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认识区域鲁教版.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448628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认识区域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本文档共6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六 认 识 区 域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答复1~3题。 1.区域 (  ) A.都有明确的界线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图a所示区域在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中的 (  ) A.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B.青藏高寒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3.图b中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开展的突出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热量 D.水源 【解析】1选D,2选A,3选D。第1题,根据题干提示,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不是都有明确的界线,受人为因素影响,内部的特定性质是相对一致,不是绝对一致,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第2题,图a所示区域为甘肃省,在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第3题,由于河流靠冰川融水补给,不仅河流水量小,而且水量从上游向下游减少,所以当前限制河流下游地区农业开展的突出因素是水源。 【加固训练】   (2023·玉溪模拟)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1)~(3)题。 (1)贺兰山对I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阻挡西部沙漠入侵  B.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 C.提供冰川融水补给  D.抬升夏季风增加降水量 (2)图中I~Ⅳ区域 (  ) A.I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开展种植业 B.Ⅱ区水源缺乏,不宜开展畜牧业 C.Ⅲ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开展种植业 D.Ⅳ区温凉湿润,适宜开展林牧业 (3)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宁夏区内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是 (  ) A.由北向南 B.由南向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图例,I区是宁北冲积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是河水。贺兰山位于宁夏西部,对I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提供冰川融水补给;贺兰山阻挡了西部沙漠入侵;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山地能够抬升夏季风,增加降水量。第(2)题,图中I~Ⅳ区域,I区降水量小于400 mm,是半干旱区,引黄河水灌溉,适宜开展种植业。Ⅱ区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水源缺乏,是半干旱区,但适宜开展畜牧业。Ⅲ区是宁南黄土高原,降水量大于400 mm,降水丰沛,但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多,不适宜大力开展种植业。Ⅳ区是山区,温凉湿润,适宜开展林牧业。第(3)题,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宁夏南部的Ⅱ区是宁中台地和山间盆地,适宜开展畜牧业。Ⅲ区是宁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多,不适宜大力开展种植业。Ⅳ区是山区,只有北部的I区宁北冲积平原,适宜种植业开展,经济水平较高,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区内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是由南向北。   我国西南地区峰丛洼地面积广布,其中甘房弄洼地是世界上最深最陡的峰丛洼地。该洼地深530米,面积约2.35平方千米,底部的小块圆形平地上生活着几户村民。田地和房屋坐落在平地上,四周梯田和水柜(蓄水池)环绕。近些年当地政府开始特别关注甘房弄洼地长期贫困的问题。据此答复4~6题。 4.甘房弄地势低洼,但村民并不担忧出现洪涝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被覆盖率高       B.雨水下渗迅速 C.年降水量较少  D.地下水排泄快 5.村民日常生活中长期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  ) A.滑坡和崩塌   B.土地贫瘠 C.野生动物侵袭  D.水源短缺 6.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实现精准扶贫,当前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最可能是 (  ) A.封山育林    B.鼓励村民外迁 C.开发矿产资源  D.开展对外交通 【解析】4选D,5选D,6选B。第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甘房弄洼地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该地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因此该地虽然降水较多,但由于石灰岩渗水严重,地表水快速转化为地下水,而且地下多暗河,地下水排泄较快,因此该地不易出现洪涝灾害。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石灰岩广布,水体下渗严重,地表水不易存留,而且由于该地地下暗河、落水洞较多,地下水的排泄速度较快,导致该地水资源短缺,从而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长期担忧的问题。第6题,该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与该地的地质条件有很大关系,封山育林,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但是解决不了该地的地质条件,也不能解决该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发矿产资源,能够加快该地的经济开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开展对外交通,能够加强该地与外地的联系,但是对该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影响不大;鼓励村民外迁,一方面可以缓解该地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从根源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饮食文化,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以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景观一致 C.无具体自然标志  D.圈内地理差异显著 8.国界外的虚线表示 (  ) A.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 B.现实中无该圈饮食文化地域 C.形成与该圈不同的饮食文化 D.饮食文化传播受政区的限制 9.吃生肉、冻菜、冻水果可防止一味吃热食导致维生素缺乏,冬季吃雪糕的嗜好最可能为 (  ) A.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B.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C.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D.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解析】7选C,8选A,9选A。