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道士塔读后感11篇.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17433 上传时间:2024-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士塔读后感1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道士塔读后感11篇 道士塔读后感11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信任大家的视野确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道士塔读后感,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道士塔读后感1 道士塔描述了滚滚黄沙如海,湮没了历史的痕迹,血色残阳中,莫高窟就如一道滴血的伤口,伫立在四起的黄沙间。 我们在指责王道士的同时,更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感到可悲。区区几个外国人,就拉走了大批的中华珍宝,这不是屈辱是什么?反思中国的历史,没有一次来得像这一次心口滴血。愚昧的中国人,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盗窃国宝而不自知,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那

2、些外国人简洁地以极少的钱财换取了莫高窟的文明记录,把中国的辉煌带到了他们的国度,他们的掠夺,不只是掠去了几卷经卷,几幅绘画,几座雕像,而是让一个民族蒙受屈辱,让一个民族的灵魂千疮百孔,让一个民族今日只能从外国人手中以高价买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悲剧到底是谁的过错,是那些外国人,还是那个卑微的王道士?王道士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什么也不懂,却由于自己的无知活活掩埋了不知多少人的眼泪。他只是这场悲剧中一个可笑的小丑。而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将这些敦煌文化放在伦敦博物馆,反倒能长期地保存。 除却诗意,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月,这里理所当然少不了杀戮和牺牲。在这片广袤而厚实的土地下,到底掩埋这多

3、少将士的灵魂?他们没知名字,没有可考的历史,只能静静地,永久地沉睡在此,化作沙堆一座。 我们制造了辉煌的文化,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遗忘,在时间的消逝中拱手相让。好在,当西方的使者将中国的文明掠去,向世界宣告他们取得的成就时,有中国的敦煌商量者埋头苦干十几年,为敦煌洗刷屈辱,向世界证明,敦煌的绚烂在中国。 却只怕,再过千百年,当历史的风烟已成为旧迹,不会再有人记得这份伤痛,剩下的只有一份可怕的漠然。 道士塔读后感2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写的道士塔令我感到的是对于中国文化与珍宝的损失而感到痛心。 王道士只是仅仅由于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出卖了祖国的文化,卖掉了祖国的珍宝,换来的只是几个钱财但是却永久也换

4、不来祖国的悠久历史。由于他的自作聪慧将记录着中国历史的壁画改成了惨白色的一堵普一般通的墙壁,曾自以为自己得到了财宝但是他并不知道当时自己是多么得愚昧无知。王道士这个人虽然并不垂名千尺,但是他却留在了的心中。利用生动的笔法,使王道士的形象,活灵敏现地呈如今读者面前。他的无知,他的愚昧,他“笑咪咪地数着那一点微缺乏道的银元”时的自以为得意,都让读者感到无限的哀痛,痛心,更让我们感到可愤可恨。 莫高窟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比不上青瓷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却是令我们惊异的。假如说王道士愚昧无知的话,那么当时的官员呢?他们同时也只是自己一时的贪图享乐而造成了如今的懊悔。他们莫非只懂得自己吗?我们曾有力量

5、去抓住那即将偷运出去的珍宝,但是由于他们只愿在客厅中渐渐地喝着茶,等于亲眼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变成其他国家的财产,却不情愿去挽救。有的甚至听信了谗言信任一个外国人的话,一车车批发给了西方国家。这让我们感到的耻辱。自己祖国的文化自己不懂的保存,反而却摆在了外国的博物馆中。看看莫高窟曾留下的一卷卷经书和历史悠久的壁画,敦煌文化明显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国官员们的手中结束了。他们太卑微,对他们再生气也无济于事,由于他们的无知是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那笔沉重的文化的责任。 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已将成为回忆。我们坚信,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会听任历史文物在我们的时代飘落,不

6、会再变得愚昧无知。失去的不行能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只能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思想制造新的文化财宝,去超越以往,国家富强,可以让新的“奇迹”永存我土! 道士塔读后感3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我读后收获颇丰。这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全书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千年后特殊时代的吴江船,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苦旅。 这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道士塔。莫高窟是我国最出名的佛教石窟。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大宝库。可是,这样的一个宝库却被一个道士给毁了,没有发挥它的价值。余秋雨

7、对于这些珍宝的损失深感痛心,从中深省酿成这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时的莫高窟,并没有在文化疼惜之内,于是任由这些来自西方的“游客”将它一卷一卷,一车一车的带走,文化的精华的字画竟然在道士手中成了换来银元的交易品。在这个道士一笔又一笔的“小买卖”中,敦煌莫高窟的文化就这样被挥霍掉了,而王道士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些使他沾沾自喜的买卖却几乎葬送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外国的学者细心探究莫高窟文化时,曾几何时,这是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傲岸,而诺大的中国,真的容不下这片小小的土地? 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察,原来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余秋雨妙笔生

