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其对策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现在许多中学生在读课外书,这是可喜可贺的。而实际情况是,有的人每读一本书,总是收获甚多,可有的人书读了不少,到头来似乎长进不多。原因何在呢?恐怕就在于步入了课外阅读的误区。读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需要拟定计划,需要静得下心。就总体而言,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眼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走出以下五个误区。误区之一:追踪读流行去年流行黑色,今年时髦米黄,服装行业年年在变化。读书,近来似乎也在流行,一会儿言情热,一会儿隐私热,一会儿汪国真的诗,一会儿小女子散文,一会儿又是学习的革命于是,有些同学
2、就跟着书店广告走,看着刊物介绍读,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这实在是一种缺乏个性、缺乏主见的读书法。读书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应该有计划有系统地读。读书不是穿衣戴帽,不用赶时髦。追踪流行读书,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但往往是零乱的、没有系统的,不可能获得扎实的、真正能受用一生的知识。读书不是为了增添谈资,不是为了装璜门面,而是为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真才实学。因此,读书要有华罗庚先生所说的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精神,要力戒浮躁,要有钻劲。误区之二:热衷读休闲读书确实也可以作为一种消遣、一种休闲,但读书不能专门读那些关于风流韵事、名人轶事、惊险奇事、骇人听闻的大案要案之类的
3、闲书。读休闲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一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罗曼罗兰说过:“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专门读通俗的浅层次的休闲书,等于在凿一口口没有水的浅井,永远也喝不到甘甜的清泉。作为想武装自己头脑的中学生,休闲书可以读一些,但必须把课余的主要精力与时间花在读高质量、高档次的书籍上。高质量的书,读起来肯定要艰难些、枯燥些,但其滋味往往是越啃越浓,越嚼越香。误区之三:偏爱谈名人多读些名着,这对人生是极有益处的,因为名着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过的生活的经典,是文化的精华,真理
4、的载体。然而,有些中学生不大喜欢读名着,却非常喜欢读名人:读名人自己写的书或名人出钱请人写自己的书,特别是当代歌星、影星、媒体主持人、体坛明星等的书,有些同学喜爱至极,这类书出一本他就买一本。偏爱读名人,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崇拜心理。他们是追星族,迫切希望知道名人的一切,包括吃喝住行之类的生活琐事。二是想从名人的书中探究到成名的奥秘。其实,这是一种较为幼稚的读书方法,其意义甚为微茫。名人的书不一定是名着,有不少还可能是粗制滥造的。追星,永远不可能使自己成为名星。名人的成名自有其成名的特定条件和环境,真正可以借鉴的地方恐怕并不多。应该说,名人有两种:一是因写书而出名的,一是因出名而写书的。对前一
5、类名人的书,我们不妨多读些,因为里面确有真货;对后一类名人的书,那就不一定要读了。读后一类名人的书,作为偶尔消遣尚可,倘作为正经事来做,那是大可不必的。误区之四:寻章读妙句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是为了用,读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还要看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有些人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同学在读书时,通常用搜寻的眼光,寻找名言,摘录妙句,有的还把它带在身边,反复吟读,直至能背诵。这虽然也是用,但毕竟是小商贩式的零打碎敲,其目的太功利了。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
6、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全面领悟,在引用时还可能出现断章取义、生吞活剥等情况,以至贻笑大方。误区之五:专心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荟萃一类的书,有些同学还读得非常专心,一篇篇仔细分析,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应该说,中学生可以读一读同龄人的习作,但不宜多读。因为同龄人的习作,就其内容来说,它所反映的大多是中学生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与阅读者本人非常接近,就其表现形式来说,也与阅读者本人比较接近。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扩大视野,开拓全新的生活领域,领略精妙的艺术境界,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7、。因此,课外所读之物的内容要尽可能不同于中学生平常的生活内容,艺术上也要尽可能是远远高出自己的经典之作。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中学生习作毕竟是习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毕竟与成人的经典之作有较大的距离,如果老是以同龄人的习作为主要课外读物,那很有可能永远停留在“习作”的层次上。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上述误区的存在,不但影响了课外阅读的质量,而且不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易培养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阅读素质。作为语文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采取积极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这些误区,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对策之一:辩
