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郊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_梁珍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288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郊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_梁珍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郊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_梁珍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郊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_梁珍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医药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52 卷第 1 期Shanxi Med J,January 2023,Vol.52.No.1 调查研究 上海郊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梁珍珍秦丽葛立宾DOI:10.3969/j.issn.0253-9926.2023.01.009基金项目: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沪卫人事 2020 87 号);上海市嘉定区“嘉医新星”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19JDJYXX007);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1-KY-17,2022-KY-21)作者单位: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通信作者

2、:葛立宾,Email:【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参加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0 年老年人体检的老年受试者 408 名,根据老年衰弱综合征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组。研究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吸烟量、饮酒量等。观察者认知障碍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画钟试验(CDT)进行评估。结果观察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量是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从画钟测试得分结果比较,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得分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衰弱综合征前期组得分优于衰弱综合征组(P001);认知功能总评分衰弱综合征组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衰

3、弱综合征前期组优于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P001);在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方面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明显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衰弱综合征前期组明显优于衰弱综合征组(P001)。结论老年衰弱综合征是影响老年人认知障碍的重要疾病因素,延缓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群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老年衰弱综合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龄人群身体机能各方面问题逐渐凸显,而认知及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在老年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人体衰老的研究。衰弱(frailty)1-3造成的后果是老年人生理储备

4、进行性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多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国外研究显示,衰弱综合征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 岁以上老年人中衰弱综合征的患病率为 7 4。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与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5。及时发现衰弱综合征并进行有效干预,能够延缓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速度。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影响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为防止老年人群出现认知损害,甚至进展为痴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招募参加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0年体检的老年人 408 名。根据老年衰弱综合征诊断

5、标准分为非老年衰弱综合征 184 例,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 201 例和老年衰弱综合征 23 例。入选标准:超过 5 年的城乡常住人口;年龄65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65 岁;患者不能有效配合调查的精神类疾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项目经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受试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等资料。同时测量握力、6米步速、失能及躯体衰弱综合征程度、轻度认知障碍量表、画钟试验。12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该量表由国内张明园 6教授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改编而成,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6、,是目前筛查认知障碍的首选评定工具。MMSE 量表总分 30 分,包括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等多个维度,MMSE评分19 分(文盲)、22 分(小学)、26 分(初中及以上)考虑为认知受损 7,MMSE 分值越高表明39山西医药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52 卷第 1 期Shanxi Med J,January 2023,Vol.52.No.1其认知行为能力越好。122画钟试验:参照 Watson 法 8,分为 7 分法,得分点分别为:画出数字 112,数字顺序正确,数字位置正确,有 2 根指针,时针画得正确,分针画得正确,2 根针

7、的比率长短画得正确。得分越高,成绩越好。123衰弱综合征判定方法:参照文献 9-10 衰弱综合征 5 项临床表征无预期的明显体质量减轻、疲惫感、肌力下降、行走速度变慢及身体活动量降低。以上 5 项指标符合3 项以上者为衰弱综合征;符合 12 项者归为衰弱综合征前期(pre-frail)。1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 2检验;3 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者的性别(2=1865,P0.001)、年龄(2=4925,P0.001)、婚姻(2=2239,P=0001)、文化程度(2=438

8、4,P0.001)、吸烟量(2=1423,P=0007)是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3 组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见表 1。如表 2 所示,画钟测试得分结果比较,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得分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衰弱综合征前期组优于衰例数构成比()例数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1847735.5107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组20112356.778老年衰弱综合征组23177.86男性构成比()56.040.83.1女性不吸烟已戒烟每天吸烟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 构成比()11040.32745.04762.714352.43151.72736

9、.0207.323.311.3组别例数性别吸烟表 13 组基本资料比较组别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老年衰弱综合征组例数18420123年龄6569 岁7074岁7579 岁8084 岁85岁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8460.06248.43035.3410.5423.55035.76248.45160.02976.3952.964.343.144.7513.2423.5组别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0016948.7250.01323.2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组110016447.3250.

10、03460.7老年衰弱综合征组00144.000916.1婚姻未婚已婚离异丧偶例数18420123组别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老年衰弱综合征组例数18420123学历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2222.98546.46660.0952.921006062.59049.24339.1847.1001414.684.410.90000组别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12941.81848.63659.01100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组15851.11951.42439.300老年

11、衰弱综合征组227.10011.600饮酒不喝酒已戒酒少量酗酒例数1842012340山西医药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52 卷第 1 期Shanxi Med J,January 2023,Vol.52.No.1弱综合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MMSE 得分结果比较,衰弱综合征组及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认知功能总评分明显低于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在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方面明显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衰弱综合征前期组在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方面明显优于衰弱综合征组(P001);

12、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及衰弱综合征组在回忆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本研究所选病例在 65 岁以上人群中,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为 564,国外有研究显示,衰弱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 岁以上老年人中衰弱综合征的患病率为 7 4。本研究衰弱综合征发生率偏低的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人群排除了肢体不健全的残疾人群有关。本研究项目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量、饮酒量是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Rockwood 等 11对社区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30 岁以下人群衰弱综合征患病率为 20,65 岁以上人群为224,85