8、花,以洁净秀丽的散文笔触,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浩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期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急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正是这样的创作愿望,形成了文化苦旅低徊、感伤的历史气氛,从而引导我们不断深思。文化苦旅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值得我好好品尝。 道士塔读后感4 王道士和我一样也姓王,但读了余秋雨先生所着的文化苦旅中的道士塔后,我不知是该为他辩还是该骂他,或者说既不辩也不骂。作为原来是湖北麻城的一个农夫,他或许小时候因家贫没有读过什麽书,或者说是没有接受过系统而规范的教育,以至于不太明白眼前这些敦煌

9、文物的价值。一个没有学过什么学问的农夫又能对他苛求多少呢?对于一个贫困的农夫来说,眼前这些文物是不能喂饱肚子的,远没有那些洋大爷们口袋里沉甸甸的银元来得实惠。至少那些银元可以换来粮食和土地,甚至这一辈子都不敢想有的老婆与孩子。 一个农夫又能想得多远呢?无非是一家人的温饱或者是一个人的温饱罢了,而洋大爷们呢?用几个小钱就能骗取人家的国宝,当然是特殊之情愿与这样一位中国传统的农夫老道做一笔有赚无赔的划算买卖的。所以罪不在王道士,或者说敦煌文物大面积遗失之罪不能全怪在王道士一人之身上。 外国人能够如此轻而易举的从王道士一人手中,用极少的银元购走大批敦煌莫高窟里价值连城的文物,这与当时清政府对敦煌文物

10、的漠然视之,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农夫有如此的胆识与权利出卖世界级文物,晚清政府对敦煌文物的轻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假如余老先生认为不喊一声我好恨!缺乏以解心头之恨的话,那么我觉得,愚昧无知的王道士当然是该恨,即使他是笔者的家门,笔者我也绝不会对他有任何的姑息。但签署丧权辱国条约的清政府就更可恨!由于有这样无能的政府,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的农夫,由于有这样肆无忌惮的农夫才最终导致了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这些都不是单个的大事,这是晚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所必定导致的结果。 道士塔读后感5 你想过吗,假如有一天自己国家的文化珍宝被他国人盗窃,作为小人物的我们该怎么办? 我自认为自己微缺乏道,不知道该如何疼惜

11、她们的,但是假如一位散文大家也发出同样的千年一叹,想了一番方法,却“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左思右想,最终只能跪倒在沙漠里,大哭一场。”我们是不是该对千年以前的莫高窟的文化引起重视呢? 或许这位散文大家在文章最终的臆想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感慨与无奈,让自己“像一匹受伤的狼在黑夜里嚎叫”。但是或许此刻的他或许在凛冽的塑风中彷徨,迷茫着。紧接着他在这细沙所铺成的沙漠之中大声地疾呼,呼喊出了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心声:救救我们!疼惜好我们,这是每一个中华子孙的使命啊! 这是一个多么悲怆的心声啊!面对莫高窟的千年之殇,中华文明的伤痕累累,无论是当时的清朝文人还是如今的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以及身处在如今这个太平盛世

12、的我们都是这么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或许身处如今的我们没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国家的珍宝被他国人偷窃、倒卖,辗转到他国的博物馆里,但是在我们出国旅游在别人国家的博物馆观赏,感叹自己国家的辉煌文明时,这是否是一种莫大的挖苦? “我想,藏经洞与甲骨文一样,最能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道士塔里的一段话,我对它的解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有一些糟粕,但其中的精华却也是我们值得传承与发扬的。可是如今这些千年前的经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却不在自己的国家了,想要提高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力也就没有了依托了,又何来承接呢? 文化苦旅我还没有看完,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期望我们国家的文化宝藏得到更多人的重视与

13、传承! 道士塔读后感6 看到了吗,那西边凄艳的晚霞?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当那几车、几十箱、几百卷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各国时,孰知,那是我们中国连续到如今的伤口。 那愚笨的道士总是自作聪慧,当他把洞窑壁画涂成自己觉得秀丽的样子的时候,他不知道,他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明古迹;当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满足为止时,他不知道,他丢弃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古物;当他以贪图小利送出洞窑里全部东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个千古罪人 仅仅一个道士,就毫不吝啬地把我国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们是该批判他的愚蠢,还是该批判当时统治者的短浅目光?一个金光闪烁的石窟,怎会让一个道士看管?还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

