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308_T _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50211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308_T _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DB3308_T _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DB3308_T _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DB3308_T _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DB3308_T _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91.120.01CCSP 303308浙江省衢州市地方标准DB 3308/T 1372023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lobal termite control2023-08-14 发布2023-09-14 实施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308/T 137-2023I目次前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44.1工作原则.44.2技术要求.54.3质量控制.54.4药械要求.64.5安全与文明施工.74.6信息管理.75 房屋建筑.85.1通用要求.85.2日常防控.95.

2、3新建房屋白蚁预防.95.4原有房屋白蚁治理.136 园林植被.156.1通用要求.156.2日常防控.156.3蚁情调查.166.4白蚁监测.166.5移植树木白蚁预防.176.6白蚁治理.187 水利工程.197.1通用要求.197.2日常防控.207.3蚁情调查.217.4白蚁预防.217.5白蚁治理.238 历史文化遗存.258.1通用要求.258.2日常防控.278.3蚁情调查.288.4白蚁预防.328.5白蚁治理.34附录 A.37附录 B.43附录 C.45附录 D.46附录 E.47DB 3308/T 137-2023II附录 F.58附录 G.65附录 H.70参考文献.7

3、6DB 3308/T 137-2023III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衢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服务中心、全国白蚁防治中心、衢州市浙西信安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衢州市康安白蚁防治有限公司、浙江德宜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俊、张晓杰、于保庭、周寅强、朱文革、严江林、郑建霞、徐云芳、张佳凯、吴有清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 3308/T 137-20231全域白蚁防治技术规程1

4、范围本标准确立了全域白蚁防治工作的原则和基本要求,规定了房屋建筑、园林植被、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存等全域白蚁防治的技术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白蚁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 503572018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 507682012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 51253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GB 550142021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NY/T 1153.3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实验方法及评

5、价DB 33/T 1138房屋白蚁预防工程药物土壤屏障检测和评价标准3术语和定义GB/T 5076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白蚁危害termite damage因白蚁的存在,对房屋建筑、园林植被、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存等造成损害,导致功能、价值降低或丧失,甚至构成安全隐患的现象。3.2蚁情调查investigation on termite damage对特定对象或区域范围进行白蚁危害种类、分布情况及危害程度的系统调查,全面掌握白蚁危害现状及潜在危害风险的活动。来源:GB/T 507682012,2.0.5,有修改3.3DB 3308/T 137-20232白蚁防治ter

6、mite control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预防和控制白蚁活动,降低因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来源:GB/T 507682012,2.0.7,有修改3.3.1白蚁预防termite prevention在发生白蚁危害前预先采取措施,避免白蚁进入和取食。来源:GB/T 507682012,2.0.10,有修改3.3.2白蚁治理termite management在发现白蚁危害后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控制白蚁危害。3.3.2.1白蚁局部控制local termite management仅对白蚁危害点及其周边部位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控制白蚁危害。3.3.2.2白蚁区域控制area-wide termite

7、management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特定的保护对象为重点,综合协调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发挥各技术的优势,控制白蚁危害和降低危害风险程度。3.4监测控制技术monitor-controlling technology通过在白蚁活动区域内设置白蚁监测装置,并对监测到的白蚁采取喷施白蚁灭治粉剂或投放白蚁防治饵剂等技术措施,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的白蚁防治技术。来源:GB/T50768-2012,4.2.23,有修改3.5药物屏障技术chemical barrier technology通过对保护对象进行白蚁预防药剂处理,形成防止白蚁侵入的屏障的白蚁防治技术。3.6粉剂药杀法dusting m

8、ethod通过直接喷施白蚁灭治粉剂,使部分白蚁个体沾染药剂,再利用白蚁的抚育行为相互传递药剂以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的方法。3.7DB 3308/T 137-20233液剂药杀法liquid method通过喷洒、灌注药剂或药剂稀释液直接触杀白蚁和毒化白蚁生存环境的方法。3.8诱杀法trapping and killing method通过饵料诱集白蚁后再进行药物处理,以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的方法。来源:GB/T 507682012,4.2.15,有修改3.9饵剂药杀法bait method通过投放白蚁防治饵剂,引诱白蚁取食,再利用白蚁的交哺行为相互传递药剂以杀灭或控制白蚁巢群的方法。3.10熏蒸法

