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煤矿XX年度预防预处理计划.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45436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XX年度预防预处理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煤矿XX年度预防预处理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61页 共61页 新疆阜康市六运煤矿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012年度) 矿 长:马 长 录 总工程师:韩 国 强 编制单位:技 术 科 时 间:2011年12月 审批意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矿 长: 2011年 月 日 总工 程师: 2011年 月 日 安全副矿长: 2011年 月 日 生产副矿长: 2011年 月 日 机电副矿长: 2011年 月 日 通风副总工: 2011年 月 日 技 术 科: 2011年 月 日 机 电 科: 2011年 月 日 安 全 科 2011年 月 日 调 度 室: 2011年 月 日 监 控 室: 2011年 月 日 救 护 队: 2011年 月 日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贯彻时间 参 加 人 员 参 加 人 员 年 月 日 姓 名 工种 成绩 签 字 姓 名 工种 成绩 签 字 班次 应到人员 实到人员 缺席人员 缺席人员姓名 早班 中班 夜班 目 录 总则 第一章 简介 第一节 矿井概况 第二节 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 第二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计划 第一节 预防瓦斯事故 第二节 预防煤尘事故 第三节 预防火灾事故 第四节 预防水灾事故 第五节 预防冒顶事故 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处理计划 第一节 处理灾害事故的组织措施 第二节 一般人身伤害事故处理计划 第三节 瓦斯、煤尘事故处理计划 第四节 火灾事故 处理计划 第五节 水灾事故的处理计划 第六节 冒顶事故的处理计划 第七节 重、特大事故处理计划 第四章 避灾路线 第一节 发生瓦斯、煤尘及火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第二节 发生水灾事故的避灾路线 第五章 “计划“的贯彻和要求 总 则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矿工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及矿井安全不受损失。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义务,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201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通过贯彻“计划”,达到防止事故发生,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有效的控制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遇难人员之目的。 第一章 简 介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 矿井交通位置: 新疆阜康市六运煤矿位于阜康市东南15km处的煤圈沟内。行政区划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管辖。井田东西长1.7km,南北宽0.31km,面积0.5212km2。 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8°05′05″,北纬44°04′26″。 煤矿西北距阜康市15km、吐—乌—大高等级公路11km,天池公路在矿区西约1km处通过,区内外交通极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二、矿井开采简况 该属矿井新疆煤炭工业“十五”规划阜康市五号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年。 2005年11月开始改扩建,2008年12月完成矿井“三类工程”建设,2009年8月22日通过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北疆分局项目及安全验收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年,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石门开拓,矿井只划分为一个中央采区;采区+674m水平以上为单翼开采,+674m水平以下为双翼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水平分段放顶煤轻型液压支架炮采采煤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井田东西走向长1.7Km、南北宽0.31Km,面积0.5212Km2。 目前,矿井东翼+720m以上已经开采完毕,西翼+674m以上开采完毕(原斜井开采)。2012年煤矿计划开采+665m区段,准备+656m区段。 三、矿井隶属关系: 矿井始建于1958年,原属阜康市九运街乡六运村(国有企业);1998年改制,由私人买断经营属个人独资企业;行政隶属阜康市管辖。 