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28894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摘 要: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教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根本任务的差异,决定了其间不存在谁指导谁、谁脱离谁的问题,但二者却以教学目的相维系,使“真际”与“实际”共同纳入“应然”的轨道;与此同时,二者操作程序上的差异则促使其关系在“应然”的轨道中,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客观上必须经过一个“筹划”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揭示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在其契合状态上“恒矛盾中求和谐”、契合支点上“筹划者与实施者的同一”、契合过程上“循环式发展”等特征。关键词: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工程思维;和谐;契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是教学领域中富有争议的论题。教学界围绕二者谁指导谁、谁

2、脱离了谁,二者应否脱离、能否融合,以及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中介、转化、实验验证等问题始终争论不休。正所谓“理论或许在挣扎着合理的存在,实践却表现着存在的合理”。时至今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在当下的教学语境与教育环境中表现得更加扑朔迷离。无论是立于教学理论批评教学实践还是立于教学实践批评教学理论,总难免陷入“自是而他非”的窠臼,因而也就难以深入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问题的关键之所在。研究视角的转换或许能够带来新出路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根本任务、操作程序和契合过程的分析,寻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之真谛。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根本任务分析教学理论的本真诉求

3、,是为了揭示教学规律,展现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关联,亦即对教学的本然状态进行如实揭示,这既是教学理论的根本任务,也是人们研究教学理论的本真目的。教学实践的根本任务,则在于实现对受教育者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等,这一任务也正是人们积极进行教学实践的目的。从(教学)理论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推知“指导教学实践”并非教学理论的功能,也非教学理论研究的目的,人们所言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是人们应用教学理论的目的,是对教学理论应用所持的主观愿望,在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时,以应用目的为研究目的很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理论的逻辑结构、破坏教学理论的完整性。从教学实践的视角考察,

4、教学实践的根本任务在于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系统中的存在方式和状态负责,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学理论绝非是为了“接受教学理论的指导”(而是为了依据教学理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更加科学、合理、具体地进行教学实践)。而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科学、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期望的时间段内达到教育者所预期、同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和受教育者所希望的一般社会化水平,并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亦即改造人的自然发展历程,尽快实现社会和教育者所预期、应该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就可以发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以教学目的相维系,就“真实”而言,教学理论隶属于“真际”、而教学实践则是“实际”

5、,二者统一并共同服务于应然性的教学目的。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操作程序分析教学理论作为特定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闭合系统,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逻辑主线,具备清晰、合理的逻辑结构,系统内相关联结关系间的推理具有逻辑必然性,正是这种逻辑必然性决定了教学理论对于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约束力。而这同时也决定了教学理论在操作程序上是“理论思维”认知实体属性间的必然联系,并将联系形成判断、将判断联结成推理、将推理“一以贯之”以形成完整体系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力求逻辑自恰、规避自相矛盾。同教学理论相比,教学实践则是开放性系统,需要全面认知教学中的各种实体及其不同属性,并直面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就认知维度来说,特定教学

6、理论是“少”、甚至可能是“单”,而教学实践所需的则是“多”、最好是“全”。教学理论的逻辑自恰性和必然性决定了其认知只能是立于特定前提的认知,这种认知所揭示的教学规律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而教学实践作为教学工程的系统实施,它对教学理论的应用并不讲求逻辑性,而关键在于“筹划”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精选并优化组合各种所需的教学理论。因此,教学实践的操作程序是“工程思维”对“理论思维”逻辑地发现的属性间的必然联系进行直观地非逻辑复合,亦即对教学理论进行优化组合式的“筹划”。教学理论以“理论思维”认知教学规律,必须逻辑地演进;教学实践以“工程思维”筹划教学工程,必须直观地非逻辑复合。“筹划”既取决于教学理

7、论逻辑演进的深度和质量,又依赖于感性直观非逻辑复合的完整。由此决定了以“教学目的”维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筹划”阶段的必不可少。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契合过程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具体教学中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反复契合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从学理上可以离析出三个层面:(1)教学理论视域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2)教学实践视域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3)教学实践视域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在教学理论视阈中的再审视。教学理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检验、改造、修正、完善,这种教学规律在理论视阈中检视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这

8、是第一层面;教学实践中教学理论见之于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形,同理论视阈中二者的契合会有诸多显着或不显着的差异,它是对第一层面的辩证否定,这是第二层面;第二层面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契合中所产生的问题会重新回到教学理论视阈中,进行理论视阈的再度审视,它同时也是对第二层面的辩证否定,这是第三层面。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在此循环中,教学理论检验了自身的逻辑系统、其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实践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其科学性日渐增长,由此教学的面貌不断革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也在持续循环中反复契合。四、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之基本特征(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状态:恒矛盾中求和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各有

9、不同的根本任务,教学理论的存在目的并非为了指导教学实践,而是如实认知教学规律,教学实践的任务也不在于接受教学理论的指导,相反它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挑选教学理论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供依循的、并不仅仅由理论构成的教学方案、计划等。二者在应然性教学目的上相统一,因而二者之间不存在谁指导谁、谁脱离谁的问题,而是共同服务于“教学目的”。就二者统一于“教学目的”的要求而相契合的过程来说,教学理论的“真际”与教学实践的“实际”之间永远存在不可弥合的时空,将二者共同纳入实现应然性教学目的的轨道,则本然、实然、应然的矛盾与冲突就必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定教学理论相对于庞大教学系统的不完备性,显然使教学理论

