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本章简答、论述的重点本章简答、论述的重点:1、如何认识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关系?)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2、四次主要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
2、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4、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 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5、侵占中国领土:1842 年南京条约英国割走香港岛;1895 年马关条约日本割走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除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整个近代割走中国领土最多的是沙俄,共 150 多万平方公里。6、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放天津等。7、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8、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
3、地主、官僚等。9、中国资产阶级分官僚官僚资产阶级、民族民族资产阶级,不包括小资产阶级。10、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21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这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12、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三元里人民抗英抗英斗争。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14、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
4、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15、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16、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三,民族意识的不觉醒。17、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林则徐。18、魏源魏源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9、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20、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
5、日甲午战争之后。21、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22、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简答论述分析的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的重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性质: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32、金田起义:1851 年 1 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定都天京: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6、4、天京事变:1856 年 9 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5、天朝田亩制度:1853 年颁布,是最能体现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6、资政新篇:1859 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7、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864 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8、洋务派代表:奕是首领,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9、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10、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
7、国内农民起义镇压国内农民起义,也有借此加强加强海防、边防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11、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冯桂芬,后张之洞等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2、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13、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14、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41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
8、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16、“公车上书”:1895 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17、宣传变法理论的文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梁启超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18、宣传组织变法的著名“三会三报三学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19、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要不要废八股
9、、改科举和兴学堂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次正面交锋。20、“百日维新“: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第三章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重点:1、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2、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临时约法的评价;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民族危机加
10、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推动。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 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主要有:改总理各国5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 1906 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4、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5、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904 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
11、习所、光复会等成立。6、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 年 8 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7、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8、革命派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9、保路风潮:1911 年,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的运动。四川省最为激烈,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10、同盟会成立之后,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1911 年 4 月举起的黄花岗起义。11、武昌起义:191
12、1 年 10 月 10 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即全国响应。12、中华民国的诞生: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14、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 年元旦,袁世凯称洪宪皇帝。在人民的反对声中,于683 天后取消。15、“二次革命”:1913 年因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而起,因战场主要在九江和南京而被称作“赣宁之役”。16、护国战争:1915 年 12 月 25 日,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
13、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17、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1、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
14、动政治武装集团。从 1912 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 1928 年奉系军阀垮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达 16 年之久。2.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从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主要阵地。3、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4、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919 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5、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推动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7社会主义。6、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和中国外交的失败。7、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1919 年 5 月 4 日至 6
15、月 3 日前,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6 月 3 日后到 6 月下旬,工人阶级为主力,中心在上海。8、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签巴黎和约。9、中国最早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1919 年 5 月和 11 月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0、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1920 年 3 月,由陈望道翻译出版。11、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划清与第二国际的界限;注重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提出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12、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
16、0 年 8 月,在上海建立,成员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会议推选陈独秀为书记。14.1920 年 11 月,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13、中国共产党一大:1923 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15、中国共产党二大:1922 年 7 月在上海召开。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16、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 年 1 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为终点,包括安
17、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7、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 年在广州召开。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8决定。18、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1924 年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20、汪精卫 1927 年发动“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1、国民党政权的性质2、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以毛泽东
18、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3、三次“左”倾的主要错误及其原因;4、土地革命的理论和政策;5、遵义会议以及历史意义。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东北易帜:张学良 1928 年 12 月 29 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3、八七会议: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9历史转折点。4、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须知
19、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5、八一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 2 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6、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7、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8、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为战略依托。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0
20、、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1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1、毛泽东当选为主席。1013、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15、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16、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17、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
22、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8、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 年 10 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1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20、1935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
23、告,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第六章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1、分析比较两次国共合作;2、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日本“东方会议”: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
24、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2、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3、卢沟桥事变:1937 年 7 月 7 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 年广州、武汉失守。5、伪“满洲国”:1932 年 3 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上的首脑。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6、汪伪政权:1938 年 12 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
25、 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7、“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8、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 年 8 月 1 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12抗日。9、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 年 9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
26、,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0、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11、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洛川会议上通过,体现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12、论持久战: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3、
27、平型关大捷:1937 年 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14、1937 年 11 月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15、三次反共高潮:1939 年冬至 1940 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 年 1 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 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16、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7、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
28、民族统一战线性13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18、1938 年 9 月至 11 月,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19、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2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事件:1945 年 8 月 15 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 月 3 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 月9 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 月
29、 25 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第七章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篇综述课后学习思考题)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篇综述课后学习思考题)3、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1945
30、年 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2、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 月 10 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3、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 1 月 10 日,在重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14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 38 人。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4、71946 年 6 月 26 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5、解放战争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
31、文献:五四指示: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6、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7、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8、“五二 0”惨案及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1947 年 5 月
32、 20 日,南京和天津游行学生,要求“反饥饿、反内战”,遭到国民党镇压。即“五二 0”惨案。以此为标志,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9、台湾“二二八”起义:1947 年 2 月 28 日,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遭国民党军警镇压。之后,台湾各地各族人民夺取武器,举行起义。10、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它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1511、七届二中全会12
33、、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第八章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本章简答论述分析题重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依据及意义。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
34、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2、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没收官僚资本。3、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1950 年 6 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会议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会议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35、会主义改造。”“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 1953 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第九章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1956 年 4 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2、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16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4、庐山会议:(1)1959 年 7 月 2 日起,中共中
36、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间,彭德怀致信毛泽东,认为 1958 年大跃进“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这是党内外的右倾势力对“三面红旗”的否定。(2)8 月,在庐山召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随后在全党范围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5、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 1961 年起在两三年内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6、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 年 10 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争取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7、1972 年 2 月,
37、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同年 9 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中美关系正常化。8、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提法: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第十章第十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本章主要考点本章主要考点: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2、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17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3、1979 年 9 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 年 10 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