四、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矿井实行法人代表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设法人代表一人、矿长一人、总工程师一人、安全副矿长一人、生产副矿长一人、机电副矿长一人、通风副总工一人 。 (2)矿井工作部门:财务办、经销办、安全科、机电科、 技术科、调度室、监控室、后勤办、救护队、采煤队、 掘进队。 五、矿井生产能力及证照情况: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 。 营业执照:编号:650000080000384 号,发证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有效期:2012 年3 月 16日。 采矿许可证:证号:6500000830641 发证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效期:十年自2008年12月30至2018年12月30日。 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新) MK安许证字(2010)248G1 发证机关: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有效期: 2010年01月06至2013年01月06日 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206523020403 发证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有效期:2010年1月28日至2037年1月28日 煤矿矿长资格证:证号:MK65000210 发证机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有效期:2009年3月16日至2012年3月19日 。 煤矿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第09265010000720号,发证机关: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有效期:自2009年3月16日至2012年3月16日。 六、地形地貌 该井田位于天山北麓低山丘陵区,准南煤田的东部,海拔标高在820—1010米,高差190米。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较低,井田内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矿区中部低洼处有一冲沟,沿矿区公路边由南而北横穿勘查区,为季节性的泄洪沟,沟谷切割不深。 七、气象与地震 矿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据阜康气象站1961年~1989年气象资料统计表明,最大年降水量为337mm。而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五倍,为1659.4mm。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历年最高气温41.5℃(1974年7月12),最低气温-37℃(1974年12月5)。昼夜温差10℃左右。区内风季多集中在春秋季节,多为南风和西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达8级,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结冻,翌年3月中旬开始解冻,结冻期为150d左右,最大冻土深度2.02m(69年3月),一般1.2~1.3m,最大积雪厚度0.31m(1980年2月)。 据新疆地震局资料,本区属7级地震烈度带。 八、地表水体 井田西部边界外有常年地表流水,阜康市最大的河流—三工河,在矿区西约80~130m由南向北流过,该河流为常年流水,流量较大,洪水期流量达8.6~10m3/s。 九、现有水源和电源 矿井供电双回路电源一路引自距矿井3km的三工35/10KV变电所,二路引自九运街35/10KV区域变电所;以10kV级电压向矿井供电,该电网属于北疆电网,供电电源可靠。 目前矿井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三工河,生产用水主要取自矿井井下排水,可满足现生产、生活之需要。 十、井田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有中侏罗统、及第四系,自下而上为: (一)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分布在井田南部,井田内仅出露该组的上段(J12s)。主要岩性为灰、灰黄色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泥岩及岩质泥岩,顶部细砂岩增多、增厚,厚度>50m。 (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是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分布在三工河组北部,底部有20m厚的灰白色中砂岩、粗砂岩,整合于三工河组之上。由于阜康向斜向东翘起,使西山窑组地层遭受剥蚀越来越严重,矿区内表现尤为明显。从西部的城关煤矿1-1勘探线到东部的六运煤矿Ⅱ勘探线,走向长仅一公里多,38号煤层之上的近300m地层遭到剥蚀,地层平均厚719.59m。根据岩性及含煤性原《城关煤矿生产地质报告》将本矿区西山窑组划分为上部小槽煤段和下部大槽煤段: 1、下部大槽煤段(J2x1)由下而上。 (1)砂砾岩、粗砂岩、灰白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砾石为硅质,粒径一般0.5~5cm米,滚圆度为半圆状,厚度平均77.5m。 (2)粉砂岩:灰色夹薄层细砂岩及砾岩,含不稳定的46号煤层,厚平均15.5m。 (3)煤层(45—2):黑色、光泽暗淡,煤层西部厚东部薄,结构简单,夹矸石0~1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厚14.26~28.86m,平均21.41m。 (4)粉砂岩:浅灰色中部夹有粗砂岩、中砂岩,含有44、45-1两层煤,平均厚96.43m。 (5)煤(43):黑色沥青光泽,主要是半亮、半暗型煤,光亮型、暗淡型次之。条带状结构,一般丝炭含量较高,厚9.95m。 2、上部小槽煤段(J2x2):底界为43号煤层顶板为白色粗砂岩或中砂岩。根据地层沉积旋回层及含煤情况分为: (1)粉砂岩:灰黑色夹细砂岩、中砂岩含41-2、41-1二层煤,厚92.96m。 (2)粉砂岩、细砂岩夹泥岩及炭质泥岩,含40号煤层,煤层不可采,厚265.46m。 (三)第四系(Q):其分布详见地形地质图。超覆于侏罗系之上,依成因类型可分: 上更新统(Q3eo1):风成黄土状亚粘土、轻亚粘土,厚0~15m,呈相对孤立的黄土帽。 上更新统(Q3-4d1):坡积碎石类土,以碎屑物及黄土状亚粘土、轻亚粘土混杂,厚0~4m。 全新统(Q4ap1):冲洪积砂、砾石、漂石,现代河谷发育,厚0~30m。 十一、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阜康向斜南翼,呈北倾的急倾斜单斜构造,走向为北东东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地层倾角有一定的变化,南陡,北缓,地表南部为70~84°,局部地段直立,北部60~70°,矿界以北靠近向斜轴部变为34°,深部500m以上倾角66~83°,500m标高以下倾角54°。阜康向斜的轴面向南倾斜,倾斜角约65~68°。 井田内未发现较大断层。根据原城关煤矿生产地质调查,六运村无烟煤斜井巷道东端煤层有3~4m的扭动,煤层未断,因已封闭无法观测其产状,根据现有资料,对开采无影响。 十二、煤层 1、含煤性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地层平均厚度719.6m,含煤18~40层,煤层总厚度40.08m。含煤系数5.57%,可采煤层共5层。各段的含煤情况及各煤层的变化,自下而上分别叙述。 1、下段(J2x1)(大槽煤段),地层平均220.79m,含煤4~8层,为主要含煤段,煤层总厚度平均33.08m,含煤系数14.98%。含可采煤层3层:45-2、45-1及43号煤层,总厚32.52m,占含煤组的81%, 2、上段(J2x2):以43号煤顶板为底界,平均厚度498.80m,含煤14~32层,二层可采煤层,编号为41-1、41-2,平均总厚度7.00m,含煤系数1.40%。 矿区地处阜康向斜南翼,靠近向斜东部翘起端,38号煤层以上均被剥蚀。因此在本矿区上段(J2x2)仅出露38号以下煤层。 2、煤层特征 (1)西山窑下段(J2x1) 46号煤层:是下段的最下部的一层煤,厚0.4~0.8m,为不可采煤层。 45-2号煤层: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层位在下含煤段的下部46煤层之上,距46煤层为10m。该煤层在地表浅部都已采空,形成沿走向塌陷沟,钻孔内及矿井下的煤层厚度14.29~23.00m,平均20.22m,结构简单0~1层夹矸。有时在煤层顶、底部可见到煤线。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厚度比较稳定,属全区可采煤层。 45-1号煤层:在45—2煤层之上,间距平均62.53m。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大,地表有时不可采,厚度平均1.05m,结构复杂夹矸0~2层,为可采煤层。 44号煤层:地表未出露,从向斜北翼和城关煤矿、81-10、77-14孔中得知,煤层厚度均不可采 43号煤层:在44煤层之上(81-10、77-14孔中)平均间距22.25m,该煤层在500m水平以上全部自燃,形成明显的烧变岩带、城关煤矿77—19孔正穿在火烧区底界,火烧底界标高450m。该孔43煤层残留厚度为9.95m。全区分布,顶板粉砂岩—粗砂岩,底板为粉砂岩。 (2)西山窑上段(J2x2) 42号煤层:本区不发育不可采。 42号上煤层:在42号煤层之上间距13m,矿内不发育,厚0~0.6m,为不可采煤层。 41-2号煤层:在42号煤层之上,间距6.35m,该煤层地表前人挖过,形成被第四系充填的塌陷沟,地表厚0.30~1.65m,钻孔内为1.32~3.07m,平均厚度1.36m,夹矸0~1层,为可采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或泥岩。 41-1号煤层:在41-2号煤层之上,平均间距7.24m,该煤层在地表有人挖过,厚度变化大,地表厚度0.30~1.15m,钻孔内厚0.70~1.02m,平均总厚度0.90m,为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向东渐粗。底板为粉砂岩。 40号煤层:在区内不发育,不稳定,为不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层间距离 夹矸 层数 稳定 程度 可采 程度 备 注 最小—最大 最小—最大 平均(m) 平均(m) 40 0.30-1.70 0.55 17.38-32.09 26.34 1-2 不稳定 不可采 地表大部分不可 采钻孔控煤2个点 41-1 0.30-1.10 0.66 0-2 较稳定 可采 地表采空充填钻 孔控煤2个点都可采 41.9-11.43 7.34 41-2 0.30-3.07 1.31 0-2 较稳定 可采 地表采空充填钻孔 控煤2个点都可采 4.83-8.46 7.07 42上 0.20-0.43 0.30 不稳定 不可采 钻孔控煤1个点 都不可采 7.60-13.50 10.85 42 0.11 不稳定 不可采 65.70 43 9.95 0-1 可采 15.00-27.50 21.25 44 0.30-0.82 0.52 0 不稳定 不可采 9.90-12.85 11.08 45-1 0.50-1.66 1.05 0-2 较稳定 可采 54.70-70.36 62.53 45-2 14.26-28.86 21.41 0-1 较稳定 可采 8.00-10.00 9.00 46 0.40-0.80 0.60 不稳定 不可采 十三、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各煤层性质基本相同,煤的颜色为黑色,沥青光泽,条痕黑褐色,断口以平坦状和参差状为主,结构为条带状至均一状,其中 41-1+2号煤层相对视密度1.32m3/t,45-1号煤层为1.41 m3/t,45-2号煤层为1.35 m3/t。 (2)煤岩特征 各煤层煤岩组份大致相同,以半亮煤为主,次为暗煤,镜煤少量,条带状—均一状结构,层状构造,以半亮、半暗煤为主,光亮煤、暗淡煤的煤岩煤型次之。光亮煤易碎,碎后呈碎块,暗淡煤致密较坚硬。 煤层中有机显微组份以镜质体为主,占煤总成分的89.6%,隋质体、半镜质体、壳质体少量。镜质体以无结构镜质体为主,有基质镜质体、碎屑镜质体,在镜下其反射色为深灰色,表面大多不纯净,也不平整。基质镜质体在镜下无固定形状,充当各显微组份间的胶结物,不显任何细胞结构。半镜质体主要以碎屑边镜质体为主,略显突起,不显细胞结构,呈不规则状分布于镜质组分间。隋质体主要以丝质体为主,在镜下呈白色,以网状结构分布,其结构保存较好。壳质体主要是小孢子体,呈蠕虫状分布。 无机组份:主要有粘土矿物,碳酸岩矿物,氧化硅类。粘土矿物呈浸染状分布,碳酸岩矿物呈“脉状”分布。 显微煤岩类型:已有资料中描述为半亮煤、亮煤、半暗煤,本次鉴定结果其45—2煤层的煤岩类型为亮煤型。 通过对45-2煤层镜煤反射率的分析,镜煤反射率为0.46%,其45-2、45-1煤层的透光率为98和97。属于0变质阶段。结合以前的分析成果,属长焰煤阶段。 2、煤的化学性质 (1)煤的工业分析 ①、水份(Mad) 煤层的原煤水分含量变化在1.48—2.32%,平均值2.07%;精煤0.88—2.66%。平均2.24%。。煤的水分低,属低水分煤。 ②、灰份(Ad) 原煤灰分产率为4.29—15.17%,平均8.99%,精煤1.78—3.60%,平均2.85%。除41-1煤层灰分产率大于10%为低中灰煤外,其它煤层的灰分产率均在5.01%—10.00%,属低灰分煤。 ③、挥发份(Vdaf) 各主要煤层的原煤挥发份产率为32.29—39.96%,总平均值为34.22%,精煤挥发份产率为28.95—38.85%,平均33.92%,除原六运无烟井受烘烤挥发分变小外,总体变化很小。除41-1煤层精煤挥发份产率为38.85%属高挥发分煤外,其它煤层精煤挥发分变化在20-35%之间,为中挥发分煤。 (2)煤的元素分析 煤中的有机质有是煤的主要化学组成,其中碳、氢、氮、氧+硫等元素占主导地位,矿区内碳元素的区间值是74.19—88.39%,平均80.87%;氢元素含量3.89—5.42%,平均4.87%,氮0.84—1.63%,平均1.21%;氧+硫10.33—14.14%,平均值11.67%,碳、氢元素含量与《煤炭化验手册》中我国煤的碳、氢含量的一般变化范围值对照,属不粘煤范围。 (3)煤的有害元素 各煤层硫的平均含量都在0.5%以下,属特低硫煤;磷含量除45-1煤层为0.065,属中磷煤外,其余煤层均属低磷煤,含量在0.012—0.025%之间。 3、工艺性能 (1)煤的发热量(Qb.d): 发热量是煤质研究和评价动力用煤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矿区煤层发热量普遍较高,原煤(Qb.d)两极值为27.78—33.63MJ/kg,全区平均高达31.09 MJ/kg,按照煤发热量的级别都属特高热值煤。各煤层发热量值比较接近,变化幅度很小。 (2)煤的粘结性 矿区及其外围一带共测试粘结指12个,数值测试数据为0—9,仅一个样品为9外,其余均为0或1,按粘结性的四个等级对比,全区煤层绝大部分为煤层为无粘结性,仅45-2煤层现采水平为弱粘结性。 (3)煤的低温干馏 地质报告仅对主采的45-1、45-2煤层进行了分析,45-1煤层半焦产率(Crad) 91.5%,焦油产率(Td)2.2%,属含油煤。45-2煤层半焦产率(Crad) 74.6%,焦油产率(Td)11.4%,属富油煤。 (4)煤灰成份 本矿区煤灰成份以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为特征。三氧化二铝两极值为14.14—19.97%,全区平均达17.40%,各煤层间变化不大。三氧化二铁两极值为6.28—20.58%,平均13.28%,二氧化硅两极值21.98—62.89%,平均45.38%。 煤灰成份类型总体是以硅质为主,钙质其次,其中45-1、41-1为硅质灰分,41-2、45-2为钙质灰分。 (5)煤灰熔融性 41-1、41-2煤层属低熔灰分煤;45-1、45-2二层煤属高熔灰分煤,其主采煤层为高熔灰分煤。 (6)煤的分类及其工业用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51—86),本矿区各主要煤层挥发份产率普遍在32.29-39.96%,粘结指数0-9,根据中国煤炭分类图,除41-1号煤层为42长焰煤外,其余煤层均为31号不粘煤。 阜康市六运煤矿四层煤均属低变质的烟煤,除41—1为长烟煤外,其余煤层为不粘煤,煤质属低灰至低中灰、特低硫、低-中磷、富油、低—高熔灰分的煤,局部地区被火烘烤变质为贫煤及无烟煤,是很好的动力用煤及民用煤。 4、煤层风氧化带确定 该区四层可采煤层均无结焦性,不能炼焦,只能用于动力及民用煤,因此只圈定风化带界线。根据邻区77—11钻孔资料,孔深20.63米处取芯样化验结果,水份2.81%,灰份5.21%,挥发份产率34.69%、发热量(QgDT)7517卡/克,元素分析碳含量83.34%,氢含量5.31%,氮含量1.35%,氧含量10.18%。小煤窑调查一般垂深15米左右挖的煤就可以烧。故风化带深度从基岩露头向下垂深20米比较适宜。 十四、井田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形成的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博格达山北麓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井田内地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海拔标高在820—1010米,高差190米。大气降水、融雪(冰)水汇集成地表水流,顺地势由南往北排出矿区,对地下水补给不利。 2、气象、水文 矿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历年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37℃。