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459272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分析【摘要】 目的:总结婴儿川崎病临床特征,探讨我国婴儿KD诊断标准。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06年7月间24例小于6月龄住院KD患儿临床资料,612月龄、15岁KD为对照,比较临床、实验室特征及诊疗情况。结果:小于6月龄组与612月龄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于6月龄组较15岁组眼球结合膜充血和草莓舌发生率低,皮疹出现时间晚,发热持续时间长;612月龄组较15岁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结论:婴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小于6月龄持续发热患儿即使无KD临床表现,亦应寻找炎症反应证据及动态观察冠脉病变,以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关键词】 婴儿;川崎病;临床特征;冠脉病变;

2、超声心动图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属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国外文献报道小于6月龄KD患儿临床表现常很不典型,我国婴儿川崎病是否亦有类似情况尚不清楚。本文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7月期间小于6月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相同时间段内随机抽取的612月龄及15岁KD患儿作对照,比较婴儿KD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诊断治疗情况,以提高对婴儿KD的认识和诊疗水平。1 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06年7月小于6月龄住院KD患儿24例,同时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别从相同时间段内的94例612月龄及853例1

3、5岁KD患儿中抽取同例数的患儿作为对照,分析各组患儿临床资料。典型KD诊断标准1:发热5 d以上,伴下列5项主要临床表现中至少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KD。四肢变化: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急性期多形性皮肤损害,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双侧眼球结合膜充血;口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不完全型KD诊断标准2:发热超过5 d,以上5项临床表现不足4项者。小于6月龄KD疑诊标准为:发热5 d以上,有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增高,伴冠脉病变或IVIG使用后热退。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3:超声心动图示冠脉内膜回声增强;冠脉扩张:03岁冠脉 mm,9岁冠脉 mm,14岁冠脉

4、 mm;冠脉瘤:不同形状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为47 mm;巨大冠脉瘤:冠脉内径8 mm。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一般情况 小于6月龄KD组中,男17例,女7例,城市13例,农村11例;612月龄组中,男15例,女9例,城市16例,农村8例;15岁组中,男15例,女9例,城市15例,农村9例。三组性别比例2=,城乡比例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符合随机性原则。 临床表现各组KD临床特征如表1、2所示。小于6月龄KD组临床表现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依

5、次为口唇充血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肢端硬肿或脱皮。符合发热+5项主要表现者1例,发热+4项主要表现者9例,发热+3项主要表现者10例,发热+2项主要表现者3例,发热+1项主要表现者0例,仅有发热而无任何主要表现者1例,达到典型KD诊断条件的共10例,占%。612月龄KD组符合发热+5项主要表现者6例,发热+4项主要表现者11例,发热+3项主要表现者4例,发热+2项主要表现者3例,无发热+1项或无任何主要表现者,达到典型KD诊断条件的共17例,占%。15岁组符合发热+5项主要表现者11例,发热+4项主要表现者9例,发热+3项主要表现者4例,无发热+2项或1项或无主要临床表现者,

6、达到典型KD诊断条件的共20例,占%。表1 各年龄组KD临床表现发生例数及比例注:使用2检验,-为使用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表2 各年龄组KD临床表现出现时间比较注:使用t检验,*,# 小于6月龄组KD眼球结合膜充血、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草莓舌、指趾端脱皮和肛周脱屑发生率较另两个年龄组低,卡疤红肿发生率较另两个年龄组高,口唇充血皲裂、皮疹和手足硬肿发生时间晚于另两个年龄组,肛周脱屑发生时间早于另两个年龄组。小于6月龄组与612月龄组各临床特征发生比例及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于6月龄组与15岁组比较,其眼球结合膜充血和草莓舌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疹出现时间较晚,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2月龄组与15岁组比较,其腹泻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KD实验室特征如表3、4所示。小于6月龄组PLT在第一周升高不明显,亦无降低,第二周内PLT值明显高于另两组,第一、二周内WBC值较高,血沉、CRP值显着升高,小于6月龄组与612月龄组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于6月龄组与15岁组比较,其第一周内WBC值较高,第二周内PLT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组和三组第一、二周H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可能为不同年龄组生理性差异。612月龄组与15岁组比较,其第二周内PLT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L发生率较高,差异有

8、统计学意义。表3 各年龄组KD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注:使用t检验,*,#,括号内为实查例数表4 各年龄组KD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结果比较(略)注:使用2检验,为使用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括号内为实查例数各组KD患儿发热持续时间、诊断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见表5。IVIG 2 g/(kg次)、1 g/(kg次) 第一次或第二次静脉滴注后24 h内热退视为有效,否则为无效。个别患儿于热退后使用IVIG。小于6月龄组使用2g/(kg次) 1次者7例,其中有效4例,无效2例,热退后使用1例;使用2 g/(kg次) 2次者1例,有效1例;使用1g/1次者6例,有效2例,无效2例,热退后使用2例;

