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CACM 1021.15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荆芥.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5250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ACM 1021.15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荆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T∕CACM 1021.15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荆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T∕CACM 1021.15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荆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T∕CACM 1021.15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荆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T∕CACM 1021.155-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荆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摇摇次前言11771摇 范围11782摇 规范性引用文件11783摇 术语和定义11784摇 规格等级划分11785摇 要求1178附录 A(资料性附录)荆芥药材历史产区沿革1179附录 B(资料性附录)荆芥药材品质评价沿革11806711前摇摇言T/CACM 1021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标准分为 226 个部分:第 1 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第 154 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 川乌;第 155 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 荆芥;第 156 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 白头翁;第 226 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 玄明粉。本部分为 T/CACM 1021 的第 155

2、 部分。本部分代替 T/CACM 1021郾 2242018。本部分按照 GB/T 1郾 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摇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 T/CACM 1021郾 2242018,与 T/CACM 1021郾 2242018 相比较,标准编号进行了调整,并重新进行了编辑。本部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北美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炎彭、王海洋、黄璐琦、郭

3、兰萍、詹志来。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CACM 1021郾 2242018。7711T/CACM 1021郾 1552018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荆芥1摇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荆芥的商品规格等级。本部分适用于荆芥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2摇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部分。T/CACM 1021郾 12016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编制通则3摇 术语和定义T/CACM 1021郾 12016 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4、本部分。3郾 1荆芥摇 SCHIZONEPETAE HERBA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郾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4摇 规格等级划分根据市场流通情况,该药材商品均为统货。应符合表 1 要求。表 1摇 规格等级划分等级性状描述统货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 50 80cm,直径 0郾 2 0郾 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 3 5 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 9cm,直径约 0郾 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 5 齿裂,淡棕

5、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注 1:当前药材市场荆芥药材规格按照部位划分,有全荆芥和荆芥穗,市场均为统货。而荆芥穗在药典中单列,故未列入荆芥规格中。注2:中国药典对全荆芥饮片有性状要求,即为切段(短段 5 10mm,长段 10 15mm),目前主流规格已经在逐渐改变,但仍还有不符合中国药典的段规格,需注意鉴别。注 3:市场另有陈货,即存放时间较长的商品,由于暴露空气中,挥发性成分容易散失以及氧化,因此气味淡且外观颜色加深呈黄棕或褐色,这类商品不易合格,需注意鉴别。注 4:关于荆芥药材历史产区沿革参见附录 A。注 5:关于荆芥药材品质评价沿革参见附录 B。5摇 要求除

6、应符合 T/CACM 1021郾 12016 的第 7 章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无变色;无虫蛀;无霉变;杂质不得过 3%。8711T/CACM 1021郾 1552018附录 A(资料性附录)荆芥药材历史产区沿革摇 摇 荆芥的生境分布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未写明产地分布。汉代 名医别录 云:“一名姜芥。生汉中川泽。冶汉代 吴氏本草 云:“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冶唐代 新修本草 云:“此药即菜中荆芥是也。先居草部中。今人食之,录在菜部也。冶宋代 图经本草 曰:“假苏,荆芥也。生汉中川泽。今处处有之。叶似落藜而细,初生香辛可啖,人取作生菜。古方稀用,近世医家治头风、虚劳

7、、疮疥、妇人血风等为要药。冶宋代 本草衍义 曰:“假苏,荆芥也,只用穗。冶明代 本草品汇精要 曰:“生汉中川泽,今处处有之。冶明代 本草纲目 曰:“荆芥原是野生,今为世用,遂多栽莳。冶 可知荆芥在明代已大量栽培。中药材手册(1960 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冶1963 年版 中国药典 一部收载荆芥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江西、湖北等地。中华本草 收载荆芥:裂叶荆芥摇 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多裂叶荆芥摇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等地。综合以上古文献及现代文献所述,荆芥主要产区为河北、江苏、江西。9711T/CACM 1021郾 1552018附录 B(资料性附录)荆芥药材品质评价沿革摇 摇 明代 本草品汇精要 曰:“花实成穗者佳。冶中药材手册(1960 年):“品质优劣:以身干、茎细、色紫、穗多而密者为佳。冶1963 年版 中国药典 一部: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1977 年版 中国药典 一部: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者为佳。中华本草:裂叶荆芥以色淡黄绿、穗密而长、香气浓者为佳。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者为佳。综上所述中,荆芥的品质评价以色淡黄绿、穗长而密、香气浓者为佳。08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药制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