进给速度,以便较快去除毛坯余量,精车以考虑表面粗糙和零件精度为原则,粗加工时,由于对工件的表面质量没有太高的要求,这时主要根据机床进给机构的强度和刚性、刀杆的强度和刚性、刀具材料、刀杆和工件尺寸以及已选定的背吃刀量等因素来选取进给速度。精加工时,则按表面粗糙度要求、刀具及工件材料等因素来选取进给速度。进给速度Vf可以按公式Vf =f×n计算,式中f表示每转进给量,粗车时一般取0.3~0.8mm/r;精车时常取0.1~0.3mm/r;切断时常取0.05~0.2mm/r。
应选择较低的进给速度,得出下表
粗
精
外圆
0.2min/r
0.1min/r
内孔
0.2min/r
0.1min/r
槽
0.05 min/r
(3)背吃刀量确定
背吃刀量根据机床、工件和刀具的刚度来决定,在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使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加工余量(除去精车量),这样可以减少走刀次数,提高生产效率。为了保证加工表面质量,可留少量精加工余量。本例中,背吃刀量的选择大致为
粗
精
外圆
1.5-2(mm)
0.2-0.5(mm)
内孔
1-1.5(mm)
0.1-0.5(mm)
螺纹
随进刀次数依次减少
槽
根据刀宽,分两次进行
总之,切削用量的具体数值应根据机床性能、相关的手册并结合实际经验用类比方法确定。同时,使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及进给速度三者能相互适应,以形成最佳切削用量。切削用量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选用不同的切削用量。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对零件的表面质量、精度、加工效率影响很大。
(4)刀具切削参数与长度补偿值
表3.3.4-1 刀具切削参数与长度补偿选用表
刀具参数
φ3中心钻
φ10
麻花钻
φ20
麻花钻
φ35
麻花钻
φ12
麻花钻
φ15.8麻花钻
φ16
机用铰刀
φ37.5粗镗刀
φ38
精镗刀
主轴转速(r/min)
1200
650
350
150
550
400
250
850
1000
进给率(mm/min)
120
100
40
20
80
50
30
80
40
刀具补偿
H1/T1
H2/T2
H3/T3
H4/T4
H5/T5
H6/T6
H7/T7
H8/T8
H9/T9
3.4、数控机床的型号选择
数控车床能对轴类或盘类等回转体零件自动地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表面、圆弧面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扩等的工作。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可以选择经济型数控车床,一般采用步进电动机形式半闭环伺服系统。此类车床机构简单,价格相对较低,这类车床设置三爪自定心卡盘、普通尾座或数控液压尾座,适合车削较长的轴类零件。根据主轴的配置的要求选择卧式数控车床。数控车床具有加工精度高,能做直线和圆弧插补,数控车床刚性良好,制造和对刀精度高,能方便和精确地进行人工补偿和自动补偿,能够加工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能加工轮廓形状特别复杂的表面和尺寸难于控制的回转体,而且能比较方便的车削锥面和内外圆柱面螺纹,能够保持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对加工时非常有利的。
四、刀具的加工路线
在数控加工中,刀具(严格说是刀位点)相对于工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称为加工路线。即刀具从对刀点开始运动起,直至结束加工所经过的路径,包括切削加工的路径及刀具引入、返回等非切削空行程。加工路线的确定首先必须保证被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其次考虑数值计算简单,走刀路线尽量短,效率较高等。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先粗后精 先安排粗加工,中间安排半精加工,最后安排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②先主后次 先安排零件的装配基面和工作表面等主要表面的加工,后安排如键槽、紧 固用的光孔和螺纹孔等次要表面的加工。由于次要表面加工工作量小,又常与主要表面有位 置精度要求,所以一般放在主要表面的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
③先面后孔 对于箱体、支架、连杆、底座等零件,先加工用作定位的平面和孔的端面,然后再加工孔。这样可使工件定位夹紧稳定可靠,利于保证孔与平面的位置精度,减小刀具的磨损,同时也给孔加工带来方便。
④基面先行 用作精基准的表面,要首先加工出来。所以,第一道工序一般是进行定位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有时包括精加工),然后再以精基面定位加工其它表面。例如,轴类零件顶尖孔的加工。
五、数控加工程序
左端内圆:
O0002;
N1;
T404;
调用4号内孔镗刀
M3S1000;
主轴正传,转速1000
G0X24Z2;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1U1R0.5;
G71P10Q20U0.1W0.005F0.1;
N10G42G0X13;
G1X40;
X38C1;
Z-6.0025;
X30.5;
X28.5C1;
Z-34;
N20G40U-2;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N2;
T404;
M3S1000;
主轴正传,转速1000
G0X26Z2;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0P10Q20;
精加工循环开始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N3;
T505;
调用5号内孔槽刀
M3S1000;
主轴正传,转速1000
G0X24Z-29;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5R2;
切槽循环开始
G75X32.5Z-32P1000Q1500F0.1;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T606;
调用6号内螺纹车刀
M3S800
主轴正传,转速800
G0X28Z-4;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6P010060Q100R0.05;
螺纹加工循环开始
G76X30Z-32P975Q500R0F0.1;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M30;
程序结束
左端外圆
N1;
T707;
调用7号仿形车刀
M3S1000;
主轴正传,转速1000
G0X54Z2;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3U0.5W0R7;
切槽循环开始
G73P10Q20U-0.1W0.005F0.1;
N10G41G0X45.995Z0F0.05;
G1X47.995C1;
Z-25;
X18.67,Z-44.88A165;
G2X20.89Z-52.75R8;
G3X47.995Z-60R10;
G1X54;
N20G40G0U2;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N2;
T707;
调用7号仿形车刀
M3S1500;
主轴正转,转速1500
G0X18Z2;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0P10Q20;
精车内孔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M30;
程序结束
右端外圆
O0001;
N1;
T808;
调用8号外圆车刀
M3S1000;
主轴正传,转速1000
G0X15Z2;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1U1R0.5;
切槽循环开始
G71P10Q20U-0.1W0.005F0.1;
N10G41G1X13Z0F0.05;
G1X15C1;
Z-17.5;
X27.995;Z-30.5A158;
W-7.5;
X50;
N20G40G0U2;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N2;
T808;
调用8号外圆车刀
M3S1500;
主轴正转,转速1500
G0X15Z2;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0P10Q20;
精车内孔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N3;
T909;
调用9号外圆槽刀
M3S1000;
主轴正传,转速800
G0X27Z-14.5;
快速定位至循环起点
G75R2;
切槽循环开始
G75X13Z-15.5P1000Q1500F0.1;
G0X100Z100;
退回换刀点
M1;
选择停
M30;
程序结束
六、总结
我从资料的收集中,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让我对当今数控的最新发展技术有所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我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然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更要感谢我的导师和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报告。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启迪。从尊敬的导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