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电安装施工员试题
水电安装施工员试题
姓名: 专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 10题,共计10分)
1、 面对引下线交流母线,由左至右排列为 A、B、C相;直流母线正极在左,负极在右;母线涂色:交流,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直流,正极为赭色、负极为蓝色。
2、 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金属电缆导管必
须接零 或 接地 可靠。
3、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支架间距
为 1.5-3 m;垂直安装支架间距小于 2 m。
4、 电缆 首段 、 末端 和 分支 应设标志牌。
5、 当采取多相供电时,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电线绝缘层颜色选择应一致,即保护地线(PE线)应是 双 色,零线用 蓝 色;相线用: 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
6、 大型花灯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 2 倍做过载试验。
7、 插座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当不采取安全型插座时,托儿所、幼稚园及小学等儿童活动场所安装高度大于 1.8 m;车间及试(实)验室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大于 0.3 m;特殊场所暗装插座大于 0.15 m;同一室内插座安装高度一致。
8、 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 2 倍,不少于 3 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 3/4 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9、 电气竖井内电缆桥架在穿过楼板或墙壁处,应以 防火隔板、防火堵料 等材料进行密封隔离。
10、 管道直接埋地不得有 螺纹或法兰 接头。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 电线电缆敷设到位后、线路通电前,必须进行绝缘电阻测试。配电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 );二次回路必须大于( )。
A 0.5MΩ、1MΩ B 1MΩ、1MΩ C 0.5MΩ、0.5MΩ D 1MΩ、0.5MΩ
2. 电气竖井内电缆桥架在穿过楼板或墙壁处,应以( )等材料进行密封隔离。
A 混凝土隔板 B 防火隔板、防火堵料
C UPVC堵料 D 钢质隔板
3. 配电箱宽度超出( )时,其顶部要安装混凝土过梁.
A 300mm B 400mm C 500mm D 600mm
4. 冷、热水管道同时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 );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 )。
A 下方、右侧 B上方、右侧 C上方、左侧 D下方、左侧
5. 开关安装标高要求开关下边缘距室内地面高度为( )。
A 1.2m B 1.3m C 1.4m D 1.5m
6. 暗装开关、插座面板安装允许偏差为:并列安装高差小于( );同一房间高差小于( );面板垂直度小于( )。
A 1mm、5mm、0.5mm B 0.5mm、3mm、1mm
C 0.5mm、5mm、1mm D 0.5mm、5mm、0.5mm
7. 砼梁内埋管:垂直竖穿梁时,宜在梁净跨度( )穿过,此处梁受力最小。
A 1/3跨中区域 B 1/3附近 C 1/2跨中区域 D 1/2附近
8. 开关及插座线盒预埋应该平直方正,收口平直,假如线盒埋深超出( ),必须增加套盒,低于( )能够抹灰收口平直
A 1.5cm B 2cm C 3cm D 2.5cm
9. 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出水分端应采取长度大于( )金属材料连接,其安全阀引流管引向无人站立位置。
A 300mm B 400mm C 500mm D 600mm
10. 排水塑料管每层必须装设伸缩节。假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 )。
A 2米 B 3米 C 4米 D 5米
11. 在经常有些人停留平层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 ),并应依照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A 1.2米 B 1.8米 C 2米 D 2.4米
12. 排水立管和水平干管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管径大于排水管道管径( ),通球必须达成( )。
A 1/2、100% B 2/3、90% C 2/3、100% D 1/2、90%
13. 给水立管,在室外明装、公共楼梯间或公共区域明装管道必须采取( )。
A 衬塑镀锌钢管 B镀锌钢管 C UPVC管 D PP-R管
14. 高层建筑采取塑料排水管,当立管水平拐弯时,在该位置应采取( )转换。
A 柔性橡胶管 B 柔性塑料管 C 柔性铸铁管 D 钢性塑料管
15. PP-R管道支撑与赔偿,标准尽可能采取( )赔偿器。
A L型或U型 B L型或V型 C I型或U型 D I型或V型
16. 当两门中间墙体为370~1000mm范围内,且此墙设有一个开关位置时,开关盒宜设在墙垛( )。
A 边缘处 B距左边20cm处 C 距右边20cm处 D中心处
17. 直埋敷设于楼板找平层内或预留塑料槽内,管径不得大于( )。
A dn20 B dn25 C dn32 D dn40
18. 铝塑复合管管道采取配套( )连接。
A 铝管件 B铜管件 C PP-R管件 D 钢衬塑管件
