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与激励大学生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学生上课的表现与其学习动机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高等教育的论述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质量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上,高素质的人才是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不断求知欲望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涵义及现状心理学家一般把引
2、起和维持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称为动机。动机是人类行为调节系统的重要内容,能激活、导向、维持和调节人类行为。学习动机是一个动态的、包含着许多子因素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心理学家分析的角度不同,对学习动机有不同的认识。但从学习动机的构成来看,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是由期待因素、价值因素和情感因素三种心理成分构成1。期待因素包括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两种。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如相信上课认真听课就能有所收获并取得好的成绩。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期待因素直接决定动机水平。价值因素是构成学习动机三种成分中起决定
3、作用的因素,价值因素是指学习者对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重要性的判断,个体把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价值看得越高,动机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价值因素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情绪情感反应。伴随着学习过程,学习者会产生各种的情绪体验,情绪的积极或消极性质会影响到学习动机的强弱。目前,由于受社会、家庭、教育条件的制约及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缺乏动机、强度不足、倾向偏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中的期待因素源于自身的需要,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4、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去实现目标。目标得以实现就获得生理或心理的满足,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动机,指向新的目标,不断循环往复。从需要和动机的关系可以看出,动机的产生一定是因为有需要,但有需要并不一定产生动机,只有当需要足够强烈并且有目的物时,动机才会产生。每个人都同时会有多种需要,在某一具体时期,其中的一种需要会占主导地位,我们称为优势需要,人们倾向于先满足自己的优势需要。但因为人的需要很多,在有些时候人不一定清楚自己的优势需要。大学生即将走进社会,他们的优势需要应该是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增长智慧,
5、提高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作好准备。根据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记忆能力最强的阶段,是人生当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大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但大学生自己却不一定这样认为。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长也非常宠爱他们,他们还没出生,家长就为他们做好了各种准备,他们出生后,更是竭尽所能使他们生活更舒适,他们能想出来的各种需求家长都一一满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自身并没有感受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缺乏追求的目标,从而缺乏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强于内在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
6、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得到表扬或避免受到惩罚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对人行为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外在动机是短暂的,当外在目的物获得以后,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是持久的,当一个人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时,他的内在动机得到进一步加强,内在动机的加强又促使他更加努力的学习,就这样相互作用,持续不断。当一个人缺乏学习动机时,外部的诱因可能激发出学习动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习是一个
7、具有巨大内感报酬的活动,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才会“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但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家长和学校并没有着重去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本身的乐趣,而是侧重于学生的成绩。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德西效应”,认为进行一项愉快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当一个活动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人的工作欲望不仅不会增加,优势反而会降低2。高中阶段,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作用下,德西效应很容易产生,不少学生把高考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获得家长的奖励和老师的表扬作为学习的外加报酬,完全失去了寻找学习内感报酬的意识。这样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也很难再有
8、内在学习动机。大学生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强于他们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是指由活动的直接结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动机,如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找好工作等,这种动机很具体、效果比较明显,但不够稳定。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没有直接联系而与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个人未来的长远目标相联系。如以个人未来的出路为学习志向,这类学习动机与学习者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有无远大志向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性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比较深刻的、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不易为情境中的偶然因素所动摇。通过大学学习,大
9、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正如1998年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演讲中说:“大学教育应该唤起我们的好奇,开阔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思考,审视我们的价值、信仰,检验我们的设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以及其他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了解他人,同时更深刻地了解自己。这虽然是对教育的挑战,但却应该是大学追求的理想。”3但大学生不一定这样认为,目前许多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他们判断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很直接,那就是有没有用,这里的有用更多的是对自己找工作有用,能立即派上用场,见到成效的信息。我们不能谴责大学生的这种功利思想
10、,他们功利思想的产生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关。但我们应该帮助大学生跳出功利思想的局限,追求更长远的目标。否则,大学生带着功利的目的学习,当眼前利益暂时得到满足后,学习动机就会失去,这很不利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也带来潜在的危害。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会受到教师、课程内容、课堂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贯穿在大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各构成要素中。根据前面对学习动机的构成和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分析,课堂教学
