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版风险评估报告
16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固原分公司
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目 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依据 1
2、企业概况 1
2.1企业概况 1
2.2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3
2.3、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5
2.4、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5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6
3.1、粉尘危害 6
3.2、机械伤害 6
3.3、触电 7
3.4、物体打击 8
3.5、高处坠落 8
3.6、车辆伤害 9
3.7、噪声伤害 9
3.8、中毒窒息 10
3.9、水泥生产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 10
3.10、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11
3.11、管理缺陷 11
3.12、重大危险源分析 12
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14
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4
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5
7.评估结论 1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公司可能存在的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风险大小,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理方案提供依据。
1.2、编制原则
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1.3、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应急[ ]65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 )等有关规定,按照我公司实际情况,对我公司水泥生产过程作业过程中危险源辨识进行分析、评定,查找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2、企业概况
2.1企业概况
2.1.1企业人员组成
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固原分公司由安环技术部、成品车间、化验室、计电车间、后勤组成,从业人数共计60人 。安环技术部由钱新华负责统筹整个分公司全面各项工作的进行和开展。成品车间由胡涛、马生兵负责水泥的粉磨和发放。化验室由胡小川主管过程质量控制和门卫保安管理,计电车间李燕宁负责全部电器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后勤主要就是负责餐厅和卫生打扫。
主要原材料:旋窑熟料、粉煤灰、脱硫石膏
主要产品:普通硅酸盐水泥
产量规模:年生产量60万吨。
周边重点危险源、重要设施、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
2.1.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固原分公司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清水河工业园区中心路42#。东边是工业园区中心路、西边是固原文昌公司(停产)、南边是固原政远拌合站(停产)、北边是工业园区清园路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2)气象条件
宁夏胜金水泥有限公司固原分公司厂址处南部山区,属固原市的近郊区。地处低纬高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分。年平均温度6.4ºC,平均日照2833.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435.2毫米,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8.1ºC,最热月平均温度18.9ºC。主导风向: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48m/s。
3)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
项目地址位于属黄河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固原市分为东、西两臂。地势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1248-2955m,地貌类型以黄土高丘陵为主,间有川、塬、淌、盆台地:山多川少,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2.2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2.2.1危险物质和危险物料
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经辨识公司主要危险源分布在,原料库、计电、设备、原材料、物料储运等生产系统中。其重点部位有高低压配电室、原料库、辊压机、提升机、球磨机、皮带输送机、运输车辆,上述部位均可能发生不同性质的安全事故,如中毒窒息、坠落、触电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事故,也可能遭受暴雨、暴雪、大风等自然灾害。
2.2.2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有关规定,我公司水泥生产装置区单元无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设备和管道。
2.2.3主要事故类型及所在场所
2.2.3.1中毒窒息
(1)维修作业人员进入沼气池、原料库等受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事前未经检测设备内的氧气浓度,会因缺氧危险,危险辨识不到位,引起作业人员中毒窒息。
(2)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了配料要求,必须设置圆库或料仓计量存放物料,粉状物料无论是熟料粉、水泥粉都呈流态状,储存在圆库或料仓中,若人员陷入将造成粉尘淹溺或窒息死亡。
2.2.3.2火灾
供配电系统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由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水泥包装袋库房等。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的损坏。
2.2.3.3机械伤害
运转设备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皮带传动装置等旋转部位。这些设备的运动部件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护装置或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均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夹击、卷入、绞、剪切等机械伤害。
2.2.3.4高处坠落
公司部分设备、设施布置在不同高度建筑物和构筑物上,在生产活动中,若防护措施不全或损坏、人员操作失误、室外天气影响,均可能发生检修、巡检人员坠落事故;意外跌落的高空物件也可能对地面过往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
2.2.3.5触电(电击和电伤)
公司内变电所和现场各用电单元,由于线路老化、电气设备短路、电气设备未按规程要求接地或接地不良等原因,会造成诸如电击、触电事故。
2.2.3.6车辆伤害
公司内原料进厂、水泥拉运车辆较多,存在进出交叉行走,如果司机在厂区内未按规定路线和车速行走,员工在上下班行走途中或进行作业时就会造成车辆伤害事故。
2.2.3.7物体打击
在作业、巡检中,特别在设备维修时存在着工具、附件、零部件等物件失落或坠落伤人的危险。在拉拔等岗位上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物体打击。
2.2.3.8粉尘
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粉碎、混合、成品的包装、运输等作业均产生大量粉尘,长期吸入水泥粉尘可引起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病理改变的水泥尘肺。
