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_赵勤.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3208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1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_赵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_赵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_赵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 1卷 第1期2 0 2 3年3月 贵 州 林 业 科 技G u i z h o uF o r e s t r y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5 1,N o.1M a r.,2 0 2 3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赵勤,张兴强*,蒲应春(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 贵阳5 5 0 0 0 1)摘 要:本文分析了贵州发展森林康养的优势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森林康养进行展望,并结合森林康养资源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森林康养空间布局,为全省及各地森林康养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森林康养;发展形势;展望;贵州中图分类号:S 7 8 8 文献

2、标识码:A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a n dP r o s p e c t so nF o r e s tH e a l t hC a r e i nG u i z h o uZ HAO Q i n,Z HANGX i n g-q i a n g*,P U Y i n g-c h u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i a lF o r e s t r yS u r v e ya n dP l a n n i n gI n s t i t u t e,G u i y a n g,G u i z h o u5 5 0 0 0 1

3、)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a i m s t oe v a l u a t e t h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d e v e l o p i n gf o r e s th e a l t hc a r e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o fC h i n a.S o m ep r o s p e c t sw e r ea l s op r o p o s e df o rt h ef o r e s th e a l t hc

4、 a r ei nt h ew h o l ep r o v i n c e.F u r t h e r m o r e,t h es p a t i a l l a y o u to f f o r e s th e a l t hc a r ew a s t h e ne s t a b l i s h e df o r t h ew h o l ep r o v i n c ed u r i n gt h i s t i m e.T h e f i n d i n gc a np r o v i d e a s t r o n g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5、 a l l o v e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f o r e s th e a l t hi nt h ew o r l d.K e yw o r d s:F o r e s th e a l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p r o s p e c t s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1。森林康养是创新型、共享型、共赢型、低碳型的新兴绿色产业。发展森林康养,是为人

6、们提供更加优美的休闲环境、更加安全的绿色食品、更加优质生态产品的必然要求。加快发展森林康养,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显得极为重要。发展森林康养是科学、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多重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部,云贵高原腹地,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交错地带,是“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便捷的交通区位、独特的山地景观、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良的生态环境及多彩的民俗文化,是贵州发展森林康养不可复制的优势所在,也是贵州打造全国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基础支撑。收稿日期:2

7、0 2 2-1 2-0 7第一作者简介:赵勤,(1 9 7 6-),男,汉族,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设计、自然保护地相关工作。通信作者简介:张兴强,(1 9 6 5-),男,汉族,主要从事林业调查相关工作。E-m a i l:8 4 5 4 5 6 5 3 q q .c o mDOI:10.16709/ki.gzlykj.2023.01.0071期 赵勤等:浅议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形势与展望1 发展森林康养优势分析1.1 便捷的交通区位贵州地处西南内陆,北邻成渝,东南与珠三角相连,西南经云南、广西与中南半岛相通,周边地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近年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呈现跨越式发展,水、陆、

8、空三位一体的交通路网结构日益完善,特别是国家批复实施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贵州带来了重大机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快聚集,贵州正迅速从过去封闭的内陆洼地向开放的内陆枢纽转变,便捷的交通区位,为贵州森林康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2 独特的山地景观贵州山川秀丽、生态良好,处处是青山绿水、全境是美景佳画,素有“公园省”之美誉,山地景观蔚为壮观,“山地公园省”的旅游形象品牌享誉全球;贵州境内拥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首位;世界著名大瀑布黄果树闻名遐迩;百里杜鹃、千户苗寨、万顷茶海等景致美不胜收。1.3 适宜的气候条件贵州气候凉

