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499107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摘要】 随着我国财务 会计 制度的改革,财务会计工作正沿着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发展 ,取得了举世的成绩,但是不容否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仍日益严重。虽然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办法从各个层面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但就总体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思考,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关键词】 会计信息 失真 治理会计信息是 现代 会计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所提供的一种标准语言文字信息,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价值运动状况的 经济 信息。会计信息应是核算单位

2、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是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事项的如实反映。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所反映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其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同时,会计作为一个人工系统,在对客观经济活动进行反映时,难免会有一些主观色彩。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则性失真,另一类是人为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不够 科学 、合理而造成的失真。人为性失真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行为性失真,即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二是违规性失真,即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

3、据、编造假账、假表等,从而使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1、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当前 企业 做假账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形式花样不断翻新。该建的账不建,账目混乱,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和账簿的使用、会计报表的编制随心所欲、无规无矩,理应严格执行的会计制度被视同废纸。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2、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由于会计信息的产生主要经过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输出三个主要环节,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会计确认缺乏甚至编造事实依据;二是会计计量、记录歪曲经济事项;三是会计报告披露不完整,甚至出具虚假报告

4、。具体表现形式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会计报表失真等三种。原始凭证失真。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处理的起点和基础,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原始凭证不合规包括缺经手人、验收人、用途,更严重的是不少原始凭证失实,当事人以白条入账或制造假发票、凭证,使非法的支出以合法的形式出现。这种来源上的不真实性影响较大,它涉及至生成会计信息的全过程,使会计信息质量先天不足。会计账簿过程失真。这是指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来源资料进行记录、 计算 、分析、分解、综合等会计处理过程中,违背国家法规、财会制度的规定,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不

5、规范、账务混乱,如乱设、滥用会计科目,造成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十分薄弱,财务收支严重失控,“小金库”数不胜数,账外账屡见不鲜,国家资金在体外循环中大量流失,而掌握实权的领导人则毫无顾忌地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也有的企业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随意采用不同的会计技术、方法,而致使会计信息失实。会计报表失真。包括编制报表和编写报告的虚假。会计报表是用来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性文件,目前不少单位的会计报表不能提供完整、规范、真实和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亏损企业千方百计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效益好的企业为预防今后市场不测,遮遮掩掩、隐瞒收入、截留利润。三、会计信息

6、失真的危害1、造成经济预测和决策失误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会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决策的质量。凭这些失真信息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就会失去合理性,甚至起误导作用。另一方面,影响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衡量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效率高低的主要依据。只有经营管理好、盈利能力强、资金使用效率高的企业才能够得到投资者的信赖,如果一个市场充斥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就会使投资者无法从众多的企业中区分出哪些企业是值得投资的,哪些企业不值得投资,从而导致投资失去方向、失去理性,恶意欺诈

7、和投机行为泛滥。2、干扰市场经济秩序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否关系到是否能实现利用市场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会计信息失真必然产生欺诈行为,与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相悖。失真的会计信息给市场以误导,其结果是不该流出资源的企业流出资源,不该流入资源的企业流入资源,破坏了市场运行的有序性,使国家经济运行成本增大,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3、破坏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各种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根据正确的信息,企业管理者可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决策,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成本,但有的企业会计资

8、料不实,原始记录不健全,验收制度形同虚设,内部价格和各种定额不再发挥作用,结果全面弱化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管理当局势必难以作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这样不仅有损于企业的形象,而且也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优势荡然无存。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1、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大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的各项会计基础工作,从源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大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必须加强会计业务 教育 ,使会计从业人员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其中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就很重要。因为客观情况千差万别,不

9、可能有唯一普遍适用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标准和实务,提高对会计 法律 法规的理解和运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理解偏差带来的失误,把会计工作质量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在当前情况下,应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操作规范,使证、账、表的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首先,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账簿,编制和取得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合法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账簿。其次

10、,应正确进行成本核算,定期进行账证、账账和账实核对,做到账证、账账相符,账实一致。最后,必须根据正确无误的账簿记录来编制会计报表,做到报表准确无误、可以验证。会计核算单位应建立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使之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同时改进会计领域的达标升级活动,促进会计行为的规范化。2、完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在法治时代,要彻底根除 会计 行业的种种顽疾,就必须对会计行业的法治水平进行深刻反思。在相当长的 历史 时期内, 中国 的会计行业是依靠会计制度约束的,但随着 经济 体制的多元化、经济业务的复杂化,会计业走向法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加强会计

11、法的宣传 教育 ,以立法手段割除积重难返的造假账的“毒瘤”。一个单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追究直接主管的责任,而且也要追究违规会计的责任,吊销其会计资格证书等。要深入贯彻会计法,真正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可以说“任重道远”。构建可靠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指由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主要用来指导会计准则建设,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一般认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括会计目标、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2、;第三层次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构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不仅是会计工作应遵循的指针,也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判断标准,会计准则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3、健全监督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单位内部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具有自律性,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目的也是督促内部监督更有效。只有全面建立起这些规章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具备了必要条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才能落到实处。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人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需要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

13、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及会计事项的审批人、经办人、财物保管人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完善产权制度。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 现代企业 制度的核心。要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内生的经常的制衡和监督机制。推行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实行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委派制,可以使他们的地位、身份和权限比较超脱,从而走出依附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违心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境地。这将有效降低监督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监督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 科学 出版社,2002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陈汉文: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研究M中国 金融 出版社,2000王跃堂、孙铮等: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陈信元等: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J会计研究,200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财经会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