9、fumigation在封闭的空间用熏蒸剂杀灭木构件或其他物件内干木白蚁巢群的方法。来源:GB/T 507682012,4.2.13,有修改3.11药物灌浆法grouting with termiticide将混有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灌注入蚁巢、空腔及蚁道等,以杀灭或控制土栖白蚁巢群的方法。3.12栽植坑施药法treatment with chemical mud苗木栽植前用白蚁防治药剂对栽植坑进行喷洒处理的方法。3.13药泥处理法planting pit treatment with termiticide用含有白蚁防治药剂的泥浆处理苗木根系的方法。3.14历史文化遗存historical he

10、ritage能够体现当地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承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记忆的重要载体的总称。注: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核心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3.14.1DB 3308/T 137-20234修缮preservation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来源:GB/T 503572018,2.0.143.14.2维修refurbishment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维护和加固。来源:GB/T 503572018,2.0.153.14.3改

11、善improvement对建筑物、构筑物采取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保护方式。来源:GB/T 503572018,2.0.163.15水利工程蚁患区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ermite infested area水库土石坝为坝体、坝两端及离坝脚线 50 m 内,土质堤防为堤身、离堤脚线 50 m内,土质高填方渠道为挡水堤堤身、离堤脚线 10 m 内。来源:GB/T 503572018,6.1.2,有修改3.16水利工程蚁源区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ermite source area水库土石坝为坝两端及离坝脚线

12、50 m500 m,土质堤防为离堤脚线 50 m500m,土质高填方渠道为离堤脚线 10 m100 m 内,在上述区域之外有山体和树林的,外延范围宜统一扩大至 1000 m。来源:GB/T 503572018,6.1.2,有修改4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4.1工作原则全域白蚁防治应遵循“公益导向、分类施策、技术先进、绿色低碳、数字赋能”的工作原则,具体包括:a)白蚁防治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其公益属性,从全域控制的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b)应根据不同的白蚁防治对象、不同的白蚁危害程度、不同的白蚁防治目标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级实施;DB

13、 3308/T 137-20235c)应以区域控制的理念为指导,综合协调运用各种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各技术的优势,有效控制白蚁危害和降低白蚁危害风险程度;d)应以系统管理的方式确定白蚁防治工作流程,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管理措施、物理屏障等的防蚁效果,最大程度减少白蚁防治药物的使用;e)应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白蚁防治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提升白蚁防治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4.2技术要求4.2.1白蚁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监测控制技术、药物屏障技术、粉剂药杀法、液剂药杀法、诱杀法、饵剂药杀法、熏蒸法、药物灌浆法、盐土屏障法等,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见附录 A。4.2.2白蚁防治技术

14、的选用宜满足下列要求:a)应根据白蚁防治对象、白蚁危害种类等选择适宜的白蚁防治技术;b)根据白蚁防治目标、治理措施的不同,可选用单一白蚁防治技术或综合运用多种白蚁防治技术;c)应秉持白蚁生态防治的理念,推广应用白蚁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药械。4.2.3白蚁危害检查可分为蚁害日常检查和蚁情调查。白蚁危害检查应符合下列情况:a)检查时间应在白蚁活动较频繁的 3 月11 月期间,且宜与主要白蚁危害种类的分飞、觅食等活动旺盛期相重合;b)调查方式可采用现场查勘、装置监测、仪器探测等方法;c)蚁情调查时可参阅档案、文献等信息和资料。4.3质量控制4.3.1实施白蚁防治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白蚁防治服务能力

15、,并符合相关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4.3.2从事白蚁防治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白蚁防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4.3.3白蚁防治单位应建立完整的、以自控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接受项目委托后,宜配备能满足项目要求的各类人员,并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4.3.4技术方案的制定应包括起草、审定等步骤,并应建立反馈修正机制。4.3.5技术方案的内容宜包括概述,防治范围及目标、策略方法及技术措施、实施安排、质量控制与实施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经费预算、工作建议等要素,具体参见附录 B。4.3.6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应落实项目全过程、全要素监督或监理的责任。发现白蚁防治实施中存在安全、质量隐患,应及时责令

