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上册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并不十分清楚“时间”的具体概念、测量方法等。本单元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时间以及计时工具的兴趣,能够通过实验来计量时间。时间在流逝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时间问题,对计时产生探究的兴趣,初步掌握计量时间的方法。【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 了解古人的计时方式; 理解有规律变化的事物能够用于计时; 掌握在一定情况下,香和蜡烛的速度基本均匀,可以用于计时。2.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中提炼出信息; 能观测并记录燃香和燃蜡烛的相关数据。3.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有
2、关计时方法的严谨态度和兴趣。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计时工具。【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古人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和发展历史难点:通过实验得出燃香的计时原理【教学准备】小组:秒表、香、蜡烛、实验记录表教师:有关古人计时方式的材料、教学课件、打火机【教学过程】 一、聚焦:导入新课(5min)1. 提问:现在几点钟了?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预设:手机,电脑,手表,钟表)2. 引导:因为我们现在的科技发达,有许多途径可以知道时间。但是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并没有这么多计时工具,那人们怎么知道时间呢,怎么来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预设:太阳的东升西落)【设计意图】 通过问学生现在
3、几点了来引入课堂,让学生可以将现代与古代的计时方法进行比较,对古代的计时方法产生兴趣,为新课做准备。二、探索:探究古人的计时方法和依据(20min)(一)活动一:交流古人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材料准备:古人各种计时方法的图片和资料等1. 课前让学生按小组收集好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要求学生按小组汇报。句式为“可以计时,计量的时间是多久,依据是什么?”。2.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纠正梳理。3. 小结:计算一日内的时间:日晷、圭表、太阳的东升西落 计算一月内的时间:月相的变化 计算一年的时间:大雁的南飞北归、黍子的播种与丰收、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 原因:因为这些方法都利用了事物有规律的变化。【设计意图】通
4、过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汇报的形式,学生能够较好的集中注意记录几种计时工具,思考这些方法成立的依据,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展示汇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活动二: 探讨古代计时的工具资料准备:日晷、圭表的模型和资料1. 引导:由于观察到大自然的这些规律受到较多的条件限制,并且不够准确。人们依靠他们的智慧头脑发明了比较准确的计量时间的工具,就是日晷和圭表。2. 出示日晷和圭表的模型,提问:日晷和圭表都是怎么计量时间的?3. 学生小组交流日晷和圭表的工作原理。4. 简单介绍日晷和圭表,小结:日晷和圭表利用的是太阳光的投影工作的。日晷是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位变化的
5、规律发明的,圭表是利用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发明的。5. 提问:日晷和圭表比自然规律要准确的多,但是他们有什么缺点吗?(预设:只能借助太阳计时、笨重不易携带、计时不够精准)6. 引导:因此古人就又有了新的发明。【设计意图】通过对日晷和圭表的资料阅读和分析,学生从中了解日晷和圭表的工作原理,提升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三)活动三:探究“燃香钟”和“蜡烛钟”的制作原理材料准备:香、蜡烛、底部开口的纸杯、打火机、实验记录单等1. 提问:听说过“一炷香”的时间吗?为什么人们可以用“一炷香”来计时?(预设:香各个部位燃烧的速度相同。)2. 提问:既然香可以制作成“燃香钟”,蜡烛可以吗?(预设:可以)3.
6、 实验观察“燃香钟”和“蜡烛钟”的燃烧规律实验要求:分组:一个班级4个大组,6人一小组。其中2个大组做“燃香钟”实验,2个组做“蜡烛钟”实验。由于实验时间有限,香和蜡烛顶部每1.5cm做一个标记,燃烧共四段,长度为6cm。小组内分工合作:操作员负责香或蜡烛的正确摆放,处于避风处,注意实验安全;计时员负责按下秒表,在秒表上按下每燃烧1.5cm香或蜡烛所需要的时间并迅速归零;记录员负责马上记录下秒表上的时间,其他同学负责认真观察和报数,并同时记录下秒表上的时间。3. 交流:将数据横向比较,发现同一支香或蜡烛燃烧速度差不多;将数据纵向比较,发现同一种香或蜡烛燃烧速度差不多,都是在有规律的变化。【设计
7、意图】通过学生对“燃香钟”和“蜡烛钟”的探索发现,掌握香和蜡烛的燃烧规律,总结出它们可以用于计时的条件。教材中这个实验只设计了“燃香钟”的探究,但在后面研讨部分也涉及到“蜡烛钟”。学生可以类比“蜡烛钟”和“燃香钟”,得出结论,但是在猜测的基础上动手实践过更能有直观的感受。由于课堂时间关系,同时设计了“燃香钟”和“蜡烛钟”各2个大组,并且在香和蜡烛处都设置了每1.5cm一个刻度。各个组的不同实验数据也是同时在做重复性实验,避免了实验的偶然性。在同一支香或蜡烛的燃烧速度和不同的香或蜡烛燃烧的速度这两个不同角度都能得出规律,即香或蜡烛的不同部位燃烧速度相同,都是有规律的在变化。在科学素养方面,也培养
8、了学生对于计时实验的分析思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等。三、研讨:课堂总结和启发(5min)(一)研讨一: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1. 学生总结交流2. 小结:古人曾用太阳的东升西落、大雁的南飞北归、黍子的播种与收割、月亮的圆缺、日晷、圭表、一炷香、一支蜡烛等方法来计时。(二)研讨二: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计时?1. 学生总结交流2. 小结:因为这些事物都在有规律地变化着。【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小结部分,通过学生的回忆总结本课所学习的计时方法,并且再次点出重点:我们能够通过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来计时。四、拓展:更多计时方法(2min)材料准备:介绍“一盏茶”、“一袋烟”的资料1. 阅读资料,学生了解“
9、一盏茶”、“一袋烟”的计时原理2. 学生汇报总结3. 小结:“一盏茶”是因为一盏茶凉需要相对固定的时间,“一袋烟”是因为一袋烟抽完需要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的时间变化可以被我们利用来计时。【板书设计】 【活动记录单】【基本教学模式】1. 资料收集和分享交流法提前布置收集古人对时间的认识方法的资料的任务,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汇报、展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 实验探究法 在课堂中完成“燃香钟”和“蜡烛钟”的探究活动,掌握香和蜡烛燃烧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后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并强化本课的重点:我们可以运用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来计量时间。2. 要提前了解学生收集整理日晷和圭表等资料的情况,指导介绍日晷和圭表资料的模式和方法,避免消耗太多时间,分享要突出重点。3. 在实验中,细节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改进: 因为本实验用到明火,所以设置的组相对少一些,和平时的设置不一样。应当在实验前告知他们自己属于哪一小组,方便记录到对应的记录单中。 在实验中可以设置香或蜡烛插在底座上,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香或蜡烛的燃烧进程中。 在课堂中,课堂提问时学生会说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在这时我们要加强引导或者纠正,不能一笔带过或者将问题滞留,提高一些随机应变的能力。 横溪小学 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