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范文.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458346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2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 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 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 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6小时)内危及病人生命。分类如下: (一)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脑损伤。   (二)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各种昏迷。 (三)妇产科绿色通道: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四)其它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 (一)院前急救 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询问病员数量及病情,如为成批病人,马上报告急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力量不足时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病员抢救预案。 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3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予现场急救,必要时转总医院院内处理。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 1.急诊科与“120”患者转接流程: 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准备→双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处理情况、当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2.如为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同时上报医务部(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3.接诊科室遇成批患者时,应立即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主管院长,动员全院力量抢救,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医院指挥和安排。 4.急诊科处理患者 (1)接诊护士负责5分钟内完成患者体位摆放、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急诊抢救病历。 (2)接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下达抢救医嘱、会诊医嘱、检查医嘱、手术医嘱等。抢救患者生命时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3)必要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到急诊科急会诊(接电话后院内10分钟、院外20分钟内赶到急诊科)。 (三)急诊绿色通道与病房、基层医疗机构转接流程 1.复合伤患者,接诊医师应汇报急诊科主任,按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顺序收治到相关专科,如有异议,由急诊科主任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后决定收治科室,收住困难时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协调解决。 2.经急诊科急救处理后收入院困难,医院协调仍无法处理时,仍需收入院治疗的患者,或应患者本人要求转其它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时,转接流程:急诊科电话联系其它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告知病情,交待需准备事项→携带必要物品,将患者送到基层医疗机构→双方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当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四、急诊绿色通道相关科室职责、配合流程 (一)急诊科 1.与滨州市“120”、各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医院联系患者接诊、转诊事宜。 2.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分诊、接诊。 3.急诊科主任负责启动急诊绿色通道。 4.指导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急诊付费相关手续。 5.患者初步急救处理,完善必要检查项目。 6.通知相关专科医师急会诊。 7.必要时汇报科主任、总值班。 8.组织拟定诊疗方案并实施,决定患者下一步去向。 9.通知住院收费处、药房、相关医技科室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服务。 10.组织做好医患沟通,保持相关记录。 11.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12.做好接诊登记,完善医疗文书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 1.负责急会诊及气管插管等专科处理。 2.执行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出、转入标准,与急诊科、手术室、各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3.患者收住重症医学科时,除做好患者生命支持治疗外,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落实会诊医嘱。 4.其它日常诊疗、医患沟通工作。 (三)手术室 1.安排患者急诊手术,保障麻醉安全。 2.与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各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四)导管室 1.保持急诊介入24小时畅通。 2.应邀急会诊,做出专科意见。 3.与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临床各相关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4.配合完成急诊心、脑血管介入诊疗,保障患者安全。 (五)各相关临床科室 1.接急会诊电话后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急诊科急会诊。 2.提出本专业内检查、诊断、治疗建议,做好专科处理,提出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建议并实施。 3.患者收住本科室时,如有其它专业疾病,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处理或转科治疗。 4.按照专科专治及首诊负责原则,负责非本科患者的查房、提出诊疗意见或手术等,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5.应所在科室邀请,前往会诊。 (六)各相关医技科室 1.实行24小时服务。 2.为绿色通道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 3.与临床保持有效沟通。 (七)药房 1.实行24小时服务。 2.为绿色通道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 3.与临床保持有效沟通。 (八)住院收费处 1.实行24小时服务。 2.为绿色通道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 3.