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会计学原理课程指导手册模板.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530155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原理课程指导手册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会计学原理课程指导手册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原理课程指导手册模板 63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会计学原理》 课程学习指导手册 课程组: 于而立 程仲鸣 王健姝 黄小阳 2月28日 《会计学原理》 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 Basic Accounting) 一、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 M 课程名称: 《会计学原理》 先修课程: 管理学 授课对象: 工商类本科专业 课程负责人: 于而立 授课教师: 于而立 程仲鸣 王健姝 李健 黄小阳 学 时: 48 学 分: 3 理论讲课学时: 48 小班讨论学时( 另计) : 10学时 自学学时: 36学时 课外学时: 48学时 实验学时( 另外安排专项实验) : 32学时 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 《基础会计》, 陈国辉、 迟旭升主编 辅助教材: 《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 二、 课程的性质、 目的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其它会计学科的起点, 是会计学入门的向导。经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 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1章 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现代会计、 会计目标、 要素、 会计职能作用, 会计准则等概念, 初步建立现代会计基本概念体系, 从而具备会计入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了解: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会计学科体系及其分支, 一般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及方法体系, 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 理解: 现代会计的基本涵义、 目标和一般内容, 以及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 掌本章主要阐述现代会计、 会计目标、 要素、 会计职能作用, 会计准则等概念, 初步建立现代会计基本概念体系, 从而具备会计入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了解: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会计学科体系及其分支, 一般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及方法体系, 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 理解: 现代会计的基本涵义、 目标和一般内容, 以及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 掌握: 各个会计要素的基本涵义, 掌握主要要素项目, 以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 握: 各个会计要素的基本涵义, 掌握主要要素项目, 以及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 [教学内容]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 会计的产生。( 2) 会计的发展。( 3) 现代会计的涵义。 2.会计的目标与会计要素。( 1) 会计的目标。( 2) 会计对象。( 3) 会计要素。 3.会计的职能作用。( 1) 会计对经济过程的反映职会计信息系统职能。( 2) 会计对经济过程的监督职能。 4.会计准则。( 1) 会计准则的意义和作用。( 2) 会计的基本假设。( 3) 会计的一般原则。 5.会计方法及会计方法体系。 6.会计学科体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的涵义、 会计目标、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会计假设、 会计原则。 教学难点: 会计职能、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会计假设、 会计原则。 第2章 会计科目、 账户与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内容: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与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作为复式记账法的主要方法, 其原理的学习和应用是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 本章是该门课程的重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理解: 账户设置及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原则: 深刻理解账户模式及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掌握: 初步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借贷记账法的要点、 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 运用: 初步学会运用账户和借贷记账法记录经济业务,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教学内容] 1.会计科目。( 1) 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项目的关系。( 2)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2.账户设置。( 1) 账户的涵义。( 2) 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数据在账户中记录的基本方法。( 3) 账户的级别。 3.复式记账法。( 1) 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依据。