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退役军人类)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二)专业代码:560303
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退役军人。
三、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3年,弹性学制为2-6年。
、职业面向表1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面向岗位
所属专
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 领域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和
职业技能等级证
书举例
装备制
造大类
(56)
自动化类
(5603)
通用设备 制造业 (34) 专业设备 制造业 (35)
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
员(2-02-07-07)
自动化仪表安装、 调试与维护;自动 控制系统运行、维 护、技术改造;自 动化仪表产品营销 及技术服务
仪表维修工
化工总控工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 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 力和可持续开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掌握过程检测技术、过程控制技 术、DCS应用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等基本必备知识,具备自 配合关系,能查阅机械零件手册和有关的国家标准;学会尺寸、公差配合与外表粗糙度 等符号的含义。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和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 知识。重点讲解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图与识图,公差配合和国家标准知识;重 点强调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穿插安排组合体三视图绘制 等大作业和30学时的零部件装配图和零件图测绘。
2 .化工原理
课程目标:使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方法,树立工程 观念。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围绕化工生产操作原理和应用的主题,以动量传递、 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为基础,系统介绍流体输送、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储、吸收 及干燥等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工程应用,课堂教学中,穿插安排6 学时实验。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化工制图,后续课程是化工设备、化工 机器。
3 .电工基础(1)课程目标
了解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直流电阻 电路的计算方法;理解电容和电感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 具备电阻器件的识别和测量能力;学会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学会常用电工仪器 仪表使用方法;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2)主要教学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二极管的识别、检测方法; 三极管的识别、检测方法;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三相交流电路的特点;电感器 与互感器的应用。
4 .数字电子技术(1)课程目标
掌握逻辑代数基础知识;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
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具有平安装调和检测简单电子产品的技能;具有简单电路 的初步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数字电路系统综合设计能力。
(2)主要教学内容
逻辑代数基础;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分立元件门电路、TTL集成门电路;组合 逻辑电路分析设计、编码器和译码器,加法器和数值比拟器、基本RS触发器、时钟触 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简易抢答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555定时器的组成与功能分析; 触发器的功能分析与测试。
5 .电气测量技术(1)课程目标
了解电气测量与仪器的基本知识;学会电流与电压的测量方法;掌握电功率的测量 及仪器;掌握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基本性能和主要工作原理;掌握常电能的测量及仪 器;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示波器等)的能 力;具有正确测量基本电学量(电阻、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的能力。
(2)主要教学内容
电气测量的基本概念、电气测量方法;电阻的测量方法;电工仪表的分类;测量仪 表的选择与使用;仪用互感器的选择与使用;晶体管、晶闸管的检测方法。
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1)课程目标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分类,熟悉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传感器选用的 原那么;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测量方法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了解常见物理 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熟悉相应检测方法;了解常见传感器分类、结构和特点以及测 量电路,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能认识各种常用传感器,并能根据工程系统需要 会正确选择传感器;能够正确安装传感器,并能进行传感器内部和外部接线,组成简单 检测系统;会正确测试常见传感器的性能,并能简单调试(设谿)传感器性能。
(2)主要教学内容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主要性能指标、选用原那么,测量的基本概念;弹性元 件的作用和特性;应变片的结构、类型;压阻式传感器测压力的方法;压电式传感器测 压力的方法;线性霍尔式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测位移的方法;压电式传感器测振动;电
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测温度的方法。
7 . C语言程序设计(1)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完成较低复杂程度程序的设 计和开发;能运用C语言基础知识(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运算符及其使用、 输入输出函数使用)编写简单程序;能正确使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实现简 单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合理使用典型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能按照自上向下、逐步细化 的要求,使用函数实现典型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合理使用数组、预处理命令。
(2)主要教学内容
