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宜春九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云南被誉为“彩云之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温暖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2.某导游带团来到江西省宜春市的明月山,想以南方具有代表性粮食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当作游客们的早餐,你会给他推荐( ) A.水稻B.高粱C.玉米D.粟3.2017年4月4日上午,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黄帝和谁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A.炎帝B.尧C.舜D.禹4.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
2、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 ) A.世袭制B.竞选制C.部落战争D.禅让制5.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6.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7.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
3、大盂鼎8.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应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A.朝秦暮楚B.卧薪尝胆C.问鼎中原D.纸上谈兵9.“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B.秦、楚、晋、吴、魏、赵、韩C.齐、楚、秦、汉、燕、赵、魏D.齐、秦、楚、周、赵、吴、诚10.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四川)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材料中蜀人在播种季节供奉祭祀的“李王”应该是( ) A.李冰B.李世民C.李春D.李纲11.“战国”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4、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A.B.C.D.二、判断题1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3.战国时期,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深耕农业的发展。 三、综合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第四材料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四: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
5、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哪些?(答对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三,四说明当时的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哪些义务?(答对两点即可)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材料二: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
6、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1)材料一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张? (2)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普及高中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高中教育,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3)战国时期,对国君最有用的是哪一学派?试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县,元谋人的发现
7、,对于揭示人类演化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较为简单。抓住题干所给信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解题的关键,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2.【答案】A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就是种植水稻的典型代表,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需掌握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年代、
8、使用工具、使用的陶器等。3.【答案】A 【考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涿鹿之战中,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他们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始祖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属于常考题目,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炎帝和黄帝为人类所做的贡献,才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4.【答案】D 【考点】禅让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出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当上部落联盟首领都是通过推举品行高尚的人做首领,即为禅让制,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9、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尧舜禹禅让的史实,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熟悉传说中尧舜禹的相关事迹。5.【答案】B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历史上传说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的王位,这是实行世袭制的开始,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本题难度适中。6.【答案】B 【考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104
10、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联盟与商纣军队在牧野决战,最后周军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学生要识记中国古代王朝建立的时间和重要事件。本题难度适中。7.【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8.【答案】C 【考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北进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是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九鼎的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成语“问鼎中原”就源于这一
11、史实,C符合题意;“朝秦暮楚”与战国时期的合纵、联合政策有关,“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有关,“纸上谈兵”与赵括有关;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时期出现的成语典故。学生要掌握成语典故的来历,利用成语典故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9.【答案】A 【考点】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战国七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学生要结合地图识记战国七雄的位置和名称。可以用这句来识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本题难度适中。11.【答案】A 【考点】大变革的时代 【解析】【分
12、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主体工程:分水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泄洪排沙工程;宝瓶口:灌溉工程;用途:都江堰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12.【答案】D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这种题型可以用排除法来
13、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战役,应该排除;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是战国时期典型的战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较多,学生要分清这些战役,不要混淆。本题难度适中。二、判断题 13.【答案】正确 【考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经是读的甲骨文单字有1000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此,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14、文字,它使用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14.【答案】错误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还要掌握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广泛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各国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纷纷改革变法,封建社会制度逐渐形成。三、综合题 15.【答案】(1)亲属、功臣以及一些帝王的后代等
15、。(2)定期朝见、纳贡,随天子出征等。(3)拱卫王室,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等。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馀各以次受封”的信息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有亲属、功臣以及一些帝王的后代等。(2)根据材料二“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和材料三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和材料四“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的信息可知,当时的受封诸侯对周王主要尽的义务是定期朝见、纳贡,随天子出征等。(3)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
16、区,扩大统治范围,加强了统治。【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16.【答案】(1)百家争鸣;孟子。(2)有教无类。(3)法家;理由:因为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富国强兵,在战国争雄中立于不败之地。 【考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一中“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都取得了不
17、小的成就,例如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是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的思想,提出 “得民心者得天下”。(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在教育上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内容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普及高中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高中教育,正是孔子这一教育思想的体现。(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对国君最有用的是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孔子在政治方面和教育方面的贡献,属于常考知识点,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