与临床保持有效沟通。 4.抢救结束后与临床科室沟通,为患者补办住院手续。 五、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急诊科实行24小时接诊,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人员要严格把握急诊绿色通道适应症。 (二)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实行病情分级管理。依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1级为濒危病人、2级为危重病人、3级为急症病人、4级为非急症病人。 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它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理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级:急症病人 病人当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当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三)启动绿色通道后,超出执业范围、权限或个人能力所限时,要严格请专科会诊,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四)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 1.急诊科接诊人员遇大批量病员等处理困难需医院协调时,应逐级汇报至急诊科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主管院领导。 2.急危重症患者及重点病种患者实行急会诊、优先收入院抢救。各相关专业人员接急诊科急会诊通知后,要求院内10分钟内到场、院外20分钟内到场;夜班要求专业二线班,必要时同时通知相关专科科主任、首席医师到场参加抢救。急诊科对于需要紧急入院治疗患者,及时办理相关入院手续,接急诊科绿色通道通知后,住院收费处应优先办理入院手续,相关科室优先收治,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抢救。 3.所有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患者来不及办理相关手续时,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制度。 4.抢救涉及的住院收费处、药房、医技科室、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需全力配合,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诿患者。各相关医技科室要给予优先检查、优先报告检查结果。 5.手术室接急诊科手术通知后,要求在10分钟内做好手术接诊准备。 6.工伤患者或急危重症患者术后常规送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接手术室通知后10分钟内做好接诊准备。 7.抢救结束后患者所在科室负责协助补办住院手续。 (五)紧急抢救患者生命但患方无法履行患者知情同意手续时,接诊医师应汇报医务部处理。 (六) 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七)急诊科要认真登记绿色通道患者接诊情况。 (八)急诊高危患者(符合住院指征的外伤性脑血肿、外伤性腹腔内出血、开放性骨关节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要小于60分钟。 附件:1.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2.创伤急救服务流程与规范 3.急性心肌梗死服务流程与规范 4.急性左心衰竭服务流程与规范 5.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6.急性颅脑损伤服务流程 7.急性呼吸衰竭服务流程 8.“三无”患者及特殊情况患者急诊处理程序 附件1: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接诊医师接诊、初步筛查急诊患者 重点病种患者 非重点病种患者 启动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科常规抢救 立即予以抢救及必要的检查 通知相关专业医务人员会诊 拟定诊疗方案 必要时急诊手术/介入 收专科病房治疗 术后收监护病房观察 病情稳定后转普通病房 说明:重点病种指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附件2: 创伤急救服务流程与规范 一、急诊医师接诊患者后1-3分钟内按“ABBCS”查体法(气道、呼吸、出血、循环、神志)查体。必要时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创伤急救、开放液体通道等。 二、问诊患者病情,包括“AMPLE”法则。 三、5分钟内完成“CRASHPLAN”查体。 四、依据创伤指数评估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如下: 分值 项目 1 3 5 6 受伤部位 四肢 背 胸或腹 头,颈 伤类 切割伤或挫伤 刺伤 钝挫伤 弹道伤 循环状态 正常 血压<100 mmHg 脉搏100--140次/分 血压<60mmHg 脉搏>140次分 血压测不到 呼吸状态 胸痛 呼吸困难 发绀 呼吸停止 意识 倦睡 嗜睡 浅昏迷 深昏迷 严格重度分类标准: (一)轻伤,总分<9分,绝大多数仅需门诊治疗; (二)中度伤,10--16分,需入院观察: (三)危重伤,17--20分,需住院治疗,但死亡率低; (四)危重伤,21--29分,绝大多数(80%)一周内死亡。 五、按照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救伤的救治原则制定抢救方案。 六、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及术前准备,做好医患沟通并签字,通知麻醉科做好手术准备。从决定手术至到患者送至手术室时间不超过30分钟。 七、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病历抢救记录。 多发伤(复合伤)抢救流程 受伤现场及急诊科 伤员 进行快速、全面初步病情评估 呼吸心跳骤停者行CPR,神志昏迷 者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生命体征 排除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现象 初步控制窒息、休克、大出血后进一步评估 特殊检查:X线、超声、腹腔镜、CT、MRI、腹腔穿刺等 病史采集:受伤时间、方式、撞击部位、落地位置、处理经过、上止血带时间、有无昏迷史 体格检查:按“CRASHPLAN”原则指导体检(心脏-呼吸-腹部-脊柱-头部-骨盆-四肢-动脉神经) 实验室检查:血型、交叉配血、血气分析、血生化、血常规,多次复查,评估出血情况 多发伤再评估:动态观察,发现隐蔽的深部损伤、继发性损伤、并发症如十二指肠破裂、胰腺损伤、隐性出血、继发颅内、胸内、腹腔内出血等 初期抢救VIPCO程序 C.控制出血:一压二捏三上钳四吻合(修补),二捏后迅速输血补液抗休克,再行进一步治疗 O.确定性手术治疗 V.通气:给氧、清除气道异物、纠正舌后坠、经鼻或口气管插管、环甲膜切开、气管切开插管 P.心肺脑复苏: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CPR、必要时开胸行胸内心脏按压 I.输血补液抗休克:建立静脉通道、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碱性药物 其它损伤: 对症处理 颅脑损伤: 开放性颅脑损伤,颅骨凹陷性骨折,颅内血肿,脑疝等明确需要手术治疗的,尽早手术 不需要或不适应手术治疗的,行保守治疗 胸部损伤: 连枷胸,反常呼吸者:棉垫加压固定;呼吸机正压通气行气道内固定;肋骨牵引外固定 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引出1000-1500ml以上者或引流3小时内,引流速度在200ml/h以上者_ 心脏损伤:及时修补 腹部损伤: 诊断明确,及时行剖腹探查 动态观察,做两手准备 四肢、骨盆、脊柱损伤: 四肢开放性骨折:充分复苏,尽早清创,一期切开内固定术 闭合性骨折:外固定,病情稳定后再进一步处理 骨盆骨折:单纯性一般卧床处理;合并血管神经、盆腔内脏器损伤,及时手术治疗 脊柱骨折:单纯性卧床休息,骨折不稳定,移位或合并脊髓损伤时,尽早行椎板减压,脊髓探查、内固定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