( 3) 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科目的重要性、 账户的结构; 借贷记账法理论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的含义;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会计科目与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科目的分类, 怎样运用借贷记账法来编制会计分录。 第3章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制造业会计循环中分析经济业务, 编制会计分录与过账。经过本章学习, 应达到学会正确分析制造业日常发生的基本业务, 编制会计分录、 正确过账的基本目的。其基本要求是: 了解: 各主要经营过程的特点及其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 理解: 初步理解供、 产、 销过程及其它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户的基本结构;深刻理解各项基本业务(特别是费用、 成本、 收入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项目变化的规律; 掌握: 各主要经营过程及其它业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核算的基本程序; 运用: 会计分录的编制, 费用、 成本、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教学内容] 1.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2.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3.生产业务的核算。(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4.销售业务的核算。(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5.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6.其它业务的核算。( 1) 业务的内容。( 2) 业务的账户设置和使用。( 3) 业务的会计分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借贷记账法应用中关于账户和记账规则, 特别是一些重点账户的理解和使用, 如: 待摊费用、 预提费用、 累计折旧等。 教学难点: 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应用。 第4章 会计凭证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经过本章的教学达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 技能及技术组织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 了解: 会计凭证及凭证种类。理解: 一般理解会计凭证的涵义、 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深刻理解凭证填制和审核的要求; 掌握: 初步掌握汇总、 累计凭证填制方法, 熟练地掌握一次性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方法; 运用: 凭证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会计凭证的意义、 作用和种类。 2.原始凭证的要素、 种类; 、 填制和审核。 3.记账凭证的要素、 种类、 填制和审核; 4.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各种会计凭证要素、 会计凭证的类别及其它们法律意义、 填制会计凭证注意事项、 会计凭证传递意义。 教学难点: 讲解记账凭证比较枯燥; 理解会计凭证传递一定难度。 第5章 会计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设置和登记账簿会计核算方法。经过本章的教学达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 技能及技术组织的目的。其基本要求是: 了解: 账簿及账簿种类、 账务处理程序及种类; 理解: 一般理解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的涵义、 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深刻理解账簿设置和登记的方法、 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 掌握: 初步掌握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度, 熟练地掌握分类账簿填制和登记的方法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运用: 账簿处理、 记账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会计账簿。( 1) 会计账簿的含义、 作用、 种类。( 2) 日记账的作用和设置方法、 分类、 各类日记账的格式、 登记和过账。( 3) 分类账作用、 设置方法、 分类账的分类; 各类分类账簿的格式及登记方法。 2.对账和结账。( 1) 对账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对账的基本作法。( 2) 账簿记录的结示和试算平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意义、 账簿的登记规则、 更正规则、 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教学难点: 更正错账的方法; 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平行登记关系。 第6章 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会计报表编制。经过本章学习, 应达到了解期末账务结束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财务报表的基本内容, 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的目的。教学的具体要求是: 了解: 期末账务结束的基本程序、 财务报表的分类; 理解: 财务报表的意义、 原则, 主要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 掌握: 主要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方法; 运用: 编制主要财务报表。 [教学内容] 1.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 1) 会计报表的意义、 分类、 组成内容。( 3)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 2.资产负债表。