10、所揭示的“真际”总是满足不了教学实践的“实际”需要,甚至我们集现有一切教学理论也不能穷尽对教学系统中任何一个实体的认知,比如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文化等。“真际”与“实际”之间的恒久差距,本然与实然在应然性目的驱使下永远不可能“合二为一”,于是在教学领域就上演了一幕历史悠久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论争剧,只是至今为止多数人尚未意识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合二为一”才是违反教学规律、永不能达到的“乌托邦”,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恒矛盾性”正是二者和谐关系的真态:和谐孕育了永恒的矛盾、在恒矛盾中求和谐。正是由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恒矛盾中显和谐”,才有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今天的繁荣,而

11、现在正是我们认识其本真面目的时候了。(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支点:筹划者与实施者的同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以共同的教学目的相维系中,“真际”与“实际”才有了“真实”感,而在二者相互作用的契合过程中,“真际”终归要为“实际”的实施者所理解,否则其对于“实际”就没有意义,而“实际”也必须要为“真际”的研究者所关注,否则“真际”在“实际”面前就失却了旨归。一方面,“真际”离不开“实际”的滋养,尽管它不对“实际”负责;另一方面,更表明了教学实践对各种教学理论的“筹划”必须由实践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负责完成,而教学理论研究者尽管学有专攻,也只能是作为辅助者参与筹划或是对筹划提出建议,而不能代替实

12、施者充当筹划者,二者契合的支点就是实施者,他们同时还是筹划者。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学实践中的筹划是长期筹划与日常筹划的统一。教学实践的实施者要理解并精选教学中所需的教学理论,对其进行教学实际所需要的优化组合,筹划教学实施的方案、计划等。这种筹划既有长期性筹划,更有日常性筹划。长期筹划需要基于学生发展的高瞻远瞩,因此仅有理论学习固然行不通,即使是与学生日常相处的教师也未必能够做好长期筹划;而日常筹划即经常性筹划更是需要基于同学生朝夕相处的功力,这当然不是一般教学理论研究者能够亲为的而只能由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学实践实施者来完成。第二,教学实践中的筹划是预先筹划与即时筹划的统一。无

13、论怎样辩驳,其实教学实践中的预设总是在所难免,因而预先筹划自不待言,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谁都无法完全预设所有环节和问题,教学中的偶然性、突发性和创造性事件更是无法预设,故即时筹划在教学实践中就成为必须,预先筹划与即时筹划的统一正是教学实践实施者的工作性质,其他任何人包括教学理论研究者都无法越俎代庖。第三,教学实践中的筹划是共性筹划与个性筹划的统一。就教学的最终目的来说,教学筹划是共性的,而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完整性却不容任意裁割,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并且学生与教师还具有主动发展的特性,为此,仅有共性筹划显然不行,而必须同即时筹划

14、相统一,二者相辅相成,这种筹划当然也只有教学实践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才能够完成。另外,教学实践必须以“工程思维”为操作程序,教学实践需要尽可能多的优质教学理论,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多的教学理论研究者的参与,这样就可能有效避免在教学实践中以“理论思维”操作教学实践的僭越,免除模仿特定教学理论的教学实践,或将教学实践还原为特定教学理论的演绎。由此可见,教学实践的实施者成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契合的支点,而实施者要形成完成这一任务的能力,就必须具备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以学习、吸收并批判性运用(多质化的)教学理论,同时还要有博大的“实践情怀”,以全面认知、筹划教学工程,实施者在教学层面对于教学的实施与筹

15、划不能依赖任何人,而必须自立、自强,必须彻底改变“伸手取经”的思维定势。(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契合过程:循环式发展上文所离析出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契合过程的三个层面,展示了二者循环的契合模式,而教学实践“工程思维”的操作程序决定了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并非直接由此及彼的线性契合,而必须经由一个“筹划”阶段,从而展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相互辩证否定、循环发展的契合过程,教学的变革也因此蕴含其中。教学理论一般或直接或间接地源于教学实践,但教学理论视域中对教学实践的审视尽管以揭示客观教学规律为己任,却总难免带有研究者的主观色彩,而其逻辑推论也必须在实践中检验,所以教学理论必须经过教学实践的扬弃,

16、教学实践的实施者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高度的理论自觉精神和博大的实践情怀精选教学理论并进行优化组合,制定出教学实施的方案、计划等,这一阶段即是筹划,教学理论经此阶段才进入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学实践的实施者对筹划中的各教学理论进行检验,并随时调整、修正教学方案、计划等,同时为教学理论研究者对这些教学理论的再研究提供原材料,有可能会形成新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者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时,对同一教学理论的理解、阐释和应用会有差异,同一教学理论在上述的这些不同下对教学实践的揭示也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不同程度和不同侧面影响着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的契合,在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契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教学事件,客观上需要教学研究者尤其是教学理论研究者的再审视,以使教学事件更加明晰,而教学理论研究者也同样需要此方面的信息以使教学理论更加精致,尽管这种再审视由于理论研究者研究范围、学术视野、学术观点、教学实践类型和发展阶段等的差异,需要对教学理论进行分别研究,并且各种教学理论的再研究也并非同步进行的。但是,无论如何,对教学实践视域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契合的再次辩证否定,是这一循环式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再否定的教学理论,再次返回到筹划阶段,同其他教学理论(包括经过检验的和未经过检验的)一起,经过筹划重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