昼夜温差10℃左右。初霜一般在9月底,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结冻,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解冻,冻结期为150天左右。最大年降水量为337毫米,而蒸发量为1659.4毫米。矿区内多南风和西南风,最大风速29米/秒。 矿区内无长年地表水流,但在井田西界外有常年性的河流三工河,此河距工区西约80-130米,由南向北流过,流量较大,洪水期流量达8.6—10立方米/秒。据原城关煤矿提供的矿井排水量的资料,矿井排水量为730立方米/日,而其东部的六运矿井排水量为200-240立方米/日。由此说明临近河流的矿井,当开采水平低于河床水位标高时易接受河水的侧向补给,但由于井田特殊的地层结构,这种补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地层与构造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及侏罗系地层,前已叙及,在此不再赘述。侏罗系地层为含煤地层,其岩性主要由砂岩、泥岩、煤层互层组成。这种韵律结构使得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等地表水的补给时,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用。 矿区总体为一向北陡倾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70°—83°,无断层通过矿区,构造对井田地下水的形成无实际意义。 4、火烧区 矿区内只有43号煤层在地表火烧,煤层火烧后形成一条带贯穿矿区东西。岩层被火烧烘烤后形成许多孔隙,在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后,可蓄集一定量的烧变岩裂隙潜水。据井田内生产井提供的矿井排水量资料:受烧变岩裂隙潜水的影响,城关煤矿矿井疏排水量较大,而其东边的六运矿井的排水量则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城关矿井目前开采水平较深,比附近矿(窑)的水位标高低所造成,由此导致本矿区内火烧层富水较弱。 (二)矿区含(隔)水层(段) 1、含(隔)水层(段)划分依据 矿区地层由松散岩类和碎屑岩类组成。以岩性特征和富水性作为含(隔)水层(段)的划分依据。 沉积碎屑岩多呈粗细相间的韵律结构,各类岩石单层厚度可由数厘米变化到数米,尤以砂岩变化最明显,沿走向及倾向变化极大。因此,只能以较大的岩性段来划分含(隔)水层(段)。根据本次生产地质调查的情况,将砂砾岩、中粗砂岩等岩石划分成含水层。而将泥岩、粉砂岩等岩石划分为隔水层。 2、含(隔)水层(段) 按前述划分依据,将矿区内地层划分为3个含(隔)水层(段)。其特征如下: (1)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层(Ⅰ) 由上更新统的风积物(Q3eol)、全新统的冲洪积物(Q3alp)及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坡积物(Q3-4dl)组成。零星分布于矿区,这些松散堆积物虽透水性好,但不具备储水条件,为透水不含水层。 (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孔隙裂隙弱含水层(Ⅱ) 矿区大面积出露此地层,岩性主要由粗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此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融雪(冰)水的补给。据《阜康县城关煤矿生产地质报告》中79—3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11升/秒·米,渗透系数0.00208米/日。此含水层为弱含水层。 (3)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Ⅲ) 矿区内43号煤层火烧后,形成一条带贯穿矿区东西,主要接受大气降水、雪融水的补给。据六运新井调查的结果,开拓二水平东翼接近火烧层时,遇水且水量变大,随开采不断疏干后变小。由此可推断,火烧层水位在二水平左右,且与第Ⅱ含水层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三)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含水层(段)间的水力联系 1、地下水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 矿区内无长年地表水流,仅雨季洪水时可对地下水有少量补给。因此,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但由于本区特殊的气候原因,这种补给很少。总体而言,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不甚密切。 2、含水层(段)间的水力联系 如前所述,由于Ⅲ含水层位于Ⅱ含水层之间,当开采水平标高低于Ⅲ含水层水位标高时,Ⅲ含水层势必对Ⅱ含水层进行补给,两者之间便产生了水力联系。从六运矿的生产井调查的结果可知,二水平东翼开采的煤层接近火烧层时,排水量变大,这说明Ⅱ含水层与Ⅲ含水层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矿区在今后开采城关煤矿二水平、六运煤矿三水平以下煤层时,应留够相应的保安煤柱,以防涌、突水事故的发生。 (四)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无长年地表水流,但在井田西界外有三工河由南往北通过,这使得河水可通过火烧层或煤系地层的孔隙、裂隙侧向补给井田地下水。另外大气降水、融雪(冰)水亦可补给井田地下水。由于矿区气候、地形条件的制约,致使地下水赋存甚微,从目前井田内各生产井排水量的多少可说明这一点。 