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混凝土露筋专项修补方案
1、 编制说明
针对6#楼12层西户混凝土漏筋, 制订混凝土漏筋专项修补方案, 包括剪力墙、 结构梁、 楼板、 楼梯等结构部位上出现的露筋。
2、 修补措施
2.1、 板面露筋、 板底露筋、 梁底露筋修补措施
1、 除锈: 由于钢筋外露一段时间后, 表面产生铁锈, 为了使钢筋与混凝土良好粘结, 因此必须对露筋部位进行除锈处理, 具体为人工使用钢刷将钢筋表面铁锈刮除并清理干净。
2、 凿毛: 对表面露筋, 先用钢丝刷清除表面浮层污物。如露筋较深, 采用人工凿毛方法, 凿掉表面混凝土, 使基底露出坚硬、 牢固的混凝土面, 凿毛务必彻底全面, 但也不宜深度过大, 以免损坏混凝土。
3、 冲洗和饱和: 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 采用自来水将碎屑、 灰尘冲洗干净, 并连续、 均匀地喷洒, 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 且表面无明水。为了增加粘连, 可配水泥油均匀涂洒于接触面。
4、 浇筑: 对表面露筋, 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 抹灰厚度在1.5~2.5cm之间, 注意结构表面的平整度。
5、 养护: 浇灌后24小时不得使浇筑层振动、 碰撞; 在终凝前对表面抹平压光, 终凝后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并洒水养护, 每天4-6次。养护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为宜, 时间为七天。
2.2、 墙柱露筋、 梁侧露筋修补措施
1、 剔凿
在凿除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一点是防止对结构整体的骚动, 因此凿除时必须用人工进行凿除, 在原露筋处仔细打凿所有的松散混凝土, 底部混凝土强度达到处凿成平面, 上部混凝土达到处凿成60度斜面。用钢丝刷刷去钢筋上余留的泥浆, 柱内垃圾清除干净并用清水冲洗。
2、 支模
支模前先将凿除的混凝土碎片清理干净, 在支模时预先在模板的顶部留置进料口和振捣口, 进料口高出柱子问题处50cm, 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人工凿除。在支模时搭好作业平台, 以便混凝土施工。
3.保湿
在支模后开始对原混凝土进行保湿, 在模板内塞满湿润了的麻袋( 或旧衣服等吸水性能强的材料) , 做到每2小时对其浇水一次, 保证下部混凝土的湿润, 待混凝土湿润24小时后方可浇筑。
4.浇筑
在模板验收合格原混凝土湿润透后再进行新的混凝土的浇捣。把模板内的麻袋取出并用水再次冲洗干净。在浇捣前先用1: 1的水泥砂浆接浇, 以保证新浇捣的混凝土的性能与质量。
新浇捣的混凝土应该采用同一品牌且比原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早强型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 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收水现象, 新浇捣的混凝土应该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 塌落度控制在60-80之间。振捣采用插式震动器, 用模内外振捣法振捣,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S, 过短不易捣实, 过长可能会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还可能使模板变形影响混凝土感观质量。浇捣完成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 无气泡外溢表面出现灰浆为准, 并保证新浇混凝土密实且和原混凝土接触良好。
5、 拆模
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后, 用人工轻轻打凿多余的混凝土, 防止破坏混凝土结构, 并进行磨光处理。
6.养护
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 做到每1小时内浇水一次使新浇的混凝土快速水化, 在新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拆模后再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柱子上, 使塑料薄膜和柱子接触良好, 持续养护7天, 使新浇捣的混凝土完全水化。
构造柱位移处理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主体验收过程中发现个别构造柱出现位移、 涨模现象, 制订构造柱位移、 涨模修补专项施工方案。
2、 构造柱位移
经过轴线符合、 构造柱定位, 对预留构造柱钢筋偏移较大的, 按照植筋方案重新植筋, 植筋工艺符合填充墙砌体施工方案中对植筋的要求。处理完毕后经自检合格, 报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 构造柱涨模
3.1复核轴线确定涨模位置和范围, 用粉笔标注清晰, 采用人工剔凿按照涨模范围, 剔凿过程避免切断构造柱钢筋及墙体拉结筋。
3.2剔凿完成后立即使用清水清洗, 将混凝土表面浮尘松动石子洁净。使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 且表面无明水。为了增加粘连, 可配水泥油均匀涂洒于接触面。
3.3对表面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 抹灰厚度在1.5~2.5cm之间, 注意结构表面的平整度。
5、 对修补表面做好保护并洒水养护, 每天4-6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