19. 室内供回水支管安装球阀,热水采暖系统每组散热器热入口处应设( )
A 流量调整阀 B 温度调整阀 C 锁闭阀 D 平衡阀
20、建筑物景观照明灯具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每套灯具导电部分对地绝缘电阻值大于( )MΩ;
A、0.5 B、2 C、20 D、1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题,共计20分)
说明:每道试题最少有2个正确答案,每漏选、多项选择或错选一项扣1分
1. 管件外观质量管件应完整,( )
A无缺损 B 无压瘪 C 无变形 D 和模缝浇口应平整 E 无开裂。
2. 给水立管至户内各给水用水点材料优先选择( )
A PP-R B UPVC C 钢衬塑管 D 铝塑复合管。
3. 热量表箱应达成三防质量标准( )
A防盗 B防冻 C 防潮 D防火
4. 清水房,室内污水口安装采取“川路”牌专用封盖封口,预留管接口标高,( )预留200mm。
A 坐便 B 淋浴房 C 浴盆去水 D 洗脸盆去水
5. 在有条件情况下应选择自然赔偿,当采取伸缩节赔偿时,( )应符合要求。
A 伸缩节温度 B 工作压力 C 伸缩量 D 膨胀力
6. 管道布置和敷设,应依照建筑物用途、平面布置、使用要求及当地行业部门要求等确定。明装管道应( )
A 便于维修 B 排列有序 C 布置紧凑 D 便于装饰
7. 线管敷设超出以下长度时,应适当位置上加设接线盒:( )
A 管路每超出45m,无弯曲 B 管路每超出30 m,有1个弯曲
C 管路每超出20 m,有2个弯曲 D 管路每超出10m,有3个弯曲
8. 宜设置双控灯(开关)部位有:( )
A 主卧灯于内侧床头与门口双控 B 楼梯灯于上下层休息平台双控
C 客厅主灯于客厅内外两侧双控 D 越层台阶上下口双控
E 较长内部通道两端头双控。
9. 钢管、PP-R、铝塑复合管穿墙时:管道穿墙套管表面用砂纸打毛,穿墙套管可采取U-PVC或钢管,穿越地下室外墙必须用钢套管;柔性填料选取( )
A 聚氨酯发泡 B、油麻 C 石棉绳 D 橡胶垫
10. 管道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敷设,应依照情况采取以下保护方法:( )
A 增加钢质套管 B 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C 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部留有大于150mm净空
D 在穿墙处做成方形赔偿器,水平安装。
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计10分)
1. 电箱开孔使用开孔器,采取直接切割或焊接开孔,要求一管一孔,不允许直接开长方孔或通洞,开孔与线管管径适配,切口整齐。( )
2.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
3. 电气竖井内电缆桥架在穿过楼板或墙壁处,应以细石混凝土进行密封隔离。( )
4. 采暖供水及回水立管宜采取无缝钢管、热镀锌管、焊接钢管( )
5. 管道能够直接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梁、板、柱、墙体内( )。
6. 当门开启方向一侧墙体上位置较小而无法放置盒体时,且在门后有与门垂直墙体,开关盒应设置在距与门垂直墙体内侧1m处。( )
7. 塑料管材连接:dn≤100采取热熔连接,塑料管dn>100管道采取电熔连接。( )
8. 室内管道宜暗装,但不得埋设在承重结构内。( )
9. 管道穿越楼板时,穿越部位应设金属套管。( )
10、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楼板、屋面应加防水套管。( )
四、简答题、
1、电缆桥架安装应符合那些主要要求?5分
⑴、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⑵、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大于4mm²;
⑶、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连接固定螺栓。
2、接地装置采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应符合那些要求?5分
⑴、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⑵、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⑶、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6倍,双面施焊;
⑷、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铁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⑸、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方法。
3、 简述住宅室内给水排水系统工程,常见管材及其适用范围。5分
PP-R长久适用水温≤70℃,系统工作压力≤0.6Mpa,dn≤100室内冷热水安装。
铝塑复合管适用长久水温≤95℃,系统工作压力≤0.6Mpa,dn≤50室内冷热水安装.
U-PVC管道使用温度,室内连续排水温度小于40℃,而瞬间排水水温小于80℃。
4、 采暖系统安装完成,管道保温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简述检验方法。5分
检验方法:使用钢管及复合管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0分钟内压力降小于0.02Mpa,降至工作压力后检验,不渗、不漏;
使用塑料管采暖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1小时内压力降小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1.15倍,稳压2小时,压力降小于0.03Mpa,同时各个连接处不渗、不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