C语言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和使用、运算符及其使用、输入输出函数使用,顺序结 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典型算法、典型模块化程序设计等。
8 .过程测量仪表(1)课程目标
掌握检测仪表的基础知识;掌握压力检测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校验和使 用维护;掌握物位检测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校验和使用维护;掌握流量检测 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和使用维护;掌握温度检测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 和使用维护。
(2)主要教学内容
测量、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分析处理、检测仪表的性能指标;弹性式、应 变式、电容式、硅谐振式、智能型压力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校验和使用维护; 直读式、静压式、电容式、雷达式、超声波式等物位仪表;差压式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质量流量计等流量仪表结构、工作原理、安装和使用维护;热电偶、热电阻等温度检测 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安装和使用维护。
9 .过程控制仪表(1)课程目标
掌握过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掌握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的结构、原理、选用、 安装和维护,掌握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操作控制器进行被 控变量的控制、使生产过程平稳运行;掌握执行器的组成、特点,能进行控制阀的调校、维护和故障处理;掌握智能现场仪表的结构、原理、校验、组态和维护。掌握平安栅、 信号分配器、变频器的操作使用。
(2)主要教学内容
过程控制仪表的基础知识;差压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的结构、原理、选用、安装和 维护,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的基本操作,控制器的控制原理和操作应用;执行器 的组成、特点,控制阀的调校、维护和故障处理;智能现场仪表的结构、原理、校验、 组态和维护。平安栅、信号分配器、变频器的原理应用。
10 .过程控制工程及自控设计(1)课程目标
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和维护; 能进行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等系统的设计、调 试、运行和维护;能进行典型单元设备的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和维护。
(2)主要教学内容
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简单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的选择、操纵变量的选择、控 制器的选择、变送器的选择、控制阀的选择,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与处理;串级控 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等系统的构成原理、控制方案和 参数整定;典型单元设备的控制系统系统的控制方案。
11 .可编程控制器(1)课程目标
掌握PLC工作原理,熟悉PLC电源、CPU、I/O等硬件模块,熟悉典型PLC控制 系统架构;能够进行PLC硬件装配和软件编程,能够进行一般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 试与故障检修。
(2)主要教学内容
PLC工作原理,PLC硬件系统设计及选型,PLC基本逻辑指令、软件编程使用方法, 典型逻辑(简单模拟量)控制方法、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12 .单片机原理(1)课程目标
掌握51单片机基础知识,应用系统设计、C51语言基础、并行I/O接口及其应用、
中断系统和外部中断、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模块、通信接口等。
(2)主要教学内容
51单片机结构组成,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C51语言结构、语言函数、数组和指针、 数据地址端口、普通I/O端口、数据-地址总线扩展方法;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中断 处理过程、外部中断;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使用。串行通信模块、通信接口等。
13 .集散控制系统(1)课程目标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类型、PID控制算法;掌握DCS基础知识;掌握TDC-3000 和TPS集散控制系统构成、特点和基本操作;掌握CENTUM-CS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特点, 现场控制站、操作监视站、工程师站的基本操作;掌握JX-300X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 试与维护。了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
(2)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类型、PID控制算法;DCS的硬件结构、软件系统、基本 功能、数据通信技术;TDC-3000和TPS集散控制系统构成、特点和基本操作;CENTUM-CS 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特点,现场控制站、操作监视站、工程师站的基本操作;JX-300X 集散控制系统组态、调试与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是对本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施进程的总体安排,是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具体表达。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专业开设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 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学期课程安排、考核方式,并反映有关学时比例要求。
表2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序
号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
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分配
学年学期分配
考核方式
备注
理
论
实
践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
试
考
查
1
2
3
4
5
6
必修课
公共
基础
课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
0000111001
4
72
72
V
2
思想和体系概论
0000111002
4
72
72
V
V
3
心理健康教育
0000110003
2
36
36
V
4
公共平安
0000110017
2
36
36
V
5
形势与政策
0000110004
0000110005
2
36
36
V
V
6
职业生涯规划
0000110018
0000110019
2
36
36
V
V
V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0110016
2
36
18
18
V
V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000110020
2
36
36
V
9
应用文写作
0000110021
2
36
18
18
V
10
军事理论
0000110009
1
18
18
0
退役军人
类免修
11
体育与健康
0000110010
0000110011
4
72
4
