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程目标:
1.把握表的文体,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把握文章中的读音、词义和句式等。
4.了解中考高频考点。
背景介绍
出师表 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第一次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前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时机,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稳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那么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假设无兴德之言,那么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于整数后面表零数。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jiǎn>通“检〞,挑选。〕
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劣。〔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 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 为什么
明确:四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
·2.赏罚公平;
·3.亲贤远佞;
·4.励精图治。
真题
1.选出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于南阳
D.咨〔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粗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劣 属于作文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3.选出加粗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先帝创业未半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先帝不以臣卑劣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先帝创立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处于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然而侍卫大臣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战场上舍身忘死,这都是为了追念先帝给他们的优待,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臣们进谏的道路。
皇宫的侍卫和朝廷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皇宫中或在朝廷外而异。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廷内和朝廷外的刑赏之法有所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老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粹,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皇宫的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会获得更大好处。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因涉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八年之后,旧党司马光为相,召苏轼回京,继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旋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等地。绍圣元年,新党复政,又以“讥讪先帝〞为名贬苏轼至英州。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非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庭,被捕入狱,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这个职位相当卑微,于公余便带着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解释以下划线字词的含义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测试题〔可选择做〕
一、
1、这段文字选自的 出师表 ,“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谢〔〕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劣〔〕
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答复: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例如,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例如]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劣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劣,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谢〞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那么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答复。
16.解释以下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说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根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三阅读 出师表 ,完成10 一14 题。〔16 分〕
1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劣〔〕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 观沧海 〕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谢。〔选自 出师表 〕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假设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那么是正人,顺情阿旨,那么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选自 贞观政要·诚信
8.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
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劣〔 出师表 〕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
9.以下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 观沧海 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五、〔202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那么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 〕注: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10.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项选择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
〔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 出师表 作简要评析。〔3分〕
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 陶后鲜有闻 鲜:②濯清涟而不妖 濯:
② 亭亭净植 植:④相与步于庭中 步: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一)比较阅读甲文 答谢中书书 和乙文 记承天寺夜游 ,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译文:
(2)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答案】
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鼓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6、D7、三顾茅庐8、先帝不以臣卑劣,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的恩德。
二、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总分值〕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那么: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那么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出师表10、1卑劣:出身卑微 2光:发扬光大 3简拔:选择提拔 4咨:询问11、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答复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答复也可以得总分值。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开展〞答复也可得总分值。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答复亦可得总分值〕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答复“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前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答复即可。
四8. B 9. B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那么重要。12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五〔12分〕
10.〔任选两个作答,多项选择不加分〕〔2分〕
〔1〕躬:亲自。〔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4〕弗:不,没有。
11.〔2分〕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12.〔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假设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
14.〔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
六、7.[答案]〔1〕少〔2〕洗涤〔3〕竖立〔4〕走[评分]4分。每题1分。8.[答案] 〔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评分] 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评分] 4分。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七、9.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1.(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2.(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