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一水 利 水电 施 工 2 0 1 0 第6 期 总 第1 2 3 期 乌金 峡水 电站厂房 混凝 土施 工期 温 度 仿真计算 与原型监测 李 磊 李 婷 唐 峰 陈光荣/ ( 中国 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 公司) 相对于混凝土大坝而言,水 电站厂房结构复杂,其 温控计算工作量较大。目前水电站厂房 的温控计算方法 有二维有限元法 和三 维有 限元 法 。在 利用 三维 有 限元 法 计算时 ,由于厂房 结构 的 复杂性 ,三 维有 限元 温度 应力 仿真程序 R C T S模拟厂房结构及其施工过程存在一定的 困难,故采用 An s y s 软件与三维仿真程序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厂房温控计算。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该方法对乌金 峡厂房混凝土温度进行仿真计算 ,并且将计算结果与部 分时段的实测温度进行 了对 比分析 。 1 工程概况 乌金峡水电站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境内,黄河 干流乌金 峡 峡 谷 出 口段 ,坝 址 距 白银 市 3 0 k in。为黄 河 龙一青段规划的第 2 1 个梯级 电站 ,为黄河 甘肃兰 靖 ( 兰 州一 靖远)段 三级开发 的最 后一 个梯 级 。乌金 峡 水 电站 工程 以发 电为主 ,水 电站 为河 床 式 ,安装 四台贯 流式 水 轮发 电机 组 厂房 。枢 纽 主要 建 筑物 由左 岸 三孑 L 泄 洪 闸 、 左岸 挡水 坝段 工程 、河床 式 电站 厂房 、右 岸 挡水 坝段 工 程、开关站和中控楼等建筑物组成。工程规模属 Ⅲ等中 型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为 3级。 本文研究对 象为 2号 机组 坝 段 ,该 坝段顺 水 流方 向 长 7 1 . 4 m,垂直 水流 方 向长 2 5 . 8 m。机 组 坝段 基 底高 程 1 3 8 5 . 0 0 m,坝顶高 程 1 4 3 8 . 5 0 m。不 同强度 等级 的混凝 土 分 区 情 况 :① 高 程 1 3 8 5 . 0~ 1 3 9 1 . 0 m 为 C1 5 F 5 0 W4 ; ②高程 1 3 9 1 . O ~1 4 3 8 . 5 m为 C 2 0 F 1 0 0 W4 ;③宽缝、排沙 孔为 C 3 O F 2 O O W4 。 2 仿真计算基本 资料 进行混凝土仿真计算的基本资料包括:气温资料、蓄水 计划、水温资料、混凝土和基岩的热学参数、绝热温升。 2 . 1 气温资料 本工程气温 资料有 2 0 0 7年 1月~ 2 0 0 8年 1 2月旬平 均 气温 ,以及多年平均气温 ,见表 1 ~表 3 。 2 . 2 蓄水计划 乌金峡水电站工程蓄水计划见表 4 、表 5 。 表 1 2 0 0 7 年实 测 气 温 ( ℃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全年 逐 月 一O . 9 4 . 8 3 . 6 1 3 . 3 2 2 . O 2 3 . O 2 O . 8 2 5 . 8 1 9 . 0 1 6 . 3 1 5 . O 7 . 7 6 1 4 . 2 上旬 一O . 7 5 . 7 9 . 7 2 1 . 8 2 2 . O 2 3 . 6 2 8 . 2 2 5 . 8 2 3 . 4 1 O . 4 1 3 . 6 4 . 6 1 5 . 7 中旬 一3 . 3 7 . 3 1 1 _ 3 1 4 . 0 2 4 . O 2 3 . 9 2 5 . 4 2 3 . 9 2 2 . 9 1 8 . 8 1 5 . 3 5 . 3 1 5 . 7 下旬 一O . 2 6 . O 1 2 . 5 2 3 . 1 2 6 . 8 2 4 . 7 2 2 . 9 2 O . 