8、明关系,提高认识在指导课外阅读时,首先必须帮助学生辨清这样几种关系,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一是流行与需要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流行的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课外阅读应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读物,无需赶时髦。二是名人与名作的关系。名人的作品不一定都是名作,不一定都要阅读,对那种正走红的影星、歌星的书,更要慎重选择。三是消遣与求知的关系。边消遣边求知自然也有,但真正高深的、复杂的知识往往是无法在消遣中获得的,往往需要通过艰苦的攻读和坚韧的钻研。四是引用与积累的关系。读课外书不只是为了引用几句名言,重要的是积累,语言的积累、材料的积累、思想的积累以及气质的积淀,引用只不过是语言的积累。五是习作与杰作的关系。
9、习作可以读,但要尽快跳出习作这个稚嫩的操场,要多读些精品杰作,只有多读杰作,才能深入海阔天空的艺术境界。对策之二:广泛涉猎,开列新书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和无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有什么书可读,应该读什么,或者读来读去就是那几本父辈和祖辈们读过的书。应当看到,当前我国的出版业是非常繁荣的,书报图书的出版发行量每年都在增长,其中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好书也颇多。遗憾的是,许多教师都不清楚,如果要他们开列书单,恐怕只能开出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只能开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契诃夫,只能开出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至于80年代、90年代出版或翻译的书,有的教师可能一本也开
10、不出来。这些书当然也可以作为课外读物,但它毕竟与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毕竟是历史的产物,作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多读一些反映现实社会、表现当今世界的书。而这些书的推荐和介绍,责无旁贷地应落到教师的肩上。因此,教师要广泛涉猎,及时了解或阅读新近出版的有关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教师不应除了课本和参考书外什么也不读,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课外阅读。对策之三:把握个性,分别引导中学生的阅读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喜欢读政治类的,有的喜欢读军事类的,有的爱读历史,有的爱读文学,有的也许爱读琴棋书画方面的。提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他们的阅读个性,有针对
11、性、有侧重、有计划地分别引导他们阅读。在具体引导时,我们既不能采取他们爱读什么就让读什么的完全自由式阅读,也不能采取不管兴趣爱好如何,硬性规定的绝对命令式阅读。要坚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侧重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个性给予合理引导。对基础扎实、各方面发展平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爱好方面再多读一些书,争取有新的超越;对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有严重知识倾斜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一些虽然感觉阅读兴趣不大却又非常重要的读物,以弥补知识缺陷,争取达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指导,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整体质量。对策之四:具体辅导,形式多样学生爱读休闲书,爱读同龄人的习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读这类书轻
12、松省力,读经典之作既费力又费神。为了引导学生读一些上档次、有质量的课外书,辅导是不可或缺的。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或者读物一发就算完事。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或内容生疏的读物,教师最好在学生阅读前作些具体辅导,或背景说明,或评价分析,或提挈要领,或释疑解难;对有些读物,教师事先点一点,指导一下,学生阅读起来往往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对有些读物,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后作些分析评价,学生可能会一下子豁然开朗。就辅导形式来说,也是很多的,可以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印发相关材料,可以出黑板报,等等。辅导,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难度大、任务重的工作,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必要的辅导,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读
13、物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高质量、高难度读物的兴趣和能力,这不但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是有益终生的。对策之五:组织交流,奖励优胜课外阅读之所以随意、无序和低效,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没人指导或指导不得法,指导面不广。老师毕竟精力和时间都有限,而且由于年龄和理解上的差异,有些指导可能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如何弥补这个不足,笔者认为可以用组织交流、奖励优胜的办法。同学间的交流是最直接的,较贴近的思想传递、情感碰撞,通过交流可以使一些人很快明白应该读什么或应该怎样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学校可每学期都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活动,或演讲,或征文,或办报刊。交流可按班级、年级、校级等不同的层次进行。对其中的优胜者,可给予适当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