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摘要会计 行业作为市场 经济 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签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 影响 着经营者、投资人和 社会 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本文通过论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 问题 ,对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进行 分析 ,进而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希望以此来净化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上的污染,还社会一个纯净的经济往来空间。关键词 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缺失;会计舞弊会计人员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由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导致人格异化,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使某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
2、,缺乏诚信,甚至做假账,化公为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势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朱镕基总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是对广大会计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诚信缺失现象,一些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丧失了道德观念,以至出现道德危机,导致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假账盛行。会计诚信的缺失,已
3、引起会计界、经济界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各种新闻媒体对此也屡有披露。从相关的事实来看,以会计诚信缺失现象为其突出表现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我国当前的会计职业道德现状确实令人堪犹。我国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 发展 的会计诚信体系,信用缺失已经危及 企业 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 研究 还停留于 理论 上,上海、山东率先建立了会计诚信评价体系,但在可操作性、严肃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人用“会计业出现诚信危机”来形容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虽有偏激,但也不无道理。这说明,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形势严峻,任务紧迫。人无信无以立,职业无信也不能立。会计诚信的缺失
4、,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一大桎梏,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制定产生误导,损害我国财经法纪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严重干扰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改革的进程,损害交易者的利益。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二、会计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目前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水准并不令人满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为了追求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置道德良心于不顾,故意或在他人的授意下,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广大的投资者。例如2006年的华源制药财务造假事件就轰动至今。造成会计职业道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机构知假报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
5、计人员处于利益主体的中心,由于多元化利益的驱动,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也难免受到利益的驱动。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抵挡不住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原则,谋取私利,贪赃枉法。部分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法律 意识淡薄,以致漠视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出丧失诚信的事情来。(二)各种配套机制不健全,企业或上级部门无视有关规定1.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为取得利益而造假单位负责人是单位的“最高长官”,会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者,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个别单位领导为了获取 政治 利益,捞取政治资本及维护自身领导形象,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账上添彩、表中生花,
6、而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从于领导压力,被动做假账。2.企业外部相关利益部门的要求决定企业必须造假有的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为了企业获得上市或增发配股,不惜作假使净资产收益率达标;有的税务机关为了平衡税收收入任务,时而要求企业把不该交的税先交上,时而又要求企业把该交的税暂时缓交,企业为了满足税务机关的要求,而不得不做假账;有的银行放款只规定了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指标,而不论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于是企业便通过粉饰财务数据来获取贷款;有的政府部门和媒体经常只凭企业的报表数字来考核和评价企业,而不问企业的真实情况,于是有的企业大做报表文章,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3.内部控制和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内部会计
7、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 方法 、措施和程序。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三)会计职业团体建设不成熟,作用不突出一般来说,每个发展成熟的职业都会有自己的成员组织,这些组织的目的在于协调内部成员间的关系,维护成员的整体利益,促进职业目标的实现。会计职业也是如此,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我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力量还很薄弱,其作用还不能完全发挥。三、加强 会计 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一)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 教育1.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 社会 氛围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
8、,坚持不懈地在广大会计人员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以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客观公正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不断灌输到广大会计人员的灵魂深处,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丧失诚信给会计职业和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唤醒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会计人员追求诚信的热情和理念,营造出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的氛围,同时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树立长期博弈的观念,从根本上净化市场,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诚信档案。加大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提高其独立性和风险意识,从而增加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的压力。2.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创造良好执业环境在规范和管理会计职业过程中,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二者不
9、可偏废。因此,必须认真领会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两个建设同时进行。要强化行业监管职能,提高其权威性,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和禁入机制,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有会计 法律 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起阻挡各种 经济 犯罪的防蛀大堤,真正构筑起会计业的“诚信”长城。3.加强会计人员的心理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基础从 目前 的情况看,凡属依法办理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一般均处于各种利益矛盾的焦点。一方面,有关法规及职业道德要求他们要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不受损害,另一方面,他们也必须充分考虑自己所在单位的利益。职业道德在强调精神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物质形式的鼓励,会
10、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和 发展 离不开社会利益的导向和激励, 企业 要保护、奖励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对于发现的作弊人员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4.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性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的会计职业者的道德要求的程序等也有所不同,因而应该从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开始直至离开会计岗位。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会计职业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各单位应当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抓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单位岗前培训及岗中培训的重要 内容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后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贯穿在整个会计工作职业生涯
11、中。(二)加强单位内部各种制度的建立与维护1.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和会计委派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各地财会人员管理体制改革都在探索发展中不断得以加强和完善,为了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应在会计法中进一步补充相关的法律规定,使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加强与企业利益相关部门的管理由于一些部门与企业的利益相关,因此他们的一些规定或意识反而促使企业进行财务造假,对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管理力度,合理地改善其规定。如银行放款时不要只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指标如何,也要综合评价企业的发展前景怎样,再予以考虑是否放款;政府部门和媒体考核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益时,
12、不要仅凭企业的报表数字妄下断语,而应组织人员秘密调查。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体系(1)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和其他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贯彻落实与执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完整,从而杜绝舞弊事件的发生。(2)加强会计监督建立一套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监管体制,一是需加强政府行政监管的力度,财政部门应将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主要工作来抓;二是建立政府、单位内部、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机制。(三)加强会计职业团体的组织和队伍建设职业团体除了对违规
13、成员的惩戒要落到实处外,还应对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的成员进行表彰奖励,以形成一种抑恶扬善的社会氛围,并借以引导其成员的从业行为。据此,也可以说会计职业团体的这种行为后果会直接 影响 其成员的行为选择,鉴于会计职业团体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这种直接、有力的影响,我们应当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团体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行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制度。我们还应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比如对为了维护职业道德规范而辞职的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团体应当帮助他尽快找到更好的工作。参考文献赵世兴,孙丹,李玉玲,赵玉.从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看会计职业判断.税务与经济,2003(5).刘玉廷.论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基本规范.商业会计,2003(8).张云.论会计信息失真与三大环境因素之关系. 现代 财经,2003(10).刘双凤.浅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经济师,2005(1).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会计 研究 ,2005(4).陶友竹.浅谈市场经济下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中国科技 信息,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