68
V
V
可免修
小计
27
486
382
104
15
12
1
数字电子技术
0201121001
4
72
60
12
V
V
2
电工基础
0201111025
4
72
60
12
V
V
专业
3
工程制图
0201111003
4
72
60
12
V
V
V
基础
4
C语言程序设计
0201121004
4
72
36
36
V
课
5
化工原理
0201121005
4
72
60
12
V
6
可编程控制器
0201121006
4
72
60
12
V
V
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01121012
4
72
60
12
V
V
8
电气测量技术
0201121013
4
72
60
12
V
小计
32
576
456
120
8
12
12
1
过程测量仪表★
0201121007
6
108
72
36
V
V
专业
2
单片机原理★
0201121008
4
72
54
18
V
V
核心
3
过程控制仪表★
0201121009
4
72
64
8
V
课
4
过程控制工程及自控设
计十
0201121010
4
72
60
12
V
V
5
集散控制系统★
0201121011
6
108
72
36
V
小计
24
432
322
110
10
14
实践
实训1 课
1
劳动教育
0000110012
0000110013
0000110014
0000110022
4
120
120
V
V
可免修
2
电工基础实训
0201150020
1
30
30
V
V
1周
3
仪表实训
0201150021
1
30
30
V
V
1周
4
过程控制系统实训
0201150022
1
30
30
V
1周
5
PLC与组态技术实训
0201150023
1
30
30
V
V
1周
6
岗位实践课
0201150024
12
450
450
V
V
15周
7
毕业设计
0201150018
4
120
120
V
4
4周
8
顶岗实习
0201150019
16
540
540
V
V
18周
小计
40
1350
0
1350
2
2
2
2
16
16
选修课
公共
选修
课
1
工业组态
0200140001
2
36
28
8
V
选修20学 分
2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0200140002
2
36
28
8
V
V
3
工业机器人
0200140003
2
36
28
8
V
V
4
仪表平安技术
0200140004
2
36
28
8
V
V
5
无人机应用概论
0200140005
2
36
28
8
V
V
6
平安用电
0200140006
2
36
28
8
V
V
7
安装电工实用技术
0200140007
2
36
28
8
V
V
8
自动控制原理
0200140009
2
36
28
8
V
V
9
电气二次回路识图
0200140011
2
36
28
8
V
V
10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 试
0200140012
2
36
28
8
V
11
影视欣赏
0000130001
2
36
36
0
V
12
婚姻家庭与继承法
0000130002
2
36
36
0
V
13
中国美术史
0000130003
2
36
36
0
V
14
中国传统文化
0000130004
2
36
36
0
V
15
图像处理基础
0000130005
2
36
36
0
V
16
中国近代史
0000130006
2
36
36
0
V
17
汉服基础知识
0000130011
2
36
36
0
V
18
现当代作家名篇选读
0000130012
2
36
36
0
V
19
电影鉴赏
0000130014
2
36
36
0
V
20
演讲与口才
0000130015
2
36
36
0
V
小计
20
360
304
56
V
总计
143
3204
1464
1740
注:课程后以“★”标记的为专业核心课程。
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 化工、石油、医药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到达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老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 德准那么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平安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 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 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平安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机械基础基本知识和机械识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电机电器等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
(5)掌握常用检测仪表和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6)掌握PLC工作原理,熟悉PLC电源、CPU、I/O等硬件模块,熟悉典型PLC
控制系统架构。
(7)掌握典型DCS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
(8)掌握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等工业网络基本知识,掌握组态软件和组态监控 系统组成等基本知识。
(9) 了解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工业机器人等现代智能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和操
作规范,并了解智能制造基本流程和相关知识。
表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类别
学时
比例
备注
1
公共基础课程
486
15. 1%
其中:理论课时 为1464学时,占 45. 7%;实践课时 为1740学时,占 54. 3%o
2
专业基础课程
576
17. 9%
3
专业核心课程
432
13. 5%
4
实践实训课程
1350
42. 1%
5
公共选修课程
360
11.4%
合计
3204
100%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师资队伍
1 .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一般不低于 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2 .专任教师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领域有关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 仁爱之心;具有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关理 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每5年 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3 .专业带头人
原那么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工业过程自动化行业、专业开展,能广泛 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 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 .兼职教师
主要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行业相关专业职称,能承当专 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开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 .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 境,并具有网络平安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络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 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 .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序号
名称
主要设备
功能
1
电工技术实训室
