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
研 究 性 学 习 教 案
(2014-2015学年)
七
年
级
蓟县出头岭镇景兴春蕾初级中学
授课人 刘春伶
授课时间 2014.09
学 科 语文
课 题
大自然的启示
1、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现状,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 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热爱家乡,增强保护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互联网学习的能力。通过实施本活动,学生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从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2、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与小孩子喜欢大自然的特点相适应,正适合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播下兴趣的幼芽。他们的发现或发明可能是前人已经有了的,但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实践所得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明白想改造大自然就必须先要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学习大自然。想当然,往往会事与愿违,还会给人类带来致命性的毁灭。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收集资料,通过请教长辈和专家等等,了解大自然,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大自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把握《大自然的启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2、通过本此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3、多角度,多方法,多层面学习语文,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4、了解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5、掌握研究性学习中学习语文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将语文的学习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以及网络。2、引爆学生情感触点,鼓足创新动力。3、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实践,让语文学习走出传统的方法,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发自内心的想要得到答案。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观察体验生活。2、举办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热情。3、利用校园文化阵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一)、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次学习主要是为了交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将语文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效,更加灵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通过下面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未知的积极性,引爆学生情感触发点的研究。2、 如何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技巧。3、如何让学生将自学、将自主收集信息成为一种能力,成为一种学习的技巧。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1、要求学生在每一个研究训练阶段都写一篇总结。2、每一训练阶段都要求学生按要求收集一些描写动植物的好词好句,以及相关故事或者文章,而且可以收集一些动植物的标本图片,最好整理成文,写写自己的发现,或者收集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3、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ppt 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4、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借助博客平台发布小组活动成果和体会,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校同学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六、资源准备
教师提供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搜集相关仿生学的资料。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图片、辅助研究的格式和具体呈现方式。
学生准备: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启示而有所发明创造的课外资料。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 (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听介绍、提出自己的疑难和想法小组交流 课堂讨论 。
激发兴趣,选定课题。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为例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
第一周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1、全班讨论提出子课题
1、学生分组选定课题后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开展观察发现活动,形成个人研究方向。
2、在课后交流、研讨,初步产生小组合作内容。策略:头脑风暴,形成方案。
小组合作,继续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
1、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2、为学生选题提供帮助。
3、视情况提供。帮助学生完成活动前的知识铺垫。
第二周
第三周
2、开放地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释中提升自己。
3、揭示研究内容,选定课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参与同伴的课题 , 建立学习小组等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购书中心、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方面的图文资料,交流、研讨,在小组中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 进行分组指导:成立小组的原则、技巧等介绍,以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小组等。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完成小组合作。
1、设计有关表格,观察学生表现,适时指导。
2、视活动进展情况,动员学生挖掘家长和社区资源。
3、观察、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填写表格、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小结阶段活动情况。
4、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各小组确定研究目标、计划、内容、预定成果
1.提供:“大自然的启示”研究计划书。
2.组织开题报告和评审工作。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汇报活动,简单反思。 填写表格、收集各方面资料
2.写一些活动的体会小组内部讨论、交换意见,小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方案
3、开题报告和评审
1、过程指导: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⑴ 收集关于动植物标本、图片;⑵收集关于描写动植物优美词语或句子;⑶收集关于描写动植物的故事或者短文;⑷收集关于受到动植物特性启示的建筑物或发明创造。
2、指导学生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等形式呈现实践过程和成果。
3、引导小组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收获。借助博客平台发布小组活动成果和体会,提高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及与异校同学相互学习、交流、沟通的能力。
第四周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1、各小组汇报。
(1).环境污染图片展。
(2).保护环境颂。(谈故事)
(3).从灾害启示出要保护环境。