9 1 8 . 8 1 0 . 0 1 3 . 2 3 . 7 1 5 . 2 2 8 法算 剃删榄 割研 ; , ) 行审 和 姒 褂 黻 黻 雌 射 硼 锻 栅 一 一 混凝土工程 表 2 2 0 0 8 年 实 测 气 温 (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 O 1 1 1 2 全 年 逐月 一5 . 2 — —1 0 . 1 9 . 6 4 . 0 2 3 . 2 1 9 . 1 2 3 . 4 2 0 . 0 1 7 . 8 1 4 . O 1 4 . 1 4 . 5 1 1 . 2 上旬 5 . 2 — 1 O . 2 9 . O 3 . 9 2 3 . O 1 8 . 9 2 3 . 2 1 9 . 8 1 6 . 5 1 4 . 4 1 4 . 0 1 . 6 1 0 . 7 中旬 一9 . 7 — — 1 0 . 2 8 . 9 5 . 6 2 3 . 2 1 8 . 2 2 2 . 7 2 0 . 0 1 6 . 1 1 2 . 9 5 . 3 —1 . 5 9 . 3 下旬 一5 . O 一9 . 8 9 . 4 4 . 2 2 3 . 1 1 8 . 5 2 3 . 0 2 O . 1 1 3 . 9 9 . 3 2 . 9 —3 . 6 8 . 8 表 3 多 年 月 平 均 气 温 ( ℃) 月 份 l 1 I 2 l 3 I 4 I 5 l 6 { 7 I 8 l 9 1 0 I 1 1 l 1 2 温 度 f 5 . 3 I 1 . 0} 5 . 4 f 1 2 . 2 } l 7 f 2 0 . 4 f 2 2 . 4 f 2 1 . 2 f 1 6 . 3 9 . 8 f 2 . 5 f 9 表 4 乌金峡 水电站上游蓄水信息 蓄水水 顺序 时间 计算时间 位( m) 1 2 0 0 8 年 1 O月 2 7日 8: O 0 2 0 0 8 年 1 O月 2 7 E l 1 0: O 0 1 4 3 0 2 2 0 0 8 年 1 0月 2 7日 1 0: O 0 2 0 0 8年 1 O 月 2 7日 1 2: O 0 1 4 3 2 3 2 0 0 8年 1 O月 2 7日 1 2: O 0 2 0 0 8年 1 O月 2 9日 1 2:O 0 1 4 3 6 表 5 乌金峡水 电站下游蓄水信息 蓄水水 顺序 时间 计算时间 位( m) l 2 0 0 8年 l O月 2 4日 8:O 0 2 0 0 8年 l O月 2 9日 O 0: O 0 l 4 2 3 2 . 3 水温资料 本工程 2 0 0 8 年 1 O月 蓄水 ,至 2 0 0 9年 2月有 5个 月 的水温实测值见表 6 。 表 6 乌金峡水 电站水库水温 实测值 ( ℃) \ \月份 2 0 0 8正 2 0 0 8拒 2 0 0 8正 2 0 0 9矩 2 0 0 9拄 \ 水 深 ( 1 0 月 1 1 月 1 2 月 1月 2月 1 0 . 0 2 1 . 7 5 1 2 . 1 5 6 . 4 5 3 . 3 5 4 . 7 5 2 O . O 1 7 . 8 5 l 2 . O 5 6 . 2 5 3 . 3 0 3 . 7 0 3 O . O 2 O . O 0 1 2 . 1 O 6 . 3 0 3 . 1 5 3 . 8 5 4 0 . 0 1 5 . 3 5 1 2 . O 0 3 . O 5 2 . 1 0 3 . 7 5 5 0 . 0 1 2 . 5 5 1 3 . 3 5 8 . 8 5 5 . 1 5 3 . 9 5 计算中 2 0 0 8年 1 O 月 至次 年 2月 的水温采 用实测值 , 由于缺少 3 ~9 月间的实测水温资料,故采用水库坝前水 温公式拟合 ,拟合公式为 : 丁w( ,r )一 1 6 . 1 6 7 。 。 ’ 。 + 1 2 . 8 0 0 e - 。 r月份 ; T w ( .y ,f ) —— 水深 处在 r月份 的水 温 , ℃ 。 2 . 4 混凝土热学参数 计 算采用的混凝 土热学参数见表 7 。 表 7 混凝土热 学参数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 1 5 F 5 O W4 C 2 O F 1 0 0 W4 C 3 0 F 2 0 0 W4 导热系数 E k J / ( m h ℃) ] 8 . 