平安用电操作示范设备; 各类电工材料; 各种电工工具、仪表; 各类日用开关; 日光灯配件; 单股、多股硬导线; 工作台。
(1)电工器材的使用;
⑵电工仪表的使用;
⑶电工工具的使用;
⑷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
⑸电工标志与标识;
⑹电气平安实验;
⑺触电防护与急救;
⑻接地与防雷;
⑼低压配电与测量;
⑩低压配电柜的安装与调试;
(11)照明电路安装与调试;
⑫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敷设。
2
仪表实训室
各种化工检测仪表; 压力检测仪表; 液位检测仪表; 流量检测仪表; 温度检测仪表; 各种变送器; 各种控制阀。
⑴压力仪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及故障处理;
⑵液位仪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及故障处理;
⑶流量仪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及故障处理;
⑷温度仪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及故障处理。
3
过程控制系统实训 室
压力液位流量温度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
⑴压力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 维护及故障处理;
⑵液位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 维护及故障处理。
⑶流量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 维护及故障处理;
⑷温度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 维护及故障处理;
⑸串级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运行
维护及故障处理。
4
PLC应用设计室
西门子 S7-300PLC;
电脑及相应编程软件;
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等;
⑴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 ⑵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调试; ⑶网络通讯技术;
⑷计算机集散控制。
5
DCS实训室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安装、组 态、调试、运行维护及故障处理。
3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 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能够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电气设备与自 动化产品的安装、调试、营销及技术服务等有关实训。
4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为: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电气设备生产、安装、调 试与维护,自动控制系统生产、安装及技术改造,电气设备、自动化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等 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开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 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 度,有平安、保险保障。
5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具有可利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 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师、行业 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 .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够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 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自动化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相关仪表自 动化工程设计手册、自动化工程师手册等;自动化专业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 以上自动化类专业学术期刊。
3 .数字教学资源配辂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 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 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1 .针对〃灵活学习”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培训课程,学生采用灵活学习方式,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工程教学法
教师布貉技能学习工程,以技能工程为依托,开展基础教学和技能演示,学生通过工程 演示来理解理论和学习技能,进而到达技能工程教学目标。
(2)案例教学法
教师将相关技能操作案例上传网络平台,以案例为依托,分析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知识,学生通过理解案例背景、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到达案例教学目标。
(3)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教师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利用企业真 实工作情境,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进而到达理论和技能实践相统一 的教学目标。
2 .针对专业(技能)课程,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校企“双主体”共育法
与合作企业开展双主体共育,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课程共建,或企业培训课程经学校认 证后,进行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共建课程或认证课程积累学分。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师 资共享,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企业配备师傅,按照课程目标,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 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获得相应课程学分。
(2)学分谿换法
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社会机构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考试以及竞赛获 奖等所对应的相关课程经学校认证,可谿换相应课程学分。
(3)网络平台教学法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工程化、案例式教学。课程教学以线上
教学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上传相关数字化的教学资料以及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线上学习 相关课程内容、完成工程作业等,在教师线上指导下到达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和学 生需要进行线上互动和答疑。期末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测试或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五)学习评价
