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底阁镇中心小学三年整体发展规划19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底阁镇中心小学三年整体发展规划 ( )底阁镇中心小学 11月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底阁镇中心校位于底阁镇的中心地带,紧邻省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底阁中心小学,始建于1952年,1962年由村内迁至村北关公庙新校,并发展成为完全小学。1984年底阁镇党委、政府投资15万元再建新校,实现了“六配套”,被区教育局命名为底阁镇中心小学。1996年镇党委、政府又投资166万元在临徐公路东侧,新建了一座可容纳18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并按国家二类标准配备了各种教学仪器、图书和音体美器材,各功能教师齐全,使用情况正常。 ,在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
2、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多方面筹集资金新建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12月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合并了附近小学两所,学生近千人; 政府又投资15万元实施“三亮三改”工程,极大的改进了办学条件,并顺利经过了市区验收。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260人,教职工7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35人;市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5人,镇级骨干教师1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面积16588平方米,生均19.75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生均5.48平方米,图书达到1万余册,生均10册以上。是一
3、所镇办完全小学,服务于23个行政村,服务人口2万余人。各功能科室齐全,配备标准,达到省级规范化要求。有标准的环形煤渣跑道,标准的篮球场,高标准的乒乓球台。学校能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科学,落实到位。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工作高效,能以身作则。教师关系融洽,能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有奉献精神。业务能力好,涌现出一批市、区级教学能手,课改标兵。为更好地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动了其它老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管理严格,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违反纪律
4、的少了,文明有礼貌的学生多了。学生的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强了,能够说每位学生都是文明小使者,德育教育者。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今年为了迎接省规范化学校的验收,学校对校容校貌进行了全面改造,重新设计和增加了校园的绿化、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新建了环形跑道和各种运动场地,增添了新的运动设施。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配备了标准实验室和劳技室,能够说底阁中心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学生读书学习,运动,成长的理想乐园。二、存在问题与不足1.老师的业务水平还不平衡,部分教师发展慢,不能及时改变教学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主要表现在:老教师偏多,教学思想转变慢,青年教师经验不够丰富、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5、、对当前的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够。影响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首先改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2.学校品牌还没完全形成,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近三年要打出学校的品牌走进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3.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落实还需进一步到位,教师和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还有待增强。三、学校发展目标(一)三年的发展总目标 春季准备创立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花园式学校形成专家型,学习型教工队伍,培养能自主学习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好学校的品牌,争创一流社会家长满意的学校。1.三年内要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争取人人都有自己的课
6、题,人人都能成为镇级以上的教学骨干。2.根据本校的实际,把学校的品牌落到实处,形成自己的特色,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3.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春季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4.为了中心校的持续性发展,积极向政府提出议案:向东征地15亩现已落实。筹措资金十多万元为学校的各个班级和主要科室配备了空调,不但充实了内部设施、加强学校建设、改进办学条件,而且为创立省级规范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继续启动“名师强校工程”,着力培养一批名教师。力争培养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二)年度目标第一年发展目标( .01 .12)师资发展:1.制订教师发展规划和名师培养方案,进一步促
7、进教师的发展。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教师2.加强课题的研究,争取人人有课题,学校有大课题,本着学校的实际推出自己的特色,为培养名师打下基础。3.继续以 “人人是安全员,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为品牌,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让每位学生都能安全、全面的成长。 校园建设:1.完成征地和标准跑道的建设。2.建设花园式的学校。3.建设信息校园和标准微机室教育科研:1.课题实验为标准,推动学校课题改革实验向更细更深的方向发展。2.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种小课题的实践探索和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第二年发展目标( .01 .12)师资发展:1.积极为每位教师提供可行的条件,本年力争推出1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
8、市级骨干教师。2.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促进每位教师的发展,让每位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特色打造:1.将以“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德育者”为目标,强化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德育意识。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常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意识。树立德育是教育之首的教育,她是人才的首要条件,没有德育智育就无从谈起。2.安全和德育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校在搜寻身边的实例,编辑成册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同时把学校打造成安全,和谐,书香型校园。校园建设:完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绿化、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教育科研:1.根据学校实际,申报并
9、立项2个省级或国家级教科研课题。2.布置和设计实践性作业的研究。第三年发展目标( .01 .12)师资发展:让我们的老师都能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使我校名师的数量翻一倍本科达标率50%,各科都有专职教师。特色打造:1.创立市级名校2.完成“安全和德育校园”的建设工作校园建设:1.达到办公自动化标准,实施网上办公。2.建设成省级标准的中心小学教育科研:1.提高教科研工作层次,力争立项2个国家、省级课题并按期结题获奖。2.完成以上课题结题。3.总结学校三年来在素质教育及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及今后三年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四、发展思路:今后三年,我们将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让德育、安全教育与管理
