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下册1-5导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导学目标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2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环境。导学重难点1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2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同学们要结合课文思考:文章通过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
2、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怎样的主题?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课文中还有一些精彩的段落,如对百草园生活的描写、过渡段的安排等,同学们要选取相应的语句来重点掌握。4引导学生说说“乐园”的乐趣,概括在书屋读书的几个生活片断。将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生活进行比较,体会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1、题目解读: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百草园,绍兴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鲁迅读书的地方。2、走进作
3、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3、文体资料: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所谓“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第二类为“史”,即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等;第三类为“子”,指诸子百家的著作。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桑葚(shn)油蛉(lng)蟋蟀(shui)斑蝥(mo) 缠络(chn
4、lu)臃肿(yng)珊瑚(shn h)攒成(cun)收敛(lin)脑髓(su)鉴赏(jin)觅食(m)罕至(hn)竹筛(shi)秕谷(b)渊博(yun b) 鼎沸(dng) 倜傥(t tng)书塾(sh)宿儒(r)蝉蜕(tu)拗(o)窦(du)锡箔(b)和蔼(i)厥(ju)淋漓(ln l)叵(p)确凿(zo)2解释词语:(1)【确凿】确实。(2)【轻捷】轻快。(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4)【觅食】寻找食物。觅,寻找。(5)【渊博】(学识)深而且广。(6)【宿儒】读书很多,学问很丰富的老学者。宿,年老的;久于其事的。儒,指读书人。(7)【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
5、锅里沸腾一样。(8)【高枕而卧】成语。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高枕,枕着高枕头。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同义语:高枕安寝、高枕安卧。(9)【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名词,偏正式合成词,“同”修饰“窗”。在课文原句中作主语。同义词:同学、学友。(10)【戒尺】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名词。同义词:戒方、戒饬。轻快。3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导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
6、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合作探究按照要求阅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2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 的百草园”;“ 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3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
7、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1-9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生活;10-22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第9段:是文章的过渡段。4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中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春夏秋季优美的景色;长妈妈讲的神秘的故事;冬天捕鸟的乐趣。5过渡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恋恋不舍和依依惜别之情。6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表现了封建教育的哪些局限?明确:教育内容的陈腐、艰深,脱离儿童实际和私
8、塾教育学习生活的单调枯燥。拓展提升1鲁迅希望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明确:鲁迅希望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除了学习书本外,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
9、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测评训练1鲁迅,原名周树人,_(籍贯)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代表作有_、_等。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_集朝花夕拾,集名的意思是_。课文主要通过_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1浙江绍兴人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2散文 早上落下的花晚上捡起来,喻指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对比课后作业1联系背景知识,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1)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A此句中“似乎”“确凿”二词语意矛盾,显然是鲁迅先生的一次笔误。B这句话是作者写作此文时,用成人的眼光
10、看的。“确凿”是现在断定其中不含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是因为时间已隔了七、八年,对这断定又有点踌躇,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肯定,所以并不矛盾。(2)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A先生所谓的方正、质朴、博学,只是传言而已,并不是作者的看法。从作者渗透全篇叙述倾向看,先生其实只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B先生是一个深受毒害的长期执行封建教育路线的下层知识分子。鲁迅对其虽有批判和讽刺,但在感情上还是饱含敬重,因为他毕竟比较和蔼,严而不厉,是比较开明的。2句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听到敲门声,我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跑去开门。准是爸爸出差回来了!可
11、开门一看,是查水表的王叔叔。B学习成绩的提高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那是不切实际的。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3回忆自己的童年,谈谈与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相比,你认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本题意在拓展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正确。参考答案:(1)B(2)B2D(成语“别具匠心”的意思是指在构思、设计方面有独到之处,一般用褒义。)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
12、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3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导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学习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3学习准确地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课前预习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
13、忆往事。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朝花夕拾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后改为“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的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
14、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自主学习品味词语A、(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鸣蝉( )、( )叫天子( )向云霄里去、( )黄蜂( )在菜花上B、( )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描写景物?合作探究1、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温馨提示:用我认为_最精彩,因为_。(指导朗读)示例一:我认为本文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因为第
15、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栏经过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是儿童的特别的感觉。叫天子的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具的感受。使用拟人修辞更加生动形象。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
16、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的景物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后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第三:融情入景,景中有人。本文在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就是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确切、明丽,而且蕴含着喜爱之情,如“长吟”“轻捷”“低唱”“弹琴”之类。第四: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
17、又是一种顺序。整体部分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部分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第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第六: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总之,本段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
18、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示例二:我认为本文第七段的雪地捕鸟,写得非常精彩。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1)先抑后扬,欲扬先抑。(2)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体会动词的妙用。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2文章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这个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
19、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3.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4.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儿童对所
20、学的内容不感兴趣。5概括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 _作者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拓展提升一熟读下边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对你