( 1) 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和作用。( 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特点。( 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利润表。( 1) 利润表的意义及作用。( 2) 利润表的结构特点。( 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4.现金流量表。( 1) 现金流量表的意义和作用。( 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报表的作用、 财务报表的组成、 财务报表编制要求、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各个项目的填列、 利润表的结构及其各个项目的填列。 教学难点: 资产负债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部分内容的填写; 利润表的结构及其各个项目的填列。 第7章 账务处理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了会计核算工作组织的内容。 经过教学, 使学生了解: 会计凭证及凭证种类、 账簿及账簿种类、 账务处理程序及种类; 理解: 一般理解会计凭证、 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的涵义、 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深刻理解凭证填制和审核的要求、 账簿设置和登记的方法、 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 掌握: 初步掌握汇总、 累计凭证填制方法、 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和账务处理的一般程度, 熟练地掌握一次性凭证、 分类账簿填制和登记的方法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运用: 凭证处理、 账簿处理、 记账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及其种类。( 1) 账务处理程序的构成要素; ( 2) 账务处理程序的作用; ( 3) 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1) 基本内容: 凭证组织; 账簿组织; 记账程序; ( 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其它几种账务处理程序。( 1)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 2)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 3)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 4) 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以上几种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及其体现; 它们的优、 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各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实质区别; 汇总记账凭证、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各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教学难点: 汇总记账凭证、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各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8章 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财产清查。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财产清查对于保证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作用。经过学习, 应了解财产清查的含义及种类, 熟练掌握在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确定期末存货数量、 期末存货成本的基本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财产清查概述。 2.存货的盘存制度。 3.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4.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财产清查的概念必要性和种类以及进行全部清查的几种情况、 存货的盘存制度、 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教学难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下确认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 各项资产的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第9章 会计工作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原则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基本内容。经过本章学习, 应达到具备会计机构、 会计人员、 会计工作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指导会计工作实践的目的。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了解: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原则和内容; 理解: 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和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 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档案管理; 掌握: 会计机构的职责, 会计人员的职权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 1.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1) 会计工作组织的目的与内容。( 2) 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2.会计机构及会计核算体制。( 1) 会计机构及职责。( 2) 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则。