2.2.3.9噪声
公司生产区域内存在辊压机、球磨机、空压机、通风机等产生较高噪声的设备,现场作业人员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听阈升高,导致永久性听力阈移。
2.3、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公司设有安环技术部、成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了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应急救援小组,配备应急车辆、应急器材、应急药品等;距离当地政府消防、医疗等外部救援力量较近,交通方便。能够实现发生安全事故时,依托当地政府消防、医疗及社会等外部救援力量,及时求救和救护。
2.4、现有事故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事故。是公司重点防护目标,一是加大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完善事故应急控制、不断更新消防设备设施,从工艺装置和设备设施上消除隐患,实现本质安全;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及时更新修订完善;三是定期组织对公司各级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援应急知识培训,重点对应急处理措施实战演练,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应急能力;四是强化日常训练和演练,提高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处理能力;五是按规定配备专业应急救援器材,并定期检查保持完好;六是配备和发放符合标准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并定期对具有职业危害的场所安装防护装置及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以确保员工处于安全作业状态。
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3.1、粉尘危害
粉尘是造成人员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操作人员长期吸入粉尘,会对肺部及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产生粉尘的主要原因:
(1)设备未采取封闭措施;
(2)入料部位及料仓未安装收尘设施;
(3)料棚通风不良
(4)未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5)原材料卸料、转运过程中无组织扬尘
3.2、机械伤害
运转设备外露的联轴器、螺旋叶片、皮带传动装置等旋转部位。这些设备的运动部件如果缺乏有效的防护装置或生产过程中违章操作,发生机械伤害的主是违章操作和缺乏安全意识。
(1)引起机械伤害的主要形式有碰撞、剪切、卷入、绞伤、碾压、割伤、刺伤等。
(2)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操作,未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
(3)机械设备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产生危险,主要有:
①防护装置的联锁可靠;
②防护罩、防护网、隔离装置缺失或失效;
③设备检修误启动。
④报警装置失效。
3.3、触电
当设备线路各设备安装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或接地、接零保护装置损坏或失效,将会引起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或失效,可能造成漏电,引起触电事故的发生。造成触电的主要原因有:
(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不当,接地、接零缺失或失效,造成漏电。
(2)电气设备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引起电化学腐蚀及触电事故发生;
(3)不办理停送电作业票,使用不合格的电气工器具和手持电动工具;
(4)检修电气设备工作完毕,未办理送电手续,误送电;
(5)在带电设备附近作业,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
(6)带电作业过程中无人监护;
(7)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
(8)电气设备未按规定接地或绝缘不良;
(9)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10)使用电动工具外壳不接地,操作时不戴绝缘手套;
(11)在潮湿地区,金属容器内进行电焊作业时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未使用安全电压照明,无监护人。
(12)操作的人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足;
(13)无电工作业证。
3.4、物体打击
在设备操作、安装、检修时,若高处放置工具、物件不稳,或转动部位部件飞出,或在高处作业面平台,无踢脚挡板等,均能造成物体打击。造成物体打击的主要原因有:
(1)生产作业中转动的机械设备零件有崩出伤人的危险;
(2)大型物件放置不稳会发生倾倒;
(3)高处作业人员随意抛扔物件;
(4)高处物体放置不牢固,掉落伤人。
(5)起重作业捆绑不牢,造成落物伤人。
3.5、高处坠落
生产过程中检维修作业、车辆检修等过程中均存在高处作业,主要原因有:
(1)作业前未办理作业票,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没有按要求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
(3)高处作业平台无防护栏或防护不到位;
(4)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
(5)作业过程中未设置专人监护;
(6)高处作业脚手架搭建不规范;移动式梯子无防滑垫;
(7)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疏忽大意,疲劳过度;
(8)雨雪天及六级以上大风天气室外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
(9)作业人员未穿防滑鞋。
3.6、车辆伤害
公司在原料、水泥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均频繁使用车辆,若车辆存在缺陷,驾驶人员技能不高,路况不好,均可能引发车辆伤害事故。造成车辆伤害的主要原因有:
(1)车况不好,安全附件不完好,刹车失灵等;
(2)路况不好,路面斜度过大,照明、光线不良;
(3)驾驶员素质不高,违章驾驶;
(4)酒后开车;
(5)车辆超载;
(6)车辆超速;
(7)无证驾驶。
3.7、噪声伤害
机械设备的运转会产生噪声,噪声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上。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失眠、疲劳、头晕、头痛和记忆力减退等。噪声对人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操作疲劳、烦躁、迟钝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噪声的主要生产环节有:辊压机、球磨机、空压机、罗茨风机、离心风机等,主要原因有:
(1)噪声大的设备,未安装消音装置;
(2)噪声大的场所,未实施隔离措施;
(3)作业人员未按要求配带耳塞等防护用品;
(4)作业人员长时间呆在噪声超标的场所,未进行轮换作业。
3.8、中毒窒息
(1)维修作业人员进入沼气池、原料库等受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事前未经检测设备内的氧气浓度,会因缺氧危险,危险辨识不到位,引起作业人员中毒窒息。
(2)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了配料要求,必须设置圆库或料仓计量存放物料,粉状物料无论是熟料粉、水泥粉都呈流态状,储存在圆库或料仓中,若人员陷入将造成粉尘淹溺或窒息死亡。
3.9、水泥生产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
(1)高处坠落:在设备检维修作业时,由于平台无栏、不健全、不牢固、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未佩戴等导致工器具、物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安全设备设施框架、平台锈蚀焊缝开裂坍塌。
(2)物体打击:现场作业及检修人员受到设备设施坠落的工具、物件及吊物的打击。