1 .学习评价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运用考试、综合评价、技 能监测等多种方式,分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将平时学习、参加学习讨论、作 业完成情况等纳入考核,加大技能考核权重,其中,考试均采用集中考试方式进行。局部课 程可以采用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累积的方式,不采用期末考核。
(1)对于采用期末考核的理论课程,考试课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60%,考查课过程性考 核占总成绩70%,具体的考核评价细那么(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比重)如表4所示。
作业考核评价。根据完成情况对每次作业进行赋分,根据学期总的作业情况计算平均 得分为该项的总体评价分值。
②考勤考核评价。按照学期上课学时总数,对每个学时进行赋分,根据学生出勤率对该 项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计为该项的最后评价分值。
③课堂学习行为评价。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包括睡觉、玩手机、完成课堂布辂的学习 任务等进行综合评价,采取总分减去扣分的方式计算最后的评价分值。
④阶段学业测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主要形式是随着课堂教学实施,安排 考核内容(课堂随机进行,教师自主安排),一学期不少于2次测验的分数综合为最后的考核 评价分值。
⑤实验操作技能考核评价。主要对实验的准备、内容的掌握、实验问题的解决、实验报 告的完成、实验室操作习惯的养成、对实验的认识和思考等做出综合评价,并赋予相应分值。
⑥课程工程任务完成评价。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和课程相关或者相近的工作任务,学生 独立或者分组实施完成,根据工程完成质量赋予分值作为该项评价。一学期该项任务不能少 于四次,多项工程任务所得分值的总和或者平均值作为该项最后评价分值(有实验、实践技 能学习的课程可以不进行此项考核评价,也可以和此项考核评价一起进行考核;无实验、实 践技能学习的课程,需要采用此项考核作为技能考核。此考核分值和实验技能的分值相同)。
⑦期末考试综合考核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学科本身的理解以及对主要知 识的熟知程度和利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偏、难题型,同时期末试题中围绕该课 程内容设计的思政题目分值为8-10分,其中考试课按卷面成绩的40%计入总成绩,考查课按卷面成绩的30%计入总成绩。
表4 ”过程性考核评价+期末考核评价”分值分配表
考核工程
考核内容及方式
分值比例
备注
考勤考核
按照真实考勤情况,根据分值计算每次出勤应得分数。(出 勤率不满80%的此项计零分,出勤率缺乏70%不能参加该 课程考核(学院认可的情况之外))。
5%
过程
考核
作业考核
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综合计算最终考 核分数。
10%
过程 考核
课堂学习/ 学习行为考 核
对于课堂学习按照分值规定每次课堂学习违纪行为应扣 除的分数,扣完为止,该项不记负分;对于学习根据 学习提问、互动、学时时长等情况计分。
5%
过程 考核
阶段学业测 试考核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随堂进行小型测试,次数不少于2 次。根据每次测验得分计算最后得分。
10%
过程
考核
实验技能考 核
每个实验课题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根据小组完成情况进行 赋分,最后综合得分。(实验课题不能少于4个)该项得 分低于18分者(需要重新补做),否那么课程综合评价为不 及格。
30%
过程 考核
课程工程任 务评价(替 代实验技能 考核)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课程内容相关或者相近的工作 任务(注重开拓性和知识性结合),学生独立或分组实施 完成,根据工程完成质量赋予分值作为该项评价,该项任 务不能少于二次,多项工程任务所得分值的总和或者平均 值作为该项最后评价分值。
30% (选修课、 限选课、考查 课此项为
40%)
过程
考核
期末考试
主要通过期末试卷的方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学习情 况,增加讨论型试题和创造性能力提升的试题,减少记忆 型试题的比重。课程思政类题目8-10分。
40% (选修课、 考查课此项 为 30%)
终结 考核
合计
100%
注:经过综合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补考,成绩计算方式和正常考 试相同,综合评价60分及以上一律记为60分,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②补考不及格不能获得相应学分,必修课和限选课需要重修。
(2)对于采用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累积的方式评价的课程,具体的考核评价细那么(考 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比重)如表5所示。
表5 ”过程性考核评价+阶段考核评价”分值分配表
考核工程
考核内容及方式
分值比例
备注
考勤考核
按照真实考勤情况,根据分值计算每次出勤应得分数。(出 勤率不满80%的此项计零分,出勤率缺乏70%不能参加该 课程考核(学院认可的情况之外))。
5%
过程 考核
作业考核
按照要求完成作业作为考核评价的依据,综合计算最终考 核分数。
20%
过程 考核
课堂学习/ 学习行为考 核
对于课堂学习按照分值规定每次课堂学习违纪行为应扣 除的分数,扣完为止,该项不记负分;对于学习根据 学习提问、互动、学时时长等情况计分。
15%
过程
考核
阶段学业测 试考核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随堂进行小型测试,次数不少于3 次。根据每次测验得分计算最后得分。
20%
阶段
考核
实验技能考 核
每个实验课题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根据小组完成情况进行 赋分,最后综合得分。(实验课题不能少于4个)该项得 分低于18分者(需要重新补做),否那么课程综合评价为不 及格。
40%
过程
考核
课程工程任 务评价(替 代实验技能 考核)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课程内容相关或者相近的工作 任务(注重开拓性和知识性结合),学生独立或分组实施 完成,根据工程完成质量赋予分值作为该项评价,该项任 务不能少于三次,多项工程任务所得分值的总和或者平均 值作为该项最后评价分值。
40%
过程 考核
合计
100%
注:经过综合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补考,成绩计算方式和正常考 试相同,综合评价60分及以上一律记为60分,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②补考不及格不能获得相应学分,必修课和限选课需要重修。
2 .探索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健全以证代考制度,探索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 历证书互通衔接,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经科学 评估可记入本人学业学分,冲抵学时。通过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习的成果可 计入学分。
3 .学习评价遵循的原那么
(1)及时性原那么。鉴于学习对象的基础知识薄弱,记忆性差,需要把学习内容和考核 内容及时连接起来。
(2)便利性原那么。要根据学习对象的特点组织考试考核。
(3)差异性原那么。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考核考试方式。
(4)严格性原那么。不得以全部的企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替代必要的在校学习内容和 在校学习时间,不得以任何原因、任何形式降低毕业门槛,确保毕业质量。
4 .实训课程的学习评价
实训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职业素养与平安意识30%,安装、布貉、连接工艺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