( 3)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集中核算、 非集中核算的特点及适应范围。 3.会计人员。( 1) 会计人员及其素质。( 2) 会计人员的职责、 权限。( 3) 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 ( 4) 总会计师制度。( 5) 注册会计师制度。 4.会计工作规范。( 1) 会计工作规范的内容、 涵义、 内容体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制定依据、 实施时间、 内容体系。( 3) 会计准则: 特征、 作用、 层次; 《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 实施时间、 内容体系。( 4) 会计制度: 原则、 地位。( 5) 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的内容、 作用、 管理原则。 5.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人员的职责、 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会计法规体系、 会计准则、 会计档案, 特别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应结合一定的案例强调讲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会计准则等内容。 三、 学时分配与比例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工商类本科专业)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总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自修时数 讲课 研讨 ( 另计) 自学 1 概论 3 3 2 2 2 会计科目、 账户与复式记账 9 9 2 6 4 3 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24 24 4 16 4 4 会计凭证 3 3 2 1 5 会计账簿 3 3 2 2 1 6 财务会计报告 3 3 2 2 2 7 账务处理程序 1 1 2 2 8 财产清查 1 1 2 1 9 会计工作组织 1 1 2 1 合 计 48 48 10 36 48 表2 《会计学原理》课程小班讨论内容 研讨内容 目的要求 研讨问题 讨论1: 大学生的创业 ( 第3周) ①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②掌握会计恒等式 ①运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上述情况可能会对哪些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产生影响, 该如何改进 ②综合运用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等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知识, 你认为赵铭的股份价格应依据哪些会计信息来确定? 你认为合理的价格应如何确定。 ③请列示该印务社开业时的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详细情况( 各项目应注明具体内容和实际金额) 以及资产总额、 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假设该印务社已经营业一个月, 请列示其所发生的各项收入和费用( 注明项目名称及其具体内容) 讨论2: 会计科目的设置、 会计职业道德 ( 第6周) ①掌握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与意义 ②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以及会计法律规范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 ①分析、 评价小李所设计的会计科目是否合理; 如果你被聘请为该歌厅会计科目( 账户) 的设计人员, 请列示所设计的会计科目( 账户) , 并注明各会计科目( 账户) 所反映的具体内容。 ②根据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皮特是否该将这件事情报告给总裁? 你认为皮特把这件事情报告给总裁是道德的吗? 公司的商业秘密的价值在哪里? 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公司的商业秘密? 讨论3: 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 第9周) ①掌握会计凭证的分类与填制及审核 ②掌握会计账簿的用途与登记 ①若不考虑金额本身的正确性, 以上记账凭证在填制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针对上述记账凭证中金额错误( 从而也导致账簿记录错误) , 会计员陈燕和李芬打算用涂改液修改原有记录, 她们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 你对陈燕和李芬应提出何种更正建议? 如果会计员陈燕采纳了你的建议, 并编制了相关记账凭证以更正错误, 但此时她并没有在该记账凭证后面附上原始凭证, 她的这种做法是否存在问题? ②请同学们从会计账簿中常见的虚假情况入手, 结合该案例分析如何防范会计账簿作假。 讨论4: 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监督 ( 第十一周) ①掌握会计岗位职责设置的意义与职责范围 ②掌握会计监督的意义及内容 ①针对上述案情, 请你运用会计学原理中关于会计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的知识, 来分析上述案情中所存在的问题。 ②请同学们从会计岗位设置和职责以及会计监督的角度分析, 上述三例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应对? 讨论5: 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与控制 ( 第十四周) ①掌握投资与筹资的概念及内容、 原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供产销业务的核算。 ②掌握应收账款的正确核算和日常管理。 ③掌握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 ①一个公司的资金的筹集与投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一个处在资金岗位核算岗位的会计人员到底要做哪些工作? ②作为一个会计人员, 在该公司原材料采购业务中, 对采购业务处理制度如何设计。 ③结合案例, 分析处在往来结算核算岗位的会计人员应该有哪些职责? 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核算和日常管理。 ④分析该项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 对相关会计信息的影响) 。 