9、爽、空气清新,地理纬度、海拔高度适中,是天然大空调、大氧吧,是人类居住、休闲、养生的绝佳境地。全省年平均气温1 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轻风拂面,常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超9 5%,PM 2.5浓度和紫外线辐射强度远低于周边省市,负氧离子浓度稳居全国平均水平以上,适宜的气候条件对身心舒缓、身体散热、生活出行及生产活动都十分有利。1.4 优良的生态环境贵州是森林之省、千瀑之省,山水相依延绵,入目皆是胜景,有“生物王国”“百草之乡”的美誉。截至2 0 2 1年底,全省森林面积1 0.9 4亿h m2,森林覆盖率达到6 2.0%;境内拥有风景名胜区7 1个、地质公园1 2个、湿地公园5 3个、森林

10、公园9 3个、国有林场1 0 5个,生态环境优良而富有特色。1.5 多彩的民俗文化贵州有1 7个世居少数民族,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和睦相处,创造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奇观;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族特色村寨及国家级生态文化村遍布全省,素有“原生态民族博物馆”之称,民俗文化多姿多彩。2 森林康养发展现状分析2.1 党委政府大力支持2 0 1 6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连续7年将森林康养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及文件中,为森林康养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明确了建立集康复疗养、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森林康

11、养产业体系的目标,推动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并在全国率先将森林康养合规性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近两年,贵州省委领导先后带队赴杭州、南京、广州、重庆等一线城市开展“多彩贵州度假康养胜地”避暑度假旅游主题推广活动,为森林康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2.2 制度规范相继出台森林康养是一种融合的、跨界的产业,只有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运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贵州从管理、技术、品牌等层面制定出台制度规范,构建了森林康养产业的标准体系,获得了全国第一份森林康养公共品牌商标;先后编制出台了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以及 森

12、林康养小镇标准 森林康养人家标准两个团体标准,为森林康养小镇、基地及人家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2.3 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养生文化优势3,贵州在“大生态”战略背景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撑等措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截至2 0 2 1年底,贵州已发展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 8处,其中国家森林康养基地5处、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5 8处、中产联森林康养(试点)基地1 5处,以森林疗养、温泉疗养、中医疗养、饮食疗养、文化疗养、运动疗养等各有特色、优势互补的大康养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近几年,以基地建设带动森林康养整体发展,省财政累计安排扶持资金上亿元,撬

13、动社会资本1 1 0亿元,有效促进了地方绿色经济发展。2.4 发展模式趋于成熟森林康养是新兴的绿色产业,目前,我省乃至全国森林康养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75贵 州 林 业 科 技5 1卷不多,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省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及路径逐步趋于成熟,形成了以下主要模式:一是依托独特的气候资源形成的山地气候型森林康养模式,现有森林康养基地2 0个,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安顺市和六盘水市。二是依托优质温泉资源形成的山地温泉型森林康养模式,现有森林康养基地1 0个,主要分布在贵阳市、毕节市和黔东南州。三是利用茶树资源形成的林茶复合型森林康养模式,现有森林康养基地2 0个,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铜

14、仁市和安顺市。四是利用苗侗医药、瑶浴养生等民俗医药资源形成的民族医药型森林康养模式,现有森林康养基地1 0个,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州和黔西南州。此外,各地依托自身特色森林康养资源,还陆续推出了竹林康养、蓝莓康养、油茶康养、刺梨康养等新模式4。2.5 创新联盟平台搭建2 0 2 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森林康养中国之道”主题论坛上,成立了贵州省森林康养研究院、贵州省森林康养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创新联盟三个平台。目前,依托三个平台,已开展 森林环境对肺阻病影响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森林康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森林康养基地评定标准 竹林康养医学实效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

15、贵州林业特色产业油茶资源在康养产业中的应用与示范 中医养生与森林康养深度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同时,制定了 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指南。与此同时,三个平台还将通过引进先进经营理念,不断探索运用连锁式、托管式、共享式、职业经理制等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全面助推贵州森林康养基地提升运营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3 森林康养展望“十四五”期间,贵州全力实施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成立了省级大健康产业森林康养领导小组,从省级层面制定政策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贵州已悄然从避暑之地向康养胜地华丽转身,发展森林康养正迎来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贵州森林康养已纳入贵州省“十四五”林业