16、停工,整改完毕并经业主单位复核认定DB 3308/T 137-20236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复工。4.3.7白蚁防治项目评价合格应满足下列要求:a)技术资料完整,并宜包含 4.6.4 的内容;b)白蚁防治实施规范;c)白蚁治理效果或白蚁预防质量满足要求;d)项目所采用的白蚁防治技术和使用的白蚁防治药剂、监测控制系统、器械等符合技术方案的要求;e)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f)项目中包含药物屏障设置、药物灌浆等隐蔽性处理内容时,宜在完成隐蔽性处理时进行中间评价。4.3.8白蚁防治项目评价方法宜符合下列规定:a)项目完工且自检合格后,由白蚁防治单位向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提出评价申请;b)评价人员宜由白蚁

17、防治单位、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受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委托的质量监督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也可邀请相关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参与;c)评价结束应给出评价意见或出具评价报告等相关文件;d)仅实施白蚁局部控制的项目,可简化评价的资料和程序。4.4药械要求4.4.1选用的白蚁防治药剂应附具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质量标准,且农药登记证上标注的防治对象应包括白蚁。4.4.2白蚁防治药剂、装置等材料,应具有产品合格证。4.4.3白蚁防治药剂的用途应与农药登记证上的标注信息相一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用于设置药物土壤屏障的白蚁预防药剂,农药登记证上应标注可用于土壤喷洒处理;b)用于木构件处理的白蚁

18、预防药剂,农药登记证上应标注可用于木材喷洒或浸泡处理;c)用于白蚁灭治的粉剂,农药登记证上应标注可用于白蚁灭治;d)用于滞留喷洒的药剂,农药登记证上应标注可用于滞留喷洒处理;e)选用白蚁防治饵剂时,防治对象应与农药登记证上注明的白蚁种类相符,白蚁防治饵剂的类型应与使用方法相符;f)用于干木白蚁灭治的熏蒸剂,农药登记证上应注明可用于白蚁熏蒸处理。DB 3308/T 137-202374.4.4 药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应与农药标签标注的信息相一致,并应具备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产品性能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4.4.5 选用的监测控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a)宜具有监测装置、检测设备、白蚁灭治药剂和辅

19、助工具等一整套的白蚁防治专用材料;b)各专用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c)应根据使用位置和用途,合理选择地上型监测装置或地下型监测装置。4.4.6监测装置和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检测设备的产品性能应符合附录 D 的要求。4.5安全与文明施工4.5.1白蚁防治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应落实安全责任、做好岗前安全教育、加强实施现场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4.5.2白蚁防治单位应向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实施现场相关人员等告知白蚁防治实施的潜在安全风险。4.5.3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应督促白蚁防治单位做好相应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4.5.4白蚁防治人员进入实施现场应做好必

20、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遵守安全与文明施工规定。4.5.5施工前应与现场相关人员做好沟通和交底。4.5.6白蚁防治药剂处理时,不应过度施药,也不得向靶标周边环境随意喷药,施药器械不得在池塘、河道中清洗,洗涤水不得随意倾倒。4.5.7白蚁防治药剂的废弃包装物和废液、废渣的处置应符合相关规定。4.6信息管理4.6.1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白蚁防治单位等项目相关单位应将白蚁防治项目文件的形成和积累纳入项目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的职责范围。4.6.2项目相关单位宜通过数字化平台归集、存储白蚁防治的数据和信息。4.6.3项目相关单位应强化数字化平台安全管理,建立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

21、4.6.4白蚁防治项目归档文件宜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立项文件等;b)项目招标、投标文件及合同;c)蚁情调查报告;d)白蚁防治技术方案;DB 3308/T 137-20238e)白蚁防治实施、质量监督或监理等形成的技术文件;f)白蚁防治药剂、装置等材料的产品合格证等;g)竣工评价文件;h)其他应归档的文件。4.6.6项目文件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与项目实际相符合。4.6.6白蚁防治单位等项目相关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项目文件汇总后向项目组织单位或业主单位提交,提交的归档文件宜为原件。5房屋建筑5.1通用要求5.1.1房屋建筑白蚁防治应遵循“系统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具体包括:a)

22、白蚁防治应贯穿房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在设计阶段宜营造不利于白蚁生存的环境,在建设阶段宜加强白蚁的预防处理,在使用阶段宜及时发现精准灭杀;b)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宜在全面系统蚁情调查的基础上,按地块的白蚁危害风险类型分类施策实行动态监控;c)原有房屋的白蚁治理宜以区域控制为理念,协调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白蚁综合治理,控制白蚁的危害及减少蚁害的风险。5.1.2房屋的防白蚁设计宜满足下列要求:a)房屋宜有良好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条件,房屋墙基及室内地坪应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屋面应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房屋外墙四周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b)无地下室的房屋底层使用的木质材料未经防蚁处理不得直接接触土壤;c)卫