1 9 6 8 . 7 6 6 8 . 4 0 7 导温系数 ( mz / h ) 0 . 0 0 3 8 0 9 0 . 0 0 3 9 6 8 0 . 0 0 3 8 5 5 比热 [ k J / ( k g ℃) ] 0 . 9 2 2 2 0 . 9 3 0 2 0 . 9 1 2 8 放热系数 E k J / ( m h ℃) ] 6 2 . 8 6 2 . 8 6 2 . 8 2 . 5 混凝土绝热温升 计算采用的混凝土绝热温升值参数见表 8 。 表 8 混凝土绝热温升值 ( ℃ ) 各龄期数值 混凝土等级 最终 l d 3 d 5 d 7 d 1 4 d 2 1 d 绝 热 温升 C1 5 F5 0 W4 ( 四级配 ) 1 . 5 6 1 1 . 6 3 1 4 . 4 7 1 5 . 8 7 1 7 . 3 6 1 8 . 01 1 8 . 5 1 C 2 0 F 1 0 0 W4 ( 三 级配 ) 2 . 3 4 1 2 . 3 O 1 5 . 1 6 1 6 . 9 6 1 9 . 6 7 2 0 . 5 4 2 O . 7 3 C 3 0 F 2 0 0 W4 ( --级 配) 1 . 4 2 3 0 . 1 4 3 6 . 5 4 3 9 . 1 0 4 2 . 9 9 4 5 . 0 1 4 6 . 3 5 根据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值进行 了拟合,得出不同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绝热温升表达式分别为: C1 5 F S O W4 ( 四 级 配 ):T( r ) = 1 8 . 5 1 r / ( 1 . 3 +r ) C 2 0 F I O O W4( 三级配 ) :T( r ) 一2 O . 7 3 r / ( 1 . 4 +r ) C3 0 F 2 0 0 W 4 ( 二 级 配 ) :T( r ) ---- 4 6 . 3 5 r / ( 1 . 3 5 + r ) X c o s[ 詈 ( r 一 7 . 0 3 一 o . o o 8 ) ] 式 中广 混 凝 土 龄 期 。 式中y - 水深,m; 2 . 6 混凝 土 浇筑温 度( 见表 9 ) 表 9 混 凝 土 浇 筑 温 度 时间 浇筑温度 C C) 时间 浇筑温度 ( ℃) 时间 浇筑温度 ( ℃) 时间 浇筑温度 ( ℃) 2 0 0 7—— 7— — 1 5 2 1 . O O 2 0 0 7— — 9— — 1 9 1 8 . 3 2 0 0 7—1 1—2 1 1 1 . O 2 0 0 8— — 3—- 6 1 2 . O 2 0 0 7—7—2 O Z 3 . 0 0 2 0 0 7—1 O一6 1 7 . 5 2 0 0 7—1 1 一Z 6 1 2 . 0 2 0 0 8—3—1 7 1 Z . 8 2 0 0 7—— 7— — 2 4 2 3 . 0 0 2 0 0 7—1 O一1 1 1 6 . 4 2 0 0 7—1 2—4 1 2 . 6 2 0 0 8—3—2 9 1 2 . 5 2 0 0 7—7—2 5 2 3 . O O 2 0 0 7— — 1 0— — 1 8 l 6 . 5 2 0 0 7一l 2—1 6 1 2 . 8 2 0 0 8—3—3 0 1 3 . 5 2 0 0 7—8—1 1 6 . 7 O 2 0 0 7—1 o一2 2 1 4 . 7 2 0 0 7——l 2— — 1 8 1 2 . 7 2 0 0 8—4—1 3 1 2 . 8 2 0 0 7—8—9 1 7 . 2 2 0 0 7—1 0—3 O 1 4 . O 2 0 0 7—1 2—2 O 1 4 . 3 2 0 0 8—4—1 7 1 3 . 3 2 0 0 7—8—2 3 1 6 . 5 2 0 0 7— — 1 1— — 1 1 2 . 5 2 0 0 8—— 1— — 6 1 4 . 9 2 o o 8—4—2 5 1 4 . O 2 0 0 7—9—2 1 4 . 