14、,又为什么单单吝啬于那点运费?就像说的“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相比较外国的那些学者冒着生命危急前来征集的精神,这又是何等的令人哀痛! 当看到我国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国时,我的感情不单单可以用生气来形容,那种是感情高于怒与恨的。 当日本学者说“我想订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说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时,中国专家没有太大的兴奋。对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可那些文物却不在中国。当自己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自己商量时还需经过别人的同意,且要用照下来的胶片去商量。这可谓只是心酸所能概括的? 伤口总会被抚平的,可那个疤痕,却无法抹去 道士塔读后

15、感7 古老的文明,受到工业的.冲击,一滴一滴血从伤口流下。当那几车、几十箱、几百卷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各国时,孰知,那是我们中国连续到如今的伤口。而那道士,自作聪慧,自以为祖先留下来的画卷塑像只是他谋取私利的小手段,殊不知当他把洞窟里的东西一点点交给外国学者的时候,他已成为一个千古罪人。 仅仅是一个道士,就能使祖国的珍宝患病侵略者的践踏,就能使先祖的光辉传统付之一炬。这只是由于他的愚蠢?不!那统治者的短浅目光,那官僚的铺张生活,那文人的愚蠢妄作,相比于外国学者冒着生命危急只为一瞥中华文化的风采的牺牲精神,这又是多么的哀痛! 当祖国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国家时,一切有尊严的人都感到耻辱。然而王道士身上只有

16、麻木,他或许是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用文物换取自身的苟活。然而国宝外流,文化糟践,我们发自内心地愤慨、痛恨,也只能圆满。“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生存的法则,也是文明的法则。旧中国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刺痛了我们的心,让我感到那样的担忧,民族自尊心占据了我的心房,我想发出怒吼,却又无可奈何。 这是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历史悲剧,但是它的苦痛能够连续几个世纪。每当现代学者看到毁灭殆尽的敦煌时,心中在滴血。看着一个世纪前愚拙的王道士把无价之宝交付到洋人的手中,将它们化作别国的财宝,又有哪个国人能够不生气?就像那个当代青年诗人,“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决胜败于城下。”这满腔的怒

17、吼,发自内心的怒吼,道出了每个有尊严的中国人的心声!然而现实总是分成两面,每个时代都有一部分人,他们遗忘历史,遗忘耻辱,活在自己的小天地,偏安一隅;又或者沦为侵略者的奴仆,替他们挖掘自己的故土。这些人,就是文明的糟粕,他们理应被遗弃,这种人,终将自取灭亡。 道士塔读后感8 读余秋雨先生的历史反思散文道士塔,心中不免有些落寞,经常引起对疼惜中国文化的深思。 王道士是敦煌石窟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他由于看不惯雕像、壁画,就找人将雕像砸碎,将古老的文化变成几个怪模怪样的天师灵官;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都涂成一片惨白。 虽然“藏经阁”是他觉察的,但他没有将这贵重的文化遗产保

18、存下来。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像的低价换取了300万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其次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这些无价之宝竟然被列强用那样低廉的价钱给换走了。 然而圆满的是,一大批经卷相继丢失,可在中国文官们的滔滔奏折中竟没有提“敦煌”一个字,甚至那些各国的冒险家没有任何手续、任何关卡地就来到中国。异国的冒险家如此轻易地来到中国,以堂而皇之的名义“买”走了我们国宝,国门被打开,

19、列强在掳掠,悲哉! 王道士当然迂腐,但更可恨的是中国官员们对文物毫不重视,在贪欲的官员眼中,只有金钱,钱对于他们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可他们竟然不知道,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敦煌的历史文物啊! 我们看着莫高窟留下的古代艺术造型和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卷,就知道敦煌文化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然而,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国官员们的手中给丢失了。卖国宝卑微,卖国贼可耻,对他们再生气也将无济于事,由于他们那无知的躯体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欠下的那笔沉重的文化债! 我为敦煌莫高窟静静流泪. 道士塔读后感9 世间万物,代代更迭,人们常将历史比作长河,就是在映射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转变”二字,犹如奔腾不息

20、的流水。而在这浩浩长河中,人类渺小得比不上一朵浪花,贯穿着整个历史的也永久不会是脆弱的人类生命,而是山、河、树、石,以它们坚韧的生命,静静地伫立在河水边,冷眼旁观着时代转变。 很难想象,或许在将来不知多少个年头之后,我们如今生活的城市是否还存在,是否也像如今我们眼中的“历史”一样,只剩下几方石料、一口废井。 读废井冷眼,我好像能感受到见到这一口废井时的心情,仿佛有时间的细流从指间流走,又仿佛时间在废井的冷眼中缓缓凝固。这时候眼前好像燃起大火,灼烧着几百年前的这口老井,烧沸了,又烧干了,最终只剩下一副把一切都看倦了的千年冷眼。 说,“历史很漠然,在多数状况下不讲曲直,不讲感情。”但我想,正是历史