23、生间、厨房和其他环境潮湿房间的四周墙体,不宜采用空心砖墙结构和木质材料;d)底层楼梯间不宜封闭,通风不良处不宜作为贮藏室;e)穿过混凝土板的管道应与混凝土板紧密贴合,不得有任何缝隙。5.1.3新建房屋白蚁预防的分类管理宜符合下列规定:a)白蚁危害高风险区域:应按 5.3.2 的规定实施白蚁预防;b)白蚁危害中风险区域:宜实施白蚁监测;c)白蚁危害低风险区域:宜实施蚁害日常检查。5.1.4原有房屋白蚁治理的分类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a)白蚁危害严重的,宜实施白蚁区域控制;b)白蚁危害一般的,宜实施白蚁局部控制。DB 3308/T 137-202395.2日常防控5.2.1原有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落

24、实蚁害日常检查工作,并满足下列要求:a)原有房屋维护与改造时,应检查白蚁危害情况;b)公共房屋的蚁害日常检查每年不应少于 1 次;c)房屋使用人、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等发现白蚁危害时,应及时告知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d)蚁害日常检查发现白蚁危害的,应委托白蚁防治单位进行白蚁危害评估及防治。5.2.2外来树木移植至房屋建筑周围的,应检查树木主干和根蔸是否存在白蚁活体。5.2.3新建房屋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应及时清除房屋基础内外及回填土中的树根、树桩、木模板、废旧木质材料和其他含有木质纤维素的物质。5.3新建房屋白蚁预防5.3.1前期准备5.3.1.1白蚁防治单位接受房屋白蚁预防项目委托后,应了解

25、项目相关信息,调查地块蚁情,评价地块白蚁危害风险,并参见附录 E.1.1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项目信息表。5.3.1.2项目相关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a)地下工程埋深;b)绿地面积和绿地率;c)地块的地表水源和地下水位情况。5.3.1.3地块白蚁危害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a)白蚁种类;b)白蚁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c)地块周围环境白蚁危害情况。5.3.1.4白蚁危害风险地块的评价应经主管部门认定,宜符合下列规定:a)项目地块及周围环境存在乳白蚁、散白蚁、土白蚁、大白蚁危害或危害历史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高风险地块;b)项目地块及周围环境存在除乳白蚁、散白蚁、土白蚁、大白蚁外的白蚁危害或危害历史

26、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中风险地块;c)项目地块及周围环境未发现白蚁危害或无白蚁危害历史的,或项目大面积开挖建设地下工程且埋深大于 3m 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低风险地块。DB 3308/T 137-2023105.3.1.5白蚁防治单位应根据项目相关情况、蚁情调查结果和地块白蚁危害风险,确定白蚁预防分类管理措施,制定白蚁预防施工方案,并参见附录 E.1.2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项目施工方案。5.3.1.6建设单位应向白蚁防治单位提供项目总平面图、底层平面图、绿化平面图和地下管线图等设计文件,指定专人协调白蚁防治单位施工安排。5.3.2设计5.3.2.1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宜以监测控制技术为主要

27、技术措施,药物屏障技术为辅助技术措施。5.3.2.2监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地下型监测装置;b)监测装置安装位置宜距房屋外墙外侧 500 mm1000 mm 或散水坡外侧 100 mm500 mm 的土壤中,并宜保持同一水平距离;c)监测装置安装间距宜为 3000 mm5000 mm;d)在白蚁危害中风险地块实施白蚁监测时,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安装间距不宜小于 5000 mm。5.3.2.3药物屏障技术可分为药物土壤屏障、药物壁体屏障、药物木构件屏障。药物土壤屏障包括垂直屏障和水平屏障。5.3.2.4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实施药物屏障技术:a)在白蚁危害高

28、风险地块、中风险地块建造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的;b)房屋设有架空层的;c)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房屋建筑;d)无法清除的基础木模板等木质纤维类建筑材料;e)触墙或贴地的木构件。5.3.2.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不应实施药物屏障技术:a)距地表水源 6 m 以内区域;b)地下水位以下区域;c)常遭受水浸区域;d)埋深大于 3 m 的地下室底板下面。5.3.2.6药物土壤屏障应符合下列规定:a)埋设在土壤中的柱基四周、基础墙两侧应设置垂直屏障;b)垂直屏障应紧贴基础或墙体,宽度不应小于 150 mm,距离地坪深度不应小于 500mm,药剂稀释液使用量应为 25 L/m330 L/m3;DB 3308/T