8 2 0 0 7—— 1 1— — 4 1 2 . 1 2 0 0 8——1 — — 1 4 1 4 . 5 2 0 0 8—5—1 O 1 5 . O 2 0 0 7—9—8 1 3 . 8 2 0 0 7— — 1 1— - 1 2 1 1 . 8 2 0 0 8—1—1 4 1 4 . 2 2 0 0 8—5—2 O 1 5 . 5 2 0 0 7—9—1 2 1 5 . 5 2 0 0 7— — 1 1— — 1 5 1 O . 5 2 0 0 8—2—2 5 1 3 . 5 2 0 0 8—6—2 2 2 O . O 2 9 鬻 水 利 水 电 施 工 2 0 1 0 第6 期 总 第1 2 3 期 3 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 3 . 1 计算方法 本文 采用 大 型通 用 有 限 元 软 件 An s y s 建 立 厂 房 坝 段的计算模型 ,通过控制单元节点信息模拟施工过程, 将单元节点信息导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场与应力 场 的计算 程 序 R C T S的前 处 理 中 ,进行 温 度 场 的 仿 真 计算 。 由于在实际施工 过程 中 ,保温 材料 的覆盖 时 间和覆 盖位置没有具体详 细 的规定 ,所 以本 文计算 时 ,假 定两 种方案进行分析 :方案 1 ,施工 期 内每 年 1 2月 ~次 年 2 月 ,对所 有外露 面覆盖 2 mm彩条布以及 2 c m 聚乙烯 ;方 案 2 ,不覆盖任何保温材料 。 3 . 2 计算模型 ( 1 ) 计算模 型在坝基深度方 向取 4 9 m,上 、下游方向 各取 5 0 m。整体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机组坝段底上游面 左岸处 。坝轴线指 向右岸 为 z轴 正向 ,下游方 向为 Y轴 正向,铅直 向上为 轴正向 。计算模 型见 图 1 。 图 1 2 号机组坝段 计算模 型 ( 2 )温度场计算中边界条件选取。地基底面和 4个 侧面 以及机组 的 横缝 面 为绝热边界 。坝段 在水位 以上为 固一气边 界 ,水位 以下为 固~ 水边 界 。固一气边 界按 第 三类 边 界 条 件 处 理 ,固水 边 界 按 第 一 类 边 界 条 件 处 珲 4 温度计算结果分析 4 . 1 监 测点与 计算 节点 选取 2号坝段 中埋设 的 7个 温度 监测 点为 对象 ,进 行计算分析 。为 了准确地 对 比实测值 与仿 真计算 值 ,需 要将实测点的位置 加 以明确 ,而某 些实 际观测 点并 不是 模型节点 ,为 了进 行 比较选取 了距 观测点 最近 的节点 进 行计算 。实际监测 点 的坐标 位置 、对应 模型 坐标 、计 算 节点编号见表 1 O 。 4 . 2 仿真计算成果与实测温度值 4 2 . 1 方案 1 仿 真计算成 果及分析 2 号机组段坝段仿真计算 时段从 2 0 0 7年 月 中旬 计 算至 2 0 0 8年 1 2月 中旬 ,按照该 方案进 行 的温度仿真计 算值 与实测温度值过程线如 图 2 ~图 8 所示 。 乌金峡大坝混 凝土 为常 态混凝 土 ,主要在低 温季 节 施工 ,采取分块浇 筑 的方式 施工 间歇 时间较 长 ,而 7个 计算节点分布于贯流式机组流道周围的混凝土内,距流 道表面距 离近,易受外界气 温的影响,由图 2 ~ 图 8 可知 : ( 1 )多数测 点的仿真温度计算值与实测混凝土温度的 发展规律基本一 致 ,前期 温升 较快 ,一 般在 3 ~ 5 d温度 升至最高值,最高温度在 2 5 ~3 5 ℃之间。 ( 2 )仿 真混凝 土温度计算 成果反 映 ,在 2 0 0 8年 2月 出现温度 的最低点 ,分 析 同期 气温 资料 ( 见 图 9 ) ,可 以 看出 2 0 0 8 年 2 月气温达到最低 值 ,整个 实测 气温过程 中 时常发生波动 ,与仿真计算成果有密切的关系。 表 1 0 监 测点位置及计算节点编号对应表 埋 设位 置 对 应模 型坐标 仪器设计编号 计算节点编号 左右桩号 上下桩号 高程 ( m) X y Z $ 3 0 2 一 C A一1 坝 右 O +0 8 3 . 