11、中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应从以下方面出发: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对知识和课堂的期待期待因素是构成动机的三个因素之一,大学生越是对知识、对课堂充满期待,学习动机也就越强,在课堂教学中表现越积极主动。“教学是师生的生活,课程是在这种生活中才成为活生生的事物的。教师乃至学生都不是两手空空走进课程的,他们带着什么走进课程也就以什么作用于课程。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解读方式、认知策略、欣赏态度等走进课程,并事实上成为活生生的课程的一部分。”575作为学校培养目标的执行者,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师之前的准备状态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期待,对课堂的期待。梅
12、贻琦校长曾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学吸引人的地方和大学的优势、特色都集中体现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上,高水平的教师本身就让大学生充满着期待。当然,教师的职业素养不仅体现在学识水平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展现自己的学识水平,还需要较强的组织和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以上的一切又都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为前提,如果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漠不关心,那么其投入到教学中的精力就会降低,就会导致其教学方法单一,讲授无趣。如果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管教师的学识水平有多高,恐怕学生都没有机会见识。因此,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知识
13、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增强自己的个性魅力。合理组织和处理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内容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也叫课程”6。尽管该定义把教学内容等同为课程而受到有些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但从该定义中却可以看出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教学系统中的软件”7。在大学里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有较大的自主权,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肯定需要考虑我要教给学生什么,通过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需要。教育要培养人,“人是精神性的存
14、在”、“人是自由性的存在”、“人是创造性的存在”8,是专家学者的观点,是教育者应该具有的理念。学生到高校来求学,他们带着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自己的需求,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哪一个大学生不希望大学的学习能帮助自己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当然,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会使他们更具有竞争优势,更能可持续发展,但受生活经验和学识水平的制约,大学生很难看得那么高远。他们判断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很直接,那就是能不能帮自己找一份好工作。尽管这显得很功利,但却是活生生的人实实在在的现实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个需要,否则就会被学生认为教学内容
15、没有价值从而失去学习动机。爱因斯坦曾说“: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用鞭子强迫它吞食,即使食物是饲主精心挑选的,也会让贪吃成性的猛兽失去胃口。”9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而不愿意学时,不管教师怎样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怎样花心思设计教学方法,都将是徒劳无效的。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去迎合学生的功利需要,那样就会使大学失去本来的使命,完全变成一个“提供就业帮助的训练营”10。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多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例如,有位数学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切,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一位物理教师在讲光电效
16、应前,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马路边上的电灯怎样能够做到不用人管,天一黑就都着了,天一亮都灭了?”言语不多,却因为把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优化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情绪体验情感因素是学习动机的另一构成要素,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通过改善教学有法、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实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本来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自身的特色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讲授法却一直是大学课堂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面可能是受师资的制约,扩招后大学里的师资并没有随着学生的增长同步增长,大学里基
17、本上是采用大班上课。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大学课程本身的设置有关,大学里一门课程往往根据学分设置课时,学分多的课时多。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教师需要把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所以即便是学分高的课程,教师也会觉得课时不够。要在45分钟内向更多的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讲授法成为教师的首选。运用讲授法“描述时生硬有余、生动不足;论证时逻辑力量不强,清晰度不高;分析时缺乏深度;综合时缺乏概括力;遇艰难之处由浅入深的功夫不足;面向学生实际时对于新知识与他们原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挖掘不够,结论和答案从天而降者居多;如此等等,讲授时填鸭的味道就会很浓。”5328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会让那些本来学习动机很强的大
18、学生感到失望,对那些本来就缺乏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不强的大学生,这样的课堂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折磨。人是通过感官来感知外界信息的,感官有个适应性,“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使能运用好讲授法,大学生适应了以后,也会感觉到疲劳和厌倦。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的过程,讲授法更多的是教师的讲解,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机会较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虽然说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学习动机,但生活中充满着辩证法,情绪本身具有紧张和松驰的两极性,只有紧张之后才能享受到放松的喜悦。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紧张、困惑、担忧、焦虑、痛苦,怎能真正体会到放松、喜悦、感激、自豪、敬佩,教学过
19、程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紧张起来,行动起来,忙碌起来。此外,情绪都是有外界刺激物引起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引起学生情绪的重要外在刺激。如果教师不能成为对学生的外界刺激,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任何情绪。现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课堂中的运用既给教师提供了不少方面,也带来了不少制约。一些教师为了操作多媒体,完全不离开讲台,也很少关注学生的反馈,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更不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用电子教鞭来操作多媒体,在教室中走动走动,既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也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反馈,同时还可以督促那些没听课的学生。总之,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其学习得以发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想办法培养和激发起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自己除了能收获成就感之外,还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培育与激励大学生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