29、 137-202311c)无地下室的基础或埋深不大于 3 m 的地下室底板下面、散水坡下方土层应设置水平屏障;d)水平屏障距离地坪深度不应小于 100 mm,药剂稀释液使用量应为 0 L/m25L/m2;e)垂直屏障与水平屏障宜相互连接。5.3.2.7药物壁体屏障应符合下列规定:a)埋深不大于 3 m 的地下室和地上 1 层宜设置药物壁体屏障;b)药物壁体屏障的设置高度不应小于地坪以上 500 mm,药剂稀释液使用量宜为1.50 L/m2。5.3.2.8药物木构件屏障应符合下列规定:a)触墙或贴地的木构件、无法清除的基础木模板等应设置药物木构件屏障;b)药物木构件屏障设置范围为木构件触墙周边和

30、贴地周边,木柱脚宜为贴地端1000 mm 高度,木搁栅和木楼板宜为贴墙端 500 mm 长度,檩、椽、檐宜为整体;c)药物木构件屏障的药剂稀释液用量宜为 0.20 L/m2。5.3.3实施5.3.3.1监测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避开地下管线;b)不应安装在经药物处理或被化学物质污染的土壤中;c)监测装置宜在房屋主体竣工或绿化工程完工后安装;d)监测装置周边应填实土壤,顶盖应与地面齐平。当在人员活动频繁、管理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安装监测装置时,宜在顶盖上方覆盖 20 mm50 mm 厚的土壤或草皮;e)监测装置安装完成后,白蚁防治单位应对监测装置统一编号,设置现场标志,绘制安装位置图,并参见

31、附录 E.1.3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监测装置安装记录表。5.3.3.2药物屏障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房屋室内的药物土壤屏障应在铺设防潮材料或浇筑混凝土地坪前设置,有架空层的应在安放架空板前完成;b)房屋外围或散水坡的药物土壤屏障应在地面完成清理、入户管道安装完毕、回填土到位后设置,且在设置完成后应告知建筑施工单位尽快进行外围地坪或散水坡施工;c)药物壁体屏障宜在楼层顶板施工完成、墙体抹灰前设置;DB 3308/T 137-202312d)药物木构件屏障应在木构件加工成型后、涂刷防腐剂或涂料前设置,如在安装施工中药物木构件屏障被裁切或刨削的,应进行补充设置;e)药物屏障设置完成后,应

32、防止阳光曝晒和雨水冲刷、浸泡;f)每次施工完毕后,白蚁防治单位应参见附录 E.1.4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药物屏障施工记录表。5.3.4质量评价5.3.4.1质量评价标准应符合 4.3.7 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各项技术指标与房屋白蚁预防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相符;b)若采用药物屏障技术的,中间评价应满足要求;c)履行完成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5.3.4.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为药物屏障技术中间评价满足要求:a)设置药物屏障时,有相关方人员现场监督并确认的;b)经抽样检测,药物屏障的有效成分载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5.3.4.3质量评价方法应符合 4.3.8 的规定。5.3.4.4

33、质量评价结束后,应参见附录 E.1.5、E.1.6 的内容,分别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监测控制)质量评价表、房屋白蚁预防工程(药物屏障)质量评价表。5.3.5后期维护5.3.5.1监测装置维护每年不应少于 2 次,并宜在白蚁活动盛期进行,智能型监测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应及时前往现场处置。5.3.5.2监测装置维护应包括下列内容:a)更换监测装置内腐烂的饵料;b)清除监测装置四周的灌木、杂草和监测装置内的泥土、植物根须等;c)清除进入监测装置内的其他动物;d)根据安装环境的变化,调整安装位置或增减监测装置数量。5.3.5.3维护中发现监测装置内有白蚁活动迹象或发现白蚁个体的,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白蚁

34、治理。治理完成后,相关监测装置应进行清理并置换饵料,或安装新的监测装置。5.3.5.4监测装置维护后,应参见附录 E.1.7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监测装置检查与维护记录表。5.3.5.5白蚁危害低风险区域的蚁害日常检查每年不宜少于 1 次。5.3.5.6以药物屏障技术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房屋白蚁预防项目,后期维护宜为每 3 年5年 1 次,以复查回访的方式检查并治理白蚁危害。DB 3308/T 137-2023135.3.5.7蚁害日常检查或复查回访结束后,应参见附录 E.1.8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预防工程复查回访表。5.4原有房屋白蚁治理5.4.1蚁情调查5.4.1.1白蚁防治单位接受