0 0 坝下 O +0 1 4 . 0 0 1 4 1 0 . 0 0 i . 4 0 1 3 . O O 1 4 1 0 . 0 0 3 5 8 0 6 $ 3 0 3 — — C A— — 1 坝 右 O +0 9 0 . 6 0 坝下 0 +0 l 4 . 0 0 1 4 O 1 . 5 0 9 . 5 5 1 3 . O O 1 4 0 1 . 5 O 2 9 4 0 2 $ 3 0 2 一C C一1 坝 右 O +0 8 3 . 0 0 坝下 0 +0 3 9 . 0 0 1 4 1 O . O O 1 . 4 0 4 0 . 5 0 1 4 1 O . 0 0 3 7 5 5 1 $ 3 0 4一 C C一1 坝右 0 +0 9 8 . 2 0 坝下 0 +0 3 9 . 0 0 1 4 1 0 . 0 0 1 8 . 1 O 4 0 . 5 0 1 4 1 O . O O 3 7 5 6 5 $ 3 0 2 — — C D— — 1 坝右 0 +0 8 3 . 0 0 坝下 0 +0 6 5 . 0 0 1 4 1 0 . 0 0 1 . 4 0 6 5 . 3 O 1 4 1 0 . 0 0 3 6 6 5 4 $ 3 0 3 一C D一1 坝右 0 +0 9 0 . 6 0 坝下 0 4 - 0 6 5 . 0 0 1 4 O 1 . 5 0 9 . 5 5 6 5 . 3 0 1 4 0 1 . 5 0 3 1 4 3 4 $ 3 0 4 一C D一1 坝右 O +0 9 8 . 2 0 坝下 O +0 6 5 . 0 0 1 4 1 O . O 0 1 8 . 1 O 6 5 . 3 O 1 4 1 O . O O 3 6 6 1 0 3 0 A— — = —— ]_ ~ ⋯ 秘 v-~ 时间( 年一 月一日) 图 2 2 9 4 0 2 测点 温度仿真计算值及 实测值过程线 A _ . _ 立 涮 — I 一 甏 一一⋯。 ◆ ’ \ —_ 崤 嚼 离 豳 囊 舞 l _ .二 瞻 鞫 奄 - \ . 一 : / ’ 一 — \, . r ’ 时间( 年一 月一 日) 图 3 3 1 4 3 4测点温度仿 真计 算值及 实测值过程 线 3—2 8 3 —28 墨 一 : ⋯ l ● V 20 0 卜 8 —6 2 007 一l 1 —1 4 2 008 -2 -22 2 008 -6 一l 20 08 -9-9 2 008 -1 2 —1 8 2 009 -3 -2 8 时间( 年一 月一日) 图 4 3 5 8 0 6 测点温度仿真计算值及 实测值 过程线 ▲ A : —— !il 1 i 一 鬈 . 一 . . 2 0 0 7 - 8 — 6 2 0 0 7 - 1 1 —1 4 2 0 0 8 — 2 — 2 2 2 0 0 8 — 6 — 1 2 0 0 8 - 9- 9 2 0 0 8 —1 2 —1 8 2 0 0 9 — 3 —2 8 时间( 年一 月一 日) 图 5 3 6 6 1 0测 点温度仿真计算值与 实测值过程线 混凝 土工程 一 £ 一 如 加 m 5 0 一 u 0 赠 如 加 O 一 u 。 赡 水利水 电施 工2 0 1 0 第 6期总第 1 2 3期 3 2 3 0 2 5 2 O 2 { 醚 l 5 赠 l O 5 0 { B I —一 _ ~ [ILllL 厂 I I ● ] = : = \ 、 V 2 O O 7 — 8 — 6 2 0 0 7 — 1 1 —1 4 2 0 0 8 — 2 — 2 2 2 0 0 8 — 6 _1 2 0 0 8 一 9 2 0 0 8 —1 2 — 1 8 2 0 0 3 - 2 8 时间( 年~ 月一日 ) 图 6 3 6 6 5 4测点温度仿真计算值 与实测值过程线 ▲ A I l 、 一 q : l_、 \^ 20 07 —8 —6 2 00 7 -1 1 —1 4 30 25 20 1 5 l 0 5 0 20 08 -2 -22 20 08 -6 -1 2 00 8 -9—9 20 08 -l 2 —1 8 2 0 09 -3 - 28 时间( 年一 月一 日) 图 7 3 7 5 5 1测点温度仿真计算值 与实测值过程线 A ^ , jI 『 \ 、 I\: l \ 薹 . 