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525642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5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课时备 注192-9.6散步、秋天的怀念5299-913世说新语两则、作文练习53916920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54923927论语十二章、作文练习55930-104机动周56107-1011春、济南的冬天5710.14.-10.18古代诗歌四首、作文练习5810.21-10.25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5910.28-11.1虽有嘉肴、作文练习1011.4-11.8化石吟、看云识天气51111.1111.15河中石兽51211.1811.22小圣施威降大圣、皇帝的新装51311.2511.29寓言四则、作文训练51412.2-12.6

2、课外古诗词51512.9-12.13课外古诗词51612.16-12.20名著导读51712.23-12.27总复习51812.30-1.3总复习5191.6-1.10总复习520要求:音、体、美、微机、综合、校本、地方、技术按16周做计划。单元归属一、单元形式编排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家庭亲情)第二单元:人与自我之二(学习体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科学世界)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3、)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

4、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

5、、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

6、合学生学习。三、教学目标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1、掌握七(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四、教学措施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

7、、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

8、,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第一单元 单元计划【单元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第一单元以家庭人

9、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

10、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域,据以确定探究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探究之后,还要回顾探究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着说和写,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要有示范,

11、要有指导,要多让学生自己练读,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根据新生入学的情境,以“自我介绍”为主题,设计了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新型的教学活动,不像单纯的口语交际、单纯的写作训练那样简单,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教师要满腔热情,组织好这种学习活动。散步【理念设计】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

12、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

13、、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

1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2.自主-合作-探究3.品读法【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一、导入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

15、频。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二、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

16、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三、合作探究(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2.指

17、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

18、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

19、呢?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三)讨论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学生小组合作解决。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

20、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

21、速寻找。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四、感悟体验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 “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

22、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五、拓展延伸(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

23、,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

24、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七、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整个世界 我的母亲 我的儿子(老)爱(小)我和妻 责任 七、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

25、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角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一文作者莫怀戚,文章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

26、即以孝为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

27、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

28、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9、。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二)作者简

30、介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

31、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

32、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三)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母亲“我”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不,我不去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明确:“

33、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 (再生)(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3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母亲爱_花_,更爱_双腿瘫痪的儿子_”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央求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她昏迷

34、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一) PPT呈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

35、来;眼圈红红的;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

36、,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二)精段阅读:(第2段)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

37、指导;可分角色朗读。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二)理解主题(三)拓展延伸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

38、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快乐。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

39、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世

40、说新语.咏雪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教学者:郭新清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勾画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41、,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到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认识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所以,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和意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难点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教学媒体朗诵配乐:音乐放送:塞北的雪教学方法1. 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

42、造气氛,感受雪之美。2.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3.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情景导入,激发想象 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提问:歌曲中如何描写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 二、 朗读课文理解读 1.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出朗读评价。(准确、流利、注意停顿、节奏及情感的把握)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听互评。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三、 疏通文意积累读 1.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并理解。 2. 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句子

43、,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四、 圈点评注品味读 语文活动设计:我为他们来颁奖。 题目: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会为谁颁发什么奖,为什么? (运用圈点评注法,抓住文章关键词句。)五、 想象联想创造读 我们来咏雪:再读课文,说说你能联想到那些描写雪的诗句,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来咏雪。六、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结合音乐,谈一谈。听读,朗读,点评。自由朗读。学生齐读。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感受文中洋溢着家的庭温馨,人物的聪颖机制。 拓展思维,诗意表达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白雪的想象,激趣将学生引入课堂。 教师朗读,学生诵读,三位一体,将文中情感融入课题。通过学生的交流、思考,初步感知文章内涵。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品味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理解,提升学生阅读与创新能力。板书设计 外在之形(形似) 温馨和睦 雪 内在之神(神似) 聪颖机智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