35、房屋白蚁治理委托后,应进行蚁情调查,评价白蚁危害程度,提出白蚁治理分类管理措施,并参见附录 E.2.1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危害调查记录表。5.4.1.2蚁情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白蚁种类及活动迹象;b)白蚁危害部位和破坏程度;c)白蚁分飞和筑巢情况;d)外围环境白蚁危害情况。5.4.1.3白蚁危害程度评价5.4.1.3.1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严重的房屋建筑:a)房屋内存在乳白蚁危害的;b)在房屋内发现不连续的 3 处及以上白蚁分飞或分飞迹象的;c)房屋内存在散白蚁或土白蚁、大白蚁、楹白蚁、堆砂白蚁危害,且危害房屋数量达 3 幢及以上的。5.4.1.3.2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36、可评价为白蚁危害一般的房屋建筑:a)在房屋内发现不连续的 3 处以下除乳白蚁外的白蚁分飞或分飞迹象的;b)房屋内存在散白蚁或土白蚁、大白蚁、楹白蚁、堆砂白蚁危害,但危害房屋数量少于 3 幢的;c)房屋内未发现白蚁危害,但外围环境存在白蚁危害的。5.4.2白蚁局部控制5.4.2.1白蚁局部控制的技术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a)土木两栖性、土栖性白蚁危害的,可采用粉剂药杀法、液剂药杀法、饵剂药杀法、诱杀法等;b)木栖性白蚁危害的,可采用液剂药杀法、熏蒸法等;c)各技术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见附录 A。5.4.2.2白蚁局部控制应以已发现的白蚁危害点为处理主体。5.4.2.3白蚁局部控制宜对危害点所在

37、自然间(开间)可能孳生白蚁的部位同步处理,必要时处理范围可扩大到相邻自然间或整幢房屋建筑及外围环境。DB 3308/T 137-2023145.4.2.4白蚁治理结束后,应参见附录 E.2.2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治理实施记录表。5.4.2.5白蚁局部控制的效果应符合下列规定:a)经处理的白蚁危害点,未见白蚁活体;b)治理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在治理后 1 年内未出现新的白蚁危害点。5.4.3白蚁区域控制5.4.3.1原有房屋白蚁区域控制流程宜包括蚁情调查、技术方案制定、治理施工、效果评价等。5.4.3.2治理范围较大的白蚁区域控制项目,可根据白蚁种类及危害程度、治理对象的空间分布等因素划分成治理

38、目标不同的三种类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白蚁综合治理区域:宜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控制白蚁危害;b)白蚁局部控制区域:可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处理已发现的白蚁危害点;c)白蚁危害点:宜以饵剂药杀法为主体,控制白蚁分布密度,降低白蚁向房屋建筑蔓延危害的潜在风险。5.4.3.3白蚁区域控制的技术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a)土木两栖性白蚁危害的,可采用诱杀法、粉剂药杀法、液剂药杀法、监测控制技术等;b)土栖性白蚁危害的,可采用粉剂药杀法、饵剂药杀法、监测控制技术等;c)木栖性白蚁危害的,可采用液剂药杀法、熏蒸法等;d)各技术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见附录 A。5.4.3.4白蚁区域控制的治理期宜为 3

39、年。5.4.3.5治理期内应不定期检查治理效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5.4.3.6每次白蚁治理结束后,应参见附录 E.2.2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治理实施记录表。5.4.3.7效果评价5.4.3.7.1效果评价标准应符合 4.3.7 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治理范围内的房屋建筑白蚁危害率下降 90%及以上,且白蚁危害等级不高于级;b)治理范围内的园林植被白蚁危害率下降 90%及以上。5.4.3.7.2评价方法应符合 4.3.8 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评价房屋建筑不宜少于 5 幢,且宜涵盖不同空间分布、建筑类型、使用功能等;治理项目的房屋建筑总数不足 5 幢的,宜全部进行评价;