10、等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不断改进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推动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管理: 工作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工会制度,让每位老师发挥主人翁的责任,全面发挥每个人的管理作用。 :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每个人的具体责任,管理做到人人参与。 :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积累经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总结出符合学校特色的管理模式。工作措施:1.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有不同的目标和责任,每学期末进一步完善学校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等管理干部的竞聘上岗制度,经过个人综合考核的量化,全面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更加突现管理“人
11、性化、民主化”。再次修改底阁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奖励制度条例(已出台)等,实行个人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实现“精细化”化管理。.校务公开进一步制度化,透明化,让人人都知道学校管理的细节,人人都是管理者。.管理进一步民主,一学期召开一次的教代会,让老师对学校各部门的制度和规定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表决,并每人都要提出一项或多项议案。对优秀的提案进行表扬和量化加分,确保学校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队伍建设:工作目标: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目标。 :建立名师培养制度,经过优质课评选定出具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根据这些老师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出区、市、省级教师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
12、的目标,进行重点指导,并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确保培养一个成功一个,完成学校的既定目标。 :形成一套完整的名师培养制度和方法。培养出了名师就会有明学生。成为明校就不成问题了。工作措施:.干部队伍建设:(1)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她们的工作效率。 (2)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年轻的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吸收进来,充实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全员培训,根据不同情况把每位教师分期分批派出去培训、听课或研讨。并及时写出学习体会和心得。在教师会上交流。确保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2)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
13、教育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力争使我校教师多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业务一流,成绩一流。(3)实行名师培养制度,让更多地中青年教师成为骨干。(4)实行教师聘任制度,一年一聘,实行岗位评估,优者奖,查者下的激励机制。德育工作:工作目标: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重点,以课堂为主要场所,各种集体活动为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德育教育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让每位家长改变智育为首的思想,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好的智育也不会有好的作为。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础。同时
14、研究开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让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任何时候任何课堂都要渗透德育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每位老师要有一项德育教育课题。 :继续抓好校园美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队校进一步规范化。完成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措施:1.坚持德育为首,人人育德,各学科渗透,实行家校联系和学生帮教制度。2.以各种活动的开展为途径,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3.建立强有力的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定期定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并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4.加强德育教
15、育,着力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她们就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5.加强对留守儿童、孤儿和单身家庭学生的关心和了解,从而对她们进行适时思想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洒向校园的各个角落,洒向每个学生的心里。6.加强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工作: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教师业务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力争三年内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全区前列水平。 :制定完善教学常规细则、学业成绩评价等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经过周查、月查,下月简报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反馈,对业务上的一些盲点和误区进行研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形成自
16、己的品牌。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全区前列水平。主要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很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和课堂教学。制定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教研组活动常规等涉及教师教学行为的制度,加强学习机制,坚持年级集体备课制度和磨课制度。作业实行审批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领导要深入指导教学教研工作。2.加强听课活动和课堂教研,各科分成低中高三个小组,按照教导处的统一安排进行听评课,并写出教学反思。学期末进行总结,好的经验进行交流,好的反思编写成论文集,在校内交流。争取在三年内各科能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品牌。3.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学困生的帮扶问题,我们以导师
17、制为手段把每个学困生分给代课教师,从思想、纪律、学习等方面进行全面辅导。达到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4.认真开展好综合实践课,布置好实践性作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经过动手操作、参与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5.加强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 。开展“推门听课”和“磨课”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备课、作业、听课纪录、业务学习笔记,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整改。 6.注重身边优秀教师这一资源,从分发挥她们的榜样作用,定期开展观摩课活动和研讨活动。并实行结对子制度,让每位老师都能快速成长。科研工作:工作目标:教科研是我校教学工作的理论指导,科研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地积极性
18、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教师由学习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也有力促进了课堂教学。 :以“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德育者”为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目标和任务,让每位教师和学生如何做、做什么。人人清楚安全的重要性和德育的重要性。创造出一支新型的教师管理队伍和新的教学模式。 :以个人的小课题为立足点,进一步探索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新途径。 :每位老师都能成为科研型教师。具体措施:1.加强课题管理,做好学校各级课题的管理工作,保证学校课题组每年至少要有1项区级及以上课题立项,做好校级教研组课题的申报管理工作。2.建立“说课”制度。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经过教师之间的共同探讨,转变教育观念,反思教学方法;引导教