16、草原保护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全省将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细分市场;以“森林康养+旅游”为抓手,开发多元化系列产品;“政府搭台”为主导,政策扶持,“企业建设”为主体。积极探索森林康养示范县、森林康养小镇及森林康养村寨等新模式,完善森林康养基础服务设施,延伸森林康养产业链条,着力塑造“乐享贵山贵水”森林康养的公共品牌。将森林康养培育为“健康贵州”新的增长极,为实施大生态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及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作出积极贡献。立足当地康养资源,以现有森林康养基地(试点)提档升级为抓手,结合各

17、地交通区位条件,以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全省“一核四区多节点”森林康养空间布局。一核:指黔中避暑养生核心森林康养区。四区:指黔北红城绿韵森林康养区、黔西北凉都休闲森林康养区、黔东南原生态民俗森林康养区及黔西南阳光森林康养区4个主题森林康养区。多节点:指长寿云居、洞天福地、贵州屋脊、地球彩带、温泉养生谷、世遗体验地6类重要森林康养节点。贵州森林康养将围绕“一核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在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森林康养人才培养、基地运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提质增效,打造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到2 0 2 5年,创建森林康养示范县(市、区)1 0个,提升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 0

18、个、建成森林康养步道3 0 0公里;森林康养年服务1 5 0万人次,实现森林康养年综合收入3 0 0亿元以上。54 结语森林康养作为林业经济与旅游度假、养生保健、疗养康复、养老休闲、绿色生活方式普及相融共生的大健康新兴产业。发展森林康养顺应了贵州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时代要求,契合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发展森林康养将生态保护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山区林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有机统一。(下转第4 9页)851期 吴必锋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生境利用分析

19、1 2 肖治术,陈立军,宋相金,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型兽类与雉类的编目清查与评估J.生物多样性,2 0 1 9,2 7(3):2 3 7-2 4 2.1 3 徐言朋,郑家文,丁平,等.官山白颈长尾雉活动区域海拔高度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生物多样性,2 0 0 7(4):3 3 7-3 4 3.1 4宿秀江,何建军,薛亚东,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雉类对生境的选择J.湖南林业科技,2 0 1 6,4 3(2):2 6-3 3.1 5O C ONN E L LAF,N I CHO L SJD,KA R AN TH KU.C a m e r at r a p si n

20、a n i m a le c o l o g y:m e t h o d sa n da n a l y s e sM.M a n a g e m e n t i nS u s t a i n a b l eF a r m i n gS y s t e m s,2 0 1 0:7 1-9 2.1 6 武鹏峰,刘雪华,蔡琼,等.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研究中的应用J.兽类学报,2 0 1 2,3 2(1):6 7-7 1.1 7 粟海军,李光容,陈光平,等.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红外相机调查初报J.兽类学报,2 0 1 8,3 8(0 2):2 2 1-2 2 9.1 8

21、 游卫云,高欣,梅爱君,等.基于红外触发相机技术的白鹇栖息地选择研究J.四川动物,2 0 1 9,3 8(0 5):5 6 4-5 7 0.1 9 赵正阶.中国鸟类志(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1:3 9 8-3 9 92 0 马建章.野生动物管理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M.1 9 9 0.2 1 范宗骥,董大颖,郑然,等.北京静福寺侧柏古树林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 0 1 3,3 5(5):4 6-5 5.2 2 熊志斌,谭成江,余登利,等.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J.四川动物,2 0 0 2(4):2 4 4-2 4 7.(上接第5 8页)参考文献1 邓三龙.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 0 1 6,2 9(6):1-6.2 贵州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林业局、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 关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 的通知(黔林发2 0 1 92 0 8号).3 贵州省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 S.D B 5 2/T1 1 9 7-2 0 1 7.4 刘朝望,王道阳,乔永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J.林业资源管理,2 0 1 7(2):9 3-9 6+1 5 6.5 贵州省林业局.贵州省“十四五”森林康养发展规划.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