9、使用1 g/(kg次) 2次者7例,有效4例,无效2例,热退后使用1例;未使用IVIG者3例。IVIG总有效率%。 612月龄组使用2 g/(kg次) 1次者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使用2 g/(kg次) 2次者1例,有效1例;使用1 g/(kg次) 1次者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热退后使用1例;使用1 g/(kg次) 2次者3例,有效3例。IVIG总有效率%。 15岁组使用2 g/(kg次) 1次者6例,有效6例;使用1 g/(kg次) 2次者12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热退后使用2例;使用1 g/(kg次) 2次者6例,有效5例,无效1例。IVIG总有效率%。 小于6月龄组与15

10、岁组比较,其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6月龄组使用IVIG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另两组。表5 各年龄组发热持续时间、诊断、治疗比较注:使用t检验,*,# 3 讨论 KD的发病高峰为12岁,1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以下发病较少,且多为不完全型KD,CAL发生率较高4。本组资料中,2002年1月2006年7月住院KD患儿,小于6月龄组24例,612月龄组94例,15岁组853例。有报道1岁以下患儿不完全型KD的发病率是1岁以上者的4倍左右,因此小年龄组KD临床表现不典型,一些症状和体征出现较晚或不出现。本组资料中,各组比较结果仅少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尚小有关。小于6月龄KD组临床

11、表现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口唇充血皲裂、眼球结合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肢端硬肿或脱皮,与国外相关报道5一致。小于6月龄组KD肛周脱屑发生时间早于另2个年龄组,112月龄组CAL发生率高于15岁组,与相关报道6一致。小于6月龄组在急性期WBC值显着上升,在相关研究2中近50%病人WBC15109/L。PLT升高在第一周不明显,亦无降低,第二周PLT升高,有报道2在第三周是高峰,在本研究中因住院时间有限,未能表现出来。有CAL者PLT更高,可见PLT显着升高为CAL的危险因素之一7。KD合并腹泻,系肠粘膜小血管炎引起的肠功能紊乱所致,本组资料显示12月龄的两组腹泻发生率高于15岁组。各年龄组K

12、D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以男性为多。 据Tseng等报道,1岁以下年龄组KD冠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为35%左右,与本组资料一致。可能与两方面因素有关:婴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不能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导致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血管炎症反应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最终导致CAL的发生率增加;婴儿KD对IVIG敏感性较低,治疗效果欠佳,CAL发生率增加。由表5可见,小于6月龄组KD发热持续时间长于使用IVIG时间约2天,接近IVIG治疗无反应型KD的诊断标准:KD发病后10 d内,使用单剂IVIG 2 g/kg治疗,36 h后仍发热,且除外继发感染,并至少伴KD一项主要表现;体温

13、退后复升,并至少伴KD一项主要表现。据报道5,血沉升高及病初即有UCG异常者更易为IVIG治疗无反应型KD。IVIG治疗无反应型KD患儿的CAL发生率明显高于对IVIG治疗敏感的患儿6,因此,小于6月龄组KD使用IVIG后仍持续发热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减少CAL的发生。 目前,对于小年龄组KD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若严格按照典型KD的诊断标准,则可能漏诊部分KD,失去IVIG治疗的最佳时机,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最终可能发生CAL。由表5可见,小于6月龄组KD诊断时间晚于使用IVIG时间,诊断及使用IVIG时间晚于另两个年龄组,亦可证明小婴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常规抗感染治

14、疗无效,病程后期疑诊,使用IVIG后体温下降或有下降趋势,确诊KD。KD诸多临床症状中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和肛周脱屑为特征性表现,但指趾端脱皮出现较晚,一般在病程10 d以后出现,因而失去早期诊断的价值。本组资料,小于6月龄组KD肛周脱屑的发生率较高,说明肛周脱屑的出现有助于小于6月龄组KD的诊断,可以作为小于6月龄组KD早期诊断依据之一。卡疤红肿发生率较另2个年龄组高,亦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病程中WBC值较高,第二周内PLT值明显高于第一周,血沉、CRP值较高,也有提示作用。因为婴儿KD临床表现少,CAL发生率高,故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即使目前没有KD的临床特征,也应及早做心脏彩超检查,并定期复

15、查,可提高KD的早期诊断率。【参考文献】 1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Committee on Rheumatic Fever, Ende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Kawasaki disease J. Circulation, 2001, 103: 335336. 2Newburger JW, Takahashi M, Gerber MA, et a1. Diagnosis, tr

16、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a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Committe on Rheumatic Fever, Endocarditis and Kawasaki diseas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Young J. Circulation, 2004, 110: 27472771.3胡亚美, 江载芳, 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69

17、8705.4ALEXANDRA F, STANFORD T. Kawasaki Disease: Summary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06, 74: 11421148.5Sittiwangkul R, Pongprot Y, Silvilairat S, et al. Management and outcome of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resistant Kawasaki disease J. Singapore Med J, 2006, 47(9): 780784.6张 伟, 李 秋, 赵晓东, 等. 942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 324328.7Yanagawa H, Nakamura Y, Yashiro M, et al. Incidence survey of Kawasaki disease in 1997 and 1998 in Japan J. Pediatrics, 2001, 107(3): 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