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78391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3课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分层训练(二十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一、语用小题夯基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_,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

2、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B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

3、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解析:选C根据画线句整体语意可知,第二句不能使用被动句。第一句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时空真正的主人”,排除A、B两项。第二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该放在第二句句首,排除D项。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醍醐灌顶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牵强附会B振聋发聩 危在旦夕 触手可及 穿凿附会C醍醐灌顶 千钧一发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D振聋发聩 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

4、穿凿附会解析:选C“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根据语境,应用“醍醐灌顶”,排除B、D两项。“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文中强调距离近,可以接触到,应用“触手可及”,排除A项。“千钧一发”,原意是一根头发悬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比喻极其危险。“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牵强附会”,意思是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含贬义。“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把不相干的事情硬扯

5、在一起进行解释。将“千钧一发”“牵强附会”依次填入横线,也符合语境,所以选C项。3(2019江苏高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_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ABC D解析:选A排序时要善于找切入点,抓住关系最为密切的句子。句应在最前面,句中的“它”承前指芭蕉

6、,与第一句一起从总体上介绍芭蕉的特点。“蕉阴”一词应在“覆盖面积大”之后,因为先有“覆盖面积大”,然后才有“蕉阴”;先有“吸收热量大”等条件,才会有“最舒适”的环境,所以相连。由中的动词看,应先“种上”,再“配上”“点上”,这样才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表现两幅具体的画面,最后以作结,夏秋景象与后文的“至于月映蕉影”相衔接。故选A。4阅读下面的材料,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以“三百千千”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蒙读物的突出优点,每条不超过10个字。中国古代启蒙读物以俗称“三百千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最为著名。千百年来,它们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据说三字经1 248字,百家姓472

7、字,千字文1 000字,千家诗约9 000字,去其重复,当有2 0003 000字。如认识了这两三千字,自然已是扫盲的水平。“三百千千”并非仅用于识字,而是熔思想道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法姓氏、生活生产等广泛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为一炉,紧扣生活,全面实用。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字经三字一句,隔句有韵;百家姓千字文四字成句,都有韵脚,朗朗上口,容易背诵;千家诗更有韵脚平仄,诵读之声琅琅,抑扬有致。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书目将近两千种,“三百千千”以其突出的优点,成为我国村塾中使用率最高、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

8、启蒙读物。答:参考答案:字词少而精,利于识字。内容涵盖广,一材多用。富有音韵美,适宜诵读。5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个有关“书”的句子,要求与示例形成排比。示例: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答:参考答案: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是窗户,伏尔泰说:“读书使人心明眼亮。”6下面是某校一则通知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为了让学生开开眼,长长见识,学校将于7月4日在图书馆组织一场图书推介活动,活动图书资源丰富,甭管是西方名著还是中国古典文学,均由学校语文教师选好的推荐。希望同学们好好参与,发现更多的好书,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能力。答

9、:解析:本题给出的是通知的片段,应为书面语体,故片段中口语化的表述都应加以修改。“开开眼”“长长见识”“选好的”“好好参与”是口语化表达,“甭管”属于地方方言,均需要作出修改。参考答案:“开开眼”修改为“开阔视野”;“长长”修改为“增长”;“甭管”修改为“不管”;“选好的”修改为“择优”;“好好”修改为“积极”或“认真”。二、类文阅读拓展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作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

10、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依黄山谷氏的说法,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来。其景况适如看一名人相片,或读名人文章,未见面时,是一种味道,见了面交谈之后,再看其相片,或读其文章,自有另外一层深切的理会。或是与其人绝交以后,看其照片,读其文章,亦另有一番味道。四十学易是一种

11、味道,到五十岁看过更多的人世变故的时候再去学易,又是一种味道。所以,一切好书重读起来都可以获得益处和新乐趣。我在大学的时代被学校强迫去读西行记和亨利埃士蒙,可是我在十余岁时候虽能欣赏西行记的好处,亨利埃士蒙的真滋味却完全体会不到,后来渐渐回想起来,才疑心该书中的风味一定比我当时所能欣赏的还要丰富得多。由是可知读书有两方面,一是作者,一是读者。对于所得的实益,读者由他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所贡献的分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样多的。宋儒程伊川先生谈到孔子的论语时说:“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

12、,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没有人知道谁是你最爱好的作家,也许甚至你自己也不知道。这跟一见倾心一样。人家不能叫读者去爱这个作家或那个作家,可是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关于这种发现作家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著名的例证。有许多学者似乎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然而他们思想的方法和他们的情感却那么相似,使人在一本书里读到他们的文字时,好像看见自己的肖像一样。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我们说这些相似的心灵是同一灵魂的

13、化身,例如有人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摘自林语堂读书的艺术,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以黄山谷所说的话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关于读书艺术的话题。B第段引用宋儒程伊川谈论语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论语对不同的人有不同作用。C第段的“以中国人的语法说来”,其中“语法”在文中有特定的意思,是指语言习惯。D本文语言平实,如同朋友闲谈一般,但旁征博引,见解深刻独到,思路明晰。解析:选BB项,引用宋儒程伊川谈论语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证明阅读中的收获大小与读者自己的见识和经验有关。8作者把抱着“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的目的的读书称之为“

14、艺术”,意在强调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参考答案:这里说的读书艺术是强调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或者说是一种好的读书心态。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照应文章题目;表明作者的观点;引出对急功近利读书法的批评。9怎样理解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参考答案:这里强调的是读者的见识和经验对于阅读的影响。读者的见识和经验越丰富,阅读的收获就越大。三、仿真高考提能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

15、,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这些微资源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的微资源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

16、,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出现的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知识的自身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

17、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如何将碎片化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由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由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整理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去掉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串整个过程的始末。(摘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有删改)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18、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时代里,人们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都需要改变,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B网络世界中,微资源数量庞大、类型丰富,这既为碎片化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C利用一些新媒体,人们便能充分利用“闲置”时间,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D碎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再加工”是有效学习的必经环节。解析:选CC项,说法错误,原文中的“学习者有意识地碎片化学习”,说明在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也很重要,并非仅依靠“一些新媒体”就能“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主要从“碎片化学习产生的条件”“碎片化学习内在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B

19、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本文对“碎片化学习”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论述前提。C第3自然段熊教授的观点,阐明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增强了文段论证的说服力。D第5自然段承接第4自然段,并对该段论述重点“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展开分析。解析:选CC项,“第3自然段熊教授的观点,阐明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属于无中生有。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们要面对包含巨量信息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B知识碎片化本身不利于知识系统化学习,但却能够检验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高下。C建立新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D面对同样一堆知识碎片,通过整理、剔除等操作,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解析:选BA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社会中出现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而非“巨量信息”。C项,“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的说法过于片面,学习者“收获新知识”需要很多环节,而“拥有了碎片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D项,“通过整理、剔除等操作,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属于曲解文意,原文中的“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说明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剔除一些知识,所以不会“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 7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