四、 大纲说明 课程改变了以往的单纯由教师进行理论讲授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基于案例的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为核心, 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班讨论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由一位任课教师负责整个授课任务, 讨论课时团队的其它教师加入, 负责其它小班的讨论课, 进行团队协作教学。 授课学生数在45人左右。课程计划课内学时为48, 小班讨论10学时。 ( 一) 作业量和对自学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讲授完各章节内容后都要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对于初学者, 既缺乏理论知识, 又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学习本课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接受老师教学辅导是不能缺少的, 同时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平时练习和模拟实验。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应及时与老师沟通, 弄清弄懂每一个知识点。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教师应根据教学环节随时布置安排作业, 因此独立或协作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 经过做作业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另外, 每章结束后都有相应作业, 作业批改并讲评, 同时给出成绩, 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周设定1次答疑辅导时间。 ( 二) 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考试内容要符合大纲要求, 同时体现重点、 难点, 题量适中、 适度。 本课程的成绩分为平时考勤、 作业、 小组讨论以及期末考试四个部分, 平时考勤主要以学生到课情况和课堂纪律情况考核、 讨论课主要以学生预习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讨论课笔记等情况考核。其中平时作业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考勤占总成绩的10%, 小组讨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经过考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 三) 推荐教材 陈国辉 迟旭升主编 《基础会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大连 ( 四) 主要参考书 1.【美】查尔斯·T·亨格瑞等著.《会计学》 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 月 2.【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 《会计思想史》 世界审计会计名著译丛 中国商业出版社 1989年 3.【美】威廉·J小布鲁斯著 陆正飞 主译《会计精要》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学原理》 课程小班研讨规则 《会计学原理》小班研讨规则 一、 小班研讨分组规则 ( 一) 分组规则 ( 1) 以一个行政班为基本单位( 45人左右) , 即该行政班就是我们从事小班教学的基本单位。在该行政班当中再分成6-8个研讨小组( 每组6-7人) 。 ( 2) 小组成员要本着互补原则, 尽可能做到男女生搭配, 不同寝室、 不同性格和能力取向的学生搭配。 ( 二) 研讨小组组长、 自主学习小组组长的遴选及其职责 1.每一研讨小组要选定一名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该研讨小组的组长; 2.研讨小组组长的职责 ( 1) 负责本小组研讨教学活动的具体任务分配。 第一, 在学习研讨活动中, 负责将指导教师分配下来的学习研讨任务分配至本研讨小组内部的每个学习分组; 第二, 在”案例研讨”活动中负责将案例研讨任务具体分解至小组内的每个成员; ( 2) 负责指定每次”案例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和记录员, 被指定者不得拒绝。 ( 3) 负责指定每次”案例研讨”活动的课后讨论会, 确定课后讨论时间、 讨论地点。 ( 4) 负责搜集每次”案例研讨”活动中小组成员所提交的材料。 ( 三) 发言人的遴选规则及其职责 1.每次”案例研讨”活动开始时, 由研讨小组组长根据不得重复原则在本组成员中指定一名小组发言人; 每次”学习研讨”活动开始时, 由研讨小组组长根据不得重复原则在本组成员中指定一名小组发言人。 2.小组发言人应注意如下事项: ( 1) 负责主持本次小组讨论会; ( 2) 负责主持本次小组讨论分析报告的制作; ( 3) 代表本小组就所讨论的论题在课堂上发言。 ( 四) 记录人的遴选规则及其职责 1.每次讨论时由小组长根据不得重复原则在本小组成员内指定一名记录员; 2.记录员负责小组讨论时的记录工作; 3.每份讨论记录主要包括时间、 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记录员、 所讨论的问题和各成员的发言记录及其在各自发言记录后的亲笔签名等。 ( 五) 研讨小组一般成员的职责 1.服从组长的研讨任务安排, 不得拒绝。 2.准时参加所在研讨小组的课后研讨活动。 3.按时并保质保量完成自身在研讨活动中的任务, 并向组长及发言人提交相关材料。 4.协助发言人做好发言报告。 5.协助发言人的课堂发言。 二、 小组研讨活动的基本规则 1.自由讨论: 小组成员可在专业化的前提下畅所欲言。 2.全面讨论: 小组成员应就所讨论的论题或案例, 从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展开全面深入地讨论。 3.全员讨论: 每位小组成员均应参与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在记录员的发言记录上签名。 三、 分组学习研讨( 包括案例研讨) 流程及要求 本部分讨论课完成 本部分课余时间完成 指导教师 整体评价 研究报告 发言人 研讨小组 组内成员 资料清单 学习报告 1.指导教师向各组分配学习研讨任务; 2.各分组长进一步将本组学习任务分配给本组的每一位成员, 尽量做到每个成员负责承担一个研讨主题。 3.学习研讨资料的搜集与学习 ( 1) 每一份研讨主题应制作一份学习研讨《资料清单》( 该清单见附件) ; ( 2) 每一组成员应认真阅读并归纳总结所搜集的资料; ( 3) 各分组长在本分组资料搜集工作基本结束之后, 召集本分组成员就 该分组所承担的各研讨主题进行课余研讨; ( 4) 由分组长指定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发言人。 4.