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78006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后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业达标1.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年就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上确立了“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教育方针。此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通过教育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以人民教育服务于国家建设C.培养提高国民民主政治意识D.变旧教育为新型的人民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1950年”说明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农教育会议”“识字教育”体现出当时教育的性质,而从当时背景看,教育主要是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服务,而不是革命,故B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C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与设问要求不符。2.1951年1

2、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进行学制改革,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目的是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C项。3.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的

3、背景是()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实施D.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答案B解析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才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可知,这一“方针”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之后,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1995年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

4、年7年间的5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举措是()A.逐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实施“211工程”计划C.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D.落实“三个面向”方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从1957年到196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十七年来,教育事业的重大成就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正确。B项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后初期,故排除C项;“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排除D项。5.下图是一张珍藏了近五十年的知青离城乘车证。与该证件历史关联最密切的是()A.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B.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C.开始对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D.高考制度被废止,

5、高校停止招生答案D解析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被取消了,直到1970年,大学才重新招生,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故B项错误;对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2006年、2015年两次修订。这表明()A.我国建立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故

6、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只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法律,不能说明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不能体现“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故D项错误。7.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65年,中国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排除,故选B项。8.读表: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对表格解读正

7、确的是()A.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B.新中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C.中国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D.“科教兴国”战略提升了教育的质量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49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其中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B项说法片面,“文革”时期国家教育受到严重破坏,排除;材料反映改革开放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C项;1995年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不能整体反映图示信息,排除D项。等级提升9.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8、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学校,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未涉及。10.读下表。此表反映的情况是当时我国()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故B项错误;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9、材料体现不出来,故C项错误;新中国初期推行“一五”计划,需要大量工业建设人才,故D项正确。11.1958年的教育革命强调扩大劳动人民的教育机会,大力发展全日制中学和各类职业的民办中学以及半耕半读中学;而1961年后强调教育质量,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教育方针的调整和改革B.政治运动造成教育的剧烈动荡C.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D.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答案A解析1958年创办职业教育和半耕半读中学,而不到三年就开始“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显然是当时中央教育方针调整导致,故A项正确。政治运动导致教育变革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说

10、明是教育政策的变化,不是人民公社需大量青年劳动力,故C项错误;材料“大规模减少农村学校和学生数”并不能体现“国家实行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故D项错误。12.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建国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答案B解析我国在1965年初步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1960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

11、,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工科毕业生的比较,无法反映出中美教育差距的缩小,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D项错误。13.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纂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和“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据材料“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

12、版、发行权”可知涉及的只是教科书而不是义务教育的人数,故B项错误;据材料“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可知只是确定教材符合国家标准而不是否定传统教育,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主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故D项错误。14.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A.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C.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答案C解析据材料“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13、可以得出这种“制度”具体是指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5.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相悖答案B解析1977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最高为72.3%,并未实现全民普及,故A项错误;从1977年至2011年,我国高等教育录取率从4.8%增长到72.3%,说明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故B

14、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高考录取率的提升,是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5、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其中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百年接力留学潮(1)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

16、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不同及其主要原因。(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水平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3)留学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生情况为主线展开。注意其出现的原因、影响等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材料一我国留学主要方向是苏联、东欧国家,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欧美国家成为主要留学地,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分析第(1)、(2)问中的“原因”。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