40、b)房屋建筑外围环境评价点位不宜少于 5 处;DB 3308/T 137-202315c)当采用设置监测装置的方法时,评价点位应在评价前三个月确定并按要求安装监测装置,且装置安装和评价活动应在白蚁活动盛期内进行。5.4.3.7.3效果评价结束后,应参见附录 E.2.3 的内容,填写房屋白蚁治理项目效果评价表。6园林植被6.1通用要求6.1.1园林植被白蚁防治应遵循“综合管理、智能监测、区域控制”的策略,具体包括:a)白蚁防治应贯穿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的全过程,建设阶段应加强植物检疫和白蚁预防,养护过程中宜及时清理病枝、死枝,做好蚁害日常防控;b)宜围绕数字化改革应用建设,在园林植被,尤其是古树名

41、木、行道树、城市园林等建议设置智能型白蚁监测装置,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实现白蚁危害的智能监测;c)对白蚁危害较严重的园林植被,宜以区域控制的理念,协调运用各种技术措施进行白蚁综合治理,控制白蚁的危害,减少蚁害风险。6.1.2园林植被白蚁防治的分类管理6.1.2.1古树名木的白蚁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a)发现白蚁危害的,宜实施白蚁区域控制;b)未发生白蚁危害的,宜实施白蚁监测。6.1.2.2行道树、公园与小区绿地的白蚁治理宜符合下列规定:a)白蚁危害等级为级及以上的,应实施白蚁区域控制;b)白蚁危害等级为级的,宜实施白蚁局部控制或白蚁监测;c)未发生白蚁危害的,宜实施白蚁监测。6.1.2.3其

42、他林木的白蚁治理宜符合下列规定:a)白蚁危害等级为级及以上的,应实施白蚁区域控制;b)白蚁危害等级为级的,宜实施白蚁局部控制。6.2日常防控6.2.1园林植被责任主体应将白蚁日常防控纳入园林植被养护的日常工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古树名木的蚁害日常检查每年不应少于 2 次,并宜分春、秋两季进行;b)行道树、公园与小区绿地、其他林木的蚁害日常检查每年不应少于 1 次,宜在秋季进行;DB 3308/T 137-202316c)蚁害日常检查发现较多白蚁活动迹象的,应及时委托白蚁防治单位处置。6.2.2蚁害日常检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是否有白蚁活体;b)泥被、泥线等白蚁活动迹象及上树的高度;c)树干

43、被白蚁蛀蚀的情况;d)检查区域内有白蚁危害的树木数量。6.2.3应及时修剪病枝,清除地表枯枝落叶,不得在养护范围内长时间堆放木材、枯枝和含木质纤维素的物质。6.2.4从外地迁移树木的,宜了解移植初始地的白蚁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进行白蚁检疫;6.2.5移植带根蔸树木或胸径较大的树木时,应检查是否存在白蚁危害,并宜实施白蚁预防。6.3蚁情调查6.3.1白蚁防治单位接受园林植被白蚁防治项目委托后,应进行蚁情调查,评定白蚁危害等级,提出白蚁防治分类管理措施。6.3.2蚁情调查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古树名木应调查每株树木及以自然株为中心、半径为 10 m 的周围环境;b)行道树宜分段调查,调查路段

44、长度不应少于总长度的 10%;c)公园与小区绿地、其他林木宜分区域调查,调查区域面积不应少于总面积的10%,可视现场情况以乔木、灌木或草坪为调查对象。6.3.3蚁情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a)白蚁种类;b)泥被、泥线的分布与上树高度;c)分飞孔、排泄物、通气孔的分布情况;d)蚁巢真菌指示物;e)白蚁蛀食树木主干的程度。6.3.4园林植被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按 GB/T 51253 的规定执行。6.3.5蚁情调查结束后,古树名木可参见附录 F.1.1 的内容,填写古树名木蚁情调查记录表;行道树、公园与小区绿地、其他林木可参见附录 F.1.2 的内容,填写园林植被蚁情调查记录表。6.4白蚁监测6.4.1白

45、蚁监测宜采用智能型白蚁监测系统。DB 3308/T 137-2023176.4.2白蚁监测可共享或延续使用白蚁治理时设置,且能满足白蚁监测要求的监测装置。6.4.3古树名木白蚁监测宜符合下列规定:a)应视胸径大小,在树木基部尽可能贴近树干设置 24 个监测点;b)宜在以树基为圆心,半径 5000 mm 的圆弧上,按 5000 mm 的间距设置监测点。6.4.4行道树白蚁监测宜每株设置 1 个监测点。6.4.5公园与小区绿地白蚁监测宜在园路两侧、乔木基部、房屋外围设置监测点,并宜符合下列规定:a)监测点的间距不宜小于 5000 mm;b)在园路两侧设置监测点的,与园路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 1000