学习小组的具体研讨顺序 ( 1) 现由承担该主题研究任务的组员先作主题发言, 像其它组员介绍其 该主题所作的研究状况、 主要观点及其分析理由等; ( 2) 然后由其它组员与该主题发言人就此主题发言内容展开讨论, 此阶 段要求其它组员必须都要发言, 并在自己的发言记录部分签名; ( 3) 最后由主持研讨活动的发言人作陈述总结; ( 4) 在规定时间提交《分组学习研讨记录》、 《案例研讨记录》( 该记录见 附件) 。 5.分组发言人发言完毕后, 指导教师应就本次研讨活动作一次简短的整体评价。 6.研讨活动的成绩评定 组内每一成员的个人成绩=个人成绩( 50分) +个人对小组成绩的贡献度( 50分) 。 其中: 个人成绩取决于所提交资料的数量与质量; 小组成绩取决于本组所提交资料的数量与质量, 以及组内成员积极性的调动情况、 发言人的表现等。 《会计学原理》研讨活动组员个人评分表 12工商类( 本) 第 组 组名 学生姓名 学号 本次研讨方向: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资料清单成绩 ( 20分) 数量丰富、 质量高、 格式规范 ( 20-18分) 数量较丰富、 质量较高、 格式规范( 18-15分) 数量符合要求、 质量较高、 格式较规范( 15-10分) 数量较少、 质量不高、 格式规范( 10-5分) 数量较少、 质量差、 格式不规范( 5-0分) 资料复印或读书笔记成绩 ( 10分) 数量丰富( 10-8分) 数量中等( 8-5分) 数量较少( 5-0分) 研究报告成绩 ( 20) 资料及观点归纳概括非常全面、 分析非常详实, 结论非常明确, 论证非常充分, 格式非常规范( 20-18分) 资料及观点归纳概括全面、 分析详实, 结论明确, 论证充分, 格式规范( 18-15分) 资料及观点归纳概括较全面、 分析较详实, 结论较明确, 论证较充分, 格式较规范( 15-10分) 资料及观点归纳概括不甚全面、 分析不甚详实, 结论不甚明确, 论证不甚充分, 格式不甚规范( 10-5分) 资料及观点归纳概括不全面、 分析不详实, 结论不明确, 论证不充分, 格式不规范( 5-0分) 个人对小组成绩的贡献度 ( 50分) 大( 50-40分) 中( 40-20分) 小( 20-0分) 个人总分 指导老师签名: 签名时间: 组长签名: 签名时间: 《会计学原理》自主学习资料清单 12工商类( 本) 第 组 组名 学生姓名 学号 本次研讨方向: 本人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 一、 专著( 格式) 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如: [l] 牛光庭, 李亚杰. 建筑材料[M].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1. [2] 月振甫.周易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91. 二、 期刊 ( 格式) 作者. 文题[J].刊名, 年, 卷( 期) : 起止页码. 如: [1]陈向东, 蔡文学.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初探[J].自然灾害研究, 1996(4): 22-27. [2] Mike W.Peng, Peggy Sue Heath. 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6(2): 492-528. 三、 报纸( 格式) 作者. 文题[N].报名. 出版日期( 版次) . 如: [1] 陈志平. 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 1997-12-13( 5) . [2] 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 1998-12-25( 10) . 四、 论文集( 格式) 作者.引文文题. 主编. 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如: [1]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 赵踌. 运筹学的理论与运用[C].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468-471. 五、 学位论文类 作者名.题名: [学位论文].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 年份. 六、 电子文献 作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如: 王明亮. 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工程的进展.http: //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 一12-04. 《会计学原理》个人自主学习报告 12工商类( 本) 第 组 组名 学生姓名 学号 本次研讨方向: 本人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 包括以下内容: ( 打印时请将本部分内容删掉) 1. 已所搜集的资料中涉及本主题的主要观点及相应分析理由; 2. 对上述观点的分析评价; 3. 本组其它成员对本主题的主要观点和相应理由及评价; 4. 最终结论及分析评价。 《会计学原理》案例研讨小组分工表 12工商类( 本) 第 组 组名 本次研讨方向 案例名称 小 组 分 工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制人: 《会计学原理》案例研讨记录 12工商类( 本) 第 组 组名 主持人姓名 参与人: 本次研讨方向: 本次案例名称: 主要记录内容( 打印时请将本部分内容删掉) 一、 主持人说明案例研讨规则及程序; 二、 对本案例的研讨记录 1、 主题发言 2、 其它同学的讨论及对发言人的回应 3、 结论 4、 主持人的简要总结 三、 主持人对本案例研讨的总结( 分以下几项记录) 1、 对研讨活动的整体评价 2、 总结经验、 分析不足 3、 提出改进建议 案例研讨小组分析报告 12工商类( 本) 第 组 组名 发言人姓名 本次研讨方向: 内容及要求: 1. 本次案例活动的总体情况叙述 2. 案例概要 3. 本组成员讨论中的主要观点及各自依据; 4. 本案例涉及的原理及法规 5. 发言人对本案例的总结性分析 首先分析本案例的影响; 其次对本案所涉及的问题展开逐一分析; 最后对本案例的处理得出结论, 并具体分析得出此结论的理由。 其它要求 1. 研究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2. 字体5号宋体, 行距1.25倍, 其中一级标题用5号宋体加粗。 3. 在规定时间将报告打印稿及电子该交给指定老师。 《会计学原理》 课程改革自学论题 《会计学原理》课外阅读资料目录 一、 报纸期刊 报纸: 财会信报, 中国会计报 期刊: 会计研究, 财会通讯, 财会月刊, 财会研究, 会计之友,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财经理论与实践, 财会研究, 商业会计, 审计研究, 财经研究等。 二、 网站 中华会计网校 .com 中国会计网 中华会计网 .org 中华财会网 中国财会网 .org 注册会计师视野 .com 东奥会计在线 .com 三、 参考书目 1、 《基础会计》刘永立 立信新世纪财会丛书 立信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