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感受历史-感悟知识.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27970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历史-感悟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受历史-感悟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受历史-感悟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感受历史-感悟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感受历史-感悟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感受历史 感悟知识摘要:许多学生对 历史 既充满着兴趣,也存在着质疑。如果教师对历史知识处理不当或片面,将导致学生怀疑历史,这就成了教学的悲哀。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及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进一步挖掘教材,充分展示真实的历史,让学生感悟知识的真谛,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关键词:历史知识;真实性;善意性;美育性新课程高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在某种层面上是让学生感悟历史,指导和开拓未来,而这本身就超越了历史知识本身的价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必须实现其 教育 功能,在提高 现代 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时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教师通过预设生成来完成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课堂教

2、学也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的意图,让学生理解中学历史知识的产生与 发展 ,但有许多学生仅仅记住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并没有上升到新课程要求的高度,以至有学生错误的认为确实学到了历史知识,但觉得实用性不强而质疑这门学科的价值,这与新课程的意图背道而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着眼于历史知识结构理解,而且让学生感悟历史经验成果及其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贡献,并能使学生在成长中更深刻、更全面的做出判断。有学者指出:“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存智慧,不是为了了解过去而是为了开拓未来。”显然,历史课堂教学不是为了着眼过去,而是为了未来

3、发展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感受历史,感悟知识的真善美,并升华至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果教师能深刻理解教学的真谛,不仅会进一步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更为重要的是真正体现了历史的教育功能。一、展示史料,体现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有着大量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由于时过境迁,物毁人亡,历史只给我们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和遗迹遗物。漫漫人类发展史,在学生的眼中,消逝得那么飘渺而迅捷,课讲完了,但学生心中依然未见“历史”真面容,以至难以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感悟不到历史学科的至真。要生动的再现已逝的历史知识,就要求教师把历史讲“活”,让凝固的历史复原它们曾有的神奇和真实,而这一切都离不

4、开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历史是鲜活而有生命的,历史课堂就要把凝固了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剥离,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继承、可以实践、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教师要更好地掌握历史细节,就需要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挖掘和开发,并借此不断地丰富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在讲述必修一“ 中国 军民抗日斗争”这一课时,通过对书本上知识的有机处理,使学生能深刻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并对日军的南京大屠杀充满愤慨,由此而迫切的要知道军民抗战的重要战役。但这些史料似乎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史料进行材料解析,所学的知识停留在肤浅的表层上。为此,应该进一步挖掘与开发史料,让学生感受到活的历史知识

5、。在课堂上,笔者结合慈溪市的“三北抗战第一枪”这一乡土材料,通过解放前曾经耳闻的老年人的复述和市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再经部分师生的实地考察和摄影图片展览,使学生似乎感受到战争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兴趣和情绪发挥的淋漓尽致,真正的体会到历史是真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二、剥离史料,体现历史的善意性历史学科具有人文性,应该体现人性的善意和价值。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总结 历史经验教训,并加以继承与弘扬,同时使学生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追求和健全人生境界。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思考中质疑,要理性的看待前人和前事,才能更确切地了解前人的建树,认识前人的价值,认清前人和前事的局限,从而能够更为确切的评价前人和前事

6、。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单纯的通过做练习把前人的“正确答案”牢记在脑海中。在这种枯燥的练习中,无非是让学生在模仿前人与前事,在复制前人与前事,而不是俯视前人与前事,思考前人,质疑前人,因此也难以积累起超越前人的力量。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倡导学生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应该把质疑和思辨的思维方式带进平时的课堂,并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当然,批判性思维并不意味用今天的眼光来否定过去的历史,而是通过今天的眼光来感受历史,让学生解放思想,活跃思维,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上的伟人伟业,感受这些历史伟人的不同凡响之处,从而激发学生为社会、为人类进行全新创造的动力。在讲述现代中国的

7、对外关系中,有许多场合会讲述我们的伟人-周恩来总理,学生对伟人有着诸多的敬仰和爱戴,如何展示伟人的外交才能呢?我在课堂上插入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 中国 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在我国 台湾 省”,顿时掌声雷动。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他设计了一个圈套让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

8、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在台湾不是有妓女吗?”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而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他的回答既识破了外国记者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让 历史 人物不再干瘪,而且还可以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的隧道,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和历史人物同悲喜,由此融入历史,从而让学生对总理萌生了更深的敬意。这样的细节补充实在比时空穿梭机更有说服力,也就充分的营造了有生命力的课堂,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在掌握中国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9、的体验与培养。三、创新史料,体现历史的美育性历史学习是发现之旅,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而感悟人生之价值,本身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而对美的发现,不单纯的是地理之美、风景之美、技术之美、思想之美,而是要学生发现过程之美、体制之美、文化之美、探究之美。高一教材中“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中,对于现有学生是既新鲜、又有青春活力的,如何让学生发现历史知识过程之美,同时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探究之美国,从而真正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呢?本课时对学生来说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在设计中要让学生不感到重复,又能有新意和深化,所以在教学中让他们在探究中突破,在分析中体会历史价值之美。在课堂教学中,首先

10、通过前人的描述与多媒体展示引入课堂。通过鲁迅小说故乡和陈独秀的新青年给学生以相应的思考空间。课堂中倾听学生朗读鲁迅的故乡片断,展示陈独秀的新青年课件图片及其文字旁白。探究由此开始,学生进入由教师创设的情景:主人公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鲁迅为什么要写?闰土为何不觉悟?陈独秀如何认定 科学 与民主?对青年又如何的呐喊?由此“境”而产生兴趣,由此“境”而引发思考,由此“境”而追寻知识,并由此“境”的发现而获得满足,这本身就是学习之美和教学之美。在课堂中,学生对民主和科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去表现对“新青年”的理解,探究活动更富有想像力和完美。课是很平常的,但很精彩和完美,而精彩不在表

11、面,完美不在形式,通过对学习知识的补充和思想的升华完善学生的人生价值,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和本意。本课中,中学生的参与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而 自然 的进入。学生从闰土而引发更多的思考,也更认识到了新文化运动留给我们的遗产就是对民主与科学的信念,抓住了这一主题,便是一堂成功和完美的课堂。中学历史可以说是一门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就是此意。历史学科 教育 我们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昨天的历史是今日的借鉴,今天的历程是明天的教训。教师应该清楚历史是求真的学科,也是至善的学问,更是人生价值追求完美最相关的学科。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理性的求真求善、求美,不仅使学生掌握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还要帮助他们提高追寻问题的愿望和能力。 参考文献 :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