19、师关注自己身边的事例,学会整理形成案例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3.建立研究制度。在以校为本的科研活动中,每个教研组都承担来自于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将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教师身上,在组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积极动笔,撰写论文,确保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课程建设:工作目标:根据课程设置方案,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特色。具体措施:1. 提高国家课程的实施水平。开全、开好各科课程。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狠抓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质量,经过教学质量检测分析,修正调整教学,提高教学
20、质量。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建设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继续完善“安全和德育教育”的校本课程,提出安全第一,德育为首二者并举的目标。是我校成为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3.重视活动课程开发。加强德育实践课程的研究,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选取社会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主题,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建立活动基地,形成活动计划,积累指导经验,探究评价方法。学校活动课程化。完善学校艺术节、体育周、科技节等主题活动,开展英语节活动,促进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学科活动的综合化、活动化。办学特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建设渐显特色。积极
21、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学校工作目标,开展好德育为首,安全第一的教育。学校文化:工作目标:经过三年努力,努力创立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逐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营造安全、和谐、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工作措施: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个性化,建设好文化长廊,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成感到学校处处是教育。2.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在建立健全学校各项章程基础上,完成学校制度建设,确立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的思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3.以各种激励方法为手段,以教师基本职责为要求,以健康的心理状
22、态为保障,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来深化教师文化,培养建设一支敬业、爱生、合作、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4.规范、丰富和创新少先队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学校网站等阵地的宣传育人作用,进一步办好读书节、科技节,激活学生文化活动蓬勃开展。5.加强学校艺术特色文化建设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品味和层次。6.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设计校徽、校旗、制作校歌和班徽、班歌。教育质量:工作目标: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不能以单一的成绩来评价教师和学生,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
23、科研促教,三年内,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大的提高。具体措施:1.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真,更新观念。2.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及教研组长座谈会,及时听取意见,反馈信息。同时,每学期,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至少一次评教评学活动,及时发现学校及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改进。3.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让教师外出取经,加强交流,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教
24、研组有活动计划、记录、总结,学校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各种教研教改活动,注重对教研教改成果和教学经验进行专题总结,并推广应用。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充分发展她们的潜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健康愉悦地发展。5.加强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一年级夯实基础。另外是六年级的提高教育,视六年级是学校窗口,要狠抓毕业班的思想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后进生的转化和辅导,教师要付出爱心,尖子生要给予强化引导,使她们长有所长,力争整体水平飞速提升。6.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
25、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带头人。7.建立健全体卫工作规章制度和学生健康档案,体育课和活动开课率达100%,抓好“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学生身体素质达到规定标准。强化全体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年近视发病率低于0.5%。体育工作要有年工作、学期、单元计划,有教案、有考核记载。定期给学生体检。8.经过艺术课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多渠道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的情趣。 并能掌握两门技艺。办学条件:工作目标:明确学校整体长远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方向。1.学校向东征地15 亩(已完成)2.完
26、成高标准的环形跑道,甘寺、晁村两个教学点的教学楼建设。3.实施网上办公,人手一机。4.添置各种现代化电气设备的装备,增大校园绿化面积,形成一个设备比较先进、功能比较齐全的美丽的现代化新校园。工作措施:1.参谋协调,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积极做好各级领导的和工作。2.开源节流,积极依法筹集资金。3.群策群力,合理布局学校每一块土地和科室。五、保障体系。1.班子建设: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努力形成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勇于开拓,奉公廉洁,公平公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内部管理: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思想,充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学校各项制度,细
27、化各部门岗位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评价制度,使之成为指导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准则。3.民主监督:每年至少召开教代会12次,研讨学校工作和重大决策,评议学校干部工作情况。每学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广泛征求办学建议。加大校务公开力度,接受全体教职员工监督。4.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根据上级的评价、考核的精神,建立符合本校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1)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学生质量评价的多元化: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人性化。(2)教师工作的考核体系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符合本校特点的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以保证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