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方案青青翠竹9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现代化的建设不但要有健全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应以健康第一;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不难看出,现代生活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模式。因此仅有躯体上、生理上的健康,而没有精神上、心理上的健康
2、,也谈不上真正的健康。进一步说,若没有心理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理的健康。可是当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还不十分健全,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教师当中,还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以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特征的应试教育策略,使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许多中小学生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等。因此,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辅导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者的充分重视。
3、当前,虽然有一些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但仍未形成稳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我校以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课题,开展积极的研究探讨,以不断提高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水平。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我校是海阳市重点课题实验重要点校之一,作为课题研究的传统点校,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立足示范性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始终屹立在教学改革的前沿。学校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更新了教师观念,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前茅,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改
4、革经验,具有较好的研究氛围和研究基础。其次,学校培养和建立了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群体素质高,教科研能力强。学校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人,有市级优秀教师2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5。全校有近百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本课题的主持人姜立军校长,曾参加过多次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课题组其它成员,都曾多次参与省级课题研究,而且年富力强,肯吃苦,能钻研,这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学校具有优良的教科研传统,先后开展过多个国家、省级课题研究,得到多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所承担课题均都顺利结题。另外,我校早就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的许多宝贵经
5、验,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最后,学校办学条件好,教学设施一流,为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保证。三、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全称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指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能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经过适当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本课题的支撑性理论有: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
6、论等。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心理发展是知、情、意的统一,而不是孤立的、封闭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有一个同步的发展过程,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能在种系的发展中找到相似的对应。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环境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物质因素。这些心理学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等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平台。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的目的。1、研究
7、内容:智力训练: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能力:如自立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抗挫能力等。学习心理: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心理指导。心理品质:对学生自信、自强、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教育,在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性格等方面的障碍的同时,优化上述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善待她人、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教育。2、研究目标: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发挥心智潜能,提高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掌握心理调整的知识、方法、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创造能力。控制消极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克服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学校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
8、全面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如何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何发展学生健康的内心世界,注重与改进其心理素质,使其全面健康地发展。五、课题研究途径和方法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辅导。针对学生中亟待强化的心理素质。采取强化训练法加以训练,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常识,形成健康的心态与良好的行为习惯。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和训练。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经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4、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
9、、焦虑、紧张、困难因人而异因此仅经过团体的指导形式难以收到最佳效果。经过个别咨询,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很有必要。 5、举行家长讲座。要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要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问题行为的矫治方法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技术,使家长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六、课题研究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
10、最终实现目标达成。3、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优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4、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经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5、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0月 12月: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论证,修改方案,培
11、训研究人员。 1月 12月:初步实验阶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月 12月:全面实验阶段。完成课题各项的研究工作,做好实验总结。 1月 8月: 全面总结阶段。全面分析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12月: 课题结题。八、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1、聘请专家成立课题研究专家指导小组。2、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指导、组织、协调课题研究工作。3、成立精干的课题研究小组。4、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人员培训计划及研究工作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定期检测分析实验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保证研究的效果。5、落实研究经费,保证资料、设备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形式1、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2、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原因分析调查报告;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的实验探索论文集;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指导用书;5、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