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恋关系与心理健康依恋关系与心理健康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w什么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与幸福关联最密切?w职业w金钱w个人成就w所爱的人wEriksonwSullivanw但是,w人际关系是欢乐的最重要源头,可它有时又是痛苦的发源地。w各种烦恼和痛苦根源w为什么有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容易而有的人却感到很难?w有的人人际关系成功、有的人失败?w原因很多,其中之一:w童年与父母的关系w对象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w早期经历w婴儿与他身边的重要人物的关系w尤其是与母亲的关系。w儿童对他的环境中重要的对象会产生无意识的表象。w当父母不在时,这种对父母的无意识表象就
2、代替真实的父母成为与儿童建立关系的对象。w儿童内化的父母形象影响到儿童如何与其他人建立关系。w儿童对父母的依恋状况影响到儿童与其他人建立依恋关系的能力。w心理学家考察了婴儿和养育者(通常是母亲)的依依恋关系恋关系(attachment relationship)。w婴儿与母亲分离时的行为表现:w有的孩子似乎明白,妈妈只是离开一会儿,马上就回来;w有的孩子大哭;w焦虑不安;w妈妈回来后w三种类型(Ainsworth et al.,1978):w安全型关系:妈妈对孩子关心、敏感。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感受到妈妈是亲切可靠的,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w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w焦虑矛盾型关系:妈
3、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w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环境。w回避型关系:这种关系中的母亲对孩子也不很敏感,甚至有些疏远冷漠。孩子则对妈妈也显得疏远、冷漠。w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也不特别高兴。w不同的亲子关系从长远看影响到孩子以后甚至成人的人际关系的建立。wBowlby认为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交往的潜意识的工作模式(working model)。w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w然而,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wBowlby(1973)是这
4、样解释的:“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w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喜欢他,而且相信周围很多人都喜欢他。”。w这样,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我们处理以后的人际关系的基础。w如果父母从小对我们关心、注意和敏感,我们就会把同他人的关系视为爱和支持的源泉。w如果我们的依恋和被关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w对象关系理论家认为,这些依恋关系的心理模式主要是无意识的。w如果依恋理论学者是对的,那么在婴儿身上发现的不同依恋类型应该能适用于成人。w换句话说,Ainsworth及其同事把孩子分成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这些孩子
5、长大成人后在建立人际关系时,这些特点就会显露出来。w安全型的成人:他们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w回避型的成人: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w焦虑矛盾型的成人,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wHazan&Shaver(1987)的问卷(收回1千多份):w下面三种描述中哪一种与你最接近:w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w与别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w
6、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别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w答题者中56%属于安全型,25%属于回避型,19%属于焦虑矛盾型。w后来的一项美国全国大样本调查(Mickelson,Kessler,&Shaver,1997)发现了相似的情况:w59%的安全类型、25%的回避类型和11%的焦虑类型(5%的不确定)。w研究者发现三种类型的成人的比例与儿童心理学家计算的婴儿的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的比例非常匹配(Campos,Barrett,Lamb,Golksmith和Stenberg,1983)。w这种数据上的匹配显示,成人的依恋
7、类型形成于童年。w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的亲子关系和成人的依恋类型的关系不只是一种推测。w当问到家庭成员关系时,安全型成人比另两种类型的成人更倾向于描述同父母的积极关系和一个温暖、信任的家庭环境。w焦虑矛盾型的人很少回忆起早年温暖安全的亲子关系。w回避型的人描述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不信任的和情感淡漠的。他们更多地描述父母婚姻的不幸。w成人依恋类型的提出导致了这方面著作和研究的大量涌现。w近年来依恋研究者发现按两个维度对依恋类型进行分类比较有用(Bartholomew&Horowitz,1991;Brennan,Clark,&Shaver,1998)。w焦虑(anxiety)害怕背弃(fear