第7题,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是依据不同地方人的口味划分,有划分指标依据。由于地域、民族、习俗、信仰等原因,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域与自然景观不一致。划分属于人文因素指标,无具体自然标志。圈内地理差异不明显。第8题,国界外的虚线表示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该文化圈不仅分布在国内。现实中相邻国家有该圈饮食文化地域,形成与该圈相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传播不受政区的限制。第9题,地域饮食文化圈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吃生肉、冻菜、冻水果可防止一味吃热食导致维生素缺乏,冬季吃雪糕的嗜好最可能为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与当地多冰雪的寒冷环境关系密切。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区,降水少,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缺少冰雪环境因素影响。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冬季气温较高,缺少冰雪环境。   以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11.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到达5 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第11题,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28分)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以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古代,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躯体高大,极能忍饥耐渴),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1)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推测驼队通过该国的最正确季节,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森林、草地、荒漠植被耗水量不同,该国自然带大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典型植被自北向南依次主要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的需水量越来越少,说明该国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减。因为该国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且北部多山,多地形雨。南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第(2)题,该国古代交通运输落后,主要交通工具是牲畜。该国气候干旱,草原、荒漠广布,盛产骆驼。沿途水、草等资源短缺,不适合选择马、牛运输。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骆驼躯体高大,便于从浅处通过。骆驼极能忍饥耐渴,适合在干旱缺水的环境驮载货物。第(3)题,沿途需跨越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夏季水量大,骆驼难以涉水通过。该国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流结冰,河面冰层厚度大,从冰面上通过更容易。所以最正确季节是冬季。 答案:(1)该国自然带大致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典型植被自北向南依次主要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的需水量越来越少,说明该国年降水量由北向南递减。原因是该国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且北部多山,多地形雨。 (2)该国古代交通运输落后,主要交通工具为牲畜;该国气候干旱,草原、荒漠广布,盛产骆驼;沿途水、草等资源短缺,不适合选择马、牛运输;骆驼适合在干旱缺水的环境驮载货物。 (3)季节:冬季。理由:沿途需跨越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骆驼难以涉水通过;该国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河面冰层厚度大。 13.阅读图文资料,答复以下问题。(28分)   天然橡胶树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喜高温、高湿、向阳、沃土,热量条件的保证程度,特别是冬季低温状况是橡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天然橡胶种植是近年来我国与塞拉利昂共和国的重要互利合作工程之一,很多原生态林转变为人工天然橡胶林,为塞拉利昂的经济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有下降趋势,以下图为塞拉利昂共和国地形图。 (1)描述塞拉利昂的地形特征。 (2)分析塞拉利昂适合天然橡胶种植的气候条件。 (3)随着塞拉利昂天然橡胶种植业的开展,分析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4)请在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实现塞拉利昂天然橡胶生产的经济可持续开展应采取的措施。 问题②:塞拉利昂是世界上饥荒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角度进行答复。图中东部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且相对高差小,故可判断为高原、山地,西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多为平原,结合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地势上下。第(2)题,农作物种植的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非洲几内亚湾北部,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同时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迎风坡形成地形雨。第(3)题,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结合材料“很多原生态林转变为人工天然橡胶林〞,因此可知生态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开展橡胶种植,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加剧污染。第(4)题,两个问题任选一个,天然橡胶生产的经济可持续开展措施主要从良种培育、深加工和规模效应三个角度分析,饥荒的原因主要是粮食需求量大和产量低。 答案:(1)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西部和南部),地势东高西低(或东北高,西南低)。 (2)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和热量充足;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水分充足;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 (3)天然橡胶种植,原生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生林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修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种植人工天然橡胶林,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水体和土壤污染。 (4)问题①: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问题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增长速度快,人口总量大,粮食需求量大;农业技术落后,粮食产量较低;农业资金等投入少,农业根底设施差,限制粮食生产。 - 6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