一 . . 2 0 0 7 -8 6 2 0 0 7 - 1 1 -1 4 3 5 3 O 2 5 2 0 1 5 1 0 5 0 — 5 1 0 2 0 0 8 - 2 - 2 2 2 0 0 8 - 1 2 0 0 8 - 9 _ 9 2 0 0 8 - 1 2 -1 8 2 0 0 3 2 8 时间( 年一 月日 ) 图 8 3 7 5 6 5测点温度仿真计算值与 实测值过程 线 一 f 一/ . / ’ \ 】 [ \ 弋 . ◆ l 、 ● 厂 I . ./ U 2 0 0 7 — 3 — 9 2 o 0 7 — 8 — 6 2 0 0 8 —1 —3 2 0 0 8 — 6 l 2 0 0 8 — 1 O 一 2 9 2 0 0 9 — 3 — 2 8 2 0 0 9 _ 8 — 2 5 2 0 1 O 一 1 — 2 2 2 0 1 ~ 6 — 2 1 时间( 年一 月一 日) 图 9 乌金峡水 电站 实测气温 ∞ 加 m O 一 蹲 一 g 瘸 一 巡赠 ( 3 )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直接影响混凝土温度的峰 值 。节点 3 7 5 5 1 、3 7 5 6 5 、3 1 4 3 4的最 高 温度 的 计算 峰 值 小 于实测峰值 ,初步 分析 是 由于施工 中出现 了混凝 土分 区偏差所引起 。 4 . 2 2 方 案 2仿真计算成果分析 在方案 1 的计算 成果 基础 上通 过分 析发 现 ,处 于流 道周 围的部分点 ( i n 2 9 4 0 2 、3 1 4 3 4 点 )在 2 0 0 8 年 2月 区 段的混凝土温度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初 步分 析原因是 由 5结论 混凝土工程 于计 算中所采用 的保 温设 计 与实 际情况 不符 ,计 算 中考 虑所有边界都覆盖保温材料,而实际情况 出现差异,对 节点 2 9 4 0 2 、3 1 4 3 4 按照方案 2没有覆 盖保 温材料 的情 况 进行计算,得出的温度仿真计算值 与实测值过程线见 图 1 O和图 1 1 。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节点 2 9 4 0 2 、3 1 4 3 4 在不覆盖 保温材料情况下,仿真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而其余 节点在覆盖保温材料情况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 一 1 .一 ⋯ — ’● 赠 图 l O 2 9 4 0 2 测点 温度仿真计算值与 实测值过程线 A I 『 i .⋯ ◆ 一 一.一 一 \、_ . . 一 _ - - ’\= = = 。’ 图 1 1 3 1 4 3 4测点温度仿真计算值 与 实测值过程线 应用有限元软件 An s y a 和三维有限元温控仿真程序 R C T S相结合的方法,对乌金峡厂房 2号机组坝段混凝土 温度进行 了温度仿真计算并与实测进行了比较 。 ( 1 ) 测点 的仿真温度计算值与实测混凝土温度的 发展 规 律 基 本 一致 ,前 期 温升 较 快 ,一 般 在 3~ 5 d 温度升至最 高值 ,符 合常态混凝 土温度变化 的一般 2 8 规律 。 ( 2 )通过对计算结果和条件的分析,进一步确定仿真 条件 ,使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 良好 ,较为准确地描 述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过程,为厂房的设计、施工提供了 可靠的理论依据。 ( 3 )大坝混凝土温度的仿真计算是工程实践 中发展起 来的一项技术,在应用这项技术时准确地掌握各项施工 技术措施在仿真计算中的作用,对于应用好这项技术是 至关重要 的。 3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