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专语文试卷B.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524657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专语文试卷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专语文试卷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专语文试卷B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考核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每题1分,共20分) 梦魇( ) 残羹冷炙( ) 孱头( ) 国粹( ) 悭吝( )( ) 妍媸毕露( ) 拗开( ) 瘐毙( ) 丛冢( ) 凫水( ) 自惭形秽( )(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蓊蓊郁郁( ) 袅娜( )( ) 倩影( ) 浚理( ) 崔嵬( )( ) 崚嶒( )( ) 虬龙( ) 芊芊莽莽( ) 逶迤( )( ) 峥嵘( )( ) 桀骜( )( ) 喋血( ) 殒身不恤( ) 睚眦( )( ) 得分 评卷人 二、单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一鼓作气 相形见拙 童心未泯 礼上往来 B 走投无路 哗众取宠 消足适履 意正词严 C 川流不息 溶汇贯通 交头结耳 归根结蒂 D 淋漓尽致 否极泰来 天之娇子 响遏行云 2、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写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叨念 叨姑 叼走 唠叨 B 空暇 余暇 微瑕 瑕疵 C 弯屈 委屈 歪曲 曲折 D 溶液 溶炉 熔化 消熔 3、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思忖 赋予 人才倍出 食不果腹 B 装潢 向往 原形毕露 以逸代劳 C 副射 谜团 欲盖迩彰 察言观色 D 臆测 奥秘 剑拔弩张 以德报怨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勘察 市脍 长吁短叹 百折不挠 B 涵义 梗概 建言献策 妙手偶得 C 荡涤 契机 摩肩接踵 别出心裁 D 朗颂 惟恐 头昏脑胀 贻害无穷 5、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大自然是多情的.南归的燕子带来春的柔情,翻滚的麦浪携( )来夏的炽烈, 飒飒的清风送来秋的爽朗,纷飞的白雪飘来冬的欢畅.于是,草长( )莺飞问, 鸟啼虫鸣间,山 luán( )苍松间,我们用心聆听天lài( )。 A.xí cháng 栾 籁 B.xié zhǎng 峦 籁 C.xí cháng 峦 赖 D.xié zhǎng 栾 赖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每到此时,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 B.做学问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C.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丁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7、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 C.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 8、下列词语书写的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诚肯 沐浴 谈笑风声 星罗棋布 B 别致 羽翼 生灵涂炭 杀身成人 C 奢侈 负疚 熟视无睹 赴汤蹈火 D 烜赫 缥缈 别树一帜 危如累卵 9、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地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映热列。 B 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 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 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10、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 B 无数照明弹升上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 C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 可爱的小花猫在我的稿纸上画下了一朵朵小梅花。 1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4)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 A 反复 对偶 设问 拟人 B 反复 对偶 反问 拟人 C 拟人 排比 反问 比喻 D 拟人 排比 设问 比喻 12、下列各句,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春天繁花开遍峡谷,夏天果实压满山腰。 B 山峦爽朗,湖水清静,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 C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D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13、对下列古诗句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东流“水”,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愁苦之多。 B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黄花”借代“菊花”,突出了菊花的颜色特征,且表达含蓄。 C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萤。 说“春风”能“语”,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生动而别有情趣。 D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通过“轻舟”过“万重山”之快,强调猿啼声之长,感情强烈。 14、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5、作者写“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话的用意是( ) A 说明人不是天生就懂得道理,所以必须从师学习。 B 说明“师”与“惑”的关系;解惑必须从师,无师不能解惑,严正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宣扬的先知论。 C 说明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的先知先觉论。 D 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批判了上层“士大夫”之族以从师为耻的风气。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每题2分,共6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奥馆三个部分组成。地区馆和港奥馆将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奥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像,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区内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之一,是本届世博会主办国设计建造并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国家馆将作为中国馆的一部分,位于世博区的核心地段,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的展示设计将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从中国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出发,展现出一幅伟大的城市文明图。 中国国家馆还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元素——斗拱。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 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也考虑到环保的问题。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中国馆在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下,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都是以“节能”二字为核心要求的。 国家馆的造型层叠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就可以减少降温所需的能耗。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通风。地区 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有效实现隔热。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运用将大地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中国馆不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中国馆的顶部和外墙上会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实现中国馆用电全部自给。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的人工湿地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了生态化的景观。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中华历史文艺术展示基地。中国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的主题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题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 16、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家馆是2010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地段。 B 中国国家馆的构思主题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斗拱,主色调为“故宫红” C 中国国家馆作为“绿色地标”不仅要体现世博会的主题,而且还要考虑到环保的问题。 D 中国国家馆世博会后将转型为标准展览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 1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国家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设计建造并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地区馆和港奥台馆世博会后将不再保留。 B 中国馆以“节能”为核心要求,制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用电负荷,节能系统将比传统节能模式降低能耗25%以上。[来源:学科网ZXXK] C 中国馆层叠出挑的造型能够减少夏季降温所需的能耗;地区馆屋顶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实现完全隔热。 D 地区馆引入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以不需要大量用地为前提,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文化景观。 18、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中国国家馆被称为“东方之冠”,“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B 国家馆位于世博园核心地段,南北、东西线轴交汇处,体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特殊地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正中为大的思想。 C 中国国家馆主要展示的是城市变迁,而地区馆则以展示各民族风采为主. D 中国馆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世博的主题,也考虑到了环保,说明了中国作为东方大国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形势。 得分 评卷人 四、古文翻译 (每题10分,共30分)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6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