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94042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2、宣府镇志记载,辽圣宗统和十八年下诏:“(幽云十六州)宜从后唐旧制,大小麦、豌豆,六月十日起征,至九月纳足;正税、匹棉钱、榷钱等,六月二十日起征,十月纳足。”这说明辽国( )A.对幽云十六州进行残酷的剥削B.已经采取封建统治制度C.处于唐朝的有效统治之下D.由北面官统治幽云十六州3、1990年,贺兰山脚下发现了用西夏文字印制的佛教典籍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典籍中出现了“倒字,边缘不齐,线条不正”等现象。据此推测较有可能的是( ) 西夏拥有自己的文字西夏地区民众信仰佛教该典

2、籍是活字印刷品该典籍大约印制于唐朝 A.B.C.D.4、据西夏书事(卷七)记载,李继迁(夏太祖)起兵之初,受辽封赏,并与之和亲,咸平五年(1002年)攻占北宋 的战略要地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于是西夏势成而灵州永固矣”。材料说明辽 夏和亲( )A.决定了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B.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C.奠定了西夏与北宋对峙的格局D.促进了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5、据金史记载,1153年,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燕京(今北京),迁都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迁都后国家管理的需要B

3、.旧俗损害了统治者的利益C.完全接受汉族文化的价值观D.金统治者深感旧俗的弊端6、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户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 )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7、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 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A.蒙古族B.突厥族C.女真族D.匈奴族8、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4、!”元世祖采纳他的建议( )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B.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9、下面为中国某朝代疆域图,图中区域在管理方式上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是( )A.B.C.D.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11、“他们(蒙古人)还能保持自身的特点,因为游牧生活的经历使他们在语言、习惯和法律方面与其臣民相分离。”元朝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政策是( )A.行省制度B.驿站制度C.宣政院制度D.“四等人制”12、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 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

5、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 )A.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B.元朝时西域与中原文化差异显著 C.多政权并立推动文化的繁荣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材料二 阿骨打称帝以后,推行了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以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是一种兵农合一的组织,平时从事生产活动,战时则自带器甲,组成军队,应征出战。这样不仅能节省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较强的战斗力。中华文明

6、大词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朝实行南北面官的原因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猛安谋克的特点和作用。14、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

7、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

8、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北宋都城在今开封,辽朝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B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辽国在幽云十六州模仿唐朝两税法的史实,这是一种封建剥削方式,属于南面官的统治范畴,B项正确。材料没有征税数量的信息,无法说明是否“残酷”。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用西夏文字印制的佛教典籍”可知,说法正确;材料中的“典籍中出现了倒字、边缘不齐、线条不正等现象”,说明是采用活字印刷术印刷,说法正确。唐朝时采用雕版印刷术,不会出现材料所

9、述现象,排除含有的选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关于辽夏和亲的认识。材料反映西夏在辽夏和亲之后迅速攻占灵州,并将其政治中心迁到这里,说明辽夏修好有利于解除西夏攻宋的后顾之忧,故B项正确;辽夏和亲有利于西夏在夏宋战争中的胜利,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西夏政权建立于 10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西夏与北宋经济文化的交流,故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金朝改革旧俗的根本原因,材料反映金迁都以后改革旧俗,推行汉化政策,其目的是接受汉文化,便于国家管理,故 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旧俗改革对统治者利益的影响,也没有反映统治者对旧俗的认识态度,故

10、B、D两项错误;金的旧俗改革不能说明统治者对汉文化“完全接受”故C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剥削方式实际是租佃制,女真人逐渐成为封建地主,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C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据题干“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可以知道这是蒙古族。蒙古民族兴起于漠北草原,“并西域”指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西征,“平西夏”指蒙古破兴庆府,灭西夏,“灭女真”指蒙古破蔡州,灭金政权。“遂下江南”指元1279年崖山灭南宋。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联系材料中作者的意图“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

11、三省乎!”可见,他基于提高效率的考虑,主张废除三省制,联系史实可知三省制属于中央官制,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联系史实分析以上三个机构的职责都不是代行的原来三省的职责。故此题应选B项点评:元代政治制度的常考点是行省制,要注意行省制与其他地方制度的区别。列表法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点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元朝疆域图,元朝实行的是行省制,但是是西藏地区,当时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理,故本题选D。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江浙行省辖地相当于今天浙江、福建A不选;宣政院管辖西藏,B排除;中书省既是最高行政机构,山东山

12、西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C排除;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D项正确。 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统治制度,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的制度,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D项正确。 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元朝民族关系。由题干信息可知,西域之士到中原游学、为官,在适应中原生活后不愿回归故乡;中原之士对北方雄阔壮美的景色流连忘返,这体现了元代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往来频繁,民族融合逐渐加强,故A项正确。题干旨在论述西域之士和中原之士对异域文化的向往与留恋,故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元朝,当时全国已经实现了统一,故排除C、D项。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为了适应辽国境内不同民族和不同生产方式。意义:适应了辽国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利于保护先进的农耕生产,有利于辽的民族交融。2.特点:兵农合一。作用:不仅能节省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较强的战斗力, 是金能入主中原的重要因素。解析: 14答案及解析:答案:( 1 )特点:管辖区域大;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民族控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历史教训;民族征服。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 )策略:平衡与协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解析: 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