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成因的解析及其引导.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531430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成因的解析及其引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成因的解析及其引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成因的解析及其引导   论文摘要: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并提出一些有关消费教育的建议。 |   消费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消费形式。作为未来消费主力军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有什么趋势和特点?他们的消费心理又是怎样的呢?在今天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视、报纸、广告等媒体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系列的消费形象和消费意识;高级的购物场所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消费世界。这些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形成了被社会学研究所忽视的大学生消费文化。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跨学科的精确分析,并提出一些有关消费教育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有所帮助。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本文以在九江某高校自习室发放问卷的形式作为主要的调查方法。本次问卷调查于2008年6月18日,共发58份,回收55份,有效问卷50份,男生30份,女生20份。调查表明,40%的学生其每月生活费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约为24%,200元以下、800元以上均为8%,200~350元、650~700元均为10%。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600元,最低的只有1750元。年消费支出均值约为元。这其中有94%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村的学生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东部沿海省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些。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城市经济的发达与否,是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高校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和一些其他消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生活消费   根据问卷调查,当前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而传统的食物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的方向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仅仅填满肚子的需要。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衣物消费方面,在消费品选择上,68%的学生注重性价比,此类大学生多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22%;10%的学生则是非名牌不买。其中48%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支出在50~1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近五成的受访者每年约有近千元的衣物消费,仅次于食物支出。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付出高代价用以外出租房,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在休闲娱乐方面,大学生有着比其他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例如,旅行是90年代在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的,但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大学生的其他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玩电脑游戏,看电影以及健身等。歌迪厅、茶楼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主要用于外出购物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也比以往有所上升。由于近年来“考证热”的兴起,大学生们对有助于求职就业的各类考试也是毫不吝惜的。   人际交往消费   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会令不少家境贫困的学生望而却步。“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的忠实信条。调查显示,大学生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消费相对有所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30%的“男主角”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为100元左右。而对于异性朋友不在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来说,每个月相当一部分生活费都“贡献”给电讯业了。据统计60%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没有手机的同学,随着校园201程控电话的开通,电话费的开支也是水涨船高,66%的大学生每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40之间。   此外,同学、师生、老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用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朋友、同学间的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聚餐是不可或缺的;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   、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每年在800元左右。   其他消费   首先主要集中的是高科技产品消费。拥有价格上千元的CD机、MP3以及手机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是比较常见,尤其是毕业生们为了找工作,拥有手机的比例更高一些。同时,随着校园网络的开通,拥有电脑的学生也与日增多。也有不少学生采取宿舍集体分担的方式购买电脑。当前大学生们已逐步淘汰组装机,而更亲睐成套的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在调查中,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MP3的拥有量上则要远远低于男生。   其次是毕业生消费。几乎全部的毕业生都认为一身体面的外套、一部手机和一份漂亮的简历是在求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此外,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也是一笔不低的开支。对于有志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购买各类辅导用书,参加各种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根据问卷数据显示,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每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6%的男生还有购买彩票的习惯,每月10元左右。60%的女生有吃零食的习惯,每个月花费在50元左右。在化妆品消费方面,60%的女生每月花费在30元左右,极个别还会定期去美容院做专业护理。      三、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感情、认知等独特因素,其消费行为也有其独特的表现:   符号因素消费行为   法国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认为,商品除了使用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它所彰显的社会等级和社会类型就是它的符号价值。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1]符号消费又可分为“趋同”和“求异”。所谓“趋同”,就是借助消费来表现自己与所认同的某个阶层或团体的共同性。同学穿耐克鞋,我也要穿耐克鞋,别人有斯沃奇表,我也要戴斯沃奇表。趋同性的时尚消费让大学生获得了一种“群体成员感”,就如同获得了迈入“时髦圈”的入场券,从而摆脱了“落伍”的诟病。典型的例子还有咖啡,尽管在西方喝咖啡完全是个人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在中国的大学校园内,它更是大学生们对白领生活的认同。有些媒体甚至直接把未来的大学生和白领联系在了一起,使他们不自觉的努力想融入这层文化,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所谓“示异”,就是借消费显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和不同。你用传呼机的时候,我已用上了手机;你刚用上了彩屏手机,我却早已用上带摄像头的手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形象因素消费行为   当今的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更重视自己的外表形象。护肤品、高级服装、时尚发型等方面的消费,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人甚至不惜昂价去打造“人造美女”、“人造帅哥”。人力资源的过剩和就业压力的加大,也是大学生们重视形象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用人企业和单位采取了“年龄歧视”和“相貌歧视”的用人政策。例如,在许多公司和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公开宣布不招35岁以上的应聘者,对身高和长相也有很苛刻的要求,超出工作角色所需要的范畴。于是,为了增加个人魅力,大学生们不得不重视形象消费。   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心理成因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20岁左右,虽然认知能力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他们中不少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较舒适的环境条件下,心理应变及承受能力都较差。他们虽身在校园,却有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虽然经济尚未独立,但已具有独立的购买能力。同时,他们也没有了中学生高考的压力,没有成年人的工作、家庭压力,因此在购物时自身意志力较差,只要兜里有钱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学生消费在这一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激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追逐时尚,渐趋成熟的大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莫过于是最接近这种游戏的生活方式了,又正好契合大学生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心理特征。   五、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      调查数据表明,36%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一学期的生活费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6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倾向于冲动型消费,这类学生甚至愿意借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常为自己买来的东西没有或很少用到而感到后悔,32%的学生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还有4%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大学生们在消费时,往往喜欢从个人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着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   [1]王宁,消费的欲望[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