矿区地层结构泥质充填较多,使得地下水运移缓慢,径流不畅;另据Ⅱ含水层地层的渗透数为0.00208米/日,更能说明地层渗透性弱,地下水径流迟缓。 矿区内矿井疏干排水为地下水排泄的主要途径,其它途径的排泄甚微。 (五)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1、现有生产井充水情况 本次工作对城关煤矿老井和六运立井进行了实际的调查访问。城关煤矿老井开采了两个水平,年生产能力3-4万吨,水从煤层及其顶底板中缓慢渗出,局部可见点,形成的水流进入水仓。根据矿上提供的矿井排水量资料,每日排水730立方米/日;而六运立井现开采了三个水平,年实际生产能力8万吨,水亦从煤层及其顶底板中缓慢渗出,局部可见点状,所形成的水流进入水仓。目前三水平水仓采用30千瓦水泵(40立方米/时)抽水,每天抽水5—6小时,排水量200-240立方米/日。 2、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通地对矿区生产井的实际调查访问,现已基本查明矿床充水的途径及因素,简述如下: (1)大气降水、雪融水通过第四系松散物或地表风化、构造裂隙渗入到第Ⅱ含水层,通过煤层顶底板进水对矿床充水。 (2)位于Ⅱ含水层之间的烧变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当人为因素改变了自然流场之后,从而导致裂隙潜水对矿床进行充水。 (3)45—2煤层在此表浅部都已采空,形成了沿地层走向的塌陷沟,塌陷沟可蓄集大气降水、雪融水,从而造成对矿床充水。 (4)当矿井开采水平低于井田西界外的三工河水位标高时,河水可通过火烧层或煤系地层的孔隙、裂缓慢隙渗透补给井田地下使矿床充水。 (六)矿井涌水量 根据地质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314m3/d,即54.75 m3/h。 矿井最大涌水量按设计经验以1.5倍正常涌水量取值,即82.13m3/t。 十五、其它安全开采技术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 1、基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煤矿各煤层的顶底板见附表,由表组织成煤层顶、底板的岩石,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炭质泥岩少量细砂岩。 砂岩类岩石为灰—灰黄、灰白色、砂状结构、中厚层状—厚层状构造,接触式—基底式胶结,胶结物多为钙质,胶结较紧密。 粉砂岩类岩石为灰色,粉砂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胶结较松散。 由于地层陡倾,受北东向和北西向剪切作用的影响,岩层中两方向上的节理比较发育。 从岩性特征和节理发育状况评价,矿井中煤层的顶底板属稳固性中等偏弱类型。 2、岩层顶底板岩石的稳定性及评价 由于本矿区矿井均未揭露煤层顶底板,故参照矿区西部城关煤矿井原有的45—2号煤层顶底板岩石样的测试结果。 从结果得知:测试指标除软化系数低于我国同类岩经验值外,其他都和经验值相近。 矿井内组成煤层顶底岩石为层状结构,胶结物为钙泥质,其层间聚合力较差;按岩石形成的自身条件,砂岩类为中等硬质岩,粉砂岩及其他泥质类岩石为软质岩;按饱和单向抗压强度衡量,总体在29.42—59.30Mpa间,岩石强度属中等坚硬岩;砂岩、粉砂岩的软化系数均低于0.75,矿井中又有地下水,岩石易软化;综观上述四项指标,按《岩石地下建筑技术措施》中围岩分类表,矿区的煤层顶、底板属稳定性较差的类别。 由于矿井现采水平为急倾煤岩层,垂向压力小,矿井事故多为煤层开采后的垂向塌落,顶、底板事故很少。井田内原生产井和老窑,采仓在开采50天后,其开采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全部自然陷落,与地下沟通后,再进行人工回填,老窑内无积水。但随着开采水平延伸到550米以下时,地层倾角变缓垂向压力增加,煤层的顶板坍塌将会较多发生,届时应加强顶板管理。 (二)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1、瓦斯 2008年10月,阜康市六运煤矿对改扩建立井做了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740m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59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1.253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44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3.06m3/t。+740m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59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1.268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44 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3.1 m3/t,为低瓦斯矿井。 2009年5月昌吉州救护队对阜康市六运煤矿对照做了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测定工作,鉴定结果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2.38m3/t,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0.45m3/min;矿井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59 m3/t,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0.30m3/min,确定本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2010年9月份鉴定期间,我矿正处正常生产时期。