46、 mm;c)在乔木基部设置监测点的,宜尽可能贴近树干;d)在房屋外围设置监测点的,与房屋外墙距离宜为 1000 mm。6.4.6监测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适合白蚁生存,可能孳生白蚁的;b)不易受人员活动影响和人为破坏的;c)在树木基部设置单个监测点的,宜设置在背荫的一侧。6.4.7智能型白蚁监测系统软件平台发出白蚁侵入报警时,宜在 48 小时内对监测装置开仓确认及处理。6.4.8普通型白蚁监测装置检查与维护每年不应少于 2 次。6.4.9监测装置安装完成后,可按表 F.1.5 的要求填写园林植被白蚁监测装置安装记录表;白蚁监测项目完工后,可按表 F.1.6 的要求填写园林植被白蚁监测项

47、目质量评价表;监测装置的后期检查与维护,可按表 F.1.7 的要求填写园林植被白蚁监测装置检查与维护记录表。6.5移植树木白蚁预防6.5.1移植树木的白蚁预防可采用白蚁检疫、药物屏障等技术措施。6.5.2道路、公园与小区绿地等在建设过程中,应清除建设场地的树根、树桩、废旧木质材料和其他含有木质纤维素的物质。6.5.3道路、公园与小区绿地等在建设或种植时需调运外来土壤填土的,应对填土进行蚁情检查,发现白蚁巢群宜及时进行白蚁防治处理,杀灭白蚁巢群。6.5.4从外地迁移树木的,宜实施白蚁检疫,检查是否有白蚁危害或携带白蚁活体。DB 3308/T 137-2023186.5.6移植带根蔸树木或胸径较大

48、的树木的,应在定植前检查是否有白蚁危害或携带白蚁活体,并宜按下列规定实施白蚁预防:a)根蔸(土球)直径小于 300 mm 的,宜采用植前药泥药泥处理法;b)胸径大于 300 mm 的,宜采用植后栽植坑施药法。6.5.6采用药物屏障技术应防范药物对移植树木产生药害,宜按药物标签标注的最低浓度配制药泥或药剂稀释液。6.5.7植后根蔸施药法应将药剂稀释液喷洒在根蔸外围的回填土壤中,剂量不宜大于25L/m3。6.5.8每次白蚁预防实施结束后,可参见附录 F.1.3 的内容,填写园林植被白蚁防治实施记录表。6.6白蚁治理6.6.1白蚁区域控制6.6.1.1白蚁区域控制的范围和对象应符合下列规定:a)古树

49、名木的治理范围应与 GB 55014-2021 第 2.2.10 条规定的保护范围相一致;b)行道树应包含委托路段的树木和草坪,如危害确因道路两侧房屋建筑内的白蚁通过蚁路蔓延引发,则应包含蚁源地的房屋建筑;c)公园应包含委托范围内的管理用房、休憩场所、景观建筑及构筑物等;d)小区绿地宜包含小区内的房屋建筑;e)其他林木可根据委托方需求确定。6.6.1.2园林植被主要危害白蚁种类的治理可采用粉剂药杀法、饵剂药杀法、诱杀法、监测控制技术等,各技术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点见附录 A。6.6.1.3治理范围较大的白蚁区域控制项目,可根据白蚁种类及危害程度、治理对象的空间分布等因素划分成治理目标不同的三

50、种类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白蚁综合治理区域:宜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控制白蚁危害;b)白蚁局部控制区域:可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处理已发现的白蚁危害点;c)白蚁危害点:宜以饵剂药杀法为主体,控制白蚁分布密度,降低白蚁蔓延危害的潜在风险。6.6.1.4在树木上采用饵剂药杀法时,可将饵剂直接贴挂在树干表面的泥被、泥线上,贴挂位置宜背荫且尽量靠近地面,并悬挂警示标识。6.6.1.5采用监测控制技术时,宜选择白蚁危害点进行重点布点,也可按产品要求均匀布点,并宜在白蚁活动盛期每月检查维护 1 次。6.6.1.6白蚁区域控制的治理期宜为 3 年。DB 3308/T 137-2023196.6.2白蚁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领证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