13、岁以上人群可达到 437。受试者年龄越大,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高龄仍是衰弱综合征发生至关重要的因素。受试者的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是衰弱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与杨艳蓉和汪子琪 12研究结果一致。受试者的生活习惯是衰弱综合征的重要影响因素,生活方式的干预仍是预防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对认知的研究结果表明,衰弱综合征组及衰弱综合征前期组认知功能 MMSE 总评分明显低于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在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方面明显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及衰弱综合征组。樊凡等 13研究证实衰弱综合征组MMSE评分、

14、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视空间能力明显低于非衰弱综合征组。同时,本研究画钟测试的结果也验证了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与认知的关系,画钟测试结果表明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得分优于衰弱综合征前期组,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得分优于衰弱综合征组。本项目的研究为提早干预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提供了实践参考,可充分利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的亲密性及接触的频繁性,及早借助于评估工具分时段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及认知障碍进行评估,及早发现老年衰弱综合征,让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降至最低,延缓 MCI 的发生。综上所述,老年人群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及时借助于评估工具识别及干预衰弱

15、综合征的发生,能有效提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参 考 文 献 1 Clegg A,Young J,Ilife S,et alFrailty in elderly people J Lancet,2013,381(9868):752-762 2 Siejka TP,Srikanth VK,Hubbard RE,et al Frailty and cerebralsmall vessel disease:a cross-sectionalanalysis of the Tasmanianstudy of cognition and gait(TASCOG)J J Gerontol

16、 A Biol SciMed Sci,2018,73(2):255-260 DOI:101093/gerona/glx145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3):251-256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703007 4 Fried LP,Ferrucci L,Darer J,et alUntangling the concepts ofdisability,frailty and comorbidity:implications for improvedtargeting and ca

17、re J J Gerontol,2004,59:255-263DOI:101093/gerona/593m255 5 Fougere B,Daumas M,Lilamand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frailty and cognitiveimpairment:cross-sectionaldatafrom toulousefrailty day hospital J J Am Med Dir Assoc,2017,18(11):990-991 DOI:101016/jjamda201706024 6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手册-新精神医学丛书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18、社,2003:2-4非老年衰弱综合征组184259131F值1316老年衰弱综合征前期组201205140老年衰弱综合征组23135115265036015812402559223073746708684242812139614649402647306943913711552820533821432400947771252600793211912201096991662351112701552.001286832087558732721409组别例数画钟得分MMSE得分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表 23 组相关量表的评分比较(xs)P值0.0010.0010.0

19、010.0010.0010.0010070.001注:MM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41山西医药杂志 2023 年 1 月第 52 卷第 1 期Shanxi Med J,January 2023,Vol.52.No.1 7 项洁,耿德勤,覃朝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价值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9,28(11):905-907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0911008 8 Lee KS,Kim EA,Hong CH,et al Clock drawing test in mildcog-nitive impairment:quant

20、itative analysis of fourscoringmethods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8,26(6):483-489 DOI:101177/0891988711402349 9 Jones DM,Song X,Rockwood K Operationalizing afrailtyindex from a standardized comprehensivegeriatric assessment J J Am Geriatr Soc,2004,52(11):1929-1933 DOI:1

21、0.1111/j.1532-5415.2004.52521.x.10 Morley JE,Malmstrom TK,Miller DK A simplefrailty question-naire(FRAIL)predicts outcomes inmiddle aged African Ameri-cans J J Nutr HealthAging,2012,16(7):601-608DOI:101007/s12603-012-0084-2 11 Rockwood K,Song X,Mitnitski A Changes in relative fitnessandfrailty acros

22、s the adult lifespan:evidence from the Canadiannationalpopulation health survey J CMAJ,2011,183(8):E487-494 DOI:101503/cmaj101271 12 杨艳蓉,汪子琪 合理化老年综合评估筛查轻度认知障碍并多维度病情分析 J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9,20(12):1-6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1900506 13樊凡,杨翠,王庆松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衰弱状态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12):1253

23、-1257 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812006(收稿日期:2022-06-06)【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 60 例 2018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各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60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肿瘤大小2 cm 的患者占比最多,为 667(40/60),肿瘤分期为期的患者占比最多,为 767(46/60),浸润深度为浅肌层

24、的患者占比最多,为 650(39/60),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的患者占比最多,为 800(48/60),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级为 G1G2 的患者占比最多,为 833(50/60),脉管瘤栓阳性患者占比为 167(10/60),宫颈间质受侵患者占比为 117(7/60),卵巢受累的占比为 150(9/60),共发生淋巴结转移 7 例,占比为 117。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者发生淋巴结转移 3 例,占比为 62,而非子宫内膜样癌者发生淋巴结转移 4 例,占比为 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卵巢受累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

25、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伴有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卵巢受累是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4191;3785;4.600;2195,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深肌层浸润、伴有脉管瘤栓、宫颈间质受侵、卵巢受累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及治疗措施,以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DOI:10.3969/j.issn.0253-9926.2023.01.010作者单位:710000 西安,陕西省康复医院妇产科通信作者:敬雨婷,Email: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

26、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绝经期或绝经期后期的妇女,且逐渐年轻化,若未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进而可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1,2。近年来,相关研究 3指出,淋巴结转移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若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临床医生采用有效措施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 60 例 2018 年 10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 60 例 2018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李萍敬雨婷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