井下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分别是+731m区段采煤工作面和+720m区段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此次瓦斯等级鉴定及二氧化碳鉴定主要针对矿井+731m区段采煤工作面和+720m区段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检测。鉴定过程中矿井未发生煤炭自燃现象,原斜井废弃采掘工作面及+740m区段采煤工作面均已封闭,无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经分析认为瓦斯及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采、掘进工作面的放炮落煤、煤巷、煤壁中。 根据本次鉴定结果:矿井总回风绝对瓦斯涌出量0.486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1.82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486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1.82m3/t。 +731m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82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0.34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24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0.98m3/t。+720m区段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49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3.77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04 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8 m3/t;+720m区段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49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3.58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 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7.31 m3/t;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标准的规定。确定六运煤矿属低瓦斯矿井。 煤矿2011年9月份鉴定期间,正处正常生产时期。井下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分别是+720m采煤工作面和+665m区段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此次瓦斯等级鉴定及二氧化碳鉴定主要对矿井+720m采煤工作面和+665m区段运输顺槽、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检测。鉴定过程中矿井未发生煤炭自燃现象,原斜井废弃采掘工作面及+731m区段采煤工作面均已封闭;无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经分析认为瓦斯及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采、掘进工作面的放炮落煤、煤巷、煤壁中。 鉴定结论:根据本次鉴定结果:矿井总回风绝对瓦斯涌出量 0.36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1.35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 0.49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 1.83m3/t。 +720m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7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0.29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09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0.37m3/t。+665m区段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6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4.24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7 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12.01m3/t;+665m区段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0.06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4.24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16m3/min,二氧化碳相对出量9.11m3/t;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