21、写作有什么启示?答: 2这一段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各是什么样的感情?答: 3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答: 4三个“也许”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答: 1、答案:起过渡作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这段文字,前面写的是学前在百草园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后面写的是在严厉的书塾中过着兴味索然的读书生活。2、答案: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3、答案: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
22、品味。4、答案:排比。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又考查了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理解。温馨提示: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全文的结构和过渡段的作用,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并品味语言。测评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不必说 的菜畦, 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
23、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在文中的空白处依次填入合适的词。2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是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3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
24、的对象上看,先写 ,后写 ,再写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再写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 、 。4这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答: 5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6模仿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写一个句子。比喻句: 拟人句: 二学以致用。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可描绘景物,亦可写
25、场景。示例1不必说放假的轻松,也不必说周末的一天,三五个好友的促膝长谈,听音乐时的惬意心情和逛街时的悠闲自在。单是看着书桌上摆满的辅导书,层层叠叠的练习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纸,一支支用完的油笔芯,就有一种满足的快感。示例2不必说那些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的烦恼。示例3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2仿造第七段“雪地捕鸟”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段话。(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课后反思2.爸爸的花儿落了
26、导学案 林海音导学目标:1.学习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导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导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导学重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导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的资料,识记作家作品。2.给加线的汉字注拼音或
27、拼音写汉字。叮嘱( ) 骊( )歌 抡( )起 撩( )起抽ti ( ) 花 p( ) 衣jn( )3.形近字组词。慌 ( ) 哀 ( ) 捡 ( )谎 ( ) 衷 ( ) 俭 ( )荒 ( ) 衰 ( ) 敛 ( )导入: 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也许在座的许多同学还没能切身体会到父母那种真挚无私的爱,因为爱的表达方式是各种各样的,最有一天,你们会感受到这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鞭策着我们整个人生。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学完之后希望同学们能够读懂自己父母对子女爱的深意。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1.交流文章主要内容。2.A文中哪些地方写的是眼前事?B哪些是回忆过
28、去的事? C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合作探究1.贯穿文章的线索是什么?2.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常见方式有三种:(1)联想式(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2)转述式(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3)直述式(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入事件的方式。)3.本文那些内容属于插叙?本文插叙有什么作用?(1)昨天去医院看爸爸的情景。 (2)过去因为懒惰而受到爸爸惩罚的事。 (3)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欢花了 (4)过去爸爸让我单独去汇钱的事 课堂测评(1)根据拼
29、音写汉字。衣jn( ) 懒du( ) dn( )子 l( )歌 叮zh( )徘hui( ) zh( )栏 恐j( ) 花p( ) 玉zn( )花(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英子,不要怕,_什么困难的事,_硬着头皮去做,_闯过去了。”A不管 只有 才能 B不论 只要 才会,C. 无论 只有 就 D无论 只要 就(3)根据课文,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细腻,用词的准确精妙。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_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_起鸡毛掸子_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_,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_打到_,从_打到_,外面的雨
30、声_着我的哭声。(4)填空。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短篇小说集_,作者_,_作家。全文的情感基调是_,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第二课时导学目标:能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导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导学难点:正确理解不同形式的父爱。自主学习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1331节)并思考:爸爸逼“我”去上学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独立思考后四人一组讨论。10分钟后比哪一组学得更好,小组展讲。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3.结合切身体验,谈一谈你对父亲打“我”这一行
31、为的认识。合作探究1.默读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5468节)思考: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勾画要点并将你的理解批注在书的空白处。8分钟后比一比哪个组划得准确,理解得深刻。小组展讲。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谈谈体会。例如: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拓展提升1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毕业典礼结束后,“我”为什么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v 修辞手法:反复 描写方法:语言 为何要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因为预感到父亲快不行了,也
32、希望能让父亲看到他的毕业证。2 “我”回家后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作者写这些情景有何用意? 情景:爸爸的花落了 用意:暗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3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这句话中“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既希望能长大让家庭减轻负担,又怕担当不了重任。4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们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 例: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测评训练:1.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_2.阅读“快回家去!.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回答下列问题。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_
33、 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_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_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_课堂小结: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
34、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的文章。 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字数500字左右知识补充: 一、 什么是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二、 插叙的作用。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3.丑小鸭导学案 安徒生【导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
35、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导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检查预习】1.生字生词处理讪()笑吐绶()鸡篱笆()()灯芯()草铰()链迸()出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弥()漫2.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
36、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一百六十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因有底层生活经历,作品多能站在劳苦人民的立场。暴露统治阶级的奢侈、残暴和愚蠢,描述劳动人民的贫困与智慧。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容、简洁而明快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童话的定义: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顺风;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你是不是以为上苍太不公平了,把所有的惩罚都给了你?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板书课题:丑小鸭)【自主学习】1.看了有关安徒生的经历,你有何感想?2.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自主思考)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理线索)4.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 5.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请分别找出来 6.天气越来越冷,可是丑小鸭有没有想到回家去?家里多好,即使妈妈不疼它,哥哥姐姐欺侮它,可是还是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啊,丑小鸭回去了吗?它怎么想的呢?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