(3)机械伤害:设备运转等造成的机械伤害。
(4)坍塌掩埋:原燃材料堆放、水泥清库等违反操作规程、无防护措施等发生坍塌掩埋。
(5)车辆伤害:拉运物料车辆现场存在交叉作业,且车辆较多,若因指挥不当、机械故障、疲劳作业均可能产生车辆伤害事故。
(6)噪声伤害:生产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噪声等,引起噪声伤害。
(7)粉尘伤害:熟料堆存、成品包装产生粉尘伤害。
(8)起重伤害:吊装现场,作业过程复杂,若起重设备存在缺陷,指挥失误均可导致起重伤害。
3.10、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有以下几种: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不安全的使用设备、工具;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工具;
4、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5、物品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处在不安全的位置或场所;
8、设备转运时进行检修、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9、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
10、作业时,不按要求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3.11、管理缺陷
1、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不健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
2、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不到位,发现隐患未能及时整改。
3、安全教育落实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不足,安全技能缺乏。
3.12、重大危险源分析
依据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公司在原材料、生产过程、施工现场各环节分析,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事故风险分析评价
序号
评价对象
危险主要分布
危险值D=LEC
风险等级
危险程度
L
E
C
D
1
粉尘伤害
原材料堆棚、原材料入料口
1
10
1
10
五
稍有危险
2
机械伤害
皮带机、球磨机等;检维修作业
3
2
7
42
四
一般危险
3
触电
配电室、电焊机、手持电动工具、电气线路、临时用电作业
6
1
7
42
四
一般危险
4
高处坠落
辅材库、熟料库、水泥库等设备设施平台。
1
2
40
80
三
显著危险
5
车辆伤害
装载机、原材料转运车辆。
3
6
1
18
五
稍有危险
6
物体打击
生产过程、设备检修过程
1
2
40
80
三
显著危险
7
噪声和振动
辊压机、球磨机、空压机、罗茨风机等
1
0
10
10
五
稍有危险
8
中毒窒息
料仓、库内检维修作业
1
1
100
100
三
显著危险
9
食物中毒
食堂、食材
1
2
40
80
三
显著危险
4.划定事故风险等级
根据以上分析,我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车辆伤害等事故影响范围较大,一旦发生会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是重点防范的事故类型。此类事故为我公司重大事故,应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虽影响范围有限,但也可造成人员伤亡的后果,是应防范的事故类型。此类事故为站一般事故,应制定现场应急处理方案。
事故类型
响应级别
响应程序
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以及人员轻微人身伤害事故。
Ⅲ级
按照应急预案启动程序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所发生事故的种类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现场处理。
食物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伤害等人身伤害事故。
Ⅱ级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所发生事故的种类依据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现场处理和应急救援。
中毒窒息、高处坠落、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重伤、死亡事故。
Ⅰ级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所发生安全事故的种类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现场处理和应急救援。立即报告固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请求扩大应急,与上级应急预案衔接
5.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我公司现有硬件方面的事故控制措施基本能满足要求,但从业人员应急能力和救援人员救援技能方面尚有欠缺。
6.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6.1、经过本次评估结果,要求公司各级领导、各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收集生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6.2要加强安全检查工作,特别是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6.3、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消防器材完好有效。加强劳保用品管理,进入生产区域必须佩带劳保用品。
6.4、加强对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使其熟悉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掌握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各种具体管理要求等。
6.5、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定期检查岗位监控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分析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6.6、各级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应按本部门的责任制和职责范围,负责对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和辅助设施、危险源,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对可能导致的各类事故隐患,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或控制方案,确保本岗位、本系统危险源监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6.7、已在生产装置关键控制点、危险源岗位安装视频监控装置,模拟是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用于对危险源进行安全监控。由生产部值班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对公司重要部位、关键设备和危险源进行日常监控管理的各项工作。
6.8、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各级别应急救援预案。及时与应急救援协作单位建立联系,通报应急救援预案。
7.评估结论
根据上述评估,我公司主要存在的事故风险是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针对事故可能性,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和现场安全管理,可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目的。另外,加强员工应急救援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能够保证一般事故和火灾事故初期的控制和救援。综上所述,我公司应急能力基本满足当前生产安全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