(4).从动植物的生长启示出做人要有奉献的精神。
(5).从动植物的生老病死(生命循环)启示出生命的可贵,做人要过得有意义。
……
2、填写评价量表
3、后续活动反思交流回顾主题活动过程,学会客观地开展多元评价。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各小组用文字、手抄报、电子版报等形式呈现实践全过程,在班内交流展示、宣传成果。
1、发放评价表,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2、作回顾活动整体反思。
第五周
各附表见下
附表一: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计划表一
小组名称
组长
记录人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主题名称
目的及意义
研究方式
材料准备
活动地点
具体时间安排
人员分工安排
成果展示方式
附表二:
综合实践活动调查表二
调查小队
调查时间
主题
调查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施课题前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事实课题中进行调查;
第三阶段:事实课题后进行调查。
我的发现
我的收获
附表三: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
评价项目
具 体 内 容
评 价 等 级
☆
☆
☆
☆
情感态度
①积极参与活动
A
②主动提出设想、建议
B
③不怕困难和辛苦
A
合作交流
①主动和同学配合
A
②乐于帮助同学
A
③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B
④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B
学习技能
①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B
②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B
③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A
实践活动
①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A
②会与别人交往
B
③活动有新意
A
④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B
成果展示
①成长记录袋
A
②表演、竞赛、汇报等
A
③成果有新意
A
自我评价
良好
家长评价
优秀
同伴评价
良好
教师评价
良好
注:红色五角星为A等;黄色五角星为B等;蓝色五角星为C等;紫色五角星为D等。获得10个以上的红色五角星就能评为“实践活动小能人”。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评价表二
组长姓名: 小组成员:
总 体 内 容
自 评
组 评
家长评
1.在活动中,大家(或你)能否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很好
很好
很好
2.活动中,查阅了多少资料?动用了哪些方法查找?
很多、电脑
很多、电脑
很多、电脑
3.在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你们(或你)有什么思考?
交流不够流利
平时多交流
语言不够流利
平时多交流
已经不错
平时多交流
4.活动中有无战胜困难的经验?口头介绍其过程和体验。
有
有
有
5.活动中有无完整的记录和完整的资料?(如文字、摄影、图片、绘画等)
有
有
有
6.活动中学到了哪些方法技能?
语言应用与购物常识
语言应用与购物常识
语言应用与购物常识
7.活动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知识?
英语、数字
英语、数字
英语、数字
8.活动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说话胆胁
说话胆胁
说话胆胁、不够主动
9.下一次活动时,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勇敢、主动交流
勇敢、主动交流
勇敢、主动交流
授课人 李红梅
授课时间 2014.10
班级 七(1)
学 科 语文
课 题
校史的研究
课题
校史研究
课型
探究课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次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培养以下基础知识,了解学校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概况。通过对学校有关情况的调查访谈,学生亲自搜集整理有关材料,培养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善于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并按要求组织材料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利用调查的形式来再现对学校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对学校的不同评价来搜集整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在研究过程中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总体历史素养得到了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认识到广大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缔造者,历史人物只能对历史产生影响而不能决定历史,通过对学校的调查了解,认识到评价事物要全面抓住现象反映本质,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和现实。
重
点
关于学校的基本史实
难
点
立意和论文写作方法
方
法
调查法、访谈法、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春蕾照片,激发学校探究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春蕾的过去吗?你们对自己的母校了解多少呢?想走进母校吗?
㈡讲授新课
1、推荐参考资料
(1)学校校刊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
2、分组明确任务
3、介绍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
4、整理资料,组内交流:各位同学将自己查阅的资料整理好,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5、资料重新组合,整理成文
6、总结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其优点,指出不足,并指明学生应客观、公正、全面评价任何事物。
授课人 刘桂斌
授课时间 2014.10
班级 8.2
学 科 物理
课 题 感受物理
一、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小陀螺的应用、 超极球、 空气涡旋、 伯努力原理
2、能力目标: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学会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通过学生对研究成果的展示,使学生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 教 学 分 析
1、教学说明:
本节是一节学生自主学习汇报课,该活动历时了两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利用课外时间自己收集、分类、整理、归纳等。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动画、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三、学 生 分 析
1、知识准备:
学生已学习了力学部分知识,对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及研究方法已有了一定认识。
2、能力准备:
学生已掌握了物理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及物理规律的一般描述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题研究准备:
学校已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研究性教学,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4、心理情感准备:
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 各组选题 各组独立研究 汇报总结
2、教师活动 教师在学生自主选题的前提下确定题目 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在总结课上,在一起探讨、交流,对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得出结论 ,对各组展示的研究成果予以评价
3、学生活动 查找资料,确定研究目标 在总结课上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4、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选题,充分满足、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学生研究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 本组内成员分别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在此过程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