8、 of abandonment)w回避(avoidance)害怕亲密(fear of closeness)w低害怕背弃者把自己看做是有价值的和值得被珍惜的;w高害怕背弃者怀疑自己的价值,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被人喜欢。w低害怕亲密者对亲密和依赖感到舒适,相信对方是可信的,会满足他的情感需要;w高害怕亲密者对亲密和依赖感到不舒适,认为别人是不可信的和拒绝的。w将这两个维度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四种分类模型(Bartholomew&Horowitz,1991):LowFear of AbandonmentHighFear of AbandonmentLowFear of ClosenessHighFear
9、of ClosenessSecureAvoidantAnxious-Ambivalent/Preoccupied(焦虑矛盾)(专注)Disoriented/FearfulDisoriented/Fearful(无定向无定向/恐惧)消极自我积极自我积极他人消极他人安全焦虑-矛盾(专注)回避恐惧低焦虑高焦虑低回避高回避安全焦虑-矛盾(专注)恐惧回避Griffin&Bartholomew,1994Zhang&Hazan,2002w安全型(secure):喜欢亲密、不担心背弃。w回避型(avoidant):不喜欢亲密,也不担心背弃。对他人极不信任。躲避密切的人际关系。他们不信任别人,害怕受到伤害。w焦
10、虑矛盾类型(专注型)(anxious-ambivalent/preoccupied):喜欢亲密但害怕背弃。通过寻求与别人的亲密来获得自我承认(自我价值感)。w好像总在试图证明:我是可爱的,是值得爱的。w再说一遍你爱我!w当伴侣不能满足他(她)强烈的亲密需要时,自我价值的缺失就会使其受到极大的打击。w无定向型(恐惧型)(disoriented/fearful):害怕亲密也害怕背弃。w认为自己不值得爱,怀疑爱情,不能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w事实上,他们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的痛苦。w三分法和四分法哪个能更好地描述成人依恋类型?w两个模型间的相似性w研究者有时把研究对象分成三类,有时
11、把他们分成四类。w依恋类型与爱情关系w依恋类型真的影响我们的爱情关系吗?w研究发现安全依恋型的成人比另两种类型的人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更满意(Tucker&Anders,1999)。w同时,有安全依恋型同伴的人也更满意于他的人际关系。w安全依恋型者也倾向于找一个同样依恋类型的同伴(Brennan&Shaver,1995)。w安全型的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满意的爱情关系。如图所示,安全型者比回避型者更可能结婚和保持婚姻状态。w到52岁时,95%的安全型者都已经结婚,仅有24%的曾离过婚。w相比之下,仅有72%的回避型者曾结过婚,50%的人经历过离婚。(Klohnen&Bera,1998)w为什么同安全
12、型者的关系比同回避型或焦虑矛盾型者的关系好呢?w研究者考察了同这三种类型的人建立的关系的特点:w发现安全依恋者比另两种类型者更倾向于认为,他们的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爱、义务及信任。w安全型者能忽略同伴的缺点而接纳和支持同伴。w跟安全型的同伴交流比跟回避型或焦虑-矛盾型的人交往要更温暖更亲密。w他们比其他依恋类型者更喜欢在恰当的时候与别人分享个人信息Tidwell,Reis,&Shaver,1996)。w回避型的人害怕亲密,怀疑他人。他们相信真正的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说里描写的那种真正的爱情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w在一项研究里被划为回避型的大学生中有43%的人说他们从没恋爱过(Feeney,Nol
13、ler&Patty,1993)。w与之相反,焦虑回避型的人多次恋爱,但是难以得到他们拼命追求的长久的爱。w这些人惟恐失去伴侣,因而屈从于伴侣的愿望,尽力去让对方快乐。w在一项研究中,大学生观察他们正在约会的伴侣对其他人吸引力的评价(Simpson,Ickes,&Gich,1999)。w焦虑矛盾型的参与者特别容易感到他们的关系受到这种经历的威胁。w像早期研究中的婴儿一样,焦虑矛盾型的成人在与他们的恋人分离时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w焦虑矛盾型的人反过来也更可能爱上不喜欢他们的人。w我如此爱你,你不可能不爱我!w早期依恋关系的主导者是父母,而早期依恋关系会影响儿童成年后与同龄人的依恋关系,这意味着一个
14、“我们如何做父母”的问题。w依恋类型也影响成人在人际关系中怎样对压力和分离做出反应(Simpson,Rholes,&Phillips,1996)。w研究人员要求机场休息室里的夫妇完成依恋类型的问卷(Fraley&Shaver,1998)。然后在夫妇等候离别时,调查人员暗中观看他们不同的行为并进行编码(如拥抱、目光接触和亲密地坐在一起)。w安全型的伴侣与预期的一样,当他们中一人要离开时会表现出亲密的行为。w相反,回避型者在离别临近时表现出离开他们的伴侣的迹象。这些回避型者大概正体验着与他们伴侣即将分离的焦虑和害怕。w回避型的人难以给伴侣情绪支持,同时在他们自己需要支持时也不善于从伴侣那儿寻求情绪
15、支持。w这种情况在考察夫妇对压力反应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中得到证实(Simpson,Rholes,Orina,&Grich,2002)。w在一项研究中,告诉女性被试,她们马上要到一个装有危险电子设备的隔离的房间去体验焦虑。w安全型的女性在焦虑增加时会从她们的伴侣处寻求较多的安慰,而回避型的女性在焦虑时较少想去获得支持。w安全型男伴在同伴表现出焦虑时给予了较多的情感支持,但是回避型的男伴则没有。w那么,那些回避型或焦虑矛盾型的人是否注定陷入糟糕的人际关系?w研究表明,当这些人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他们要想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Davila,Karney,&Bradbury,19
16、99)。特别是,一种充满真情和信任的成人人际关系可能为一些小时候曾经被拒绝的人提供一种安全的关系模式。w在一项研究中30%的年轻女性在两年的时间内改变了她们的依恋类型(Davila,Burge,&Hammen,1997)。w这种观察资料表明依恋类型并不像Bowlby等人所说的,在生活早期就固定不变了。w这意味着,不仅安全型依恋导致人际关系的持久性,而且人际关系持久性也会导致安全依恋。R.J.Sternberg(1988)的的爱情模型爱情模型亲密(intimacy)(喜爱)激情(passion)(迷恋)承诺(commitment)(空爱)浪漫之爱(亲密+激情)伴侣之爱(亲密+承诺)盲目之爱(激情+承诺)完美之爱(亲密+激情+承诺)w但愿我们都能建立w安全、持久、亲密、幸福w的依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