21、的漠然使我们对自己也漠然了,可以以整个历史的目光去看待自己,又怎会在意这微尘般的跌宕呢? 历史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忙过客,甚至像渤海国这样繁华的大都市也不过在历史中存在了几百年,还不如一个传承几代的文明。一切活着的都将死去,在历史上,只有文化是永久的。有人为自己一时的起伏长吁短叹,可假如更加达观地来看,或许照旧没方法解决当下的问题,但至少可以在人生的悲欢离合中保持一个淡然的心态。而当我们真的放下了、看透了,无论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 这是冷眼教给我们的,也是历史教给我们的。 再回头看这颤巍巍伫立在土地上的废井,尽管破败却显得坚韧。这副冷眼已经见惯了朝代更迭、家族盛衰,想必再不会为什么所动了。历史

22、是漠然的,但它使我们宠辱不惊,使我们看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我想,这已是历史最大的慈善。 道士塔读后感10 从来都以为,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沉淀下来的,都是奇异的,都是饱含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却不曾想过,原来历史,也有阴暗的一面。 坐落于敦煌的莫高窟,隐藏着很多贵重文物,它释放着历史的光线,足以照亮整个中国,甚至整个东方。然而在那个黄昏,伴随着一车车历史文物的远去我仿佛透过书本,看到莫高窟的光线在一点点变得微弱,那足以照亮整个中国,整个东方的光线又有多少是随着那一箱箱远去的文物而熄灭的呢? 第一次阅读道士塔这篇文章时,我的心中有不解,也有生气。我不明白,为什么蒋孝婉明知那些文物的价值,却情愿拱手让给西

23、方;我生气,那些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却由于王圆箓一人的无知而成为了他人商量的对象。但更多,是无奈。由于尽管我的心中无限惋惜,多次想像所描述的那样,伸出双手拦住他们,哪怕是叫住他们也好。可我能做的,仅仅只是袖手旁观罢了。我不禁有些困惑,这到底是谁的错?是夺走很多文物的斯坦因?或许是吧。抑或是愚昧无知的王圆箓?或许吧。又或者是哪无能的王朝?答案我已不得而知。却能从书中,感受到的痛心与不甘,还有那和我一样的,深深的无奈。 后来,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处使我记忆犹新。那批送往京城的经卷,被沿途官员顺手就拿,毫不顾忌,事后又胡乱掏出几个长卷撕成短卷凑数。此情此景,无不昭示着朝廷的,文物

24、的丢失,又有多少是他们的过错?历史虽然阴暗,但我期望,这永久只是历史,我信任中国的将来会更奇异,将来的中国会更强大。 我细细品尝完文章的最终一个字,抬头看了看窗外,照旧阳光明媚,而我却仿佛在依稀中看到了远处的道士塔前,人来人往。 道士塔读后感11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绚烂的民族。它的历史真的可说是有喜有悲。喜的是从古至今制造出了很多奇迹,如: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京杭大水道等等。悲的是也有很多耻辱,如:火烧园明园、鸦片战斗、南京大屠杀等等。而有个人是我们民族罪不行赦的罪人! 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一个道士,一个农夫,一个平民。他就是王圆箓,是这出杯具中错步上前的小丑。

25、他只是一个道士,有何德何能成为莫高窟的仆人?他只是一个农夫,有何德何能把莫高窟当成自我的宅院?他只是一个平民,有何德何能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绚烂的文化?莫非中国的文官都死光了吗! 这篇文章是老师读给我们听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文化苦旅。我看了以后更是哀痛,王道士把这些无价之宝的文物看成是玩物,任凭送人;把敦煌变成他的农舍,他摧毁了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这时,没有一个人来阻挡他,假如不是那时中国政府的腐败,道士自以为真的能够让他对着莫高窟指手画脚吗?不能! 文章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受很深:“那天黄昏,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刚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

26、伤口在滴血。”真的是这样,我们十三亿人的心都在滴血。我不明白,为什么王道士会那样的愚蠢,宁愿把贵重的文物送给那些外国人,也不愿上报朝廷,把它们留在自我的祖国。假如我能和王道士生活在同一个朝代,我必需会竭尽全力来阻挡他,假照实在不行,我会拿一把大折刀,一刀捅死他! 就这样,莫高窟那些贵重的文物流落海外。最终我们的祖国繁华兴盛了起来,如卧龙腾飞般,飞上了复兴的道路上。用巨大的资金买回了王道士送出去的贵重文物,那些文物由于王道士的愚蠢绕了一个大圈,最终回到了自我的家。中华民族正在用自身的行动治愈这历史的伤疤!王士是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愚蠢,要多为人类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