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震救灾野战医院护理工作管理【摘要】 通过在四川省安县抢救地震伤员的护理工作,分析了野战条件下,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相关的护理管理工作,并提出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应在今后发生类似情况时引起大家重视。【关键词】 地震;野战医院;护理管理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级大地震。震后,第四军医大学立即组织了七支抗震救灾医疗队,分别奔赴四川安县、绵阳及江油,迅速展开施救任务。我院三支医疗队组成的野战医院驻扎在安县中学操场,完成了大量伤员的救治及转运工作。截止2008年6月10日,共救治伤员2655例,危重伤员442例,实施手术773台,无一例死亡
2、,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将此次野战医院的护理工作管理经验总结如下.1 出发前准备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地震波冲击到西安后,我院就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并连夜召集野战医疗队成员作参战前动员,所有医疗队队员全部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做好入川救灾准备。做到快速反应,积极准备,火速集结。 11 赴川医疗队护理人员选拔抽组3支赴川医疗队护理人员时,在人员构成上充分考虑年龄、专业、技术等因素,在年龄上以青年为主,以中年为辅;在专业上,每组必须配置创伤外科、重症监护、手术室、儿科、妇产科的护士,做到不同专业的护士均衡 配置;在选拔每个队员时主要从专业知识是否扎实、技术水平是
3、否娴熟、身体素质是否过关、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能否快速反应等方面去考察护士。3支医疗队的护理人员共30人,分别来自全院十余个科室,其中,军人护士26人,聘用护士4人;护士长15人,护士1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12人,护士2人。 12 医用物资准备 针对地震灾害的特点备齐各类医用物资,医疗物资装箱后要统一标识,并建立携带医疗物资的档案,在出发前仔细检查携带的物资种类和数目。 2 野战医院的展开本次抗震救灾中,野战医院共展开远程会诊车1辆,X线检查车2辆,手术车2辆,生化检验帐篷1个,清创帐篷1个,病房帐篷5个,分别为抢救1室、抢救2室、重症室、观察1室、观察2室。共施行手术7
4、73台次,包括颅脑、剖腹探查、四肢骨折内固定、清创等;救治伤员2655例,年龄8个月108岁,损伤部位: 颅脑136例,颌面58例,颈部38例,胸部113例,腹部108例,腰椎180例,骨盆部65例,脊柱70例,肢体1288例,软组织542例,其他57例,其中,90%均为复合伤。 3 组织与管理 医疗物资管理 医疗物资运达目的地后,物资卸车时应由护理组长根据用途负责归类并确定摆放的位置,大件物品从器械、敷料开始,到小件物品的输液吊篮、砂轮等,做到物品放置清楚,取用顺手,节省时间。对使用携带的一次性纸箱医疗物资应注意防潮,可放置在帐篷的中央,在多雨情况下开展工作时可以减少浪费。按照医疗物资的档案
5、和统一编号进行使用登记。在野战条件下物资补充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就地取材、完善救护条件和物资不足的缺陷,做到及时供应保障救护工作的正常进行。抢救室内的治疗台,是几个课桌铺着中单拼成的;供套用的是放输液器的无菌袋子;捆扎箱子用的绳子,我们用来做成吊篮;饮料瓶做成男女伤员用的小便器及盛装废弃的医疗锐器,如各种穿刺针头及注射针头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护理质控中心组 在到灾区目的地的24h内,迅速将15名护士长组织起来,部署护理救治任务,并从中挑选45名高年资护士长组成战地护理质量监控中心组, 针对不断变化的灾情和伤员的情况,商讨、应对随时出现的突发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质量缺陷等问题。分工到组,责任
6、到人 护理工作由一名总护士长全面负责,对护士按岗位不同分为伤员分检组、手术组、抢救组、重症组、观察组,各组由一名高年资护士长负责,统一在总护士长的指挥及调配下,迅速展开伤情分检、手术、紧急救护、重症护理、伤情平稳转归等五大部分,各组护士相对固定于相对应的病房,每个病房安置78名伤员。分检组 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配合医生,对所有入院前的伤员给予检查、分类,填写伤票后分别送往相应的帐篷。手术组 手术组固定3人,其工作由手术室一名护士长负责,对手术车和手术清创室的工作及班次进行统一安排,实行24h弹性工作制度。抢救组 根据工作能力选拔一名技术全面的护士长负责抢救室的工作安排,抢救室是所有急危
7、重伤员的必经之地,要求抢救组的护士应技术娴熟,反应灵敏,能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操作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实施各项抢救措施。该组每个班次安排3名护士上班。重症组 该室的工作由一名高年资护士长负责,重症室的伤员大部分都是手术后病情危重者,入选该组的护士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能随时随地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该组每个班次安排12名护士上班。观察组 该组由一名护士长负责,入住伤员多为经过抢救治疗后伤情稳定或轻伤患者,经过短期的进一步治疗,可以向后方转送或作出院处理。该组每个班次白天安排1名护士上班,晚上伤员的治疗全部结束以后,可以安排1名护士监管2个病房。规章制度管理 地
8、震灾区工作与平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因时、因地制定并建立符合地震灾区特点的规章制度。护理文书简单化 根据地震中受伤伤员的特点,制定简单、能突出重点的项目,每完成一项治疗和护理,只需要在对应项目上打勾即可,可以节省出时间,全力救护伤员。各种操作标准化 应制定出地震发生后救治伤员的多种抢救预案,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救治方案,使战地病历、医嘱、病情交接统一,可以使每一班次的医、护人员快速熟悉伤员及伤情,防止发生差错,同时也可简化手续,为救治赢取时间。工作程序制度化 了解灾区的环境特点,建立符合灾情现场的规章制度,使护士工作有章可循,忙而不乱,疏而不漏。工作时间弹性化 由于护理人员少,伤员多,救治任务
9、重,每天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间都超出了10个小时,有时需要大批量抢救伤员时,上、下夜班的护士要全部参加病房抢救,连续数日几乎无法安排正常的上下夜班休息,为了解决护士们的休息问题,我们利用大批伤员被运送到来前的空档时间或在伤员病情平稳时段安排大家轮换休息;为了解决护士人手不足,我们就从志愿者当中挑选一批高素质人员、给予简单护理知识培训后上岗作为护理员使用。救护训练预案化 战地救护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完成救护工作的保证。由于战地工作突出一个“急”字,因此要注重加强应急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平时要制定出周密的急救护理训练预案,注重锻炼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救护伤员的能力,在伤员多、时间急
10、、任务重的情况下磨练队员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超负荷作业的顽强拼搏精神,提高护理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战时的高应急、高强度的战地救护能力。平时训练全能化 重视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队员的业务水平是做好卫勤保障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训练中要坚持以理论为先导,重点突出战地救护技术的训练。平时,应多关注一些外科创伤和复合伤的特点和救护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平战结合,训练体能:战地救护工作是紧张而又繁忙的,超负荷的工作量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强壮的体魄。因此,在掌握全面护理技能的同时,加强体能训练,在短时间内为部队培养出一支一专多能的战地护理救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